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82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docx

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16页doc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必修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计量经济学课程所讲授的理论和方法,初步掌握针对实际经济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建立计量模型的能力,初步掌握计量经济软件。

旨在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独立进行《计量经济学》课程设计工作,完善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计量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在资料调研、市场调查、模型设计和论文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方法,初步掌握计量经济软件Eviews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2.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真实的样本数据;根据统计学知识,结合建立模型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独立建立一个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计量经济学模型,并完成模型的估计、检验和修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或政策评价。

2.1确定题目:

选择实证分析的对象,并确认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自己的知识结构背景下能够驾驭该问题,并能采集到所需的真实的样本数据。

2.2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检索,搜寻所选研究领域内已有的成果,分析、总结包含在文献中的不同思路和不同方法,并确定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分析方法。

写出文献综述,列出参考文献。

2.3模型设定:

(1)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建立语义模型(逻辑模型),并陈述依据。

(2)根据语义模型,选择正确的变量,陈述选择这些变量的主要原因和想法。

(3)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所显示出的变量间关系,建立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2.4收集数据:

确定数据类型和时期,收集真实的数据,考察样本容量和数据质量,必要时根据模型建立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

用表格形式给出样本观测数据,注明样本数据的来源。

对数据作初步分析。

2.5参数估计:

应用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2.6模型检验:

对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和相关检验,下列检验是必须的:

(1)显著性检验  

(2)多重共线性检验 

(3)异方差检验  (4)序列相关检验

2.7模型修正:

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模型修正。

并用规范格式表达最终模型。

2.8模型应用:

对模型进行合理的经济解释,并根据需要进行恰当的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

2.9学生撰写一篇5000字以上的课程设计论文,查阅20篇以上的中、外文献资料。

3.课程设计进度安排

序号

阶段内容

所需时间

1

布置设计任务,讲解注意事项

半天

2

确定题目,检索文献,写文献综述

两天半

3

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中期检查

(选题、文献综述、数据初步分析)

两天

4

模型设定、参数估计与检验、

模型修正、完成报告

三天

5

交报告、回答问题

两天

4.课程设计说明书

4.1课程设计步骤

(1)指导教师提供参考意见和学生自己决定设计题目;

(2)指导教师讲解课程设计要求、目的、难点和正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理解设计课程设计结构(包括大纲及具体内容);

(4)学生进行资料收集、市场调查;

(5)学生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4.2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格式按非理工类学年论文撰写规范要求书写。

5.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评定项目

评分成绩

1.选题合理、目的明确(20分)

2.设计方案正确,具有可行性、创新性(30分)

3.态度认真、学习刻苦、遵守纪律(20分)

4.设计报告的规范化、参考文献充分(不少于10篇)(20分)

5.按时完成任务(10分)

总分100分

备注:

成绩等级:

优(90分—100分)、良(80分—89分)、中(70分—79分)、及格(60分—69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二、正文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分析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的很大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

为什么在收入提高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长出现下降呢?

分析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存在以下抑制消费的因素【3】:

1、下岗失业压力增大,影响居民的收入预期与消费信心。

2.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农村居民消费增长乏力。

4.社会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5.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保障功能低下,影响居民的消费增长。

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居民收入增幅趋缓和收入差距扩大影响购买力的实现程度,整体物价水平和居民对前期消费水平的心理因素。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消费和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而消费的增长应该是多种制约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并不仅取决于其中的一种因素。

本文的目的正是在于将定性的增长与定量的数据分析结合起来,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来说明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与其制约因素之间的量化关系。

收集某段有关时间序列数据,并加以实证分析与比较对比分析,以使我们对这一经济显示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认识。

二,理论分析

经过多年的研究,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消费理论【2】:

1、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

2、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函数。

其主要是与度森贝里为代表。

他认为认为消费水平受目前和过去收入的共同影响。

3、永久收入消费理论。

主要与弗里德曼为代表。

他认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主要不是由他们的现期收入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来决定。

4、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生命周期假定则认为,消费者是理性的,他只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来使用一生的收入,使一生中的收入等于一生的消费,达到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消费的最佳配置。

(1)凯恩斯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实际消费水平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第二,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收入水平。

第三,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

第四,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

第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2)杜森贝里则以以下模型进行说明:

Ct=a+bYt+dCt-1,其中Ct为第t期的消费,Yt为第t期的收入,Ct-1为第t-1期的消费,即前期消费。

(3)弗里德曼的模型则可表示为:

Ct=bYt+dAt,其中,Yt是消费者在t期的收入,At是消费者在t期拥有的资产

三,建模

在这里我们主要选取以下几个对消费水平有明显影响的因素来进行实证分析。

1、人均可支配收入(Y),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3、前期消费水平(C1)。

初步建立模型如下:

Ct=a+bP+cY+dC1+u

四,数据

表1

表2单位:

年份

居民消费(ct)

人均可支配收入(y)

物价水平(p)

前期消费(c1)

1994

1833

1893

103.4

833

1995

2355

2311

106.4

932

1996

2789

2998

114.7

1116

1997

3002

4044

124.1

1393

1998

3159

5046

117.1

1833

1999

3346

5846

108.3

2355

2000

3632

6420

102.8

2789

2001

3869

6796

99.2

3002

2002

4106

7159

98.6

3159

2003

4411

7858

100.4

3346

2004

4925

8622

100.7

3632

2005

5463

9398

99.2

3869

2006

6138

10542

101.2

4106

2007

7081

12336

103.9

4411

2008

8183

14040

101.8

4925

【7】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五,数据分析

通过eviews得出散点图:

