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368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docx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

六年级下册名著选读

《鲁滨逊漂流记》知识点总结

(一)作者

笛福,英国作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

英国荒岛文学代表作家,是英国启蒙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鲁宾逊漂流记》是笛福创作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发表于1719年,也是他一生中最成功、最著名的一部小说。

(二)小说主旨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讲述了鲁滨逊航海流落荒岛,最后脱险的经过,刻画了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资产阶级新兴时期的进步思潮,冒险精神和实干精神以及创造和开拓精神,体现新兴资产阶级殖民主义思想。

它告诉我们:

只要有志气,有毅力,勇于创造,就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三)内容提要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不甘过平庸的生活,一心向往着充满冒险与挑战的海外生活,于是私自离家出海航行,去实现遨游世界的梦想,但每次都历尽艰险。

《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小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鲁滨孙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在巴西买了种植园;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经历;第三部分叙述他从荒岛回来以后的事情,主要经历是由陆路从葡萄牙回英国途中遇狼群的故事。

(四)人物形象:

鲁滨逊:

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孙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鲁滨孙”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

1.不甘平庸,敢于冒险,追求自由,不畏艰难,体现了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情节:

四次出海。

2.镇定自若,乐观向上,对生活充满信心,具有坚强的意志。

情节:

搭建房屋,尝试打猎,种谷子,晒野葡萄,做桌椅、陶器、面包等。

3.乐于助人,有正义感,富有同情心,机智勇敢。

情节:

搭救“星期五”,杀食人族。

4.对生活充满希望,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具有实干精神。

情节:

两次挖独木舟。

星期五:

勤劳真诚,性格开朗,忠诚老实又嫉恶如仇,知恩图报;对主人忠心耿耿,惟命是从;在紧要关头,他愿意牺牲性命来保护主人;同时他聪明伶俐,热爱学习

(五)主要故事情节

①鲁滨逊搭救“星期五”

鲁滨逊看到野人吃人的残暴场面后,加固了自己的“城墙”并且深居简出,同时他也萌生把野人杀掉的念头。

不久后,他又一次看见一群野人到岛上来举行人肉宴,其中一个野人“俘虏”从准备吃他的人群中逃出。

鲁滨逊果断地帮助这个逃跑的野人,打死两个追赶者,搭救了这个野人。

鲁滨逊将他收为自己的奴隶,并取名叫“星期五”。

“星期五”在鲁滨逊的教导下,很快学会了穿衣、开枪、讲英语、信基督成为鲁滨逊最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②鲁滨逊制陶器

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开始着手制造陶器。

在找到陶土后,他做了无数次试验,刚开始,有的由于陶土太软没有做完,有的由于温度太高而爆裂。

摸索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做成两个大瓦器,还有许多小型器皿,但还是没有可以装流质、经得起火煮的泥锅。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有的破泥制器皿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于是鲁滨逊开始研究烧陶的火力,最后烧成了三个瓦锅,两个瓦罐,其中有一个罐子正是鲁滨逊最需要的。

③鲁滨逊造木舟

为了到孤岛对面的大陆,鲁滨逊便想和土人一样造独木舟。

由于他思船心切,没有经过太多考虑便开始工作。

结果,花去数月时间好不容易用大柏树凿成的木舟却因太大而废弃。

又过了几年,鲁滨逊吸取教训,在沿河的地方又凿了一只更小的独木舟,并且安装了桅杆和帆,又在舟内凿了许多用来放东西的槽。

但是因为木舟太小,鲁滨逊未能乘它到对面大陆,只能在附近使用。

(六)阅读感受

①故事精彩离奇;

②小说表现了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的性格;

③小说对鲁滨孙荒岛生活的描写逼真自然,表现了作者非凡的想像力和艺术表现力;

④小说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情节完全通过人物的自白串联起来;

⑤小说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七)艺术特色

在世界文学中塑造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正面典型形象。

运用了具体而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采用了第一人称和回忆录的形式,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采用了流浪汉小说结构形式,以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

把细节描写作为主要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包括语言的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的细节描写等。

多为人物自白,语言明白晓畅,朴素生动。

(八)阅读启示

(示例)读了《鲁宾孙漂流记》这本书,我懂得了当我们面临困境时,要勇敢顽强,不断努力,相信自己一定能走出困境。

 

《鲁宾逊漂流记》问答题

1.这本书是哪国的哪位作家著作的?

