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x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学案
重点: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与教训
难点:
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课前自主学习
.“一五’’计划明确我国的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同时有步骤地对、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重工业建设成就尤其突出,主要集中于地区,代表企业有鞍钢三大工厂、和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
3.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突出表现在、、。
课堂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从1953年开始,我国为适应工业化的要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政府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政府是如何进行三大改造的?
有何意义?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党和政府的努力,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了历史最高记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现代工业不仅基础薄弱,而且门类残缺不全,许多重要的工业产品人均拥有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目的:
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工业化建设
概况:
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建成了近六百个重要项目。
结果: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5.三大改造
概况:
从1953年开始,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也纷纷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结果: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例1】下列对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内容涉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B.从1953年开始,到1956年结束
c.使中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使生产技术得以改进
【变式题1】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l
A.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B.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
c.废除旧的剥削制度
D.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知识点二:
探索与失误
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特别是经济建设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探索中的失误。
我国这一时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
有何经验教训?
.中共八大
召开:
1956年在北京召开。
内容:
①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八大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确定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意义:
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概况
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追求经济建设的不切实际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指标。
③在“大跃进”运动进入高潮的时候,中央政治局又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和逐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的组织形式。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1959—1961年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
3.中共中央的调整
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逗,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从1962年起,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里取得巨大成就。
说明
“左”倾错误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主观唯心主义。
它指的是在思想、经济、政治、组织的现实表现上,似乎与“革命”相似,实际是要超越这一阶段,把将来才能办的事情而现在办的一种错误。
它是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大敌人,曾在历史上给党和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例2】中共八太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变式题2】“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
”这是因为
A.没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
B.严重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过分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严峻的国内外环境的制约
知识点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
966—1976年,一场空前的政治经济浩劫降临。
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恶性膨胀,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文化大革命”给经济建设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原因:
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1967、1968年,“文革”动乱由思想文化和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
经济工作机构陷入瘫痪,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
2.表现: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
3.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整顿
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到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的局面。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明确提出了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
但不久,邓小平再次被打倒,刚刚稳定的形势又陷入混乱。
【例3】1967—1968年,“文化大革命”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其表现是
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处于无计划状态
②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③大批工人、干部离开岗位“闹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变式题3】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
1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
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
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
巩固测试
.1953年,中共提出的“一五"计划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完成这两大任务
A.同时进行
B.先工业化,后改造
c.同时完成
D.先改造,后工业化
2.中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B.实行公私合营
c.建立人民公社
D.暴力剥夺私有财产
3.过渡时期是指
A.从祖国大陆统一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从祖国大陆统一到三大运动胜利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4.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中共八大召开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5.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A.实现国内主要矛盾的转变
B.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D.实现三大改造的完成
6.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下列对该路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遇到严重困难的情况下提出
B.反映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
c.是发动“大跃进”运动的理论依据
D.调动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7.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在下列表述中,符合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精神的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B.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轻工业放在首位
c.重点抓好农业,迅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D.以工商业为主,加快手工业的合作化进程.
9.毛泽东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的本意是
A.指出了中国农业文明的特色
B.强调了中国轻工业发展的优势
c.说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必要
D.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0.旧中国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为改变落后状况,新中国决定进行
A.三大改造
B.工业化建设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1.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XX万城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变
D.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的是
A.农村土地改革运动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和平赎买政策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可能高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办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发展的正常比例……要随时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
各地迅速组织起生产钢铁的大军,学校、工厂、机关、农村、军队……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战线上旧夜苦战。
全国城镇到处建小高炉,炉火日夜不息。
为了提供炼钢原料,许多人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秤砣也不放过……
—一《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内容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概括材料一中中共“八大”的主要经济主张。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这一活动对刚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根据以上材料,试就探索过程中经济政策的制定与经济建设活动的开展,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