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73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docx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009-01-1914:

40:

38)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2、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通过资料分析,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与资料分析,使学生得到相应能力的获得。

教学重点:

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难点:

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学生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

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引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师:

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内的?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生:

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

让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处,做深呼吸,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师:

你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是否发生变化?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

深吸气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

深呼气肋骨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师:

感觉不一定准确,引出测量胸围差的必要。

(1)测量胸围差

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达成共识,请学生示范操作后,三人一组做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在表格内。

测量后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提出的讨论题。

学生:

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2)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

教师:

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

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

学生:

根据自己的感受,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

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

做曲肘、伸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

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①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

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

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左右径有何变化。

学生观察后填写表格。

②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让学生观察教材49页中的演示实验,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①橡皮膜、两个气球、玻璃钟罩分别代表什么?

②手向下拉橡皮膜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③橡皮膜回缩时,气体进入气球还是排出?

④是肺容积的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因为吸气后使肺的容积扩大?

教师:

做演示实验: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

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

提醒学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师:

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

学生:

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

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出:

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

②肋骨和胸骨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

当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左右径和上下径增大,这时候胸廓扩大。

反之,缩小。

③进一步探究:

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模拟实验:

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

将气球口套住吸耳球口并绑紧,捏吸耳球时,气球胀大,松开吸耳球时,气球缩小。

之后引导学生分析,使学生了解在特定的条件下,容器变小时气体压力增大,容器内气体被压出去;容积变大时,气体压力变小,外界气体被“吸”进来。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师:

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

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探究:

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教师:

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

学生:

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

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

学生讨论之后,每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师:

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

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

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学生:

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从图中分析出:

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师:

文中的“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图,探究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师:

播放课件:

演示肺泡的结构和肺泡。

学生:

观察,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师:

演示动画:

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师生探讨: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

明确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的道理。

师:

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师生讨论得出:

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

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

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

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教师讲解:

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师:

演示动画:

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思考: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为什么?

学生明确:

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

其原因是:

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该书费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font=times]

(一)[/font]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是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有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软尺、模型

教学过程: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让学生用手按住胸部两侧,深深吸气,在呼气,感觉胸廓变化?

肋骨是怎样运动的?

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

演示模型:

膈肌的收缩、舒张使胸腔上、下径发生变化。

学生做深呼吸,说出自己的感觉,

学生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

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

如果有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吗?

除胸廓前后径、座幽静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容积?

让学生说出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引导学生:

走到饭店附近为什么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呢?

教师及时点评,并展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氧气、二氧化碳的扩散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气体扩散的原理。

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资料:

1、甲、乙两瓶石灰水的混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总结

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

对学生的表现给与评价和鼓励。

课堂练习:

1.测定胸围差时,被测者要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均匀呼吸,还要做到()

A不挺胸、不屏气B挺胸、不屏气C挺胸、屏气D不挺胸、屏气

2.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A肺B血液C细胞D心脏

3.做人工呼吸进行口对口吹气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应是()

A12~14次B16~18次C60~70次D100次以上

4.在学校体检中,强强同学的肺活量三次测试结果分别为3100毫升、3800毫升、

3600毫升。

请问肺活量应是()A3100毫升B3500毫升C3600毫升D3800毫升

5.人在剧烈运动后,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气体中含量增加最多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6.人在溺水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煤气中毒时,受阻碍的生理活动是()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7.某夫妇被怀疑害死了一女婴,法医在鉴定时将死婴的肺部剪下一块,投入水中,结果肺部下沉,法医判断婴儿为产前死亡,这对夫妇无罪。

法医判定的理由是()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B肺会吸水呈海绵状C肺泡充满了血液D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

8.适应于肺泡与外界空气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鼻腔内有鼻毛B气管、支气管都有软骨支架

C肺泡壁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泡外保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9.体育课进行100米赛跑后,同学们出现的现象是()

A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B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增加

C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D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作业:

书51页练习题1、2。

板书设计: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肋间肌→收缩→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大→吸气

肺内压缩小

膈肌→舒张→胸腔容积缩小→肺缩小

肺内压扩大→呼气

气体交换的原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肺泡————血液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血液————组织细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测量胸围差,概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过程。

  3.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测量胸围差,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自己的胸围差,使学生能对自己的肺部呼吸功能有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好处。

  

●教学重点 

1.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3.通过测定胸围差,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互助合作精神。

  

4.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掌握测量胸围差的方法。

 

2.通过模拟实验,找出胸廓容积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

  

3.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的)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后是如何进入肺部的?

