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367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docx

武术1415上复习资料

1、在散打比赛中禁止击打的部位是后脑。

颈部。

裆部

2、1997年经原国家体委批准颁布了“中国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为三级九段

3、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狩猎和武舞

4、武术插图中,一般用按照方向划箭头。

起始处到结束处。

结束处表明箭头方向表示该部位下一个动作将要进行的路线。

5、武术教学讲解的方法有形象化讲解、口诀化、单字化讲解和术语化讲解。

6、“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

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7、跆拳道古称跆跟、花郎道,是起源于朝鲜国的民间武艺。

名词解释

武术:

是以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武德:

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散打:

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

又称打擂台,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动作的变化规则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演练。

简答题

1、武术进入萌芽状态的标志是什么?

在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以我们祖先创造锋刃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武术进入了萌芽状态

2、武术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

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论述题

武术的作用。

结合实际谈谈!

写出自己的理解。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还有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

A.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B.提高防身自卫能力的作用;C.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D.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的作用

学生做答出现2张以上的雷同卷,一律按0分处理!

一、武术运动的特点

(一)具有攻防技击性

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特性显而易见。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而今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的攻防格斗特点,在技击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角度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限定了击打部位和护具。

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做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即使因编排和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核心内容。

因此说武术具有明显的攻防技击性。

(二)具有锻炼方法的独特性

中国武术在锻炼方法上有其自身的特点,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归纳起来有如下四点:

1.内外相合的高度协调:

武术动作结构复杂,运动方向多变,每个动作既要求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还要求躯体运动与内在的精神、意识、呼吸的高度配合。

长拳中强调“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八法协调配合;形意拳讲究“外三合”即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进而达到内外“六合”。

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都是要求锻炼者在运动中达到内外相合,高度协调的目的。

2.刚柔相间的劲力方法:

中国武术用力方法主张亦刚亦柔,认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只有取刚柔之中和,才会生出极其丰富的劲力表现,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为此中国各家拳法特点或以刚为主,或以柔著称,各家拳法的劲力方法或刚中含柔,或柔中寓刚,或先刚而后柔化,或先柔而后刚发,充满丰富的劲力特点和变化技巧。

3.运气调息贯注动作:

中国武术十分重视运气和调息的锻炼。

武术在调息中注意与动作起伏变化的配合,有所谓“提、托、聚、沉”四法。

使呼吸与运动协调配合,以保证动作的完成和运动持久。

西方体育在运动中也注意调整呼吸或加深加快呼吸以助发力和加快动作频率。

中国武术则重视养气、练气、运气,使气在意念引导之下与动作相合,做到以意导气,便利从心。

4.气势连贯的整体意识:

中国武术在套路演练中十分强调动作与动作的内在联系,在练法上强调势势相承,一气呵成。

整套动作不可“断”,动作与动作连接强调停歇顿挫,富于节奏,更要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要善于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即心、神、意、气将动作有机地连接起来。

就是在格斗中也讲究势势相承,连环成招,令对手防不胜防。

三)具有练习的广适性

武术的内容和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人的锻炼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给开展群众性健身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武术运动的作用

(一)具有增强体质的作用

武术要求精神、意、气与动作内外相合,所以它不仅是形体上的锻炼,而且能够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系统地进行武术锻炼,有助于人体速度、力量、灵敏、耐力、柔韧、协调等素质的增长,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络、调精神。

武术许多功法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人体内环境的调节、人体机能的改善、体质的增强具有明显的效果。

(二)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在武术套路和搏斗运动中,技击动作是其主要内容。

套路虽然是以演练的形式出现,但它包含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和快摔法,经常锻炼不仅人体机能和素质得以提高,再增强距离、时机的判断能力的培养,可以起到防身自卫的作用。

散打、推手的许多招势动作可以直接用于搏击和防卫,其中许多战术有益于防身自卫能力的增强。

(三)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进行武术锻炼要常年不懈、持之以恒。

长期进行武术锻炼,能够培养坚韧不拔、勇敢无畏以及果敢、冷静、坚毅的意志品质。

武术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之人的一种传统教育;诸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逞强凌弱、学之有恒、精益求精等,可以培养和陶冶高尚的情操。

激烈的攻防技击与人生修养相结合,进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四)具有观赏娱乐的作用

武术作为东方文化的人体运动,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和观赏价值。

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搏斗运动,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曰:

“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著名诗篇中有“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的描绘。

汉代的“角抵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宋代的“瓦舍”、明清的“走会”,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表演功能。

现代竞技武术套路强调攻防特点,突出高、难、美、新。

它所表现的富有生动韵律和气势如虹的招势动作及其演练技巧以及散手的激烈巧取、推手中的借力发力,都具有极高的表演价值和观赏性,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人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