英国小说家丹尼尔?

笛福。

2.作家笛福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他被称为什么?

被称为“现代小说之父”。

3.除了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外,笛福还创作了哪些作品?

《辛格尔顿船长》、《摩尔?

弗兰德斯》、《杰克上校》、《不列颠全岛纪游》等小说传记。

4.鲁滨逊是如何到达孤岛的?

在第三次出海经商时,船在途中遇到风暴触礁,只有鲁滨逊幸存,漂流到孤岛上。

5.鲁滨逊是如何计算日月的?

在一个方柱的四边,每天用刀刻一个凹口,每七天刻一个长一倍的凹口,每一月刻一个再长一倍的凹口。

就这样有了一个日历,可以计算日月了。

6.鲁滨逊所写的“利害差异表”有什么意义?

把种种可能都分析出来,无论是出于消极还是积极,这使得他能够冷静下来,从只会空想的日子里解脱了出来,学会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从而勇敢地去面对现实,去改善现状。

7.如何理解鲁滨孙的记日记和阅读《圣经》及其他祈祷书的行为?

鲁滨孙记日记的行为,表明他作为一个文明人精神方面的需要,证明自己活得明白,在长时间里没有走失在这种荒岛上,他也更有理由相信上帝的存在。

有了这个前提,就有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8.这本书用了第几人称的角度来描写?

第一人称。

9.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

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10.鲁滨逊在改善生活中主要做了哪些?

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等以住;捕了小羊、种了谷子等以吃;造小船以行。

11.鲁滨逊靠双手换来了怎样的回报?

最后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种植园,有牧场,有两处较“豪华”的住所……

12.鲁滨逊在孤岛上生活了多久?

28年2个月29天。

13.鲁滨逊是什么时候漂到孤岛上的?

1659年9月30日。

14.鲁滨逊在第一次遇到风浪时是怎么想的?

他想如果他能幸存,他将像一个真正的回头浪子,回到他父亲的身边去。

15.(接上题)鲁滨逊到底回去没有?

没有,这才有了第二次出海。

16.船在什么地方第二次遇到风浪?

雅木斯海口。

17.鲁滨逊把这个荒岛叫做什么?

为什么?

绝望岛;因为刚上岛时什么也没有,无法生存。

18.鲁滨逊在岛上的了什么病?

疟疾。

19.(接上题)他是怎样只好这种病的?

用烟叶治疗。

20.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了什么有用的植物?

葡萄藤、椰子树、橘子树、柠檬树、橙子树。

21.(接上题)鲁滨逊如何利用这些的果实?

把葡萄、白柠檬、柠檬储藏起来作为雨季时期的食物。

22.鲁滨逊找了一个野人来做什么?

教他说话和劳作,这样可以做伴,让他当仆人和助手。

23.鲁滨逊给这个野人取了一个什么名字?

为什么?

星期五;因为鲁滨逊是在一个星期五发现了他并救了他的命。

24.那鲁滨逊是在哪一年发现并救了星期五的?

岛上生活的第23年。

25.星期五是什么人,有什么习惯?

加勒比的野人;喜欢吃肉,尤其是人肉。

26.在海岸上鲁滨逊还遇到了哪些人?

吃人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

27.身陷绝境的鲁滨孙找到了哪些活下去的理由?

在海难中,同船的11个人中,就他一人活着,这是上帝对他的特别关照;从船上获得了维持生活的大量必需品,这是上帝对自己的格外恩赐;而他的日记本上所列出的六大“好处”,最集中地体现了鲁滨孙要顽强地活下去的理由。

28.鲁滨逊是怎样回到英国的?

