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234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docx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三峡》合作学习教学案例

  “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合作学习所产生的良好效果越来越被人重视,并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所以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的引进能增强语文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下是我就合作学习在《三峡》一文的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学案例。

  

(一)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成6组,组内异质,组际同质。

如“文学家小组”、“音乐家小组”、“古诗文吟诵小组”、“网络小组”等。

  2、各小组确定“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等,分工明确,并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三峡及作者郦道元的资料。

发帖子到校园文学网“听海”网站。

由同学自愿承担筛选题目和电脑制作图片等任务。

  3、教师推荐有关古代山水小品文的文字资料和作者简介等供同学们阅读,学生也可自行阅读。

阅读后写一篇随感,发在校园文学网“听海•白马非马•青春流动站”上,同学间相互点评,教师点评并摘录精彩语段制成多媒体课件以备课堂展示。

  

(二)教学目标

  1、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途径,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为载体,探索一种适合新课改精神的开放式课堂阅读教学的合作学习模式。

  2、通过合作学习,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竞争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3、反映“感知――理解――积累――运用”阅读全过程,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新课程的继续实施及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好准备。

  (三)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1)室内多媒体教学,6张座位合并成一组,6名学生围坐。

以讲台为中心,一边3组,对称排列。

  

(2)“网络小组”一成员操作多媒体,播放学生朗读的《三峡》录音,展示三峡江水奔流画面。

  2、教学步骤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内容

  合作方法:

自主阅读概括,组内探讨交流,组际合作解决。

  教师创设情景、呈现问题。

  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

教师首先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

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问题1小组竞赛找出课文里的生字词并解释。

  问题2组间合作解决意思难懂的句子,一小组提出,请另一小组作答。

  问题3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场面各组纷纷行动,自由诵读,在书上圈点、交流。

  流程

  *小组长组织分工

  *记录员随时纪录

  *单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和伙伴分享你的答案

  *仔细聆听伙伴的答案

  *通过综合讨论挑选最佳答案以及向其他组质疑的备选题

  *发言人准备发言

  汇报1“文学家小组”最先出色完成任务:

发言人抢先举手汇报:

“我们组找出生字词共7个,它们分别是阙、曦、襄、沿溯、湍、绝?

t、漱”;“阙”字在此为通假字,通“缺”;“溯”是“逆流而上”的意思。

组长补充:

湍(tuān),急流的水。

?

t(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请问“顺流而下”在文中是哪个字呢?

  汇报2“古诗文吟诵小组”发言人举手回答:

“沿溯”的“沿”字作“顺流而下”解。

我们组还认为“属引凄异”的“属”(zhǔ)字应该列为生字,因为读音与现在不同。

请“网络小组”解释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网络小组”圆满回答)

  汇报3“普通组1”提出“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翻译,请“普通组2”回答。

答:

虽然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老师纠正“虽”字的古义为“即使”。

  汇报4以小组为单位,句号为准,每组一句接龙翻译全文。

  评价: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并贯彻到每一个阶段的目标和“教学建议”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自主阅读便成为他们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窗口”,自主阅读与“表达、探讨、创造、自我实现”联系起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一情境的创设为下一步“合作”奠定基础。

  [2]全班同学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在第一个环节中顺利完成了文章的初读任务,而且“文学家小组”获得阅读速度和质量的第一名,老师给以表扬,同学给以掌声,小组成员互相勉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思想深入人心。

学生在紧张兴奋的思维状态下、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文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沉闷气氛,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堂上,“合作”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先完成好个体的阅读,有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再去“合作”。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全文,以“小组游戏竞赛法”合作学习方式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以“积极互赖”理念和行动,充分体现出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原则。

  第二步精读,理解课文重点

  合作方法:

组内合作质疑,组间合作释疑,全班交流体会。

  在了解了课文大意,理清了叙述顺序,进入段落的学习时,可直接进入重点段落的合作学习。

教师呈现的问题难度也应有所增加。

  问题1本文写山、写水,反复朗读全文,你感受较深的是哪个景物?

为什么?

  流程

  步骤1先指定小组读――“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诵

  步骤2分组读,每组一段接龙形式朗读

  步骤3利用组内合作的形式讨论老师指定的问题,或让每个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时弄不懂的问题。

在组内讨论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由小组长将这些问题整理归纳后面向全班提出。

经各组相互补充、讨论解答。

  步骤4“普通组1”:

我们组觉得感受较深的景是水。

因为水是长江的灵魂,如果没有水哪来的三峡之景。

而且从“古诗文吟诵组”示范配乐朗读中我们也明显地感受到水在流动,在变化。

  师:

讲得很精彩。

看来同学们与我真是“心有灵犀”啊!

