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42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 酶近3年真题+模拟.docx

导与练版高考生物考点分类汇编专题4酶近3年真题+模拟

专题4 酶

考点十二酶的本质及作用

高考试题

1.(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T6,6分,★★☆)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涉及酶的结构、分布、功能和作用机理。

意在考查考生对与酶的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解析: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无论细胞分化到何种程度,某些基本的代谢是细胞所共有的,如细胞呼吸、转录、翻译等,这些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酶就是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所共有的酶,如呼吸酶、RNA聚合酶等,故A项正确。

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在最适温度和pH下,酶的活性最强,低温使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故B项错误。

酶在生化反应中起着催化作用,其作用机理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故C项正确。

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酶在一些化学反应中可作为催化剂,而在另一些化学反应中,则可作为底物被相关的蛋白酶水解,如唾液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又可以被胃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

答案:

B

2.(2013年安徽理综,T2,6分,★★☆)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靶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率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及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对酶的本质的识记能力和对酶作用机理的理解能力。

解析:

激素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A错误;代谢终产物通过反馈调节,使酶的活性升高或降低来影响酶的活性,使代谢速率维持在一定水平上,B正确;同一个体由于分化形成了各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形成的酶的种类不同,数量也不同,故代谢过程也不同,C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有分化、衰老、凋亡等过程,在不同过程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

B

3.(2012年海南单科,T4,2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  )

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

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

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

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

点睛:

本题考查酶性质的有关知识,涉及温度、pH等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析:

温度、pH都会影响酶活性,A、D不正确;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蛋白酶会将其水解,从而使其活性发生改变,B不正确;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后,淀粉被水解,但是淀粉酶在反应前后结构和活性不变,C正确。

答案:

C

4.(2011年海南单科,T14,2分,★☆☆)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

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酶的特性,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分关键是掌握酶的特性。

解析:

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进行,但不为反应过程提供能量,A错误。

在酶促反应前后,酶的数量和性质不变,D错误。

环境的改变会引起酶活性的变化,如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可使酶部分或全部变性失活,故B错误、C正确。

答案:

C

5.(2011年上海理综,T19,3分,★☆☆)下图为酶催化反应的过程示意图,以数字编号的图形分别表示反应物、酶、生成物等反应要素,其中表示酶的图形编号是(  )

A.①B.②C.③D.④

点睛:

本题以酶专一性的物理模型为背景,考查酶作为催化剂所具备的特性,考查学生根据图示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①参与酶催化的反应,并在反应后能保持结构和性质不变,故图形①应为酶。

答案:

A

6.(2011年天津理综,T1,6分,★☆☆)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化学组成、作用机理和有关酶的专一性,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酶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并不是为反应物供能;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可分解动物细胞之间的蛋白质,使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NA连接酶连接的是基本骨架上的磷酸和脱氧核糖,形成磷酸二酯键,并非形成氢键。

答案:

C

7.(2010年上海单科,T17,2分,★☆☆)下列有关人体中酶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和激素都是蛋白质

B.酶和激素都与物质和能量代谢有关

C.酶和激素都由内分泌细胞分泌

D.酶和激素都要释放到血液中才能发挥作用

点睛:

本题考查酶和激素的相关知识,涉及酶、激素的化学本质、产生部位、作用和作用部位,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大部分酶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消化酶需分泌到消化道内)。

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产生后释放到血液中,进而运输到靶细胞或靶器官发挥调节作用。

激素不全是蛋白质。

酶直接催化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而激素对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有调节作用。

答案:

B

8.(2009年广东单科,T3,2分,★☆☆)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  )

A.在4℃条件下易变性B.只含有C、H

C.也能催化淀粉合成D.含有羧基

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和特性,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

能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的是淀粉酶。

酶在高温下才会变性失活;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一定含有C、H、O、N;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氨基酸含有羧基;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但不能催化淀粉合成。

答案:

D

 

模拟试题

1.(2013吉林通化模拟)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了一种RnaseP酶,是由20%蛋白质和80%RNA组成,如果将这种酶中的蛋白质除去,并提高Mg2+的浓度,他们发现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这种酶相同的活性,这一结果表明(  )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C.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解析:

此实验说明RNA具有催化作用,少数RNA也属于酶。

答案:

C

2.(2013河北衡水模拟)人体中某一过程如下图所示:

如果温度增加到45℃,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会引起(  )