图1

得eviews结果如下表

表3

则可得方程:

Ct=3019.92-17.14P+0.90Y-1017C1+u

(2.07)(-1.38)(8.39)(-3.68)

R²=0.989526R²=0.986669D.W.=1.063F=346.4021

5.1模型检验

5.1.1经济意义的检验

可以观测到回归方程中的各解释变量所对应的系数符号与经济意义上的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关系相一致,符合经济理论。

5.1.2显著性检验

通过查表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15-4=11的临界值t0.025(11)=2.201,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可决系数R²=0.989526,表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的非常好。

从截距项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均大于2.201,说明模型拟合比较好。

5.1.3多重共线性检验

(1)定性分析:

由于许多经济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中往往存在共同的变化趋势,这就使得它们之间容易产生多重共线性。

例如,经济的增长将使人均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会使得商品销售有所增长,进而导致零售物价指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我们的模型中,将人均可支配收入,物价指数和前期消费水平作为解释变量同时引入模型,这三者之间极有可能存在很大的相关性。

(2)检验

首先做出ypc1间的散点图:

图2

由图1可以看出y与p,y与c1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然后,通过eviews可得变量ypc1的相关系数矩阵表如下:

表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y与c1存在着严重的线性相关性,y与p间的线性关系比较弱,且p与c1也有比较强的线性相关性。

因此,还需要进行修正。

修正时可以选择剔除因素c1

(3)共线性的修正

利用逐步回归法(变量剔除法)进行修正,首先,仅考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物价因素进行回归,然后再将前期消费因素加进去进行回归。

在只考虑可支配收入和物价因素对消费水平影响时由eviews得出下表

表5

有以上数据可得:

ct=-1031.39+0.51y+16.39p

(-0.75)(20.09)(1.36)

R²=0.9766R²=0.9727F=250.6910

再加入物价水平因素后,由表1得

Ct=3019.92-17.14*P+0.90*Y-1017*C1+u

(2.07)(-1.38)(8.39)(-3.68)

R²=0.9895R²=0.9867D.W.=1.0630F=346.4021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知,在不考虑前期消费因素时,修正的可决系数R²=0.9727,当考虑前期消费因素时修正的可决系数R²=0.9867,其值有了明显的提高。

另外,当变量中存在较高的共线性时,应舍去对被解释变量较小,经济意义相对次要的变量。

但在该模型中,引入新变量(前期消费),在符合经济意义的条件下,能使拟合优度有较大的提高。

因此,我们选择继续使用原来的模型方程

5.1.4异方差检验

采用怀特(White)检验结果如下表

表6

在5%的显著水平下,nR2=12.70444,自由度为9,χ2临界值为16.92,因为nR²>X²所以拒绝同方差假设,即存在异方差。

去掉交叉项后回归得:

如下表

表7

由表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nR²=10.87861,自由度为6,X²=12.59,nR²还是不接近X²,故拒绝同方差这一假设,即存在异方差。

修正

Ct=2461.499-12.42P+0.88Y-1.09C1+u

(2.54)(-1.56)(17.84)(-6.20)

R²=0.989312F=7534.202

利用加权OLS后拟合度R2有显著提高,T统计量也全部通过。

5.1.5序列相关检验

利用Durbin-Watson检验法进行自相关检验。

从表3可知D.W.值为1.063,且样本容量n=15,k=4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的条件下,查表得到D.W.的临界值的上下界分别为:

dl=0.82和du=1.75,所以dl

利用LM一阶序列相关性检验得

二阶检验:

nR²=0.290477nR´²=0.487918X²=3.84X´²=5.99故不存在系列相关性。

所以最终模型为:

Ct=2461.499-12.42P+0.88Y-1.09C1+u

(2.54)(-1.56)(17.84)(-6.20)

R²=0.989312F=7534.202

六,总结

经过模型的检验修正得模型为

Ct=2461.499-12.42P+0.88Y-1.09C1+u

(2.54)(-1.56)(17.84)(-6.20)

R²=0.989312F=7534.202

经济意义的说明: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0.88,表示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的消费水平可提高0.88个百分点。

物价的系数为负数,符合经济学理论,即物价上涨,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理性的消费者在等量的收入水平上自然会降低消费。

同时常数项为正,是因为消费者在很低的收入水平下,还是会有对必需品的消费支出,也符合经济学中的消费理论。

消费者对前期的消费心理也符合正常的情况。

政策建议:

要缩小我我过居民消费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宏微观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和或币正常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控制物价水平,避免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在正常的情况下不会发生名义或者实际的收入损失。

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在促进投资加大消费需求的同时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尽量减少消费者对前期的消费心理依赖。

附: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2】.谢君君刘丹王秀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3】.《中国物价》2002年第7期)

【4】.黄朗辉中国价格及城镇居民家庭收支调查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5】.中国教育文摘经济学理论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

2008-8-321:

53:

14 

【6】.胡瑶,罗莎.我国物价变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9)

【7】.中国统计年鉴(2003)总第22期No.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