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780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docx

《外科护理学》编写样章肺癌

第二十章肺部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

【解剖】

【生理概要】

第二节肺大疱

……

……

 

第三节肺部感染性疾病外科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

【病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原则】

【护理评估】

【护理问题】

【护理措施】

【护理评价】

二、肺结核

……

……

第四节肺癌

肺癌(lungcancer)是指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故又称原发性支气管癌(primarybronchopulmonarycarcinoma)。

近50年来,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肺癌居男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

肺癌的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男性居多,但近年来,女性肺癌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

【病因】

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与吸烟、大气污染、职业接触(石棉、铬、镍、锡、砷、二氯甲醚、氡、煤烟焦油、电离辐射等)、基因变异(如P53、Ras,nm23-H等)、饮食因素、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

长期大量吸烟是肺癌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早,患肺癌的危险性越高。

【病理生理与分类】

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

癌肿可以向支气管腔内或(和)邻近的肺组织浸润生长,并可通过淋巴、血行转移扩散。

肺癌的分布:

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

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癌肿,位置靠近肺门,称为中心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癌肿,位置在肺的周围部分,称为周围型肺癌。

(一)病理组织学分类

肺癌病理学分类采用的是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修订的病理分型标准,按细胞类型将肺癌分为9种:

①鳞状细胞癌;②小细胞癌;③腺癌;④大细胞癌;⑤腺鳞癌;⑥肉瘤样癌;⑦类癌;⑧唾液腺型癌;⑨未分类癌。

1.鳞状细胞癌多见于男性,与吸烟关系密切。

多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常为中心型肺癌。

鳞癌生长速度较为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引起支气管狭窄或阻塞性肺炎,晚期易发生变性、坏死,形成空洞或癌性肺脓肿。

通常先经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较晚。

2.腺癌多见于女性,多数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常为周围型肺癌。

腺癌生长速度较慢,但有时在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易转移至肝、脑、骨,累及胸膜可引起胸腔积液,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3.小细胞癌细胞形态与小淋巴细胞相似,形如燕麦穗粒,又称为燕麦细胞癌。

与吸烟关系密切。

小细胞癌为神经内分泌起源,生长速度快,恶性程度高,较早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

4.大细胞癌与吸烟有关,半数起源于大支气管,多为中心型肺癌。

生长速度较快,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较高。

部分肺癌病例通常同时存在不同类型的癌肿组织,如鳞癌与小细胞癌并存,腺癌与鳞癌混合等。

(二)转移

1.直接扩散癌肿沿支气管壁向支气管管腔内生长,可造成支气管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亦可直接扩散侵入邻近肺组织,并穿越肺叶间裂侵入相邻的其他肺叶;癌肿可直接侵犯胸壁、纵隔内其他组织和器官。

2.淋巴转移是常见的扩散途径。

小细胞癌在早期即可经淋巴转移,鳞癌也常经淋巴转移。

癌细胞经支气管和肺血管周围的淋巴管,先侵入邻近的肺段或肺叶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然后到达肺门或隆突下淋巴结,或经气管旁淋巴结,最后累及锁骨上前斜角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

纵隔和气管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一般发生在原发灶同侧,但也可以在对侧,即交叉转移。

3.血行转移小细胞癌和腺癌的血行转移较鳞癌常见。

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是骨骼、脑、肝、肾上腺、肺等。

【TNM分期】

肺癌的TNM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WHO按照肿瘤(T)、淋巴结转移(N)和远处转移(M)情况对肺癌加以分期,为各国广泛采用(表20-1,表20-2)。

表20-12009年第7版肺癌国际分期中TNM的定义

原发肿瘤(T)

Tx:

原发肿瘤不能评价;或通过痰、支气管冲洗液找到癌细胞,但影像学或支气管镜没有可视肿瘤

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胸膜,镜下肿瘤未累及叶支气管以上,即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

肿瘤最大径≤2cm,T1b:

肿瘤最大径>2cm,≤3cm

T2:

肿瘤最大径>3cm,≤7cm;或符合以下任何一点:

累及主支气管,但距隆突≥2cm;侵及脏层胸膜;扩展到肺门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但不累及全肺