A.蛋白质被消化得更快

B.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C.氨基酸缩合速度加快

D.氨基酸缩合速度减慢或不能发生缩合

解析:

温度增加到45℃,引起酶的活性部位改变,降低酶的活性或使酶失去活性,导致蛋白质被消化得较慢或不能被消化。

酶具有专一性,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不会影响氨基酸的缩合反应速度。

答案:

B

3.(2012江西新余模拟)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同一个细胞

A.3个B.4个C.5个D.6个

解析:

①错误,所有的细胞都会产生酶,但不一定有分泌功能,如肌细胞。

②错误,酶不能从食物中获得。

具体原因应该是食物都是在消化道内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被吸收的。

③正确,现在发现的酶只有蛋白质或RNA结构。

④正确,酶是生物体内产生的一种催化剂,能大大加速一些有机反应速度。

⑤正确,产生生长激素的细胞同样也需要呼吸酶。

答案:

A

4.(2013广东徐闻中学质检)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有机物

B.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提供能量,从而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过酸、过碱或高温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D.酶不会随催化反应而减少

解析:

酶催化功能的本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酶不能为化学反应直接提供能量,B错误。

答案:

B

5.(2011广东珠海一模)以下关于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解旋酶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也可正常发挥作用

B.在细胞质内合成的酶也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C.磷酸二酯键只能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

D.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合成激素

解析:

PCR扩增过程中,DNA解旋是在高温下完成的,不需要解旋酶,A错。

在细胞核内起作用的酶,也是在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的,B正确。

磷酸二酯键形成于两个相邻核苷酸之间,DNA和RNA分子中都有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可由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DNA连接酶等催化形成,C错误。

所有活细胞都能合成酶,但只有内分泌细胞能合成激素,D错误。

答案:

B

考点十三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探究

高考试题

1.(2013年山东理综,T4,4分,★☆☆)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

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

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

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

点睛:

本题考查盐酸在不同实验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探究和分析能力。

解析:

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故A错误。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作用是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

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或过碱都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导致酶失活,故C正确。

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料,细胞必须是活的,盐酸会杀死细胞,因此不能用盐酸处理,D项错误。

答案:

C

2.(2013年四川理综,T4,6分,★☆☆)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点睛:

本题考查了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与探究,意在考查考生对酶的化学本质的理解与本实验原理的把握。

解析:

酶具有高效性的原理是能大幅度地降低活化能,无机催化剂FeCl3降低活化能的幅度小,故B、C不符合题意;果胶酶属于生物催化剂,A不符合题意;提高温度可以加快胡萝卜素在萃取液中的溶解速率,但该过程没有催化剂作用,D符合题意。

答案:

D

3.(2011年海南单科,T5,2分,★☆☆)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

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

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A.甲B.乙C.丙D.丁

点睛:

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对酶催化反应的原理进行考查。

重在考查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

解析:

本题考查酶促反应的机理。

加酶后反应速度加快,反应物(S)浓度不断降低,故丁曲线正确。

答案:

D

4.(2009年宁夏理综,T2,6分,★★☆)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点睛:

此题综合考查酶的特性曲线分析,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和应用高温使酶变性失活,低温仅使酶的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

解析:

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部分酶失活而活性下降,t2属于此区间。

低温条件下酶活性低,但酶的空间结构没有破坏,因此低温更适合酶的保存。

答案:

B

5.(2013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T29,10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

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

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号

GA

溶液

缓冲液

半粒种子

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

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1

1

带胚

25℃保温

24h后去

除种子,

在各试管中

分别加入

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

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0

1

1

去胚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

5

0.4

1

0.6

不加种子

++++

注: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回答下列问题:

(1)α

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GA诱导α

淀粉酶产生的实验,间接考查了验证性实验的实验过程及遵循的原则。

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GA可诱导种子产生α

淀粉酶。

通过对表格中的分组、操作加以对比,分析。

去胚的种子不能萌发,不能产生α

淀粉酶;去胚的种子加入GA后可生成α

淀粉酶。

利用碘液来检测淀粉的分解情况,种子生成的α

淀粉酶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加碘后溶液颜色的深浅。

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选好实验组和对照组。

(1)酶具有专一性,α

淀粉酶催化淀粉生成的二糖是麦芽糖。

(2)在试管1和试管2的对照实验中,单一变量为是否有胚。

根据实验结果,试管1的颜色比试管2的浅,则可以得出:

