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4226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7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docx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DOC

国内外轮胎行业发展现状及海外投资布局分析

目前,全球轮胎市场已经形成亚太、北美和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其中,亚太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强。

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轮胎行业也在不断壮大。

但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本提升,国家和地方性优惠政策减少,国内轮胎市场供需饱和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出现较严重的过剩情况,而且中国轮胎出口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多。

因此,加快海外投资成为中国轮胎企业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成为全球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一、市场概述

(一)轮胎简介

轮胎是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重要组成部件,它的使用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按照结构可以分为斜交轮胎(diagonaltire;biastire)和子午线轮胎(radialtire)。

根据轮胎性能的差别,斜交胎和子午胎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不包括非机动车),具体如下表所示。

图表 轮胎的主要适用车型

资料来源:

产研智库

(二)轮胎市场产业链

轮胎行业市场按产业链条可以划分为:

上游的原材料市场、中游的轮胎制造市场和下游的轮胎消费市场。

图表 轮胎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

产研智库

(三)全球轮胎市场的区域划分

各大研究机构一般将全球需求市场划分为六大区域:

北美、南美、西欧、东欧、中东与非洲、亚太,有时也把北美和南美合并为美洲,把西欧与东欧合并为欧洲。

在各个区域中分别涵盖一些主要市场国家。

二、市场行情及其特点

(一)市场销售额与产出水平

全球轮胎市场销售额总体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轮胎市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2003年,该阶段波动幅度非常小,表现相对平稳;第二个阶段是2004年至2011,这个阶段基本保持了增长的趋势;第三阶段为2012年至今,销售额持续小幅下降。

2010年以来全球轮胎产出水平相对稳定。

2002年-2006年,全球轮胎产量由6.89亿条增长到7.54亿条,虽然五年内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2.28%。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轮胎市场的需求快速提升,轮胎企业的产出水平也随之大幅提高,2010年之后又进入了相对平稳的生产期。

中国轮胎市场产出水平总体表现出持续上涨的态势。

2003年-2014年,以2007年为分水岭,2003-2006年和2007-2014年,都表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2003-2006年增速较大,年均复合增速为32.06%,2007-2014年增速相对平缓,年均复合增速为7.9%,而且2010-2014年的年均复合增速(6.31%)要明显快于同时期全球总产出的复合增速(2.78%),说明在全球轮胎市场的生产格局中,轮胎生产能力逐渐向中国转移,中国轮胎生产商对全球轮胎市场的影响力已有大幅提升。

图表 中国轮胎市场产量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橡胶工业年鉴

(二)市场的子午化率

发达国家早已实现较高的子午化率,发展中国家的子午化率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正处于快速提高的进程。

子午线轮胎已经成为轮胎市场的主流产品,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在2000年就基本实现了100%的轿车轮胎子午化率,近十年来,中国和印度轮胎的子午化率快速提高,但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三)市场集中度

全球市场销售额一直高度集中在四大轮胎企业,但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按照销售额进行比较,全球轮胎市场份额一直高度集中在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和大陆四家企业。

2004年以来的市场集中度基本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2004至2008年,基本维持在50-60%之间。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轮胎行业也陷入低迷。

四大企业占全球市场的比重2013年降至42.1%,2014年恢复至46.8%。

与全球市场的高集中度相比,中国轮胎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集中度很低。

中国轮胎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加。

从入围全球轮胎75强的数量来看,2004年仅有18家,2013年扩大到29家,是入围数量最多的国家。

入围企业的销售总额也有大幅增加,2004年销售总额为48.658亿美元,占全球销售总额的5.29%,2013年为279.322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了474.05%,占全球比重达到14.94%。

强强联合和跨国并购是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纵观全球轮胎行业100多年的跨国并购历史,固特异、住友、普利司通、德国大陆等众多实力强劲的企业,都是通过强强联合或并购的方式逐步成长为行业龙头。

(四)盈利水平

国际四大轮胎企业的总体利润率不高、波动较大,并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从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大陆四大国际轮胎企业近几年的净利润率来看:

