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52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高考新方案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 模块三 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docx

江苏高考新方案核心素养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模块三稳态与调节最新精品

模块3生物技术与工程

………………………………………………………………………………………………………

(每个模块写一个通读)

……………………………………………………………………………………………………

(每个模块写一个总的教学建议)

【聚焦大概念】

概念5基因工程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对本概念进行描述,阐述大概念与重要概念、次位概念间的关系。

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教学中,可以用下述概念图(图X-X)表示大概念X“*****************”的概念关系。

基因的本质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DNA作为遗传物质,可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在自然界中,许多生命活动可以将DNA从一个生物体转移到另一个,有时甚至是转移到不同种的生物中,例如有性生殖可以重组DNA,后代的遗传物质是重组的;不同种的细菌之间可以发生转化,其实质也是基因重组;病毒可以在物种之间传递DNA,实现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也是基因重组过程,只是发生在实验室中,用基因工程手段处理过的细胞和生物体可能有基因被删除、增加或改变,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新的性状。

目前主要是用细菌、病毒或酵母生产大量的重组DNA,并将其转移到其他物种体内。

包含进行过改造或来自其他物种的DNA的植物和动物称为转基因生物或基因改造生物。

基因工程中操作对象是DNA,但DNA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也不直接参与和催化代谢反应。

通过工程化的方法直接设计、改造和合成出具有优良性质和功能的蛋白质或酶制剂产品,具有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

蛋白质工程就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图例

(每个大概念写一个聚焦概念,大概念就是1.或2.或3.)

【学业要求】

(每个大概念写一个学业要求)

完成本大概念的学习后,学生应能够:

结合生活或生产实例,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及相关技术的基本原理(生命观念);

针对人类生产或生活的某一需求,在基因工程中选取恰当的技术和方法,尝试提出初步的工程学设计构想,完成简单的设计和制作(生命观念、科学探究);

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中与生物技术与工程有关的话题时,基于证据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安全与伦理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重要概念1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

(每个重要概念相当于一章内容,对应课标中的1.1或1.2或1.3)

【内容要求】

概述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及技术基础,理解其产生和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通过具体实例来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理解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阐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三种基本工具的特点及在实现重组DNA中的作用。

通过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分析阐明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和鉴定等步骤,设计思想和实现的技术手段。

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理论基础: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

1944年,艾弗里等人通过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仅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证明了DNA可以从一种生物个体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个体,成为基因工程的先导。

2DNA双螺旋结构和中心法则的确立。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8年,梅塞尔松和斯塔尔用实验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随后确立了中心法则。

3遗传密码的破译。

1963年,尼伦伯格和马太破译氨基酸的遗传密码,霍拉纳用实验证实了遗传密码的存在。

技术基础:

1基因转移载体的发现。

1967年,罗恩和海林斯基发现质粒有自我复制能力。

2工具酶的发现。

1970年,在细菌中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随后连接酶和逆转录酶相聚发现。

3DNA合成和测序技术的发现。

1965年,发明氨基酸序列分析技术。

1977年,发明DNA序列分析方法。

4DNA体外重组的实现。

1972年,伯格成功构建第一个体外重组DNA分子。

5重组DNA表达实验的成功。

1973年,证明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工具和重组DNA可以进入受体细胞以及外源基因可以在原核生物中表达。

6第一例转基因动物的问世。

1980年,通过显微注射培育出转基因小鼠。

1983年,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培育出转基因烟草。

7PCR技术的发明。

1988年,穆里斯发明PCR技术。

 

基因工程操作流程

(每个重要概念写一个内容要求)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5.1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

5.1.1概述基因工程是在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5.1.2阐明DNA重组技术的实现需要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DNA连接酶和载体三种基本工具

5.1.3阐明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检测鉴定等步骤

5.1.4举例说明基因工程在农牧、食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素养发展】

(每个重要概念写一个素养发展)

1.通过概念建构,凝练生命观念

本章聚焦“基因工程是一种重组DNA技术”这个重要概念。

本章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的教学中,首先用培养抗虫棉的真实情景,设置了学习的认知冲突?

如何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普通棉花细胞内,使外源基因在棉花体内表达出有毒蛋白,从而让棉花具有抗虫性?

