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356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docx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

苏教版诗歌赏析复习

一、中考考纲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要求:

能阅读教材上的古代诗歌,能了解古诗的一般常识、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能对古诗作简要的赏析。

(约5分)

二、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

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其题眼为“思”,由此可推知本诗表现游子思乡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

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

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运用技巧,学会鉴赏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

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

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6、积累典故,随诗释义

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因此,积累典故,对正确理解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是很有帮助的。

三、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境、情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

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3、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初中阶段考的较少)

1、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模式:

用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的语言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再结合诗句字词具体阐释。

第四种模式炼字(句)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句),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句)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句)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句)在句(诗)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2)点出所使用的手法。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

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四、常用表达技巧术语一览表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表现手法

(艺术手法)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手法

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

象征、抑扬、白描、工笔

烘托/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白描/工笔

对比、烘托、渲染、衬托、联想与想象

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

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结构形式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

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

【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七上诗歌赏析

(一)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答:

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答:

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妙在”以小景传大景之神”,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答: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在诗人的笔下,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二)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题咏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折戟”写起,这是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答:

这是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2、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文中“东风”指的是什么事?

答:

赤壁之战(火烧赤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思路非常奇特,作简要分析。

答:

诗人没有从正面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而是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就不能纵火,周瑜就有可能战败。

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结局,诗人也没直说,而是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这种构思也非常巧妙。

(三)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首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

体现了词人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唐代诗人白居易《醉歌》中有“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意思是说,黄鸡催晓,白日西落,时光流逝,人生易老。

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怎样理解?

答:

苏轼在这里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是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四)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本诗用字朴实、简洁、凝练,请“树栖鸦”三字为例说说你的理解。

答:

“树栖鸦”三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赏析“冷露无声湿桂花”。

答;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

“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3、后人对王建的炼字的功夫十分推崇,请你以一个“落”为例品味它的妙处,并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答: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表达出诗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答:

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

“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答:

怨恨。

“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也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机勃勃的早春之景的喜爱之情。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答:

用比喻,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3、诗的后两句议论,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或者怎样理解后两句诗?

答: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

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是烟柳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七)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表现了诗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2、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

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八)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

答:

“排”字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2、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用的是什么手法?

答: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的,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诗人看来,秋天远胜初春。

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何深意?

答:

借一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

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九)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简析诗歌使用叠字的妙处。

答:

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音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也增强了诗的节奏美。

2、此诗抒发的感情是?

答: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一〇)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的妙处。

答:

世上只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

作者发挥想象,赋予“明月”以人格化的特征。

“明月”将“愁心”带给王昌龄,也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2、“杨花落尽子规啼”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答:

融情于景。

在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里,蕴含着飘零之感和羁旅之苦。

3、体会“闻道龙标过五溪”中“过”字所体现的情感。

答:

“五溪”已是僻远的山区,而“龙标”比它还要远,一个“过”字,不仅表现龙标的渺远,更突出了李白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的情愫。

七下诗歌赏析

(一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体会颈联中“空”字的妙处。

答:

“空”字意为使人心空灵,生动地表现出禅院环境清幽,自由,使人杂念顿消。

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两句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答:

不矛盾。

这是反衬手法,以声衬静,用钟罄音衬托环境的清幽。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

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一二)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赏析颔联。

答: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象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只用了十个字,就把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特别逼真地描画出来了。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表达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帮助;“老病有孤舟”,写出了诗人既“老”且“病”,飘流湖泊,前途茫茫,无处安身的孤苦无依。

3、结合作者的个人经历,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个人经历:

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国家命运:

战争未平、国家多难,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悲伤。

(一三)蝉虞世南

垂纟委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这首咏物诗,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思想感情?

答:

托物言志

2、作者借“蝉”的形象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写蝉居于高处、鸣声远播,而不需借助秋风。

强调了自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赞美了高洁(洁身自好)的品格。

3、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

答:

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那些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一四)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

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哪一个词?

其“诗骨”是那一句诗?

答:

孤。

“飞鸣声念群”

2.诗中为什么要提到“野鸦”?

试作简析。

答:

运用对比手法。

野鸦有群而无情,孤雁不屑与之为伍,通过对比突出了孤雁寻求雁群的坚定忠贞。

3.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

(一五)鹧鸪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1、这首咏物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什么情感?

答:

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赏析“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两句。

答:

这两句以“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而“青草湖”“黄陵庙”更可勾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更添凄伤情调。

3、赏析“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两句。

答:

“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啼声之感动人心,“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啼声之悲。

(一六)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句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

主旨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句话表达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登上历史舞台的坚强决心和无比自信。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中“山”和“原”都是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他们“舞”和“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化静为动。

使画面出现一种动态美,表现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体现中华民资不屈不挠

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3、词中评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用了“惜”字总括,你怎么理解?

答:

“惜”字饱含惋惜之情。

既有对这些中国历史上的英雄的褒扬,又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也包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一七)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毛泽东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在塑造形象和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

在塑造形象上,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傲寒俊俏、积极乐观。

陆游笔下的梅花寂寞凄凉、饱受摧残。

在表达感情上,毛泽东的词积极乐观、充满信心。

陆游的词低沉孤高。

2、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

答:

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衬托春天的美好。

3、举例毛泽东词中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

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一八)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请你概括全诗内容并说说木兰的人物形象。

答:

全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利禄、爱国爱家的崇高精神。

2、全诗最后一段“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的修辞和作用。

答:

比喻。

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谨慎、机敏作了讴歌和赞美。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意在表达什么?

答:

体现出战争的旷日持久与战斗的激烈悲壮。

(一九)观刈麦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答:

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

2、赏析“足蒸署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四句。

答:

这四句实写作者观看到的割麦场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揭示农民为了多得一点收入而甘愿吃苦耐劳的美德以及令人同情的艰难处境。

3、“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六句抒情性的文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2、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答:

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

“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答:

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二一)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2、从人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说说你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理解。

答:

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忧怨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答:

“直”字,状孤烟之高,表现了打磨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状落日之低,

给人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二二)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

这首诗通过诗人在仕途失意之际由登楼远眺异乡风景,吊古为了伤今,由日暮之景抒发人生的失意和思乡的情怀。

2、首联引用传说有何用意。

答:

开端从传说落笔,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为黄鹤楼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同时,“已乘”和“空余”,“昔人”与“此地”,两相映衬,凝成了古今变化、物是人非的巨大感慨,诗人借此抒发了登楼之初的寂寞惆怅之感。

3、尾联中的“烟”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烟”字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

崔颢在这里用了一个“烟波”,就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自然地表现出来了,它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二三)归园田居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

从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