第一,整体利润率并不高。

四大企业超过7%的年份只有四个,大部分年份维持在1-6%之间。

第二,利润率不稳定,波动较大,而且经营不善也会出现亏损。

普利司通最高利润率为2005年的6.7%,2008年下降到0.3%,2009年进一步降到0.04%,基本上没有盈利。

第三,利润率的波动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这也符合轮胎市场规律。

国内四大轮胎企业的总体利润率较低、表现相对稳定,但易受外部市场冲击,导致个别年份波动剧烈。

从国内风神股份、贵州轮胎、青岛双星、双钱轮胎控股等四家上市企业的利润指标来看:

第一,中国轮胎企业的整体利润率水平较低,基本维持在0-4%之间。

第二,利润率相对比较平稳。

第三,与国际轮胎巨头在2008、2009年的盈利表现相比,中国轮胎企业净利润率波动较大,说明中国轮胎企业易受外部市场冲击,抗风险能力较差。

图表 中国四大轮胎企业的净利润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

产研智库

(五)行业上下游的议价能力

行业上游:

原材料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适中。

原材料供应商缺少足够多的优势来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天然橡胶通过大规模种植可以保证供应量,合成橡胶、金属和化工制成品的生产技术相对成熟,不存在个别企业的技术垄断。

另一方面,天然橡胶的种植具有自然属性,受地域、气候和生长期的限制,不可能随意种植提高产量。

因此,原材料供应商的市场地位比较适中。

行业下游:

买方的议价能力适中。

一些处于轮胎行业下游的大型制造商确实可以凭借庞大的经营规模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提高自己的议价能力,然而,对买方而言,轮胎是生产链条上的必需品,必须要从某一轮胎制造商处购买,这一点严重削弱了买方的市场地位。

因此,买方整体的市场地位应该是适中的。

三、市场环境

政策环境。

欧盟轮胎标签法,指标体系完善,达标要求严格。

美国轮胎标签法,只在个别州强制执行,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韩国轮胎标签法,分级标准与欧盟标签法基本相同,但其湿地抓着性能指标更加完善。

日本轮胎标签法,技术标准与欧盟相当,燃油效率指标尤为严格。

巴西轮胎标签法,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垂范,基本采用欧洲轮胎技术法规。

中国的轮胎标签法规预计会在2017年正式出台。

技术环境。

发展中国家的中低档子午线轮胎技术瓶颈已得到突破,但巨型工程胎、雪地胎等高端轮胎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垄断。

目前全球50英寸以上巨胎市场90%由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异垄断,毛利率高达60-80%。

而全球雪地胎制造专家诺基亚轮胎则控制了全球30%以上的雪地胎市场。

智能化与环保化是未来轮胎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需求市场分析

(一)适用车型轮胎市场细分

总的来看,三类车型轮胎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即乘用车和轻卡占60%左右,卡车占30%左右,其它类型的轮胎约占10%。

2007年以来,三类车型轮胎的市场份额相对稳定,即乘用车和轻卡占60%左右,卡车占30%左右,其它类型的轮胎约占10%。

如果与21世纪初期相比,2002年,三类车型轮胎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8%、33.3%、15.9%,乘用车和轿车轮胎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卡车和其它类胎型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图表 各种车型轮胎销售额占比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

产研智库

(二)全球区域性轮胎市场细分

亚太地区在全球轮胎消费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以下依次是美洲和欧洲。

虽然自2009年以来,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但三大地区所占百分比之间的差距并不大,主要原因可能与当年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有关,比如,2012年MarketLine统计当年全球轮胎销售额为1248亿美元,但2014年调整后2012年的数据为2036亿美元,相差了近800亿美元,如果按照《橡胶与塑料新闻》的统计2012年销售额1873亿美元,也相差了600多亿美元,而按照各个地区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在增加的销售额中亚太地区应该占最高比例。

亚洲地区已成为各类车型的最大销售市场。

2014年全球市场共销售轮胎约16亿条,其中乘用车和轻卡轮胎销售14亿条,约占60%,卡车和巴士轮胎的销量为1.8亿条,约占30%。

具体的区域分布如下图所示。

亚洲地区是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和轻卡轮胎销售市场,如果包括印度这个比例将更高。

与2013年相比,亚洲的销售量增加了1%,欧洲减少了1%,南美减少1%,非洲、印度和中东地区增加1%,北美地区保持不变。

亚洲地区也是全球最大的卡车和巴士轮胎销售市场。

与2013年相比,亚洲销量增加了1%,北美减少了2%,欧洲减少了3%,南美减少了1%,非洲、印度和中东地区增加了5%。

(三)配套与替换市场细分

根据米其林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按照轮胎的销量划分,2009-2014年,全球轮胎需求的原始配套和替换市场所占的比例一直稳定在25%和75%,替换胎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全球区域市场配套和替换需求的变化趋势。

