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738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docx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可行性报告

 

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1

一、项目概况1

二、业主简介1

三、编制依据2

四、编制内容4

五、主要结论5

六、主要经济指标5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7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7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7

第三章建设内容、规模和规划主要指标9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9

二、规划主要指标9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10

一、项目建设选址10

二、项目建设条件10

三、区域配套条件11

四、综合评述11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13

一、项目概述13

二、设计依据13

三、设计构想13

四、总平面布局14

五、建筑单体设计14

六、建筑物结构设计15

七、建筑装修17

八、室内环境17

九、电气设计19

十、给排水设计21

十一、暖通空调22

十二、绿化设计23

第六章节能方案25

一、节能方案编制依据25

二、项目的节能措施25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设计28

一、环境保护28

二、消防设计及施工期保护措施30

第八章安全文明施工及安全防范措施32

一、安全文明施工措施32

二、学校安全防范措施34

第九章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37

一、业主机构简介37

二、项目组织机构37

三、人力资源配置38

第十章项目招投标及实施进度计划39

一、项目招投标39

二、建设进度计划40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1

一、投资估算范围41

二、投资估算依据41

三、编制说明41

四、估算结果43

五、资金筹措43

第十二章社会效益评价45

一、项目对地区社会的影响分析45

二、项目与所在地互适性分析45

三、社会效益评价结论46

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47

一、研究结论47

二、建议47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灾后重建项目

(二)项目业主: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

(三)项目地址:

四川省德阳市东山北巷78号

(四)建设性质:

原址重建

(五)建设工期:

拟建设工期8个月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作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2808m2教学综合楼和校园区域建设。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427.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灾后重建专项资金。

二、业主简介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位于德阳市东山北巷78号,于1985年动工修建,占地面积3201m2,建筑面积2786m2,1986年9月起正式对外招生。

建园以来,我园始终把“让每一个儿童享受快乐教育,感受成长的幸福”作为办园宗旨,把“创一流管理、实施一流教育、提供一流服务、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办园目标。

该园设大、中、小、托四个年龄班,每班均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配备两教一保,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师基本上来自学前教育类师范院校,保育员均为高中及以上学历,经过培训后上岗,教师、保育员学历达标率100%。

全园教职工中有大学本科1人,大专11人,中国学前教育学会会员1人,市幼教研会会员6人,市骨干教室2人,市先进教育工作者1人,区知名校长1人,区幼教学科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1人,幼儿园高级教师11人,一级教师11人。

自1999年以来,教职工荣获各级奖励40余人次,文章发表或获奖100余人次,两个科研课题均荣获市区级教学成果等级奖。

该园连年荣获旌阳区教育局“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师范级学校”,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旌阳区卫生局、妇幼保健院“卫生保健先进单位”,“食品卫生等级B级单位”,分别于2002年、2006年创建“四川省示范性幼儿园”,2006年荣获德阳市政府“十佳和谐校园”称号。

三、编制依据

(一)依据文件

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国务院第526号令)

2、《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

3、《国务院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22号)

4、《国务院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发[2008]31号)

5、《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667号)

6、《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0号)

7、《汶川地震灾区城镇受损房屋建筑安全鉴定及修复加固拆除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26号)

8、《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项目实施规划的通知》(川教函[2008]607号)

9、《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实施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08]642号)

(二)主要遵循的国家现行法规、规范、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352-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标准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GB50009-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版)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50140-2005

《建筑给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DB51T5024-2001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29-9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版)B50057-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四、编制内容

可行性研究范围涉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建设进度、建设投资。

《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论证,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为项目业主及审批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并作为开展下阶段工作的基础。

五、主要结论

(一)项目建设的实施对当地稳定教育、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及四川省委、省政府有关灾后重建的政策,有利于学校迅速恢复教育条件、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二)项目建设的方案科学可行。

本项目是在充分的调研基础上提出的,根据四川省各地及德阳的现实情况,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规划的要求,立足于德阳的现状,经论证,建设规模适当,选址合理,建设方案科学可行。

(三)项目建设的综合配套条件好。

学校位于德阳市东山北巷78号,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交通便利,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有利于项目的建设施工。

=-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427.1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灾后重建专项资金。

在资金落实的情况下,可以开工建设。

六、主要经济指标

总体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名称

单位

数据

备注

总建设用地面积

3165.00

4.75亩

总建筑面积

2808

容积率

0.88

建筑密度

40%

绿地面积

1210

绿地率

38%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教学综合用房建筑2976平方米,于1985年9月竣工,装混结构。