那么,本节课我们不妨把学习的眼光聚焦在三峡之水。

请同学们再读写水部分(2-3段)。

(学生自由朗读2-3段,以析带译,再次积累词句,为背诵做准备。

  师:

请同学们翻译2-3段,边读边看注解,疏通文意,把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标注记号,以备小组合作。

(学生边读边标记)。

  师:

各小组继续合作,任务有二:

一是互助解决好翻译,二是分析三峡之水有什么特点,并且能说说理由。

(学生合作学习,待小组示意合作已有结果后,进行小组交流)

  步骤5“文学家小组”的学生串译2、3段,教师强调必须积累的字词,如“襄、沿溯、或、虽、奔、疾、绝?

t、漱、良”等的意思。

  步骤6各组学生讨论,争先回答分析水的特点:

  “古诗文吟诵组”生1:

三峡的水急,流速快。

从“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可以看出。

  生2:

三峡的水清。

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看出。

  “普通组2”生1:

三峡的水绿。

从绿潭中看出,虽然水本身没颜色,但由于绿树的倒影使水变绿了。

  生2:

三峡的水深。

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素湍绿潭”的“潭”中可以看出。

  师:

同学们的分析很透彻,有理有据,很好!

让我们再读一遍课文,试着背诵,好吗?

  步骤7小组成员合作背诵方式:

  ★熟练的学生大声背诵,不熟练的学生跟着小声背诵,重复多次。

  ★结对子互相背诵给对方听。

  ★循环接龙背诵

  步骤8各组依次背诵,老师和学生一起打分,选出优胜组。

  评价:

  (1)在“诵读”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或重点语段,或熟读成诵,或范读范背,或指点方法,也可分小组合作、诵读、探究。

在“赛读(背)环节”,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比赛读,比赛背,如男女比赛,分小组自主、合作比赛背诵,教师适时适量进行检查(或抽查)总结,给学生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这种合作形式对古诗文的学习极为有利,因为古典文学的韵味需要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再慢慢体会、消化,经过训练,最终形成语文能力。

  (2)合作学习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训练学生“钻进”课文、“融入”课文,从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自己。

长此以往,潜移默化,学生语感必能提高。

  第三步联想,创新表达,体验水之急

  合作方法:

独立联想写句,组内评出优秀,全班同学交流

  在这一步,教师既要创设一个非常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又要使学生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思维火花碰撞”,思维得到最大限度的开阔,从而为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师: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和背诵,我觉得三峡的水真的很美,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急”。

我希望同学们能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创造性地描述,假如我们就站在三峡的岸边,由“水之急”,你还能想到什么?

(要求:

按照自己的写作能力自由发挥。

  合作流程:

  ★每人说出自己的设计思路

  ★独立创作

  ★小组交流评议

  ★推选个人优秀句段或在个人的基础上集体再加工

  ★展示创新成果

  “文学家小组”:

(用散文诗一般的句子赞美)三峡的水真急啊!

你看,后浪推前浪,像赶集似的向前涌去;你听,他们正唱着雄壮的歌,震撼人心。

他比黄河更多了几分激昂和清越,奏出最强音,奔向大海的怀抱!

  “古诗文吟诵小组”:

(诗句联想)站在三峡边,难道你不会像孔子一样发出慨叹吗?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青春时光是美好的,可又是那么短暂!

此时我想到的是“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网络小组”:

(奇妙想象)在网络时代,我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便捷和愉快。

当你轻轻点击鼠标,全世界的信息都一起向你涌来了,这不也是一种急流吗?

――应该称之为“信息流”吧。

如果说三峡的急流给你以视觉的愉悦、听觉的震撼,那么无声的信息流同样会给你以心灵的触动、奇妙的遐想。

我们会越发产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好奇心,对未来充满渴望与憧憬!

  师:

同学们写得太好了。

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表达,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美丽的风景,还懂得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和道理。

愿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像三峡之水魅力四射,永不停歇!

  评价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经常要去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或需要,“能力要求被运用,只有发挥出来才会停止吵嚷。

”他的观点的含义是,个人在不排斥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原则下渴望充分发挥自己,充实自己,达到自我实现──塑造独特而完整的个性。

而创造能力的发挥,便是自我实现者潜能的最高表现。

现代教学论特别重视的正是学生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水平上进行的创造性活动,或进行具有创造性活动的倾向,对这种活动与倾向,教师应善于加以正确引导,创设一个利于创造性活动的心理环境,实现多种心理特征的良好组合。

  本节课以合作学习模式贯穿始终,正如乔治•雅各布斯在《共同学习原理与技巧》中所说:

“个人责任感鼓励每个人去参与,因相互依赖可以防止某个学生过于操纵一个小组”,自行编配的“特色小组”也大显其“特色”。

教学过程中以体验三峡水之美为中心,以阅读为主线,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注重文言字词的积累和记诵。

  

  单位:

广东深圳市深圳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