总体来看,近三年来,乘用车和轻卡的配套需求在持续增长,替换需求2012年出现负增长,随后两年恢复正增长,卡车轮胎的配套和替换需求的变化率波动都较大,而且配套需求2012和2013年均为负增长,替换需求2012年为负增长,2013年增长率仅为1%。

另外,各个区域内各种车型的配套和替换轮胎需求变化率的波动比较明显,很少表现出持续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主要国家轮胎需求市场。

美国2013年约占全球配套需求的15.1%,占全球替换市场的21.4%,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欧洲2012年约占全球配套需求的17.5%,占全球替换市场的19.8%,2014年下降到17.7%,同样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

中国配套和替换需求持续增长,配套和替换比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影响轮胎市场配套需求的主要因素-汽车产量。

2010年以来全球汽车产量持续增长,其中乘用车和轻卡的产量一直保持正增长,但增速逐步下降,卡车和巴士产量出现小幅波动。

2009年以来前两大汽车生产国中国和美国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趋势,欧洲和日本出现小幅波动,印度表现平稳。

由全球区域汽车产量推测出全球乘用车和轻卡轮胎配套需求的区域分布,高度集中在亚洲地区,约占46%,此后依次是欧洲、北美、非洲、印度、中东和南美。

图表 主要国家汽车产量变化趋势图

单位:

千万

数据来源:

汽车工业协会

影响轮胎市场替换需求的主要因素——汽车保有量。

2000年以来,全球汽车拥有量持续增长,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2009年也实现了1%的增长率,2010年出现强力反弹,汽车拥有量首次突破十亿大关,达到10.2亿辆,同比增长4.1%。

据德国一家汽车市场调研机构预测,2015年全球汽车拥有量将达到11.2亿辆,较2010年增长9.8%。

另外,2000年-2014年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6%,2010年达到最高增速23.8%。

虽然中国的汽车拥有量保持高速增长,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图表 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及其增速

数据来源:

中国汽车市场年鉴

未来轮胎市场需求的预测。

对汽车配套轮胎需求量的预测:

2015、2016年轮胎配套需求分别为5.05亿条和5.17亿条。

对汽车替换轮胎需求量的预测:

2015、2016年轮胎替换需求分别为9.52亿条和9.69亿条。

轮胎需求总量预测:

2015、2016年轮胎总需求分别为16.19亿条和16.51亿条。

图表 全球轮胎需求预测值

数据来源:

产研智库

五、原材料供应市场分析

轮胎原材料的成本构成。

橡胶是轮胎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占轮胎原材料成本的60-70%,而原材料成本占轮胎总成本的80-90%,人工成本、制造费用及折旧约占10%,能源费用约5-10%。

因此,橡胶约占轮胎总成本的45-55%。

由此可见,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价格基本决定着轮胎的成本和价格。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种植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90%以上集中在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2005年以来,ANRPC主要成员国的天然橡胶总种植面积不断增长,已由2005年的882.01万公顷,增长到2014年的1111.38万公顷,增长率为26%。

从每年的新增种植面积来看,2005年以来,泰国、越南、中国、印度成为新增主力。

就产消量而言,2010年以来总体表现出上涨趋势,但产量增速波动下降,销量增速波动上升,产消量都高度集中在亚太地区或ANRPC成员国。

另外,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割胶量,2005年以来,ANPRC九个主要天然橡胶生产国的开割总面积基本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分国家来看,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尼和泰国,其开割面积同样也是最大的。

从天然橡胶的价格来看,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近几年进入下行通道,且降幅较大。

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供需关系不稳定,2010年供不应求,2011-2013年供大于求,2014年供需基本平衡。

合成橡胶。

2010年以来合成橡胶产销量持续增长,产消量差距不大,基本处于均衡状态。

产消量的60%都集中在亚太地区,2014年,亚太地区的产消量分别为976.5万吨和1027.3万吨,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8.5%和61.3%,供需缺口为50.8万吨。