群众性的练武活动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既可达到健身,又可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

1.武术:

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田猎: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3.武舞:

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4.武举制:

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的一种科举制度,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促进作用。

5.功法运动:

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6.套路运动:

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7.拳术:

指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

8.器械:

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

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9.对练:

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10.集体表演:

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

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11.搏斗运动:

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12.散打:

又称散手,古称手搏、白打等,由于徒手相搏相角的运动形式在台子上进行,又称“打擂台”。

现在的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快摔等方法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13.推手:

是两人遵照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採、挒、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寻机借劲发力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14.内外合一:

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

15.天人合一:

所谓“天人合一”,即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16.反者道之动:

即对立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是运动的规律。

也就是说,刚能克柔,柔也能克刚,强能胜弱,弱也能胜强。

17.武德:

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18.仁:

其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

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

19.义:

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

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

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20.礼:

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21.抱拳礼:

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22.信:

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

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23.勇:

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

24.武术基本功:

指从事武术运动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包括素质功架、技术等,多指专门功夫,如腿功、腰功、硬功等。

为了增长功夫而采用的简单练习,称为武术基本功。

25.武术基本动作:

指具有攻防含义,且形神兼备。

包括肩、肘、手、髋、腿、脚的基本攻防方法与跳跃、平衡动作以及器械的基本攻防方法。

26.击步:

后脚向前碰击前脚,腾空落地。

27.垫步:

后脚提起,前脚以脚掌蹬地前跳落步。

28.弹踢:

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弹出。

脚面绷平,力达脚尖。

29.蹬踢:

支撑腿直立或稍屈,另一腿由屈到伸向前蹬出。

脚尖勾起,力达脚跟。

30.大跃步前穿:

左脚上一步蹬地向前跃出,两臂向上划弧摆起,右、左脚随即落地成仆步。

右掌变拳收抱于腰间,左掌下落停于胸前成立掌。

31.拗弓步:

左脚迈出成左弓步,同时冲右拳。

32.歇步:

两腿交叉屈腿全蹲,前脚全脚着地,脚尖外展,后脚跟离地,臀部外侧紧贴后小腿。

33.仆步:

一腿全蹲,大腿和小腿靠紧,臀部接近小腿,全脚着地,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平铺接近地面,全脚着地,脚尖内扣。

二、填空题

1.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2.武术起源于(我们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3.武术进入萌芽状态是以(创造锋刃工具的能动性)、(使用工具方法的主动性)、(运用格斗技术的自觉性)为标志的。

4.正是(人与人的搏杀格斗)才使得大量磨制锋利的生产工具逐渐演变为互相残杀的武器,使用兵器的技艺及战争所需的格斗技术也逐步从生产技术中分离出来。

5.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是(田猎)和(武舞)。

6.田猎是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其目的是(训练各种武器的使用及驭马驾车技术),是纳身体、技术、战术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

7.武舞是商周时期军事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用于实战的格杀经验)按一定程式来训练,是古代武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是由支离破碎向系统化演进的象征,也是武术套路的(雏形)。

8.(《吴越春秋》)所记载的越女论剑,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9.(《汉书·艺文志》)兵技巧十三家中,收入了《手搏》六篇,《剑道》三十八篇。

10.(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始行武举制,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11.自明代以来,以(戚继光、程宗献、茅元仪)为代表,对宋以来的武艺在技法、战术和教学训练方面总结出较为系统的基本理论。

12.1910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13.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南京)成立,并于(1928)和(1933)年在南京举办了两次国术国考。

14.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武术)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15.(1957)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16.国家体委于(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17.1982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18.(1983)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19.本着“积极、稳妥”的精神,散打运动通过十年试点试验,于(1989)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使武术的攻防格斗技术在比赛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20.(199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21.(1996)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博土学位。

22.建国后我国武术队第一次出访是(1960)年出访前捷克斯洛伐克。

23.1982年底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武术要开展国际交流,积极稳步地向国外推广”)的指示和号召。

24.1985年是武术国际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年在西安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25.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行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武术开始成为正式的国际比赛项目。

26.(1988)年亚奥理事会正式通过将武术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从而使武术由单项的国际比赛变成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27.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并于(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28.武术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

(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搏斗运动)。

29.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

30.套路运动是指以(技击动作)为内容,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

主要内容有(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31.器械是指手持武术兵器进行练习的套路运动。

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32.对练是指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条件下进行的假设性攻防练习。

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33.集体表演是指(6)人以上徒手或手持器械同时进行练习的演练形式。

练习时可变换队形,也可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

34.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志、较力、较技的实战练习形式。

35.武术的特点是(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6.武术的作用有(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37.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38.讲究动作形体规范,又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