在“5.12”地震后,经专家鉴定,多数承重墙体明显裂缝,承重构建严重受损,局部酥碎或倒塌,其中2760平方米成为危房,建议拆除;216平方米暂可使用。

教学综合用房是广汉教育局建筑工程设计室设计,由旌阳区教育局主持修建完工后才由德阳市教育局接收,开办为德阳市第一幼儿园,因此园内相关档案中无承建单位资料,无地质勘测资料。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灾区重建,提高教育水平的需要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灾区百废待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显然是应该优先发展的项目之一。

稳定了教育,就能稳定住整个社会的民心。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只有给他们提供了安全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使全社会安心地投入到灾后重建的事业中去,同时也为未来的工作培养了更多生力军和接班人。

(二)地震对校舍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坏,严重影响师生的教学活动和正常生活

经专家鉴定,在地震中德阳市第一幼儿园遭受重大损失,教学综合楼多数承重墙体明显裂缝,承重构件严重受损,局部酥碎或倒塌。

其中2760平方米成为危房,建议拆除;216平方米暂可使用。

教学楼的损毁使幼儿园的师生们失去了开展教学活动和文体活动的空间,老师无处上课,孩子们无处玩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鉴于以上情况,迫切需要重建一座新的教学综合大楼,恢复正常的教学活动,让师生们拥有一个安全完善的课堂环境。

(三)符合老百姓愿望及社会需求。

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受到破坏的不仅仅是有形的楼房和设备,更对老百姓的心理造成重大创伤,师生灾后心灵的伤害也不容忽视。

这使得老百姓对灾后重建工作具有迫切的愿望和很高的期望。

老百姓的愿望是有安全稳固的学校,对师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正常的教育秩序;把孩子交到学校能放心。

这样他们才能够安心工作。

本项目的建设顺应民意,满足了社会需求,必将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章建设内容、规模和规划主要指标

一、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教学综合楼2808m2,校园区域配套建设

二、规划主要指标

(一)办学规模设置(覆盖人口0.8万)

幼儿8班,招生规模:

240人

(二)总建设用地面积:

3165.00m2

(三)规划校舍总建筑面积:

2808m2

新建教学及行政办公室用房面积:

2808m2

(四)校舍分类建设用地面积

1、校舍建筑用地面积:

1271m2

2、运动场用地面积:

690m2

3、绿化用地面积:

1210m2,绿地率:

38%

(五)建筑密度:

40%

(六)容积率:

0.88

第四章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

一、项目建设选址

本项目位于德阳市东山北巷78号德阳市第一幼儿园内。

地势开阔,交通方便。

二、项目建设条件

(一)气候特征

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夏季酷热,冬季寒冷,春季雨量较多,秋季气候干燥,多年平均气温17.5℃,年最大降雨量2.356毫米,年最小降雨量1046.2毫米,6--9月份为雨季,约占全年总降雨量48%;常年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和西南季风,全年平均无霜期277天。

气象条件较好,雨季比较集中,无霜期长,有利于工程建设。

(二)地质概况

现未对新建场地进行详细地质勘察,暂参照周边已建设的用地进行初步评价。

场地类别为Ⅱ类,属可进行建设的场地。

(三)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附存于砂砾石土中的孔隙潜水,水量较丰富,靠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补给,水位变化受季节控制。

根据场地附近已有的水质分析资料表明:

场地地下水及土对砼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裸露的钢结构有弱腐蚀性。

三、区域配套条件

(一)周边市政配套设施情况

德阳距省会成都50公里,距双流国家机场40分钟车程,宝成、达成铁路,成绵、成南高速公路、108国道贯穿境内,六个县(市、区)均有高等级公路联接,乡乡通公路,市区到各县形成了半小时经济圈,为本项目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

区内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发达。

水、电、气、通讯等生产要素均有完善的规划建设,可充分满足学校教学、生活需要。

该地区周边环境良好,是办学的理想场所,有利于德阳市第一幼儿园灾后重建。

(二)施工条件具备

项目建设所需砂、石、石灰等当地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供应也有保证;施工用水、用电可就近解决;各类资质等级、经验丰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多。

这对搞好该项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四、综合评述

该场地四周没有高层建筑、地震断裂带,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稳定性较好;场地地下无天然气、自来水等城市主干管道;上空没有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等,具有较好的建设条件。

建设施工条件较好,交通便利通畅;水、电、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均可方便地接入。