T2a:

肿瘤最大径>3cm,≤5cm,T2b:

肿瘤最大径>5cm,≤7cm

T3:

肿瘤最大径>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结构:

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肌、膈神经、纵隔胸膜、心包;肿瘤距隆突<2cm,没有累及隆突;全肺的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原发肿瘤同一肺叶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卫星结节

T4:

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结构者:

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喉返神经、食管、椎体、隆突;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区域淋巴结(N)

Nx:

区域淋巴结不能评价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包括原发肿瘤的直接侵犯

N2:

同侧纵隔和(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

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远处转移(M)

Mx:

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

M0:

没有远处转移

M1:

有远处转移

M1a:

对侧肺叶出现的肿瘤结节;胸膜结节或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M1b:

有远处器官转移

 

表20-22009年第7版肺癌国际分期标准

分期TNM

0期TisN0M0

Ⅰ期ⅠAT1a,bN0M0

ⅠBT2aN0M0

Ⅱ期ⅡAT1a,bN1M0

T2aN1M0

T2bN0M0

ⅡBT2bN1M0

T3N0M0

Ⅲ期ⅢAT1,T2N2M0

T3N1,N2M0

T4N0,N1M0

ⅢBT4N2M0

任何TN2M0

Ⅳ期任何T任何NM1a,M1b

【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压迫和侵犯邻近器官及有无转移等密切相关。

1.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癌肿的进展,出现不同的症状。

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血痰、胸痛、胸闷、发热、气促。

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为刺激性咳嗽,当癌肿继续长大引起支气管狭窄时,咳嗽加重。

若继发肺部感染,可有脓性痰,痰量增多。

血痰以中心型肺癌多见,多为痰中带血点、血丝或断续地少量咯血;癌肿侵犯大血管可引起大咯血,但较少见。

2.晚期除发热、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倦怠及乏力等全身症状外,当癌肿压迫或侵犯邻近器官时可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

①压迫或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②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③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表现为上腔静脉回流受阻,面部、颈部、上肢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皮下组织水肿;④侵犯胸膜,引起胸膜腔积液,导致气促;⑤压迫肋间神经,疼痛可累及其神经分布区;⑥癌肿侵入纵隔、压迫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⑦肺上沟瘤,亦称Pancoast瘤,侵入纵隔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如第1肋间、锁骨下动静脉、臂丛神经等而产生剧烈胸肩痛、上肢静脉怒张、上肢水肿、臂痛和运动障碍等;若压迫颈交感神经则会引起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mer征)。

3.远处转移的症状和体征脑转移可引发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性格改变、眩晕、颅内压增高、脑疝等;骨转移可引起局部疼痛;肝转移可导致肝区疼痛、肝大、食欲减退等。

4.副癌综合征少数病人可出现非转移性全身症状,如杵状指(趾)、骨关节痛、骨膜增生等骨关节病综合征、Cushing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男性乳房发育、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称为副癌综合征。

手术切除癌肿后这些症状可消失。

【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常用的筛查方法,可发现大部分肺内病灶。

胸部CT检查可发现X线检查隐藏区的早期肺癌病变,还可评估肿瘤范围、肿瘤与临近器官关系、淋巴转移状况等。

超声检查对于肺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2.痰细胞学检查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咳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观察气管和支气管中的病变,并可钳取或穿刺病变组织作病理学检查,亦可对病变进行准确定位。

4.其他如胸腔镜、纵隔镜、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胸腔积液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等。

【治疗原则】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靶向治疗等。

小细胞肺癌适于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则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1.手术治疗肺癌手术方式首选解剖性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

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或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又有局部切除和扩大切除。

局部切除是指切除范围小于一个肺叶的手术方式,如肺段切除术。

而扩大切除则是指需切除范围不仅局限于一个肺叶的手术方式,如双肺叶切除术、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等。

