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参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94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摩擦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摩擦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摩擦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摩擦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摩擦力参考.docx

《摩擦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力参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摩擦力参考.docx

摩擦力参考

《摩擦力》教学设计

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第二中学 任爱荣

课题

摩擦力

1.知识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能力

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展示方式:

教师阅读

(1分钟)

重点

1.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解释实际问题。

展示方式:

小黑板出示并让学生阅读。

(1分钟)

难点

1.理解如何测出摩擦力。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8

分钟)

自学提示:

演示:

用力推,讲桌未推动。

问题:

1.为什么没有推动?

2.没有推讲桌时,它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吗?

为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本1、2自然段,并找出摩擦力的概念。

学生齐读摩擦力的概念,并讨论回答以上的问题。

(没有摩擦力,因为没有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通过学生的回答,对课本上的概念加以补充并板书。

简单向学生介绍摩擦的分类:

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那么能不能从字面意思上对这几种摩擦简单的解释一下?

能不能举例说明你见到的摩擦分别属于哪种摩擦?

向学生说明初中阶段我们重点研究滑动摩擦力。

3.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力的三要素)

4.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______上,其方向与物体_________的方向相反。

(教师板书)

5.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

用力的图示法作出它受到的摩擦力。

互动方式:

依案自学,读书研讨,归纳总结,获取结论。

2题不易理解,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学生讨论分析,老师适当点拨,加深对“相对运动”的理解。

3、4、5主要加深对摩擦力作用点及方向的理解。

研讨探究(15分钟)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提出问题)

学生讨论、猜想:

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可能与压力有关?

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猜想或假设)

问题:

1.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

用什么方法?

(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一,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出利用转换法)

2.我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多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控制变量)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选择出实验器材,设计好实验表格,并将几组设计的表格展示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的展示给同学看。

找出最佳方案。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完毕后,教师让各个小组交流实验的情况及结论并组织学生讨论。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结论:

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由于学生已经熟悉“控制变量法”的结论模式,结论也就容易得出了)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

(得出结论)

互动方式:

讨论、猜想、分析总结,进行实验,小组交流。

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尤其设计实验这一环节,有的小组使用自己准备的器材,这点值得表扬,说明自己提前预习了,且动了不少脑筋。

测摩擦力的方法,在上节重力的测量中已经提到,况且原理相同,让学生自己得出难度不会很大。

重点强调物体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

反思拓展(20分钟)

问题:

1.摩擦力越大越好?

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回答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这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有的学生争的面红耳赤,且都有自己的理由。

通过学生回答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

问题:

2.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增大或减小摩擦的实例。

学生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生怕老师不提问自己。

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磁悬浮列车,并及时表扬了他。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2,总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板书。

达标练习:

1.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N,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

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A.4.5牛B.3.2牛C.3.0牛D.2.1牛

3.在物理考试作图时,小亮画错了一个地方,用橡皮轻轻地擦,没有擦干净,然后他稍使点劲就擦干净了,这是通过增大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橡皮与纸之间的_______。

4.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有利于减小摩擦的是()

A.泥鳅体表面的黏液

B.壁虎脚上的刷状肉垫

C.人手指上的螺纹

D.蛇体表的粗糙鳞片

5.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请你发挥想象“假

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写出两个合理的猜想。

(1);

(2);

6.通过本节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

互动方式:

小组讨论,练习并说明自己的见解,经过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结论。

1,2题针对第一个难点加以练习。

3,4题针对本节重点加以练习。

5题学生的答案不一,且讨论激烈只要合理即可。

6题是对本节的总结。

  【教学后记】

  摩擦力是学生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一种力,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个事例解决了这个问题,且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有摩擦,什么时候没有摩擦。

  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学生非常欢迎这样的课型,他们觉得既紧张又轻松。

在认真讨论准备的过程中,给了学生解放思想、发散思维、提高能力、展示特长的机会,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用自己的铅笔盒作为实验器材(通过放入东西的多少改变压力)。

其实在此过程中有些组的方案经实践检验是不成功的,为此他们学会了如何评估他人和自己所做的工作;有些组做得非常成功,同学们心情激动,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他们对经历探究实践所学到的东西刻骨铭心,同时还能体验到科学探索迂回曲折和知识的来之不易。