这里涉及到学生原先学过的有关知识,例如DNA的结构,DNA的复制,DNA与基因的关系,中心法则等,复习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树立生命的观念,理解遗传物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新的知识涉及如何将人类所需外源基因切割下来,如何与合适的载体结合,并通过合适的载体将之导入棉花细胞内。

这就需要类似的手术刀(剪刀)、缝合针和运输工具。

这三个工具如何使用?

为何能起到应用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联系旧知识,另一方面建构新的知识。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既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又能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但是切割的方式不同,可能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

而DNA连接酶却相反,能将两条DNA连接起来,它又分为两类,一类可以连接粘性末端,一类既能连平末端,又能连粘性末端。

学习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复杂性有直观的认识,增强对生命观念的理解。

又如,载体的选择要具备怎样的条件,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载体概念的认识,也是一个科学思维培养的过程。

2.通过工程设计,凸显探究和思维

基因工程是一项技术,也是一个科学化的工业流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设计解决方案,在“做中学”中增强科学探究能力。

从目的基因的获取开始,学生一步一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温故知新,科学思维,举一反三,探索尝试,培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学生通过思维可以了解,基因组文库比较大,含有某种生物全部基因,但不便于转入原核生物;而cDNA文库因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所以在使用时要加上启动子和终止子。

PCR获取目的基因可以引导学生将之与DNA复制进行比较,发现异同点,联系旧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会归纳与概括的科学思维方式。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素材,启动子和终止子的选择原理,标记基因的选择原理,既是科学探究的内容,也是思维力度很大的学习内容,学生通过学习应该了解到启动子一般选用“管家基因”而不选用“奢侈基因”的原理,以及标记基因的作用,可以达成知识的深度学习。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应该结合细胞学的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复杂性。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涉及DNA与DNA的杂交、DNA与mRNA的杂交、抗原与抗体杂交,简单的介绍无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只有引导他们自我探索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如何对目的基因进行检测和鉴定,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基因探针及抗原抗体杂交原理,而具体的细节也会迎刃而解。

3.学习联系生活,提升社会责任

学习本章后,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关注“基因工程在农牧、食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品质”等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谣言、谣传和伪科学;结合本地资源开展“基因产品知多少”的科学调查活动,尝试了解现实生活中基因产品真正的市场占有量;主动向他人宣传基因工程在农牧业、工业、环境、能源和医药卫生等方面的应用,宣传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基因治疗的最新进展,倡导理性客观的科学态度,对反科学、伪科学的事例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揭露,对谣言、谣传要利用真实数据和生物学知识进行辟谣宣传,做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和实践者。

 

………………………………………………………………………………………………………

次位概念: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每个次位概念相当于一节内容,对应1.1.1或1.1.2或1.1.3)

【教学目标】

1分析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

2说出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因工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本节教学建议】

教学中要重视设计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思索和探究中学习新的知识。

例如通过抗虫棉的培育,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激发他们对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基础产生学习的欲望。

要注意图文并茂进行教学,努力使教学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诱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认识到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AN的入侵,所以这类生物体内就会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能够切割外源基因,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遗传物质稳定性的目的。

可以提供印有DNA序列的纸条,供学生剪切,在操作中加深对该酶识别剪切功能的掌握。

DNA连接酶可以联系上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来推测它的功能,联系DNA的结构及DNA复制的内容,分析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的异同点。

运载体的学习要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作为载体必需的四个条件,不能是仅仅简单的告知,而要将之转化为科学思维的过程。

【雅例共赏】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逐一出示色彩绚丽的转基因生物图片(如发光细菌、黄金大米、转基因玉米等)。

设问:

在生活中大家亲眼见过这些生物吗?

展示“抗虫棉”图片,播放“抗虫棉”视频。

“抗虫棉是怎样产生的?

其实前面大家看到的生物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实现,基因工程给科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出课题--《第1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学生欣赏

 

学生观看视频,思考总结

阅读教材,寻找答案回答

老师展示“抗虫棉”培育过程,学生观察思考相互讨论、交流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和需要的工具

利用课外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通过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

1.基因工程的概念

设问:

什么叫基因工程?

(从原理、操作水平、产生结果方面理解概念)(打比方)

阅读课文,回答并举例说明。

打比方使内容通俗化、形象化,利于学生理解

2.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工具

(1)基因剪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

制酶)

 

(2)“基因针线”--DNA连接酶

 

过渡:

现在要实现抗虫基因在棉花体细胞内表达从而获得相应性状,我们该怎么做呢?