2.放射治疗是肺癌局部治疗手段之一。

在各种类型的肺癌中,小细胞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较高,鳞癌次之,腺癌最差。

晚期或肿瘤复发病人姑息性放射治疗可减轻症状。

3.化学治疗分化程度低的肺癌,尤其是小细胞癌对化学治疗特别敏感,鳞癌次之,腺癌最差。

化学治疗亦可单独用于晚期肺癌病人以缓解症状,或与手术、放射治疗综合应用,以防止癌肿转移复发,提高治愈率。

4.靶向治疗针对肿瘤特有的基因异常进行的治疗称为靶向治疗。

它具有针对性强、对肿瘤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的特点。

5.其他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和免疫治疗。

【护理评估】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

(1)一般情况:

询问病人年龄、性别、婚姻和职业、有无吸烟和被动吸烟史、吸烟的时间和数量等。

(2)家族史:

了解家庭中有无肺部疾患、肺癌或其他肿瘤。

(3)既往史:

有无其他部位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有无传染病史,如肺结核等;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

2.身体状况

(1)主要症状与体征:

评估病人有无咳嗽,是否为刺激性;有无咳痰,痰量及性状;有无痰中带血或咯血,咯血的量、次数;有无疼痛,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呼吸困难、发绀、杵状指(趾)。

(2)辅助检查:

有无X线胸片、CT、各种内镜及其他有关手术耐受性检查等的异常发现。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手术有何顾虑。

了解病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程度、支持程度,家庭对手术的经济承受能力。

(二)术后评估

1.手术情况了解病人手术、麻醉方式与效果、病变组织切除情况、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和术后诊断。

2.康复情况评估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呼吸状态如何,切口引流是否通畅,营养状况是否得以维持或改善等。

评估病人术后有无出血、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病人有无紧张;康复训练和早期活动是否配合;对出院后的继续治疗是否清楚。

【常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组织病变、手术、麻醉、肿瘤阻塞支气管、肺膨胀不全,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换气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肿瘤引起机体代谢增加、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手术创伤等有关。

3.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4.焦虑与恐惧与疾病的预后、担心手术、疼痛等因素有关。

5.潜在并发症:

出血、感染、肺炎、肺不张、心律失常、哮喘发作、支气管胸膜瘘、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目标】

1.病人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功能。

2.病人营养状况改善。

3.病人自述疼痛减轻或可以耐受。

4.病人自述焦虑、恐惧减轻或消失。

5.病人未发生并发症或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处理。

【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肺癌病人常有焦虑、恐惧等心理,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及时为病人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消除不良心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及术后注意事项,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一般护理

(1)指导并劝告病人停止吸烟。

吸烟会使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增加,易引起肺部感染。

(2)维持呼吸道通畅:

支气管分泌物较多者,可行体位引流;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行超声雾化,必要时经支气管镜吸出分泌物;观察痰液的量、颜色、黏稠度及气味。

(3)控制感染:

注意口腔卫生,如发现病人有龋齿等口腔疾病时,应及时报告医师。

如病人合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气肿者,应及时采集痰液及咽部分泌物做细菌培养,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雾化吸入以控制感染。

(4)指导训练:

指导病人练习腹式深呼吸、有效咳嗽和翻身,以促进肺扩张,减轻术后伤口疼痛和加深呼吸运动;练习使用深呼吸训练器,以有效配合术后康复,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5)介绍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并告知病人术后安放胸腔闭式引流管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饮食护理指导病人摄入均衡饮食。

术前伴营养不良者,可经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营养,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利于术后恢复。

(二)术后护理

1.观察生命体征手术后2~3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生命体征1次;脉搏和血压稳定后改为30分钟至1小时测量1次;次日2~4小时测量1次;生命体征平稳者改为每日测量3次,连续观察1周。

定时观察呼吸,防止因麻醉副作用引起的呼吸暂停。

注意观察有无呼吸窘迫,若有异常,立即通知医师。

严密观察肢端温度,甲床、口唇及皮肤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等。

若血压持续下降,应考虑是否存在心功能不全、出血、疼痛、组织缺氧或循环血量不足等情况。

2.维持呼吸功能

(1)给氧:

肺切除术后,由肺通气量和弥散面积减少、麻醉不良反应、伤口的疼痛及肺膨胀不全等原因,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缺氧。