28年后一天,有一艘英国船因水手闹事而在岛附近抛了锚。

鲁滨逊帮那位船长夺回了他的船,跟他一起回到了英国。

29.鲁滨逊在获救后闹事的水手和西班牙人怎么样了?

在岛上居留了下来,终建立起了一个兴旺的殖民地。

30.鲁滨逊回到英国后生活怎样?

父母去世,但是鲁滨逊可以获得从那艘西班牙船上取来的一千二百个金币之外,还有因差事得的两万英镑。

最后结了婚,生了三个孩子,一生平静。

31.鲁滨逊是什么时候回到英国的?

1687年7月11日。

32.当鲁滨逊的妻子不幸死后,他心中又怎样想?

出洋的欲望又强烈起来,于是鲁滨逊就以一个私家客商的身份,搭船到东印度群岛去,到他的已变成新殖民地的岛去逗留。

33.写一位名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孩童时期,这部书只是读来有趣,成人之后再去读,就会知道这是不朽的杰作。

-美国专栏作家费迪曼

34.通过这本书中鲁滨逊的一些经历,我们知道风向决定什么?

决定了雨季时间的长短。

35.鲁滨逊从第一次出海离开英国了多少年?

约35年。

40.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真实事件中的赛尔科克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中小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是西方文学中第一个理想化的新兴资产者形象。

他表现了强烈的资产阶级进取精神和启蒙意识。

41.我们可以看出鲁滨逊是个怎样的人?

他不是一个随遇而安、消极待命的人,而是一个意志品质极为坚强,生存信念十分执著的人,并且务实肯干,勤于创造。

42.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面对绝望得生活环境时,不丧失生活的信心,勇于拼搏;为了生存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是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也需要有精神支柱。

43.这本书在英国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它为英国现实主义启蒙小说开辟了道路,成为英国第一部真正的现实主义小说。

44.全书可分为几个部分?

分别写了什么?

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鲁滨逊离家三次航海的经历;第二部分是小说的主体,写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种种经历;第三部分则是写他离开荒岛之后的事情。

45.假如你像鲁滨孙一样被弃荒岛,你会怎样想?

你将怎样做?

(答案略)

46.鲁滨逊身上具有哪些精神?

不屈不挠的冒险精神,肯于劳动并且善于劳动,热爱生活生命(答案可参照41题)。

47.鲁滨逊的四个住房条件?

平坦宽阔、有水源、能看到海、有遮蔽物。

48.这本书是用什么形式写的?

以自传的形式。

49.写出鲁滨逊说的一句表现他坚毅品质的话。

例如:

“我要尽全力而为,只要我还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还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

50.小说歌颂和赞扬了什么?

歌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和进取精神,赞扬和肯定劳动的伟大价值。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知识梳理

1、《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首次出版于1907年。

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

 

2、内容简介

尼尔斯不爱学习,一看到书本就会犯困;不爱牧鹅放鸭,会经常捉弄家里饲养的小动物,以至于家禽看到他就会咬他。

可是同住一个小村庄里的还有一群小精灵,尼尔斯有一天戏弄了一只小精灵,受到惩罚变成一个拇指大的小人。

还没等他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已经骑在家鹅马丁的脖子上,和一群野鹅飞上了天空。

马丁决定和野鹅飞往北方,那是他向往已久的拉普兰。

途中尼尔斯发挥人的聪明机智和狡猾的狐狸做斗争,不畏艰险和困难智取乌鸦山的盗贼。

尼尔斯和野鹅群一起主持正义,扶危济困,在去往拉普兰的路上,结交了很多好朋友。

正是这些经历使尼尔斯从一个顽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名有具有正义感、真诚、智慧、勇敢、善良的小英雄。

尼尔斯最终变成善良懂事的小男孩,他变回原形,回到家生活在父母身边,从此也变成一名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该作品不仅给读者讲述了一个顽童骑鹅旅行的故事,还告诉读者相关地理概况、风土人情以及历史知识等。