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有的同学甚至还提到了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最后的达标练习题,针对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紧扣目标展开练习,5题答案不唯一,学生争先恐后,讨论十分激烈,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6题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的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1.摩擦力

  

(1)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2)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方法:

增大压力或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减小方法:

减小压力或降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接触面彼此隔离开等。

 

《摩擦力》教学设计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 张涛

  【设计理念】

  本节涉及的概念都是与学生生活经验有联系的,能凸显物理本质,根据初中同学的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出让学生愉快的课堂生活,增加学生兴趣,从而努力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期求探究出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整堂课中将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的培养溶入在学习的过程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领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资源】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钩码、木板、玻璃板、毛巾。

  【教学方法】

  边自学、边实验、边探究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过程】

学习环节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力的三要素及引出摩擦力概念

活动一:

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活动二:

问:

正在运动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为什么会停下来?

学生思考-回答

通过复习回顾引出摩擦力概念,同时明确研究摩擦力的方向。

二、引出概念,自学指导

摩擦力概念:

重点学习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方向及作用点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自学指导题目:

①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②摩擦力的方向如何?

③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什么位置?

④摩擦力是否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请举例说明

活动二: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反馈矫正。

活动三:

强调说明两点:

①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并不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并不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活动一:

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本P15页第一、二自然段

活动二:

针对自己不会或模糊的问题组内讨论,明确答案

活动三:

学生领悟

①充分发挥自学指导题目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自学指导题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思考性、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③对于不会的问题组内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三、实验感知,提出猜想

学生通过生活小实验,初步感知摩擦力大小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一:

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我们已经知道了摩擦力三要素中的两个──方向及作用点,那么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活动二:

组织学生演示三个小实验:

①用手压住桌面,手向前推,感受摩擦力大小。

②增大手压桌面的力,手再向前推,再次感受摩擦力大小,并与第一次用的力的比较。

③用手压住玻璃面,(注意感觉所用的力跟第一次相差不多),手向前推,感受摩擦力大小,并与第一次用的力的比较。

活动三:

问:

通过上面的三个实验,你能猜想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吗?

活动一:

学生思考

活动二:

学生实验

活动三:

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活动四:

学生猜想-组内讨论-班内交流-确定探究因素

通过提问,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小实验的设置尽管比较简单,但是经过同学们的初步感知,提出合理猜想的方向性比较明确,避免了学生的胡猜、乱猜现象。

四、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探究摩擦力大小于什么因素有关

得出结论

活动一:

讲述: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①摩擦力的测量问题。

②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

③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

活动二:

教师在教室内不断的进行巡回点拨、指导,并对好的见解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活动三:

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在解决好上述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

活动四:

引导学生绘制实验表格。

活动五:

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摩擦力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板书)。

活动一:

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充分的组内讨论

活动二:

班内交流,

活动三:

学生独立设计表格-组内交流

活动四: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活动一:

学生独立分析实验数据

活动二:

组内交流

活动三:

班内交流

①通过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明确抓住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今后的探究活动中养成抓主要矛盾的习惯。

②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充分发挥赏识激励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张扬个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收集证据、动手操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六、学以致用,提高升华

摩擦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自学指导题目:

①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亲身体会,举例说明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

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

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③摩擦的分类有哪些。

活动二:

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反馈交流。

活动一:

学生对照自学指导题目,阅读课本P16-P17页

活动二:

对于自己不会的问题组内讨论

活动三:

汇报交流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体现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七、巩固练习,课堂小节

小明认为摩擦力大小除了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跟接触面积有关?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他的观点是否正确?

活动一:

多媒体展示练习题

活动二:

巡回指导

活动三:

课堂小结

活动一:

学生自主练习

活动二:

学生交流

活动三:

小结本节内容(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注意的事项等方面进行小结)

通过小结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板书设计】

实验

次数

压力

接触面粗

  糙程度

摩擦力(N)

1

2

3

第四节摩擦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实录

──物理实验教学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法的案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孙丰富 边心娟

【教学设计】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本实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交流与合作。

实验中涉及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数学方法等。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大胆想象、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体验新课程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全新理念。

为此,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战胜困难的信心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启发猜想

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

什么是滑动摩擦?