常规给予鼻导管吸氧2~4L/min,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给氧浓度。

(2)观察:

观察呼吸频率、幅度及节律,双肺呼吸音;观察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及动脉血氧饱和度情况,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术后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者,严密观察气管插管的位置和深度,防止滑出或移向一侧支气管,造成通气量不足。

(3)深呼吸及咳嗽排痰:

病人清醒后鼓励并协助其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排痰,每1~2小时1次。

咳嗽排痰前,应先给病人叩背,叩背时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叩震荡,使存在于肺叶、肺段处的分泌物松动流至支气管中。

而后嘱病人作数次深呼吸,再慢慢轻咳,将痰咳出。

病人咳嗽排痰时,应固定胸部伤口,以减轻震动引起的疼痛。

对于咳痰无力、呼吸道分泌物粘稠的病人,可行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也可用鼻导管行深部吸痰。

3.体位护理

(1)一般体位:

病人麻醉未清醒前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吸入呕吐物、分泌物而致窒息或并发吸入性肺炎。

病人麻醉清醒且血压稳定者,可改为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特殊情况下病人体位:

①肺段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术者,尽量选择健侧卧位,以促进患侧肺组织扩张;②一侧肺叶切除者,如呼吸功能尚可,可取健侧卧位,以利于手术侧残余肺组织的膨胀与扩张;如呼吸功能较差,则取平卧位,避免健侧肺受压而限制肺的通气功能;③一侧全肺切除术者,避免过度侧卧,可采用1/4卧位,以预防纵隔移位和压迫健侧肺而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④血痰或支气管瘘管者,取患侧卧位。

4.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

(1)观察:

定时观察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注意观察负压波动,定时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

观察引流液量、颜色和性状,一般术后24小时内引流量约500ml,为手术创伤引起的渗血、渗液及术中冲洗胸腔残余的液体。

当引流液量达到每小时100~200ml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需立即通知医师。

(2)全肺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一侧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由于两侧膜腔内压力不平衡,纵隔易向手术侧移位。

因此,对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以保证术后患侧胸壁有一定的渗液,减轻或纠正纵隔移位。

注意观察病人的气管是否居中,有无呼吸或循环功能障碍。

若气管明显向健侧移位,应立即听诊肺呼吸音,在排除肺不张后,可酌情放出适量的气体或引流液,每次放液量不宜超过l00ml,速度宜慢,避免快速多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移位,导致心搏骤停。

(3)拔管:

术后24~72小时病人病情平稳,血性引流液逐渐变淡、无气体及液体引流,胸部X片显示肺膨胀,可拔除胸腔引流管。

5.切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6.饮食护理病人麻醉清醒且拔除气管插管后,若无呕吐可开始分次少量饮水。

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食。

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以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7.严格控制输液量和速度输液时应注意速度和量,防止前负荷过重而导致急性肺水肿。

全肺切除的病人,24小时补液量控制在2000ml内,速度宜慢,以20~30滴/分钟为宜。

8.活动与功能锻炼

(1)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

早期下床活动可预防肺不张、改善呼吸循环功能,增进食欲。

术后第1日,生命体征平稳后,鼓励及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坐在床边、双腿下垂或在床旁站立移步。

术后第2日起,可帮助病人围绕病床在室内行走3~5分钟,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活动期间,应妥善保护病人的引流管,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出现头晕、气促、心动过速、心悸和出汗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活动。

(2)协助病人进行臂部、躯干和四肢的活动:

术后第1日开始作肩、臂的主动运动,如手术一侧手臂上举、爬墙及肩关节旋前旋转运动,使肩关节活动范围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防止肩下垂。

全肺切除术后的病人,鼓励取直立的功能位,以恢复正常姿势,防止脊椎侧弯畸形。

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倦及疼痛为度,帮助病人逐步适应肺切除术后余肺的呼吸容量。

9.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出血:

手术时胸膜粘连紧密、止血不彻底或血管结扎线脱落,胸腔内大量毛细血管充血及胸腔内负压等因素均可导致胸腔内出血。

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定时检查切口敷料及引流管周围的渗血情况,观察胸腔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当引流的血性液体量多(每小时100~200m1)、呈鲜红色、有血凝块,病人出现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少等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时,应考虑有活动性出血。