价格方面,2011年底以来合成橡胶价格持续走低,以国内市场为例,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丁苯和顺丁橡胶的价格基本表现为下降的趋势,短期内,国内市场将继续维持供大于求的格局,合成橡胶的价格也会停留在低位。

影响合成橡胶价格的因素是丁二烯和国际原油价格,丁二烯的供需持续增长,产消量集中在亚洲地区,全球生产格局发生变化,欧洲和中国的产能不断增加,中东和美国的产能在不断收缩,同时,丁二烯的价格波动较大,随着石油价格的持续下降,也进入了下行通道,未来一段时期,丁二烯的价格继续保持弱势的可能性较大,波动性将继续放缓,以区间震荡为主。

炭黑。

全球产量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占全球总产量的绝对主导地位。

按国别排序,世界十大炭黑生产国分别是:

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巴西、泰国、德国和意大利。

中国的炭黑年产量约占超过全球总产量的38%,占亚太地区的63%,美国紧随其后,是世界第二大炭黑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的13%。

炭黑生产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2014年,全球需求量为1240万吨,产能过剩了330万吨,而且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中国,其他地区基本保持供需平衡。

与全球炭黑产能过剩的现状相符,国际炭黑价格也进入了下行通道,以能对全球市场价格产生显著影响的中国市场为例,2011年7月,N220炭黑价格曾高达约7500元/吨,此后波动下降,2015年9月已降至5400元/吨。

总的来看,在四年多的时间内,N220炭黑价格已下降了28%。

六、全球主要生产厂商基本情况

普利司通

主要财务指标:

2013年,公司的业务收入达到365.7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净收益为2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

近期投资行为:

2008年,普利斯通与利比亚政府就HARBEL橡胶种植园续租达成协议;2010年,普利司通增加在泰国的投资,主要是扩大个人轿车、1吨承重货车、以及客运车的轮胎产能;2012年,普利司通投资4680万美元,对布鲁明顿轮胎工厂进行扩建;2014年,普利司通宣布计划2014至2016年间在巴西共投资1.2亿美元,用于升级其圣安德烈(SantoAndre)工厂以及卡玛卡里工厂。

米其林

主要财务指标:

2013年,公司的业务收入达到268.77亿美元,同比下降5.7%,净收益为14.96亿美元,同比下降28.2%。

近期投资行为:

(1)智能轮胎解决方案。

2014年6月,米其林宣布收购巴西的Sascar公司,这次收购完全符合公司的服务战略,目的在于缩短时间,为市场提供远程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以提高运输车队的效率和客户利润率。

(2)加快在新兴市场的生产布局。

2010-2013年间,米其林投资了四个具备高产能的轮胎制造厂,分别是巴西的乘用车和货车轮胎厂、印度的卡车轮胎厂、中国的乘用车、货车、卡车轮胎厂、美国的大型推土机轮胎厂。

大陆

主要财务指标:

2013年,公司的业务收入达到442.45亿美元,同比增长1.8%,净收益为25.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

近期投资行为:

为扩大生产能力,2011年7月大陆集团以3011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印度马杜赖(Modipuram)橡胶公司的轮胎业务;2012年,大陆集团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萨姆堡、俄罗斯的卡卢加投资新建了乘用车和轻卡车轮胎制造厂;2014年,扩建了美国芒特弗农、捷克奥特罗科维采、斯洛伐克的普霍夫、葡萄牙波尔图、中国合肥、巴西卡玛萨里等地区轮胎制造厂。

固特异

主要财务指标:

2013年,公司的业务收入为195.4亿美元,同比下降6.9%,净收益为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6.7%。

近期投资行为:

2012年用于投资的资本支出共11.27亿美元,主要用于扩大中国和智利地区的产能;2013年,用于投资的资本支出共11.68亿美元,主要用于扩大日本、巴西和智利地区的产能;2014年,固特异用于投资的资本支出共9.23亿美元,主要用于扩大美国、巴西、德国和中国地区轮胎制造厂的产能,并对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与更新。

七、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向及风险

(一)中国轮胎企业海外投资的动因

中国国内竞争日益激烈,外销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加快海外投资成为突破困局的重要方式。

据统计,2001年以来,全球共有澳大利亚、巴西、秘鲁、埃及、阿根廷、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和印度、美国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发起过反倾销调查,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最高、次数最多的行业之一。