项目建设所需砂、石、石灰等当地材料采购方便,钢筋、水泥、木材供应也有保证;各类资质等级、经验丰富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多。

这对搞好该项目工程,确保工程质量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一、项目概述

德阳市第一幼儿园教学楼位于市区光华街西侧。

基地占地面积约为3165平方米,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808平方米,采用框架结构形式,教学综合楼层数为二层局部三层。

包括活动室、休息室、音体活动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及其他辅助用房。

二、设计依据

(一)幼儿园设计委托书

(二)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三)德阳市人民政府[德府函(2007)28号]关于做好学校布局规划的通知

(四)《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三、设计构想

本方案试图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带有童趣的建筑环境。

平面布局紧凑,各类用房联系方便,交通短捷顺畅。

活动室、卧室均为南向。

建筑造型采用多彩的外墙装饰,创造新、奇、美的艺术效果,以满足幼儿生理及心理需要。

四、总平面布局

园区的地块呈长方形,沿着东山北巷的主入口进入校园,可以看到在园区的中央位置,坐落着一座二层的建筑——教学综合楼。

该楼的主楼为南北朝向。

在主楼的东西两侧,布置了副楼,与主楼垂直。

整座大楼的平面呈U型。

在主楼的前方,即U型口内,是一个简易的运动场所,布置了一些简单的运动设备和沙坑等。

在教学综合楼的四周,种植了一圈树木,布置了一些绿地,形成一个绿色边框,环绕着校园。

五、建筑单体设计

现代教育提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启发和引导”。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技巧和方法,寓教于境,寄情于景,这才是教育深层的使用功能。

本项目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力图将这一观点体现于空间处理和造型特色上。

同时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要满足功能的需求,而且更多地以他们的感受去审视设计,创造他们喜欢的舒适环境。

(一)建筑立面及造型设计

由于建筑为幼儿园使用,既要体现现代风格又要突出地域特征,在建筑局部采用玻璃幕墙和厚重的仿石材料,局部点面积色块的手法,既有现代感,又隐约体现了学校明快的风格,使建筑有柔有钢。

屋顶采用平屋面与构架有机结合方式,更显错落有致。

建筑主题颜色以浅色调为主,局部采用一些彩色调。

这些表现手法使现代建筑的时代感与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自然的环境下,更显亲切自然。

(二)建筑平面布局

教学综合楼是U型平面建筑,共两层,局部有三层。

第一层主楼主要布置了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器材室。

休息室的尺寸为9m×9m和9m×7.2m;活动室的尺寸为9m×6m;图书室尺寸为9m×5.1m;器材室的尺寸为9m×6m;在西侧副楼第一层,布置了食品加工间,总尺寸为15m×9m,包括了主食库、副食库、加工间、操作间、配餐间、预进间和更衣间;在东侧副楼第一层,布置了晨检室、值班室和消防通道。

晨检室和值班室的尺寸均为6m×3m,消防通道的宽度为5.35m。

第二层主楼主要布置了活动室、休息室、图书室和办公室。

前三者的尺寸同一层设计,办公室的尺寸为9m×6m;在西侧副楼二层布置了音体活动室,尺寸为15m×9m;在东侧副楼二层布置了7个办公室,尺寸为6m×3m、5.1m×3m和6m×5.1m.

在东侧副楼建造了第三层。

该层布置了办公室、档案室和会议室。

办公室的尺寸为6m×3m、9m×6m和9m×5.1m;档案室尺寸为5.1m×3m;会议室的尺寸为9m×5.1m。

六、建筑物结构设计

(一)设计依据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局部修订);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00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第一号修改单(国标委服务函2008)57号

(二)结构设计

1、场地层结构简单,无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

2、基本风载:

风载0.3Kpa(50年一遇)

3、基本雪压:

雪压0.25Kpa(50年一遇)

4、地质结构与抗震设防等级8级

5、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

5、地震基本加速度值:

0.10g

6、设计特征周期为0.40s

(三)基础设计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暂按丙级

2、框架柱下采用下柱下独立基础。

(四)上部结构设计

1、设计使用年限50年。

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混凝土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2、设计楼面屋面等荷载取值均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七、建筑装修

