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32335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docx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

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任保平魏婕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710127)

摘要:

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增是经济增长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前提假定不同将导致完全不同的分析。

本文通过对各种经济增长理论前提假设的梳理分析,在中国经济增长两部门经济结构假定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不变和现代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

依据中国现实建立了两部门经济结构的模型,并依据中国的数据进行了经验检验。

经过研究认为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中,传统部门是规模报酬不变的,而现代经济部门是规模报酬递增的,正是由于现代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导致了30多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所以要维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以知识和技术为主的现代经济部门,并加快现代经济部门改造传统经济部门的步伐。

关键词:

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

一、引言及其问题的提出

中国经济增长持续近30年的高速增长,被世界称为“中国奇迹”,如何解释“中国奇迹”的成因以及如何维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成为国内外经济增长研究的焦点问题。

如果想要有效解释“中国奇迹”,首先必须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进行分析,也就是中国30年的高速增长是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如果是规模报酬不变,按照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那么中国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是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的形成机制和源泉是什么?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经济增长性质,也就是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不变,还是规模报酬递增。

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解释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形成和长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以及制定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与批评

西方经济学的内生增长模型产生之前,所有的经济增长模型基本上都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假定下来进行的。

由拉姆塞(Ramsey,1928)所提出,经卡斯(Cass,1965)与库普曼斯(Koopmans,1965)所发展而形成的拉姆塞—卡斯—库普曼斯模型中的假定前提为规模报酬不变[1];以索洛(Solow,1956)为代表的著名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前提假定之一也是规模报酬不变,其基本模型的构造是在一个劳动和可再生资本上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的加总生产函数;同样地,代蒙德所提出的世代交叠模型中的前提假定之一还是为规模报酬不变[2]。

琼斯—真野惠里模型(JonesandManuelli,1990)也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改变了新古典生产函数中资本对劳动替代弹性小于1的假设,研究了经济持续增长实现的条件。

雷贝洛(Rebelo,1991)发展的雷贝洛模型也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假定条件下,从核心资本品入手研究了经济的持续增长[3]。

内生增长理论产生以后,内生增长模型才将经济增长研究的前提假设改为规模报酬递增,认为是技术和创新带来的资本和劳动力边际报酬稳定的增长。

阿罗(1962)提出了“边干边学”和“研究与开发”的思想,认为投资和生产活动本身会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术,加上知识的溢出效应就会提高资本效率,抵消通常的资本报酬递减[4]。

罗默(Romer)在1986年发表的《递增规模与长期增长》的论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认为在长期经济增长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现象。

认为规模报酬递增来源于知识的外部性,知识是非竞争性产品,具有外部效应,这种效应不仅使其自身形成收益递增,而且也使物质资本及劳动等其他生产要素也具有收益递增的特性,而且知识的外部性来源于厂商边学边干的无意识行为的结果。

罗默在1990年发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认为规模报酬递增来源于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来源于厂商有意识投资的结果[5]。

罗默模式的意义在于,它将知识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纳入增长模型,并且认为知识积累是促进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

它把知识分解为一般知识和专业化知识,一般知识可以产生规模效益,专业化知识可以产生要素的递增收益。

两种效应的结合不仅使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本身产生递增的收益,而且也使资本和劳动等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增。

卢卡斯(Lucas,1988)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报酬递增来源于人力资本及其外部效应。

认为人力资本的外部效应—社会劳动力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核心作用,并且这些效应会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因而会对所有生产要素的生产率都有贡献,从而使生产呈现出规模递增收益,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6]。

阿格海恩(Aghion)和霍韦特(Howitt,1992)提出技术水平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有目的的研究与开发活动是投资的一部分,通过这种活动提高技术进步,避免资本产生规模报酬递减。

总体来看,内生增长理论的主流思路认为,在长期增长的经济过程中收益递增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必需的;同时,即使在收益递增假设下也能得出竞争性均衡,或者说收益递增与完全竞争可以相容。

内生增长理论家将知识、人力资本等因素引入增长模型中,强调特殊的知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可以产生递增的收益并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递增。

这就突破了传统增长理论关于要素收益递减或不变的假定,说明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与动力。

国内关于中国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基础之上,舒元、沈坤荣(1997)在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时,也是在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假定基础上来进行的,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可以假设规模报酬不变[7]。

钟学义(1996)发展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提出了纯要素生产率的概念,并认为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唯一源泉。

在非规模报酬不变的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能完全反映技术进步的作用,还必须考虑规模报酬对产出增长的损益,即规模弹性效应,但作者并未对非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增长的理论评价提出建议[8]。

徐瑛、杨开忠(2007)从研究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模型出发研究规模报酬,运用面板数据固定影响、随机影响模型和随机系数模型考察和验证我国经济增长规模报酬递增特质。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走出了成本驱动的阶段,步入了内生性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进入了规模经济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并随着经济发展报酬递增的幅度呈现不断增加的态势。