特别是2009年的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和2014年美国开始对华乘用车和轻卡轮胎展开“双反”调查,使国内轮胎企业危机感倍增。

通过对外投资直接进入东道国市场进行生产销售,可以规避贸易壁垒。

加强海外投资也是成为全球一流轮胎企业的必由之路。

纵观普利司通、米其林、大陆等知名品牌的发展历程,全球布局的不断扩张是其快速崛起的重要方式,比如,上世纪70-8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向欧美扩张,作为其主要配套的日系轮胎制造商也逐步通过并购进入欧美市场,并掀起一场全球轮胎制造业并购高潮,其中以普利司通收购美国第二大轮胎生产商费尔斯通案最为著名,最终成为全球最大轮胎制造商。

(二)中国轮胎企业主要海外投资活动梳理

2011年,赛轮金宇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越南投资设立赛轮(越南)有限公司项目;2012年,玲珑国际轮胎在泰国投资建立轮胎加工厂,泰国玲珑是玲珑轮胎建设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14年,森麒麟公司海外布局战略正式启动,同年8月,森麒麟轮胎有限公司与泰国泰华树胶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投资建立轮胎项目;2014年,中策橡胶在泰国投资建立轮胎加工厂;等等。

(三)未来海外投资方向

继续向上游拓展,提高对原材料供应的控制能力。

中国天然橡胶的自给率约为20%,大量依靠进口,而东南亚天然橡胶种植国,又通过实施橡胶“供应管理计划”和“协定出口吨位计划”,控制出口的规模,以稳定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供求关系和价格。

因此,为了突破原材料的瓶颈,中国轮胎企业向上游拓展,通过收购橡胶种植园和建立橡胶加工厂,提高原材料供应能力,尤其是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加强对天然橡胶供应的控制力。

在东道国收购或建立轮胎制造厂。

这类投资主要出于四种目的,一是节约成本,到原材料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进行投资,比如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二是开拓市场,直接到目标市场国进行投资,比如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美国、西欧等国家;三是规避贸易摩擦,到享有出口美国和欧洲市场有优惠地位的国家进行投资;第四,获取先进技术。

向下游系统集成领域延伸,完善产业布局。

随着“绿色轮胎”理念的普及与应用,如何在提高轮胎自身性能的同时,实现应用载体的高效、环保、安全和运营商的利润最大化,已经成为国际轮胎巨头延伸产业链的重要方向。

这一领域的主要特点是将智能轮胎和信息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为客户提供远程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属于制造业的系统集成服务。

优化销售渠道,塑造和提升品牌价值。

全球四大轮胎品牌通过专业轮胎店、特许零售店、多品牌批发商和代理商,建立了完善的销售网络。

国内大型轮胎企业也已有所行动,风神轮胎为提升公司在欧洲、北美市场的品牌形象,分别在欧洲、美国设立销售公司,负责欧洲和北美市场的销售工作。

(四)行业投资风险

宏观经济下行风险。

汽车、轮胎的需求都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形势密切相关。

目前,美国和欧洲经济正在温和复苏,而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却遭遇困境,中国进入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阵痛期”,经济增速放缓,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经济也陷入不同的危机,因此,作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新兴国家的经济下行必然会影响轮胎企业的销售水平。

原材料价格上行风险。

轮胎价格与天然橡胶、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同向变化,而大宗商品价格受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容易产生波动,当波动幅度较大时,会影响到轮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率。

目前,天然橡胶和石油价格都处于低位,但毕竟二者都是稀缺资源,天然橡胶生产国协会和欧佩克组织也不会坐视价格长期持续下降,只需通过控制产量或出口规模等政策就会使价格反弹,因此,从长期来看,随着需求端的逐步改善,原材料价格上行的压力也会加大。

贸易摩擦风险。

2001年以来,中国轮胎出口遭遇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有反倾销、反补贴、特殊保障措施等不同形式,来自美国、印度、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秘鲁、巴西、哥伦比亚、俄罗斯、白俄罗斯等不同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涉案金额也从最初的几千万美元增长到2014年美国“双反”案的30.7亿美元。

由于中国轮胎产出的约50%依赖出口,因此,贸易摩擦的增多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许多企业被迫停产或减产。

东道国的国别风险。

国别风险主要是指东道国的法律、政策体系、商业环境、政治环境等因素对投资活动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