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2291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天然气管网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7月

油气管道建设落后,系列政策推动管网公司落地。

我国作为天然气消费大国,管道密度相较于欧美国家仍存较大增长空间。

2009年-2018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达13.95%,而油气管道里程数年均复合增速仅为6.55%,且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管道运输能力陷入瓶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气行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政府接连发布天然气行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分步推进国有大型油气企业干线管网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的指导意见,国家管网公司有望成立。

新管网公司资产实力雄厚,社会资本助力管网改革。

国家管网公司将整合三大石油公司拥有的油气管道资源,基本覆盖中国90%的长输气管道。

除此外,储气库、LNG接收站等也有望并入公司资产,新管网公司成立后,拟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及民营资本,新资金将用于扩建管网。

国家管网公司资源优势显著,单从中石油、中石化的管道资产来看就达3269.67亿元的规模,未来有望赶超俄罗斯Transneft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管道运营公司。

天然气市场迎来革新,管网及配套设施加速建设。

管网公司的成立将对天然气行业从上游至下游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能够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形成竞争性市场定价机制;第二,天然气全产业链体量扩大,为市场注入新活力;第三,优化管网及配套设施,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发改委管道发展目标,2025年我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将达到16.3万公里,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便于统筹布局国内天然气管道事业,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天然气相关行业,增强我国天然气行业整体协调度和竞争力,推动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天然气市场投资涵盖上中下游三个市场,新公司成立后,首先三大石油公司管道业务增值,其他中小型天然气管道和运输企业也将受益于“管网独立”和管网向第三方开放。

一、推动油气管网分离,国家管网公司应运而生

1、系列政策推进管网革新,管网公司有望今年落地

(1)管网独立设想由来已久,引入民间资本加入管网设施建设

发改委最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管网独立”的设想。

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公布《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为我国油气市场发展带来新机遇,特别是为新兴油气企业创造宽松条件,也加速了油气管网设施分离工作的进程,油气管网或从此进入第三方准入时代。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关于“管网独立,管输和销售分开”的指导意见。

2017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文件指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纳入统一规划的油气管网设施。

(2)国家管网公司呼之欲出,天然气行业或迎来新篇章

2019年两会期间,国家发改委在《关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将组建国家管网公司,推动油气干线管道独立,实现管输和销售分开。

据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2019中国能源化工产业发展报告》披露,新管网公司将整合三大石油公司旗下所有油气管道资源,实现管道独立,并引入社会资本用于扩建管网,最后公司将寻求上市。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将覆盖中国大部分长输气管道,进一步推动国内天然气管道体制改革。

2019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进油气管网运营机制改革。

5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印发新版《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用于提高油气管网设施利用效率,规范油气管网设施开放行为,维护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和用户的合法权益,建立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2、管网运输能力落后,加速建设势在必行

(1)油气管道运输能力滞后,制约天然气行业发展

我国是天然气消费大国,近几年来天然气消费量快速上涨,2018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2833.0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8.34%。

但相较于高增长的天然气需求,我国管道运输能力尚显不足。

自2009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达13.95%,而油气管道里程数年均复合增速仅为6.55%,且呈现逐年下滑趋势。

当前我国管道运输能力陷入瓶颈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然气行业发展,因此推出管网公司用以加速基础管网设施建设、提升我国管道运输能力可以说是未来十年我国能源行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2)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全国管道联通有待推进

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大多分布在西北、西南盆地,其中以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地区以及四川地区天然气储气量为最。

三大石油公司中拥有天然气储气量最多的是中石油公司,主要储气地包括长庆、塔里木、四川等地,天然气总储量达21790亿立方米,占三大石油公司天然气总储量的85%以上。

除此之外,煤制气项目大多也集中在西北地区,伊犁及鄂尔多斯两地煤制气项目产能达95亿立方米,占全国总产能的54.3%。

由于天然气资源分布问题,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等长距离管线为主的管网格局。

但中国幅员辽阔,天然气需求分布广泛,我国当前基础管网辐射能力较低,因此推动管道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国性的管网联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管道密度落后欧美国家,国家管网公司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开放

从天然气管道密度来看,尽管近年来我国天然气管道里程数有较快增长,但相较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落后。

根据《2018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我国2018年天然气长输管道里程数为7.6万公里,按此推算我国管道密度约为7.89米/平方公里。

而与我国土地面积相近的美国相比,2016年美国天然气管线长度就已超过50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密度约为53.36米/平方公里。

目前中国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性有限,尤其是在主干管道之间、主干管道与省级管网之间、沿海LNG接收站与主干管道之间互联互通程度较低。

随着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的成立,我国油气管网建设进程必将加速,根据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5年全国天然气管网将达到16.3万公里,天然气管道全国基础网络形成,支线管道和区域管网密度大大提升。