 

3、作品目录

1.这个男孩子

6.去厄兰岛之行

11.在教堂附近

16.拉普兰

21.韦姆兰和达尔斯兰

2.大雪山来的野鹅阿卡

7.小卡尔斯岛

12.水灾

17.放鹅姑娘奥萨和小马茨

22.一座小庄园

3.白鹤之舞

8.两座城市

13.在乌普萨拉

18.在拉普人中间

23.飞往威曼豪格

4.在下雨天里

9.美丽的花园

14.斯德哥尔摩

19.到南方去!

到南方去!

24.回到了自己的家

5.卡尔斯克鲁纳

10.五朔节之夜

15.老鹰高尔果

20.海尔叶达伦的民间传说

25.告别野鹅 [4] 

4、人物介绍

尼尔斯

作品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本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少年,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对待动物和人十分凶狠,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受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一个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

旅行路上的尼尔斯,跟着鹅群看到了许多美丽迷人的瑞典自然风光那些巍巍高山、茫茫大河、黑黑森林、或贫瘠或富饶的土地、或雄伟或壮观的城镇,都让尼尔斯惊奇不已,在这一条前行的路上,他收获了友情和爱。

然而,也有孤独、无助、饥饿、寒冷甚至死亡的一次又一次威胁。

 [6] 

阿卡

野鹅群的头鹅,是个一百多岁的老鹅。

她对人怀着很深的警惕,所以不愿让尼尔斯呆在野鹅群里。

当尼尔斯被马丁带到野鹅群里的时候,她决定第二天早上就撵尼尔斯回家,可是当天晚上狐狸斯密尔偷袭了野鹅群。

尼尔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救回了一只野鹅,从而让阿卡对尼尔斯产生了信任。

 [7] 

5、作品主题

在《尼尔斯骑鹅旅行记》中,小主人公尼尔斯虽然因为受到小精灵的惩罚变成拇指大的小人,但是就是因为变小,才有可能骑上家鹅马丁的脖子为环游世界提供机会。

另一方面也是将他之前一贯喜欢虐待家里动物、厌恶学习、喜欢搞恶作剧的形象和变成小人经历多种困难挫折、变得有同情心、善良正直的形象形成对比,这一对比很明显地反映出小主人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荒诞的故事却蕴育这样的成长的主题:

骑鹅旅行的过程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的过程,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成为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的过程;不仅是尼尔斯视野逐渐扩大的过程,也是他内心变得强大、精神世界变得丰富的过程。

在这个成长的过程里,尼尔斯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他抛弃之前的恶习,渐渐地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善美的品格。

整个童话故事以责任、爱心、智慧为理想追求,更体现了人和动、植物美好和谐相处的画而。

尼尔斯是作品里唯一人类的代表,开始飞行时,野鹅领头阿卡不接纳尼尔斯在飞行队伍中,他认为人类是动物的敌人,所以不能让尼尔斯同去拉普兰。

但尼尔斯通过勇敢和智慧,帮助野鹅群战胜狡猾的狐狸,成功解救一只野鹅,才缓和了尼尔斯和野鹅群紧张的关系,也为尼尔斯赢取了阿卡的信任。

只有人和动物互相取得信任和尊敬,才可以和谐共处。

尼尔斯通过自己的智慧、勇敢和真诚成功化解了人和动物之间的矛盾,说明人和动物是能够成为好朋友的。

尽管这些故事看似荒诞,但是作者却告诉读者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

 

骑鹅旅行记(节选)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

读读下面这个片段,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小说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鹤之舞表演大会”“地狱谷的羊群”,猜猜它们又将讲述怎样的神奇?

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原著读一读。

男孩简直不敢相信他会变成小狐仙。

“这大概是一场梦,一种幻觉吧!