需立即通知医师,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下加快输血、补液速度,遵医嘱给予止血药,镇静,稳定病人情绪。

若出血不止,休克无好转,应做好开胸探查的准备。

(2)肺炎和肺不张:

由于术后病人体质虚弱、切口疼痛、胸带包扎过紧等,限制了病人的呼吸运动,不能有效咳嗽排痰,导致分泌物滞留堵塞支气管,易引起肺炎、肺不张。

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不能平卧、心动过速、体温升高、哮鸣、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肺炎及肺不张应注重预防。

鼓励病人咳嗽排痰,痰液黏稠者予以超声雾化,必要时行鼻导管深部吸痰或协助医师行支气管镜吸痰,病情严重时可行气管切开,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3)支气管胸膜瘘:

是肺切除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周。

术后3~14天仍持续从胸前引流管排出大量气体,病人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可用亚甲蓝注入胸膜腔,病人咳出带有亚甲蓝的痰液即可确诊。

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医师;并置病人于患侧卧位,以防漏液流向健侧;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继续行胸腔闭式引流;已拔出引流管者,立即重新行胸腔引流术,必要时开胸修补瘘孔。

(4)肺水肿:

与病人原有心脏疾病或病肺切除、余肺膨胀不全或输液量过多、速度过快,使肺泡毛细血管床容积明显减少有关,尤以全肺切除病人更为明显。

病人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紫绀,大汗淋漓,阵发性咳嗽伴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布满对称性湿啰音等。

一旦发生,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控制输液量;给予吸氧,氧气以50%乙醇湿化。

(三)健康教育

1.戒烟使病人了解吸烟的危害,戒烟。

2.早期诊断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普查,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或咳血痰者,应提高警惕,作进一步的检查。

3.出院指导

(1)休息与活动:

每日保持充分休息与活动,出院后半年内不从事重体力活动。

(2)饮食:

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口腔卫生:

注意口腔卫生,如有口腔疾病应及时治疗。

(4)自我观察:

若有伤口疼痛、剧烈咳嗽及咯血等症状或有进行性倦怠情形,应及时就诊。

(5)避免出入公共场所或与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近。

避免居住或工作于布满灰尘、烟雾及化学刺激物品的环境。

【护理评价】

1.病人呼吸功能是否改善,有无气促、发绀等缺氧征象。

2.病人营养状况是否改善。

3.病人疼痛是否减轻或能耐受。

4.病人焦虑、恐惧是否减轻。

5.病人有无并发症发生,或并发症是否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目标检测

(一)选择题

A1型题

1.资料表明,肺癌的最重要的风险因素是

A.长期接触石棉、铬、镍等物质B.长期接触电离辐射

C.长期接触污染的空气D.长期大量吸烟

E.长期进食霉变食物

2.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A.血痰B.胸痛

C.胸闷D.刺激性咳嗽

E.发热

A2型题

1.男,72岁,近5个月来咳嗽、吐痰,伴有血丝。

胸部CT检查示左肺上叶直径2.3cm×2.7cm大小的不规则高密度肿块阴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为鳞癌,行左肺上叶切除加淋巴结切除术。

该病人术后第2天,血压110/80mmHg,心率86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体温38℃,尿液颜色和量正常,下列护理措施中正确的是

A.保持胸腔引流管呈钳闭状态B.取头低脚高位

C.输液速度控制在70滴/分钟左右D.鼓励并协助其深呼吸和咳嗽排痰

E.控制钠盐摄入

(二)简答题

1.简述支气管扩张手术病人的护理措施。

2.简述肺结核手术治疗病人的护理要点。

(三)案例分析题

1.女,65岁,咳嗽、胸痛、胸闷、发热。

体检示:

T37.4℃,P88次/分钟,R22次/分钟,BP110/80mmHg。

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直径2.8cm、不规则高密度肿块阴影,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纤维支气管镜穿刺病变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腺癌。

临床诊断为:

肺癌。

(1)对该病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

(2)针对该病人的情况其主要的护理问题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