3、借鉴海外经验,合理规划管网改革路径

目前,欧美是世界天然气行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基本已经形成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天然气开采输送和销售分开运营的科学市场结构。

尽管各国的天然气管道改革模式不尽相同,但欧美天然气管道体制均经历了数十年漫长的改革,才最终实现了天然气管网的完全开放,其中仍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1)美国:

“法律主导”下的私营竞争模式

1938年之前,美国州级管道由联邦政府监管,但由于只监管天然气贸易,并不干涉天然气生产与运输,造成管道公司监管压力小,形成了管道公司对上下游的垄断。

直到1992年636号法令的颁布,美国通过颁布各种法令和修改管理条例,对天然气各环节施加了适度有效的监管,逐步实现了天然气基础设施向第三方开放,建立了天然气价格合理的形成机制,完成了天然气行业的改革。

美国天然气改革总体是一种“法律主导”下的私营竞争模式,通过业务拆分,管网独立,为开采和销售环节开放和引入竞争机制打下基础,而大量市场参与者、管网第三方准入、有效的监管体制和健全的法律框架,则为管网独立和市场良性竞争提供了保障。

美国天然气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开放程度最高的天然气市场,形成了参与者众多,有序监管,无歧视开放以及科学竞争的市场环境。

美国在改革中采取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手段,就是设立独立的天然气监管机构和构建法律框架。

根据监管实施效果,不断的修改并完善对天然气的监管,使之逐步适应天然气行业自身的特点;同时,以法律颁布为先导和基础推进改革,构建了健全的天然气行业法律体系。

(2)英国:

拆分业务,打破垄断

1986年以前,英国天然气长时间由英国天然气公司(BG)垄断,前期发展迅速,有力推动了英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国家天然气管网网络基本形成,天然气消费也迅速增长。

1986年-1995年,英国开始对BG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并要求公司对其业务进行拆分重组,成立独立的天然气管道公司和销售公司,并取消补贴,英国政府还限制其天然气供应量,削弱垄断能力。

1995年以后,英国政府通过颁布法令,降低上游和下游的准入门槛,开放除运输以外环节,引入更多天然气供应商和销售商,增加产业链竞争性。

最终,BG被拆分成3个公司,分别负责天然气生产、管道建设、运营以及终端供应。

英国在销售和开采环节引入更多市场参与者,加强天然气行业上游和下游的竞争机制,实现了天然气管网独立和天然气市场的完全开放。

事实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均是在天然气行业发展稳定,管网建设完善时才进行管道改革,在天然气行业发展前期,集中社会资源发展基础建设十分必要,贸然拆分垄断巨头业务会影响天然气行业发展根基,无法持续发展。

英国正是在天然气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实施改革措施,前期垄断优势和政府扶持推动了英国天然气公司(BG公司)快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英国天然气管道和其他天然气基础设施的完善,并且天然气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天然气行业主要由三大石油公司经营,国家推动其剥离管网资产成立管网公司,正处于想通过业务拆分的方式实现油气生产、运输与销售的分离的初步阶段。

对中国来说,天然气管道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但天然气管道改革的完成是我国天然气行业整体加速变革,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资产实力雄厚,展望管网公司估值

1、管网公司实力雄厚,资源优势显著

当前明确要注入管网公司的资产,除了三大石油公司的油气管道外,还有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以及储气库和LNG接收站也有并入管网公司的可能。

(1)油气管道资产规模庞大,看向世界级管道运营公司

我国油气管道资源高度垄断,主要掌控在三大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石油在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里程占全国69%、中石化占比约8%、中海油占比约7%、其他公司合计占比约16%。

2017年中石油国内油气管道进展顺利,西气东输三线中卫-靖边联络线、陕京四线输气管道、云南成品油管道等项目建成投运,老东北管网改造升级项目完成,投产总里程达4806公里。

2018年底,中石油国内运营的油气管道总里程为83527公里,原油管道占全国的68.9%,天然气管道占全国的76.2%,成品油管道占全国43.2%,其中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51751公里。

中石化虽然在管道里程上逊于中石油,但也是国内管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是中石化原油输转的专业化公司,其所辖管线39条,管道长度达到6616公里。

成立于2005年6月6日的中国石化天然气分公司,是中石化集团负责天然气项目建设、营运和天然气销售的专业化公司,完善了山东天然气管网,建设投运了川气东送和榆济等骨干输气管道天然气管道4546公里。

此外,中海油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3100公里,是三大石油公司管道里程最短的。

据统计,2017年中石油运营管道里程位居全球第四,占总管道比例为4.5%,中石化运营管道里程位居全球第七,占总管道比例为1.7%,仅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所运营的管道里程便足以超过加拿大Enbridge公司,位居世界第二。