你能用什么事例证明给大家看滑动摩擦是存在的?

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讨论后,有的同学拿起铅笔在纸上写字;有的同学甚至推动了桌子来证明滑动摩擦的存在。

2.接着,教师出示小锯条,让四个同学到前面进行锯木块比赛。

比赛结束后,让学生谈锯木块的体会。

此时学生会回答:

当锯条锯到木块中间时感到很吃力,摩擦力很大。

(教学点评: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从生活的具体事例出发,从生活走向物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其体验其中的乐趣,学生兴趣盎然,智慧火花不断迸出。

3.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看来要减小锯条与木块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

这些猜想有的对,有的错。

教师不要急于说出答案,而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最后,教师将大部分学生的看法进行归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

(教学点评:

一开始,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看法,从生活的经验入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物理教学情景中。

变过去的“授之以渔”为“探之以渔”,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导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提问:

你如何通过实验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这四个因素的关系?

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

每一小组负责设计一个方案,证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好学生研究的方法。

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密度、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等实验中运用的研究方法。

学生在此启发下,经过相互讨论、交流与合作,得出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积的大小、运动速度大小中的三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因素,研究它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3.教师接着提问:

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测量呢?

4.学生感到困惑不解。

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石块的密度”实验中,在测石块的体积时,由于石块的体积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我们便运用了“转换法”,将石块的体积转化为石块排开水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维,在匀速拉动木块的情况下,由于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我们可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转化为拉力的大小。

5.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四个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四种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方案:

第一组:

先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测力计匀速拉动;然后再在木块上方加一砝码,以相同速度匀速拉动。

比较两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第二组:

将同一木块分别放在水平桌面、毛巾表面上,以同样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第三组:

将同一木块分别竖放、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

第四组:

将同一木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以两次不同的速度用测力计匀速向前拉动木块,比较两次拉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进而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

(教学点评:

物理实验是向学生进行方法教育的好教材,在本段教学中,注意挖掘教学内容中蕴藏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适时对学生进行方法教育,以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同时,本段教学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精神。

三、实验展示

学生分组做实验,交流实验方案和探究过程,教师巡视。

然后,四个小组分别选代表上讲台进行实验演示,并边实验演示边说明,公布自己的组得出的结论。

(教学点评:

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个性得到张扬,兴趣得以激发,潜能得到挖掘。

又在协作动手实验中经历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从中接受了科学的熏陶,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分析论证,归纳结论

教师将学生的实验情况运用数学表格的形式投影到屏幕上,归纳结论。

组别

压力

接触面粗糙程度

接触面积大小

速度

滑动摩擦力

结论

第一组

不同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其它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其它条件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第三组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相同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第四组

相同

相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滑动速度大小无关。

(教学点评:

学生在经历了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比较和对可能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之后,离科学探究的结果仅有一步之遥,这一步就是归纳科学规律。

因此本段教学目的是希望通过数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从自己的劳动过程中获取成功的喜悦,为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埋下感情的伏笔。

五、交流与合作(教学评价)

1.讨论:

如何将纸上的字擦得更干净一点?

2.实践:

各小组对使用的锯条提出改进意见,并请学生实际操作。

(学生将锯齿搓开,且在锯条上加油。

(教学点评:

提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强调物理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习惯和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后反思】

该教学环节共分五步:

提出问题,启发猜想→引导设计实验方案→实验展示→分析论证,归纳结论→交流与合作。

整节课有以下特点:

1.打破了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法,把学生推向教学的舞台,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合作,营造了积极的课堂环境,形成了浓厚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充满活力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维和动手能力得以发展,潜能得到充分挖掘,知识掌握更为牢固。

2.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相互讨论、合作交流,经历了物理探究的美妙过程,学习了探究的方法,兴趣和自信心得到满足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收集并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大胆想象、尊重事实、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3.重视科学方法教育和物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渗透新课程教育理念。

实验方案不是由教师设计,而是由学生讨论完成。

尽管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一下子设计完整而严密的实验方案,但可在讨论中不断的补充、完善。

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在设计中接受了诸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数学方法等重要的科学方法的教育;同时教学中由实际问题导入→理论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了物理学科“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