”他想,“过--会儿我肯定还会再变成一“个人。

他站在镜子前面闭上眼睛,过了好几分钟才睁开。

当时他估计怪样子肯定消失了。

可是怪样子并没有消失,他仍然像刚才一样小。

从别的方面看,他和以前完全一一样。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模--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他发现,光那样站着等待是无济于事的,一定得想别的办法。

他觉得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去找小狐仙讲和。

他忽然想起,曾听母亲讲过,小狐仙平时都是住在牛棚里的。

他立刻决定到那里去看看是否能找到小狐仙。

幸好房门半开着,不然他还够不到锁,无法开门呢,而现在他没碰到任何障碍就跑了出去。

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

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

“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

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院子里的鹅和鸡立即掉过头来盯着男孩,并发出了一-阵使人无法忍受的略咯声。

“咯咯里咕,”公鸡叫道,“他活该,咯咯里咕,他扯过我的鸡冠!

然而最奇怪的是,男孩竟听懂了他们说的话。

他感到大为吃惊,就一丝不动地站在台阶上听了起来。

“这可能是因为我变成了小狐仙的缘故吧!

”他自语着,“肯定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听懂了禽兽说的话。

那些鸡没完没了地叫着:

“他活该!

他活....”..他实在无法忍受,捡起--块石头朝他们扔了过去,并骂道:

“住嘴,你们这群乌合之众!

可是他没有想到,他已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鸡根本就不怕他。

整群鸡都跑到他身边,站在他周围叫着:

“咕咕咕,你活该!

咕咕咕,你活该!

男孩想摆脱他们,但是那些鸡在他后面追着叫着,都快把他的耳朵吵聋了。

如.果不是家里养的那只猫走了出来,他是怎么也溜不掉的。

他们一看见猫便住了嘴,装着聚精会神地在地上刨虫子吃。

男孩马上跑到猫跟前。

“亲爱的猫咪,”他说,“院子里各个角落和暗洞你不是都很熟悉吗?

请你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小狐仙?

猫没有立刻回答。

他坐下来,把尾巴精心地在腿前盘成了一个圆圈,两眼盯着男孩。

那是-一只大黑猫,脖子下面有个白斑点。

他的皮毛平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他的爪子收缩着,灰白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细缝,样子十分温柔。

“我知道小狐仙住在什么地方,”他低声说,“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我愿意告诉你。

“亲爱的猫咪,你可得帮我的忙啊!

”男孩说,“你没看见他把我变成什么样子了吗?

猫稍稍睁了睁眼睛,里面射出了一-道寒光。

他先得意扬扬地念了一-阵经,然后才说:

“要我帮你的忙?

是不是因为你经常揪我的尾巴?

这时男孩恼怒了。

他已经完全忘记他现在是多么弱小无力。

“怎么着?

我还要揪你的尾巴!

”他说着便向猫扑了过去。

转眼间,猫摇身-一变,男孩几乎不敢相信他还是刚才那个动物。

他全身的毛都竖了起来,拱起腰,伸直了腿,四脚抓地,尾巴变得粗而短,两耳朝后,嘴里嘶叫着,瞪大的眼睛冒着火星。

男孩对猫并不示弱,反而向前逼近了一步。

这时猫突然--跃,径直朝他扑了过去,把他摔倒在地,跳到他身上,前爪按住他的胸口,对着他的咽喉张开了大嘴。

男孩感觉到猫的爪子穿过他的背心和衬衣,刺进了他的肉皮,

锋利的犬牙触到了他的咽喉上。

他拼命地喊着救命。

可是一个人也没有来。

他断定,他死亡的时刻到了。

正在这时,他又觉得猫把爪子收了回去,松开了他的喉咙。

“好了,”猫说,“这回够了,看在女主人的面子上,这次我饶了你。

我只想让你知道,咱们俩现在究竞谁厉害。

说着,猫就走开了,看上去像他来的时候一样温柔和善。

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

牛棚里只有三头牛。

但男孩进去的时候,却是吼声四起,一片混乱,听起来至少是三十头。

“你过来,”名叫五月玫瑰的牛说,“我给你一蹄子,让你永远不能忘记!