试管1剩余的淀粉少于试管2,从而说明试管1产生了α

淀粉酶,可以得出结论:

有胚的种子可产生α

淀粉酶,并可催化淀粉的水解。

(3)试管2中没有GA溶液且种子去胚,其实验结果与不含种子的试管5相同,说明没有α

淀粉酶的产生;试管3含GA且种子去胚的实验结果比试管2颜色浅,说明有α

淀粉酶产生,进而推出GA能诱导种子产生α

淀粉酶。

(4)综合试管2、3、4,种子都是去胚的,单一变量为GA的浓度,根据结果可知,随着GA浓度的不断升高,试管中剩余的淀粉逐渐减少,表明试管中产生的α

淀粉酶逐渐增加。

答案: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

淀粉酶,使淀粉水解

(3)诱导种子生成α

淀粉酶

(4)GA浓度高对α

淀粉酶诱导效果好

6.(2013年重庆理综,T9,14分,★★☆)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

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

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

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

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

培养基+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

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    特性;表中①应为    ;对照组细胞内L

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  

 。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    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

 。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 。

 

点睛:

本题以验证性实验为载体,考查酶的特性、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等,意在考查考生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对高中生物实验原则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解析: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

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是细胞的种类,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

培养基+L

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天冬酰胺酶只能分解天冬酰胺,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

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合成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外源性L

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

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

天冬酰胺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既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这正是理想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制方向。

答案:

(1)L

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

天冬酰胺(有合成L

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7.(2012年大纲全国理综,T33,8分,★★☆)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

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1)  。

 

(2)  。

 

点睛:

本题考查pH影响酶活性等知识,考查考生对实验步骤的评价和修正能力,解决的关键是先要分析出该实验的实验目的,再从对照实验的设置、实验原理、实验材料的选取(包括材料的种类和数量)、实验处理以及实验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解析:

探究pH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为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为还原糖生成量或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

实验中首先用不同pH的缓冲液处理淀粉液,一段时间后,加入人体唾液稀释液;将5支试管放在37℃的水浴中保温,排除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保温一段时间后,分别向5支试管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5支试管砖红色的深浅程度。

答案:

(1)③中70℃应改为37℃。

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热水浴中一段时间。

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显色反应

8.(2011年大纲全国理综,T31,10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

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    。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酶的本质、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及相关实验与探究。

解析:

(1)脂肪酶的活性以其单位时间内分解脂肪量为指标,因酶需要适宜的pH,故应加入缓冲溶液。

(2)该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说明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3)要测定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般采用预实验,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对比不同温度下测得的酶活性,若不能测出峰值,则需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

答案:

(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别测定酶活性。

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

9.(2010年海南单科,T22,12分,★★☆)为探究NaCl和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

请回答:

    试管编号

实验步骤     

1

2

3

4

1%NaCl溶液(mL)

1

1%CuSO4溶液(mL)

1

1%Na2SO4溶液(mL)

1

蒸馏水(mL)

1

pH6.8缓冲液(mL)

1

1

1

1

1%淀粉溶液(mL)

1

1

1

1

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各试管放入37℃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

取出试管,加入1%碘溶液0.1mL

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

(1)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    ;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   、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

 

点睛:

本题考查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解析:

加入的缓冲液是防止加入的物质及反应前后对反应液pH的影响,来维持pH的稳定;从表格中来看,Na2SO4对酶的影响不大,而加入NaCl、CuSO4与对照组相比都有影响,而对照组是加入蒸馏水的一组即第四组,而影响程度通过加入碘液后的颜色变化来体现,颜色变浅的为促进酶的活性,颜色变深的为抑制酶的活性,而加入斐林试剂后,在加热的情况下,酶的活性越高,生成还原糖越多,生成砖红色沉淀颜色就越深。

答案:

(1)维持反应液中pH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Cl-和Cu2+ Cu2+ Cl-

(3)对照 确定Na+和S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深砖红色 无砖红色(或蓝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斐林试剂中有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模拟试题

1.(2013济宁模拟)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

有两项与此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条件均设置为最适条件实验结果如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实验一

(乳糖浓度为10%)

酶浓度

0%

1%

2%

4%

5%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100

200

实验二

(酶浓度为2%)

乳糖浓度

0%

5%

10%

20%

30%

相对反应速率

0

25

50

65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