在肺中发生怎样的变化?

气体又是如何达到全身各处的?

  

学生:

(猜测并假设)  

(1)当肺变大时外界空气就进去了;当肺变小时,肺内气体就排出。

  

(2)当气体到达肺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教师:

(对学生的回答不发表看法,设置悬念)同学们敢于大胆猜测和设想,这种精神很好,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  

教师:

(出示多媒体画面,让学生观看肺的动画片)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每分钟大约呼吸16次。

  教师:

(让学生自己体会感觉)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你会感觉到肋骨如何运动?

胸廓如何变化?

  

学生:

(让学生看肺的动画:

肺有节奏地呼气和吸气,同时仔细体会感觉,研究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当深深地呼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当深深呼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变小。

  

教师:

刚才同学们仅凭感官感觉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是准确呢?

是否与科学事实相符呢?

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借助什么工具进行准确的测量呢?

  

学生:

(动脑筋,提出实验办法及方案,对自己的感觉充满自信)用软尺测量吸气和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如果吸气时长度变大,呼气时长度变小,就说明我们的感觉是对的。

  

教师:

好,同学们想的办法很好。

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测量胸围来探究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变化。

现在请同学们参照课文中的实验方案,分组实验。

(提醒学生要注意实验要领)1.测量时身体取自然站立姿势,双手自然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要均匀。

2.软尺的位置要合适。

3.软尺不要有折转。

4.作好记录数据:

尽力深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5.测三次记录好数据并设计表格,算出平均值。

  

学生:

〔实验活动:

根据实验要求每3~4人一组(男女分开)。

测三次后将胸围差数据记录在各小组设计的表格中,并算出平均值,各小组分别向老师汇报〕  

教师:

(组织学生对胸围差数值进行分析,提出如下问题进行讨论)  1.你的胸围差明显吗?

同年龄同性别的同学胸围差有差别吗?

如果有差别,原因是什么?

  2.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吗?

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还可能有什么变化影响胸廓的容积?

  

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出)  1.我们的胸围差(不)明显。

同学间的胸围有差异,这与年龄、性别以及是否经常锻炼有关。

  2.胸围差并不能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

除胸廓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外,隔肌的收缩和舒张也会影响胸廓的容积。

  

教师:

很好。

同学们刚才通过准确测量,认真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和推测。

  

教师:

(播放多媒体,演示肋间肌收缩和舒张,膈肌收缩和舒张。

让学生仔细观察)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讨论:

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时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胸廓容积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

(边观察边讨论,互相补充后做答)当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胸腔容积变大;呼气时正好相反。

  

教师:

胸廓的变化与呼吸的关系是不是和同学们所描述的那样?

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还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学生:

(1)是由于吸气后使胸廓扩大。

  

(2)是由于胸廓扩大导致吸气。

  

教师:

请会游泳的同学说说,刚下水时,如果水超过胸部。

你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学生:

会感到呼吸困难(吃力),胸廓受到水的挤压,胸廓扩张受到影响。

  

教师:

古代有些女子将胸部和腰部束得很紧,以保持苗条身材,但是呼吸受到影响,体质下降。

为什么?

  

学生:

胸廓的扩张受到影响,吸气受到影响,不能正常呼吸,体质下降。

  

教师:

通过以上两例,你能说出胸廓扩张和呼吸的关系吗?

  

学生:

胸廓扩张,胸腔容积变大,吸气;胸廓受压,胸腔容积缩小,呼气。

  

教师:

同学们说的是否正确呢?

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模拟膈肌的运动)你们从模型中看出两气球代表什么?