39.(中国古典哲学)是武术的思想渊源。

40.所谓“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统一)。

41.(“知行合一”)是武术的认识论基础,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机制。

42.(强调基本功,强调切合实用)是知行合一在武术中的体现。

43.(反者道之动)的方法论构成武术战略思想的基本原则。

44.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有的道德品质)。

45.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

46.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

47.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

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

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

48.“礼”来自人的恭敬谦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

49.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

50.“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

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

51.“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

52.现代我们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

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53.从技术层面来看,道教的(服气、行气、导引、吐纳之术)直接为武术所借鉴;从精神与理论层面来看,道教(无为、贵柔、主静)等思想则指导着武术自身的理论建设和发展。

54.少林寺的(相当稳定性。

延续性及超世俗性的佛教圣地与佛教徒)不仅为少林武术创造了优化的外部环境,其(佛教精神、教义、戒律)等对武德、武纪等方面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55.武术将传统医学最主要理论完整地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逐渐形成了(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内养性情、外练筋骨)的养身思想和健身之道。

56.武术与中医的结合,创造了独特的(中国养生、功夫按摩、武术伤科、伤科针灸、运动医药、练功疗法、救治偏差、特种功夫)等八大技术成果以及一大批有关的学术著述。

57.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是武术的基础练习,它包括(腿功)、(腰功)、(臂功)、(手法)、(步法)、(跳跃)、(平衡)和(跌扑)等练习,以及由上列动作连接而成的组合。

58.腿功练习包括(压腿)、(劈腿)、(踢腿)和(搬腿)。

主要发展腿部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力量等素质。

59.臂功练习包括(压肩)、(转肩)、(绕环)和(仆步抡拍)。

主要增加肩关节的(柔韧性),加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提高上肢运动的(敏捷)、(松长)、(转环)等能力,为学习(手法)提供必要的专项素质。

60.腰功练习包括(俯腰)、(甩腰)、(翻腰)和(下腰)。

主要发展脊椎和腰部各肌肉群的(柔韧性)与(弹性),加大腰部的活动范围。

是练好(套路)提供的必要素质。

60.跳跃练习包括(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旋风脚)和(腾空摆莲)。

它对于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有很好的作用。

60.跳跃练习包括(大跃步前穿)、(腾空飞脚)、(旋风脚)和(腾空摆莲)。

它对于增加(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和(前庭分析器)的机能有很好的作用。

62.平衡练习包括(提膝平衡)、(望月平衡)等。

平衡分为(持久性平衡)、和(非持久性平衡)两种。

63.跌扑练习包括(抢背)、(鲤鱼打挺)等。

对于培养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以及提高(协调)、(灵活)、(速度)等素质都有良好的作用。

64.手法练习包括(冲拳)、(架拳)、(推掌)和(亮掌)等,是练习上肢手法的基本规律。

65.步法练习包括(击步)、(垫步)、(盖步)和(插步)等,是发展两腿移动的灵活性。

66.五步拳的动作名乐按顺序为:

预备姿势、(拗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架打)、(歇步盖打)、(提膝仆步穿掌)、(虚步挑掌)、并步抱拳。

三、选择题

1.武术是以为主要内容。

(A)

A.技击动作B.舞蹈动作C.杂技动作D.狩猎动作

2.武术起源于原始的。

(B)

A.部落战争B.生产劳动C.宗教活动D.狩猎活动

3.所记载的越女论剑。

理法深奥、论述精辟至今不失光彩。

(A)

A.吴越春秋B.吕氏春秋C.汉书D.纪效新书

4.开始实行武举制。

(A)

A.唐朝B.隋朝C.宋朝D.三国

5.《纪效新书》的作者是。

(B)

A.何良臣B.戚继光C.程宗献D.茅元仪

6.年在上海成立的精武体育会是维持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民间武术团体。

(C)

A.1901B.1905C.1910D.1915

7.1927年中央国术馆于成立。

(D)

A.北京B.上海C.广州D.南京

8.1953年在天津举行了以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

(C)

A.马术B.射击C.武术D.摔跤

9.年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

(C)

A.1950B.1953C.1957D.1958

10.国家体委于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D)

A.1950B.1953C.1957D.1958

11.1982年在召开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武术会议。

(A)

A.北京B.天津C.上海D.重庆

12.年武术挖掘整理工作正式全面铺开。

(B)

A.1982B.1983C.1984D.1985

13.散打运动于年被批准为体育正式竞赛项目。

(B)

A.1979B.1989C.1990D.1994

14.年国家体委出台了“中国武术段位制”。

(C)

A.1990B.1991C.1994D.1996

15.年武术作为一门体育学科有权授予博士学位。

(D)

A.1990B.1991C.1994D.1996

16.年首届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C)

A.1983B.1985C.1987D.1989

17.1985年在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备委员会。

(C)

A.北京B.上海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