“你过来,”名叫金百合的牛说,“我要让你在我的角上跳舞。

”“你过来,我也叫你尝尝去年夏天你经常用木鞋打我的滋味!

”名叫星星的牛吼道。

“你过来,你曾经把马蜂放进我的耳朵,现在我要报仇!

”金百合叫着。

五月玫瑰在她们中间年纪最大、最聪明,现在也最生气。

“你过来,”她说,“你做的事都应该遭报应了。

你曾多次从你母亲腿下抽走她挤奶时坐的小凳,你多次在你母亲提着奶桶走过时伸脚绊倒她,你多次气得她站在这里流眼泪!

男孩想对她们说,过去他对她们不好,现在后悔了,只要告诉他小狐仙在哪里,以后他就再也不捣蛋了。

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

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有的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

他垂头丧气地从牛棚里走了出来。

院子里不会有人帮他寻找小.狐仙,这他是能够理解的。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找到小狐仙,可能也没有多大用处。

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缘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

那是一座用石头砌墙、木头做支架的白色小房,好像被那高而陡的草顶压进了地里。

其他附属的房屋也很小,耕地窄得几乎连马都无法在上面打滚。

可是这地方无论怎么小怎么穷,对他来说已经够好的了。

他现在除了在牛棚的地上找个洞外,再也不能要求更好的住所了。

这天天气好极了。

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而他却坐在那里十分难过,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引起他的兴致。

他从来没有见过天空像这样蓝。

候鸟都回来了。

他们从海外飞来,越过了波罗的海直奔斯密格虎克,正向北飞行。

鸟的种类很多,但是别的鸟他都不认识,只认识那些排成“人”字形的大雁。

有几群大雁已经飞了过去。

他们飞得很高,但是他们的叫声仍然能够听见:

“现在飞向高山,现在飞向高山。

当大雁们看到在院子里漫游的家鹅时,就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

“跟我们来吧!

跟我们来吧!

现在飞向高山。

家鹅不由得抬起头,听着大雁的叫声。

他们回答说:

“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我们在这里生活得很好!

如前所说,这天天气格外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拂面,这时飞行真是一种享受。

随着一群一群的大雁飞过,家鹅越来越动心了。

他们中间有几只扇着翅膀跃跃欲试,但是-一只老母鹅总是说:

“别犯傻!

你们一-定会受冻挨饿的。

大雁的呼叫却使--只年轻的雄鹅真的动了心。

“再过来一-群我就跟着他们飞走。

”他说。

真的又过来一群大雁,他们照样呼唤。

那只年轻的雄鹅答道:

“等一等!

等一等!

我就来。

他张开翅膀朝天空飞去。

但是他没有飞行的习惯,于是又落到了地上。

大雁们还是听到了他的叫声。

他们掉过头来慢慢地朝回飞,看他是不是真要跟着去。

“等一等!

等一等!

”他一面叫着一面进行新的尝试。

男孩坐在围墙上,这一切都听得一清二楚。

“如果这只大雄鹅飞走,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他想,“父母从教堂回来时,发现雄鹅不见了,他们会伤心的。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他又忘记了他是多么弱小无力。

他--下子从墙上跳下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

“你可千万不要飞走啊!

”他喊道。

恰恰就在这一-瞬间,雄鹅学会了怎样腾空而起。

他来不及抖掉男孩就飞向了天空。

他飞得那么快,男孩都感到头晕目眩了。

等他想到应该放开雄鹅的脖子时,已经到了高空。

如果他现在一松手,肯定会掉到地上摔死。

要想舒服--点儿,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设法爬到鹅背上去。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然而要在翅膀中间光滑的脊背上坐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翅膀还在不停地扇动。

为了不滑下来,他不得不用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

《汤姆·索亚历险记》知识点

【简介】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发表于1876年。

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本书的姊妹篇是《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作者马克·吐温以满腔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