橡皮膜代表什么?

气球在什么情况下涨大?

在什么情况下回缩?

  学生:

两气球代表两叶肺,橡皮膜代表膈肌;当橡皮膜收缩时,气球胀大;当橡皮膜舒张时,气球回缩。

  

[课堂小结]  

教师: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一个容器中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气体的总量没有改变,当容器的容积增大时,气体压力就小;容积缩小时,气体压力就大。

胸廓也是这样,当气体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吸入;当气体压力高于外界压力时,空气就被压出。

  肺富有弹性,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使得胸腔容积缩小时,肺便收缩,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

  

[巩固知识]  

教师:

现在我们共同回忆一下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及过程。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气体交换的原理。

 

2、通过资料分析等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能力目标:

能动手操作本节课实验,并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和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观察、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 

1、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

  

2、分析设计对照实验的目的。

  

●教学方法 实验法、综合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体吸入气体的过程及原理,那么气体到达肺部以后发生什么变化?

又是如何到达全身各处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讲授新课]  

气体扩散的原理:

  

教师: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我们在外面就能闻到炒菜的香味,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学生:

在外面能闻到炒菜的香味,是菜的香味从厨房里飘到外面的缘故,说明了香味能由近及远地飘,即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

  

教师:

很好。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实现的。

氧气和二氧化碳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在肺泡和血液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也是通过气体扩散的原理来进行交换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教师:

(组织指导学生自学阅读“资料分析”,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分析”的目的和要说明的问题。

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第50页表格中的数据,让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2.在实验装置中,为什么要设置甲瓶?

  

3.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差别?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学生: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分析”,分析讨论实验数据,分组思考、讨论、互相补充后作答)  

1.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在实验中,甲瓶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起到对比的作用。

  

3.从数据表中看出:

人体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氧气的含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氧气含量较少。

由此可以推测,在人体内也发生了类似植物呼吸作用一样的过程。

根据对呼吸道和肺的结构的分析,可以推断这一变化发生在肺部。

  教师:

同学们分析得很好。

为什么会在肺部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呢?

  

学生:

可能是肺具有一定的结构特点适合气体的扩散作用吧。

  

教师:

那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肺的结构特点吧。

(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的结构,让学生仔细观察肺泡有哪些结构特点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

肺泡的数量很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肺泡这样的特点很适合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

(播放多媒体,展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肺部的气体变化是否是因为气体的扩散作用。

  

学生:

(认真观看“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动画图,经过讨论补充,得出结论)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便透过肺泡壁、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同时静脉血里的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扩散到肺泡中,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教师: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

那么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的氧,怎样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学生: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教师:

氧最后是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

(播放多媒体,演示血液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氧和各组织器官进行新陈代谢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相互扩散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后作答)  

学生: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氧最后是在组织器官中的毛细血管被利用的。

  [课堂小结]  

教师:

(播放多媒体画面展示这两节课所学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回忆“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所有内容。

  

学生:

互评和检查这两节课的学习情况,是否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教师:

对学生的表现给以评价和鼓励。

  

一、选择题:

1、氧气进入人体最终要到达()

A.肺泡B.组织细胞C血液.D.心脏

2、人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

A、水蒸气和二氧化碳B、全部是二氧化碳

C、氧气多于二氧化碳D、二氧化碳多于氧气

3、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投入水中,看其是否下沉,如果下沉则为产前死亡,其理由是()

A、婴儿肺的质量大B、产前婴儿肺充血

C、死婴肺泡充满痰液D、死婴在母体内未吸入空气,肺呈实体状态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B、肺适于气体交换的原因只是因为肺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

D、只有深呼吸时,才能把肺泡内的气体全部排出

6、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

A、一层细胞B、两层细胞C、三层细胞D、四层细胞

二、简答题

(1)A是(       )气,判断的理由是(     )。

如果分别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A、B两种气体石灰水最有可能变浑浊的是(),原因是()。

(2)呼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作业:

第51页1、2 

●板书设计

第2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第3节气体交换的原理:

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

 

优质教案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罗永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