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338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docx

北京初三各区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

2015北京各城区初三二模化学之科学探究

东城36.(6分)化学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提出问题】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化合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SO4+5H2O==CuSO4•5H2O。

【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及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1)向盛有无水硫酸铜的试管中滴加少量蒸馏水

观察到______

无水硫酸铜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省略)

现象与

(1)相同

此实验中发生的两个变化是:

①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②白色固体变为______色。

以上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

(3)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并将两管中的气体分别通入无水硫酸铜中

观察到无水硫酸铜______

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

(1)、

(2)和(3),可以得出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的最小粒子。

西城37.(5分)“侯氏制碱法”是我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一种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工艺,同学们查阅相关资料并进行模拟实验。

【查阅资料】

①生产原理:

NaCl(饱和溶液)+NH3+CO2+H2O=NaHCO3(固体)↓+NH4Cl

②主要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③氨气(NH3)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理论分析】

(1)依据资料①可知相同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NH4Cl的溶解度(填“>”或“<”)。

(2)NaHCO3受热分解制得纯碱及两种常见的氧化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模拟实验】验证侯氏制碱法能获得纯碱

步骤

蘸有稀硫酸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与结论

1

的棉花

饱和食盐水

从a管通入NH3,一段时间后,从b管通入CO2,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1)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2)通NH3的a管若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的后果是

2

澄清

石灰水

步骤1

析出的固体

加热,导管口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1析出的固体是碳酸氢钠

3

加热后的固体

少许步骤2

足量稀盐酸

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

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是纯碱

【实验反思】同学们认为步骤3的结论存在不足。

依据题中信息,设计实验确定步骤2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成分,其方案是。

朝阳35.(6分)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氯化钠能用于制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查阅资料得知:

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

为验证该反应能制烧碱,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了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实验,通电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倒出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探究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检验含有氢氧化钠的方法是。

【探究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镁不溶于水。

Ⅱ.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步骤

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过量,其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过量的方法是。

(2)实验过程中若缺少步骤

的操作,则测定的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海淀36.“食品蒸汽加热器”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

加热袋中

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

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

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①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反应放热而铁粉不能。

②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

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时的室温为22.7℃;除B外,其余实验中镁粉的质量均为1.0g)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

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1

少量肥皂泡,难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

23.1℃

22.8℃

23.1℃

24.2℃

22.8℃

27.2℃

【获得结论】

(1)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

(2)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

【反思改进】

(1)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

(2)同学们根据实

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的固液混合物中仍然含有NaCl和铁粉,通过补充实验证明了上述猜测。

补充的实验方案是:

取少量固液混合物,,得到白色固体(经检验为NaCl)。

 

昌平35.(6分)化学实验小组在做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趣味实验。

【查阅资料】

表1NaOH、Na2C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T/℃

NaOH

Na2CO3

NaCl

20

109

21.8

36.0

25

105.3

29.4

36.1

30

119

39.7

36.5

表2NaOH、Na2CO3和NaCl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表示几乎不溶)

T/℃

NaOH

Na2CO3

NaCl

18.5~25.0

17.3

0.1

【进行实验】

实验装置

主要实验步骤

稀盐酸

试剂a

二氧化碳

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向2支

试管中分别加入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试管I)和2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试管

)。

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

再分别滴加稀盐酸。

【分析与解释】

(1)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烧杯中出现浑浊,则试剂a为。

(3)通入二氧化碳后,试管I、

中的现象明显不同,它们分别为;

滴加稀盐酸后,试管I、

中的现象分别为。

(4)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通过上述实验,对你的启示是。

大兴36.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将镁条掉入到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现产生大量的气泡和白色不溶物。

他非常好奇,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和白色不溶物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MgHCO3能溶于水;Mg(OH)2、MgCO3难溶于水。

Mg(OH)2、MgCO3受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碱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作出猜想】

小明认为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存在3种可能,分别为。

【进行实验】

(1)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什么气体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点燃产生的气体

气体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火焰上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

无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2)探究镁条与碳酸氢钠反应后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白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MgCO3

(3)定量测定白色不溶物的组成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若白色不溶物为22.6g,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g,装置B增重8.8g,则该白色不溶物的组成及质量比为。

 

丰台35.(8分)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NH4HCO3)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分解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进行实验】

按右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连接好装置,关闭K1,打开K2

微热左侧双层试管;

中均出现气泡

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K1,关闭K2,停止加热。

A、B烧杯中的导管内均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膨松剂,打开K1,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双层试管;