1、建筑内装修。

墙面、顶棚做普通装修,门厅做中级装修。

所有内墙的阳角和方柱均宜做成圆角。

走廊、门厅、楼梯间内均宜做高度不低于1200mm,易清洗、不易污损的墙裙,饮水间、卫生间、食品加工间宜做高度不低于1500mm,便于冲洗的墙裙。

2、建筑外装修。

应根据城市建设规划和校园景观的整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装修。

装修材料应能防止雨水渗透,其色彩应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

八、室内环境

1、采光。

应保证教室、图书阅览室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最佳建筑朝向,避免室内直射阳光。

教学用房宜双侧采光,主要采光面应位于学生座位左侧,主要采光窗窗台高度宜为900mm。

教学及办公用房的采光玻地比(窗户的透光面积与室内楼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6,并应防止眩光。

2、照明。

教学、办公用房应采用配用保护角灯罩的荧光灯具,不得用裸灯。

教学用房照明灯具的数量、功率、布置方式和悬挂高度必须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达到规定的照度标准。

灯具悬挂高度距桌面不应低于1700mm。

教学用的照明要能够分楼、分层、分部位控制。

各类用房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表5-1的规定。

表5-1各类用房平均照度表

用房名称

平均照度(LX)

规定照度的平面

照度均匀度

普通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自然教室、劳动教室、劳动技术教室、语言教室、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地理教室、科技活动室、办公室、卫生保健室

150

桌面

不低于0.7

教室的方黑板

200

黑板垂直面

不低于0.7

计算机教室、图书馆(室)阅览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德育展览室

200

桌面

体育活动室

100

地面

厕所、走道、楼梯间

20

地面

3、通风换气。

教学、办公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必须保持室内有良好的空气质量。

教学用房应有换气设施,确保室内空气中CO2的浓度低于1.5‰。

可采用开窗换气或与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换气;外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1.67%,设于走廊墙上的换气口面积不应小于房间面积的3.34%。

当采用附墙竖向排气道时,排气口应设在每层排气道的顶部(临近天棚处)位置,排气口大小可视具体情况确定,并设调节风门。

食品贮藏室及贮藏柜、合班教室、多功能教室、活动室等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有效的排气装置。

九、电气设计

(一)设计范围

本工程新建建筑物的供配电及电力、照明、和防雷接地的设计。

(二)设计依据

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JGJT16-92);

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4、《四川地区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定》;

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6、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强电

1、供配电系统设计

(1)负荷等级:

本工程消防泵、应急照明等消防负荷为二级负荷,其余均为三级负荷。

(2)本工程IBS由市网各自就近引来一路10KV高压电源,其高压配电系统为单母线不分段。

应急照明、消防泵等二级负荷备用电源采用集中蓄电池柜。

2、照明设计

(1)本工程设置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室外照明系统,其中人员较密集的场所及走道处设置应急照明。

(2)主要场所照明用电量指标及需用系数

教室30Wm2K=0.9

办公室、会议室25Wm2K=0.8

休息室20Wm2K=0.7

食品间15Wm2K=0.8

(3)室外照明采用BV-450750铜芯塑料线,除休息室、食品间穿阻燃塑料管暗敷外,其它子项均穿钢管敷设。

(4)所有荧光灯及气体放电灯均就地设置功率因数补偿电容器。

3、电力设计

(1)每个教室设置电源控制箱并单独计量。

每个教室的预留容量为:

8KVA。

(2)本工程除消防泵、消防及事故风机按二级负荷供电外,其余水泵、风机均按三级负荷供电。

(3)本工程按以下标准预留空调用电负荷:

教室、图书室、办公室及会议室60Wm2;

学生及教师休息室50Wm2。

(4)由变配电所至建筑物的空调用电,分别采用放射式供电,并自成系统。

4.防雷及接地设计

(1)本工程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2)本工程配电接地系统采用TN-C-S,其建筑物在电源入户处应作重复接地。

(3)本工程采用共接地装置、电源接地、防雷接地、计算机接地均接于同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1欧。

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

(四)弱电

1.通讯系统

(1)建筑内电话电缆由当地电信部门通讯管网引来,设置一个电话交接箱,各用户的电话电缆由交接箱引出。

(2)办公室、值班室、休息室、会议室均设置电话出线盒。

2.网络系统

教室、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均设置数据插座。

3.有线电视系统

(1)电视信号由当地有线电视管网引来,校园内各教室、值班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等均设置电视插座。

(2)电视系统采用邻频传输,放大-分配-分支方式。

4.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设置消防值班室,教室、会议室、办公楼与休息室设置消火栓启泵按钮。

十、给排水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4.相关专业提供的图纸和资料

(二)给水系统

本项目拟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