但是其模型中的

没有约束,不坚持资本报酬递减的假定[9]。

规模报酬不变还是递增的前提假定,将导致完全不同的分析,特别是对各要素的贡献率方面分析影响甚大。

王军辉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在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将导致要素贡献份额估计有偏,即过高估计了资本的贡献份额,而对劳动的贡献份额估计出现过低现象[10]。

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分析以及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不能笼统地采用规模报酬不变,或者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而是要从中国经济结构的实际状态出发。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两部门假定

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转型增长,这种转型增长表现为经济体制转型背景下的增长,在内容上表现为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增长。

也就是整个国民经济是传统产业部门与现代产业部门同时并存,而且传统产业部门和现代产业部门是按照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来进行的。

报酬递增的机制与报酬递减的机制并存于所有的产业中。

报酬递减在传统产业部门——加工行业起着支配作用。

报酬递增则统治着现代产业部门——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

现代经济因此分成为两个相互联系的商业世界,对应着两种类型的报酬。

中国经济目前经历着经济已经历了从规模物质生产到设计和使用技术、从加工处理资源到加工处理信息、从应用自然资源到运用知识和技术的转变。

随着这个转变的发生,决定经济行为的基础性机制从报酬递减转向报酬递增。

报酬递增是这样一种倾向:

领先的会进一步领先,丧失优势的会进一步丧失优势。

从中国经济增长现实的两大部门假定出发,本文提出以下理论假定。

1、传统产业部门的规模报酬不变假定

在传统产业部门中,经济的增长方式是按照规模扩大的思路来进行的,通过投资带动劳动力投入,从而带动产出增加的,传统经济部门的经济增长是在规模报酬不变基础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的。

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因来自这么一个命题:

“只要所有必需的投入能以相同的比例变化,所给定的一系列生产条件就会重复下去,生产过程的不可分割性会限制在某一产出水平上准确地重复这类条件。

”[11]传统产业部门中的规模报酬不变是由于要素在生产上的边际替代率不变造成的。

在传统产业部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并且没有技术进步和外部性存在时,资源的配置不可能通过重新组合来实现。

经济会达到稳态,即资本/劳动比例达至最佳后便稳定不变,人均产出和消费都不增长。

生产函数的一次齐次性恰好可以实现要素的价格=要素的边际产量,从而形成规模报酬不变。

但是传统产业部门中存在着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主要是由于一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传统经济部门由于技术水平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扩大规模,由于经济规模足够大,并且完全竞争,以至于通过专业化获利的机会不存在,当经济规模扩大时,生产的专业化水平不可能提高,从而导致产出的增加比要素的增加慢,产生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2)由于传统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是由投资带动实现增长的,在保持劳动力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只增加资本要素的投入,所得到的边际产出是递减的。

递减的原因是:

经济增长是在投入产出过程中来进行的,当经济活动中的要素投入增加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资源使用的成本增加,导致产出虽然是增加的,但是其增量是逐步减少的。

(3)传统经济部门中主要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两种生产要素,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当这种比例关系不变时,就会形成规模报酬不变。

一旦这种比例关系得不到满足,数量较多的劳动要素的边际产出,就会在数量较少的资本要素的制约下,出现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

(4)传统产业部门的经济增长是资本积累和要素增加型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这种技术进步只能引起人均产出的增加,不会造成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形成非结构性增长,非结构性经济增长只能带来边际报酬递减。

传统产业部门边际报酬递减的主要特征是当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同时增加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要素的变化比例。

造成边际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生产要素可得性的限制。

随着厂商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由于地理位置、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市场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可能会使厂商在生产中需要的要素投入不能得到满足。

其二是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商在管理上效率会下降,如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信息传递等,容易错过有利的决策时机,使生产效率下降。

传统产业部门由于市场的完全竞争性,价格由市场竞争而形成,每一个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传统产业部门只能通过扩大规模来实现增长;同时传统产业部门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的产业特征,为了保证规模报酬不变,也决定了只能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实现增长。

2、现代产业部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定

知识经济世界是报酬递增的世界,在现代产业部门中经济增长方式是通过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而形成的效率提高思路来进行的,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了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资源的配置可能通过重新组合来实现,从而带来产出的增加。

由此可见,现代产业部门是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的。

现代经济部门的规模报酬递增主要源于六个方面:

(1)现代经济部门中知识的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

知识是现代经济部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特殊要素,这一生产要素不同于资本、劳动力的地方在于其溢出效应。

知识要素在本质上具有不排他性和产权上的部分排他性,不排他性和部分的排他性使要素产生了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溢出效应和外部经济会造成劳动的产出增加效应,导致整个国民经济获得报酬递增;

(2)现代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平高,具有形成分工和专业化的空间。

现代经济部门的劳动分工使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现代产业部门资源的集约化使用。

同时集中使用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