内层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减少,,

均有二氧化碳生成。

;(开关操作)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

外层试管中仍有固体。

NH4H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进一步确定NaHCO3受热分解后生成Na2CO3,后续的实验操作是。

 

通州3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能制氧气的呼吸面具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

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2Na2O2+2H2O═4NaOH+O2↑  ②2Na2O2+2CO2═2Na2CO3+O2

(2)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aCl2═CaCO3↓+2NaCl。

同学们对用过一段时间后的面具中的固体成分产生兴趣。

[猜想与假设]固体可能为:

①Na2CO3;②NaOH和Na2CO3;③Na2O2和Na2CO3;④。

为了确定用过一段时间后呼吸面具中的成分,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以下的探究。

[进行实验]

实验Ⅰ: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看到,证明固体中有Na2O2。

实验Ⅱ: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2CO3。

实验Ⅲ:

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加足量水,再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后,过滤。

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若溶液变成,则证明固体中含有NaOH。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有些同学认为其中有些不妥的结论。

(1)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Ⅱ并不能确定固体中含有Na2CO3。

如何改进此实验?

(2)还有些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Ⅲ也不能证明固体中一定含有NaOH。

其原因是:

 

顺义

33.(6分)管道通(右图)是一种常用的家用化工产品,能疏通毛发等造成的管道堵塞。

小芳对家里买来的管道通产生了兴趣。

探究问题1:

管道通有哪些性质特点?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管道通颗粒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搅拌

管道通溶解,有大量水蒸气

____________。

(2)取1所得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

__________。

溶液显碱性。

(3)取1所得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铝粉

有气泡冒出

管道通能与铝反应。

实验反思:

通过以上探究,小芳认为使用化学品要注意规范使用,她提出使用建议应该是_________。

探究问题2:

管道通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管道通中一般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等。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发生复分解反应。

CaCl2、NaCl的溶液均显中性。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碳酸钠

(2)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管道通中含有NaOH。

 

怀柔35.(6分)某化学小组将金属钠置于充满CO2的集气瓶中进行燃烧,反应后集气瓶内有黑色固体和白色固体生成。

于是他们进行

了如下探究:

(1)依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推测,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产物是。

在老师指导下查阅资料可知:

①钠不仅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而且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反应。

②氧化钠与氧化钙相似,也可以和水发生反应。

③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2)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振荡,滴加2滴无色酚酞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红色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

实验2

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白色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实验3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红色

白色固体是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4

取少量实验1的溶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后,滴加2滴无色酚酞

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①上述实验(填实验序号)结论正确。

②钠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反思

①若钠着火,可以选用的灭火物质是。

A.水B.泡沫灭火剂C.干沙土D.二氧化碳

②对上述不正确结论的解释是。

 

房山35(5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提出问题】探究上述反应结束后E中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小红:

从E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

小红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

即猜想I成立。

小明:

认为小红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他在小红实验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证明碳酸钙确实存在。

同时他又重新设计了证明氧化钙存在的其它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实验结论】E中固体为氧化钙与碳酸钙。

【实验反思】

(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B的作用是。

(3)通过以上探究,同学们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

该设想的优点有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B.充分利用太阳能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门头沟35.(6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

(1)相同条件下,Na2CO3溶液比NaHCO3溶液的碱性强;

(2)20℃时,Na2CO3、NaHCO3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和9.6g;

(3)NaHCO3在270℃时能发生反应:

2NaHCO3

Na2CO3+CO2↑+H2O,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4)Ca(HCO3)2易溶于水。

【探究过程】

实验一:

亮亮同学用酸碱度的差异鉴别Na2CO3和NaHCO3。

他应该选用测定相同条件下两种溶液的PH,则pH较大的是。

实验二:

小明同学用加热的方法鉴别两种物质,具体操作为。

实验三:

小丽同学也想出了一种办法,取两种固体配制成溶液后,分别滴加过量澄清石灰水,结果都产生了白色沉淀,与小丽预想的只有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不符,小丽询问老师后得知,碳酸氢钠溶液也能与石灰水反应,请你将她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a(OH)2+NaHCO3═+NaOH+H2O。

实验四:

阳阳同学想利用物理方法鉴别两种物质,请你参与设计实验

【交流总结】通过本组同学的探究,作为组长的阳阳同学根据已有的知识及实验情况,总

结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方法主要有:

①通过溶解度差异来鉴别②加入澄清石灰水进行鉴别

③用加热的方法进行鉴别④通过酸碱度差异来鉴别

你认为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