(打比方)

提供的材料:

1.一段含有抗虫基因的DNA片段2.受体细胞-----棉花体细胞

归纳:

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的关键步骤和需要的工具(打比方)

引出实施基因工程的三种“工具”的学习。

探究1:

限制酶的功能特点中指出两个“特定”,这两个“特定”指什么?

探究2:

限制酶切割的是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什么部位?

提问:

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后产生什么结果?

(以EcoRⅠ、SmaⅠ限制酶为例演示)

模型构建1:

练习使用EcoRI剪切目的基因(事先发给学生剪刀、胶带纸等)老师巡视、指导并课件演示

探究3:

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的DNA末端需要用什么酶连接缝合呢?

思考:

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脱氧核苷酸分子的什么部位?

模型构建2:

使用DNA连接酶制作重组DNA分子。

老师巡视、指导并课件演示

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理解

 

学生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答案,思考,回答

 

学生动手制作,体验限制酶的功能,展示成果。

 

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

 

学生观察,找出质粒的结构特点,总结充当运载体的条件

 

通过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生命观念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己解答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联系已学知识,温故知新。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激起兴趣,同时更加直观的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做中学、学中做。

 

利用插图,结合阅读课本,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基础知识的准确运用,在运用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3)“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

过渡:

通过讨论,我们知道基因剪刀—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并通过基因针线--DNA连接酶将来源不同的两个基因连接起来,但是目的基因(如抗虫基因)怎样才能导入受体细胞(如大肠杆菌细胞)?

提问:

常用的运载体有哪些?

展示介绍质粒的结构模式图。

探究4:

充当运载体应该具有什么特点?

模型构建3:

两人一组动手做一个重组DNA(重组质粒)模型

动动手:

已知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

_G↓AATCC_。

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均有它切点,而质粒中也有它的一个切点。

请用剪刀代表限制酶,透明胶代替DNA连接酶,利用所给的硬纸片,制作一个重组质粒的模型。

巡视、指导学生制作(模型讲解)

展示学生的成果。

学生观察,找出质粒的结

构特点,总结充当运载体的条件

 

认识载体的多样性。

 

学生动手制作

利用插图,结合阅读课本,归纳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认识生命的复杂性,树立生命观念。

学生两个一组制作,在合作中学会配合,增强责任感。

(案例作者: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曹进玲)

(是一个教学片段,精彩,能体现重难点的落实与突破,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策略,需署名,一般署具体案例作者)

◆专家点评

基因工程的工具一节课如果仅仅是介绍,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基因工程的知识是非常微观的内容,如何将之显性化,并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来深化,案例作者做了很好的设计。

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剪刀、胶带,来模仿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的连接,学生在剪一剪、连一连的过程中,了解了限制酶的识别功能和剪切功能,连接酶的连接功能,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王荐)

【问题探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2千多字)

一.实验目的

学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

学会比较不同提取方案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

提取生物大分子的基本思路,是选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分离具有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生物大分子。

对于DNA的粗提取而言,就是要利用DNA与RNA、蛋白质和脂质等在物理和化学性质方面的差异,去除其他成分,提取DNA。

1.DNA的溶解性

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的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1.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

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则没有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

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则没有影响。

2.DNA的鉴定

在沸水浴的条件下,DNA遇到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三.实验材料

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鸡血(加有柠檬酸钠)洋葱花菜等

 四.实验试剂

蒸馏水2mol/L的氯化钠溶液洗涤剂食盐二苯胺试剂冷酒精等

五.方法步骤

1.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

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及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例如,提取洋葱细胞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氯化钠,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

蒸馏水对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溶液,水分可以大量进入鸡血细胞,使鸡血细胞吸水涨破,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从而使DNA释放出来。

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的释放,食盐有利于DNA的溶解。

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如果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到的DNA数量就很少,影响实验效果,导致看不到丝状的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也不显示蓝色。

此步骤获得的绿叶滤液中可能还有哪些细胞成分?

可能还有核蛋白、多糖和RNA等杂质。

去除滤液中的杂质

方案一的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溶解度不同;方案二的原理是蛋白酶分解蛋白质,不分解DNA;方案三的原理是蛋白质和DNA的变性温度不同。

为什么反复的溶解与析出DNA,能够去除杂质?

