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4086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1、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

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3、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4、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

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

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5、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

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

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6、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

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

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7、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

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8、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

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

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二、学期教学目标:

学生分层

教学分层目标

 

A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很好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进行计算。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运用课内外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绿色环保意识教育。

 

B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较好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较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较好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较好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适当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运用课内外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绿色环保意识教育。

 

C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回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适当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较A、B类生降低要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稍能积极参与活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运用课内外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绿色环保意识教育。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17名,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动手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他们有了一年的学习基础,有强烈的求知欲,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需要教师有层次的、耐心的进行辅导。

1、上学年成绩情况

通过老师一年的辛勤劳动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

同学们学到了不少知识。

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

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增长了不少的见识。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不足之处是本班学生不善于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依赖心比较重。

学习的自主性差,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

还有个别学生连最简单一位数加一位数都不会,有时干脆自暴自弃,上课不听,作业不做,得过且过。

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所以在教学时,要充分根据学生和班级的特点,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照顾后进生,采取灵活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多思、善问,进一步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争取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取得更好教学成绩。

同学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同时使每个学生个个成人、个个合格、个个身心健康。

2、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分析

通过一年的学习、理解和探索,大部分同学掌握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

从而为下期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也存在有个别差异。

有少部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较差,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有的对1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一口说出得数,还要通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想出来,而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就还需要要用数小棒或数手指节的方法来辅助完成,更不用说100以内的数与计算了。

因而本期要特别注意对这部分学困生的辅导和提高。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类,并在分组的基础上给于编组。

将学生分为三组:

A组是学习成绩拔尖的,B组是成绩中等的,C组是学习有困难的。

A、B、C人数的比例为3:

5:

2,但所分的层次并不表示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根据学生的能力变化,再作相应的调整,最终达到C组逐步解体,A、B两组不断壮大。

 

层次

学习名单及分析

A

朱泽宇朱宏楷郑悦纳朱丹茹魏萧锴林凝林柳

这几个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绩优秀,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

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他们的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B

黄佳慧陈锦灿叶嘉俊林灿倪湘慧黄雨恬

这一部分学生智力因素中等,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成绩良好,但学习兴趣偏差,注意力不持久,参与学习不稳定,成绩起伏较大,如果他们能克服缺点,那他们的学习潜力还是比较大的。

C

叶文杰陈卫东鲁亚涛叶琦

这几个学生在学习时处于消极接受,被动理解的状态,或接受能力差,或反应缓慢,难以融入课堂,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不善于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造成成绩偏差,成为学习困难生。

四、改进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多采取活动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A、B、C组学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A、B、C组学生)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A、B、C组学生)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A、B、C组学生)。

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A、B组学生)。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A、B、C组学生)。

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

(A、B组学生)。

2、利用学生学校生活内容,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A、B、C组学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A、B组学生)

3、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操作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A、B、C组学生)。

4、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数学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作、主动探索、讨论、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图形之间的关系与变化的奇妙,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A、B、C组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A、B组学生)。

5、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B、C组学生)。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B、C组学生)。

6、会用数来表达、交流有关“生活中的数”,使学生在丰富的呈现形式和实际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A、B、C组学生),发展数感(A、B、C组学生)。

并让学生经历与他人讨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了解存在着多种算法,逐步体会各种算法的特点(A、B组学生)。

7、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B、C组学生)。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B、C组学生)

9、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A、B、C组学生)。

10、表扬鼓励为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A、B、C组学生)。

11、对于自卑感强,自暴自弃的学生(C组学生),尤其要注意引导他们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后进生的要求要恰当,从最简单的学起,一步步地引向深入(B、C组学生)。

12、对学习困难生进行重点辅导,对他们做到“四”优先:

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B、C组学生)。

13、 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A、B、C组学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时

课型

一、

长度

单位

1

 

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

新授

认识

厘米

1

新授

认识米

1

新授

线段的认识

1

新授

机动

1

二、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

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式题。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重难点:

注重学生对两位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笔算的计算过程及方法的理解。

1

新授

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1

新授

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

1

练习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1

新授

机动

1

3

两两位数减两位数

退位减法)

1

新授

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

1

练习

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

新授

求练习

1

练习

机动

1

4

连加、连减

1

新授

加减混合

1

新授

整理和复习

1

复习

加、减法估算

1

新授

我长高了

1

活动

三、

角的初步认识

5

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重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和直角。

1

新授

直角的初步认识

1

新授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复习

机动

1

6

国庆

休息

 

四、

表内乘法<一>

7

 

乘法的初步认识

1.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重难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1

新授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1

新授

练习课

1

练习

5的乘法口诀

1

新授

5的乘法口诀练习

1

练习

8

2、3、4的乘法口诀

1

新授

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1

练习

乘加乘减

1

新授

用数学

1

新授

机动

1

9

6的乘法口诀

1

新授

口诀练习

1

练习

整理和复习

1

复习

期中复习

1

复习

机动

1

10

期中考试

五、

观察

物体

 

11

观察物体

1.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难点:

能辩认不同位置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认识轴对称和镜面对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1

新授

对称图形

1

新授

镜面对称

1

新授

练习

1

练习

机动

1

六、

表内乘法

(二)

12

7的乘法口诀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重难点:

1、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2、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1

新授

练习

1

练习

倍的认识

1

新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