用高盐浓度的溶液溶解DNA,能去除在高盐溶液中不能溶解的杂志质;用低盐浓度使DNA析出,能除去溶解在低盐溶液中的杂质。

因此,通过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就能够去除与DNA溶解度不同的多种杂质。

DNA的析出与鉴定

将处理后的溶液过滤,加入与滤液体积相等、冷却的酒精溶液,静置2~3分钟,溶液中会出现白色丝状物,这就是粗提取的DNA。

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卷起丝状物,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

取两支20毫升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氯化钠溶液5毫升,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

然后向两只试管中各加入4毫升的二苯胺试剂。

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分钟,待试管冷却后,比较两支试管溶液颜色的变化,看看溶解有DNA的溶液是否变蓝。

注:

1.取材尽量不用植物细胞,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难以破裂,释放出核物质;也不用哺乳动物的血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所以DNA也很少。

2.制备鸡血细胞时,每100毫升血液中需要加入3克柠檬酸钠(抗凝剂),使血液分层,取下层血细胞。

3.获取DNA时要向鸡血细胞液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以便使细胞膜和核膜破裂,核内物质释放出来。

4.如用洋葱做材料,加入洗涤剂后,动作要轻缓、柔和,否则容易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于后续步骤的操作。

加入酒精和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缓,以免DNA分子的断裂,导致DNA分子不能形成絮状沉淀。

5.析出DNA时,必须使用冷酒精(至少在5℃下,存放24小时,对DNA凝集效果较佳)。

如果悬浮在溶液中的DNA丝状物比较少,可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再冷冻几分钟。

6.盛放鸡血细胞液的容器,最好是塑料容器。

鸡血细胞破碎以后释放出来的DNA,容易被玻璃容器吸附,由于细胞内DNA的含量本来就比较少,再被玻璃容器吸附去一部分,提取大到的DNA就会更少。

因此,实验过程中,最好使用塑料的烧杯和试管,这样可以减少提取过程中的DNA的损失。

7.DNA鉴定时,加二苯胺后,需沸水加热5分钟,待试管冷却后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二苯胺试剂要现配现用,否则会影响鉴定的效果。

………………………………………………………………………………………………………

次位概念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教学目标】

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

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基因工程操作程序的四个步骤

教学难点:

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本节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基因工程的核心知识,课时建议是两节课。

第一节课可以介绍目的基因的获取和表达载体的构建,第二节课可以学习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要说明目的基因获取的途径,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人工合成和PCR技术都是基本方法。

要说明这几种方法的区别,基因组文库比较大,有启动子和内含子,但导入原核细胞难以表达;cDNA文库比较小,但无启动子,导入前要加上启动子和终止子等。

PCR的教学要运用软件,直观的帮助学生认识其过程,对复制过程中的细节要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规律,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关键内容,要用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限制酶的选择原则及标记基因的实际作用,认识标记基因鉴别的功能。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也要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细胞导入原理及具体操作。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可以列表说明,尤其是DNA杂交可以用软件形象直观地进行教学。

本节内容是基因工程教学专题的核心内容,重点是基因工程的四个步骤,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技术操作步骤及步骤背后蕴含其中的生物学原理,解决WHAT、WHERE、WHEN、HOW和WHY五个问题。

为什么基因工程要有四个步骤?

理解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掌握基因工程的具体知识就大有帮助。

为什么要获取目的基因?

可以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的定义入手来理解: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新的遗传特性只能由新的遗传物质来呈递,目的基因就承载了这样的重任。

为什么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可以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原理入手,帮助学生认识到基因表达载体构建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有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

教材指出只有含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进入受体细胞,并且维持稳定和表达,才能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这一步?

因为基因工程的最终目的是受体细胞表达相应的性状,前提要转入成功和转录成功,所以要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入和转录,以及相应蛋白质的合成。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直观教学,尽量使微观的操作步骤形象化,可以多用图表、动画、计算机软件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可以提供剪刀、胶带纸及印有DNA序列的纸条,不同纸条分别代表目的基因及运载体,供学生剪切、黏连,在操作中加深对基因工程关键步骤的掌握。

【雅例共赏】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设置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标记基因的作用及在筛选中的具体操作

教学中,首先提出:

作为基因工程表达载体,只需要含目的基因就可以完成任务了吗?

下图为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所用载体为质粒A。

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质粒A导入细菌后,其上的基因能得到表达。

(1)把重组质粒导入细菌细胞效率并不高,有的根本没有导入,有的导入的普通质粒,少数导入重组质粒。

可通过以下步骤检测:

将得到的细菌涂布在含有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