同时,新管网公司成立后,拟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国家投资基金及民营资本,新资金将用于扩建管网。

新公司有望赶超俄罗斯Transneft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管道运营公司。

(2)管道局施工经验丰富,携社会资本打造国家管网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于1973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成立,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是从事长输管道及其辅助设施、大中型储罐、电力、通信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采办、施工及管理的跨国经营的具有化工石油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的管道工程建设专业化公司。

管道局参与建设了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中亚天然气管道系统、陕京输气管道系统、中缅油气管道等长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建设了坦桑尼亚天然气管道等海洋管道150公里;建设了舟山、兰州等原油和成品油储罐2155万立方米,设计建设了中国石油第一座地下储油库。

三年来,管道局装备水平与施工能力大幅度提高,共投资11.5亿元用于管道施工和油气储运技术服务,全局管道施工主业的固定资产已达13亿元,管道施工机组79个,年施工能力达3500公里;定向钻穿越年施工能力,达20公里、30条大中型河流。

近十年间,管道局的整体综合施工能力和企业信誉不断提高,已跻身于国际管道建设的先进行列,曾先后承担了伊拉克、科威特、突尼斯、苏丹、利比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长输管道及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在国外建设管道5000公里。

未来,随着更多社会资本的注入,借助管道局的多年积累和整体实力,新的国家管网公司有望打造更多优质管道资产,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带动行业繁荣发展。

(3)储气库及LNG接收站或将并入,上游准入开放助力投产加速

地下储气库是用于储存天然气的地质构造和配套设施,在低谷期采用地下储气库将输气系统中富余的气量储存起来,在用气高峰时采出以补充管道供气量不足,解决用气调峰问题。

LNG接收站是是指储存液化天然气然后往外输送天然气的装置,也在冬季调峰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下储气库是我国天然气调峰的最重要手段,截至2018年,我国已建成地下储气库25座,11个储气群,储气规模达400亿立方米,天然气调峰量为100亿立方米,工作气总量为200多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环渤海和东部地区。

目前国内储气库运营商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家,其中中国石油已建成23座(盐穴型1座,油气藏型22座),现已全部投运;中国石化建成油气藏型储气库2座,其中文23储气库尚未正式投产。

除天然气管道资源外,三大石油公司还拥有众多LNG接收站,中海油拥有的LNG接收站最多,一共有9家,大多数接收站为近期建设。

中石油有3家LNG接收站,其中辽宁大连,河北唐山两家接收站建成较早,规模较大。

中石化拥有天津、山东、广西北海三家LNG接收站,平均规模较小。

其余4家接收站为民营天然气企业拥有,总体上天然气接收站仍被三大石油公司相对垄断。

可以预见的是,在管网独立和公平开放的大环境下,随着上游准入开放未来3-5年间将有大批量储气库及沿海LNG接收站建成投产。

在资源多元、主体多元的供气格局下,资源供应会变得更加充足,高峰时期的气荒问题将会得到改善。

2、三大石油公司引领管网改革,民营资本助力发展

(1)中石油中石化整合增资旗下管道,业务规模效益显著

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在2016年和2015年整合旗下管道资产,并注入更多资金,综合管理,扩大业务体量。

资产整合之后业务规模效益显著,业务价值有所提高,其估值是衡量新的国家管网公司估值的重要依据。

中石化方面,川气东送项目设计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管道全长2,229公里,包括一条干线、一条专线及五条支线,途经四川、上海等6省2直辖市。

中石化全资子公司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管道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21日,增资之前,唯一股东为中石化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天然气公司”),其主营业务为天然气管道及附属设施建设、营运以及天然气储运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2016年6月,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承接了川气东送项目的相关资产与业务。

2016年12月12日,中石化天然气公司与中国人寿及国投交通签署了增资协议。

根据协议,中国人寿和国投交通拟分别以现金200亿元和28亿元认购管道有限公司共计50%的股权。

此次增资资金拟用于继续推进天然气管道的建设,用于川气东送扩能工程和储气库的建设以及用于一般营运资金和偿还债务,改善资本结构。

中石油方面,东部管道、管道联合以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经营范围为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储运及相关技术的开发,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的建设及相关技术咨询。

三公司整合之前,西气东输一、二、三线的管线资产由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三家公司分区域、分线路地进行管理运营。

分散式的管理模式、股权结构与管道资产的统一运营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随着管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需要一个统一的平台公司统筹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并实施后续投资与经营管理。

通过整合,能够理顺各个管道运营公司之间的股权关系,建立统一的管道资产管理运营及投融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并为统筹规划实施未来管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望提升管道资产整体价值。

2015年12月24日,中石油以中石油管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油管道”)为平台,对东部管道、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管道公司进行整合。

中石油以持有的东部管道100%的股权、管道联合50%的股权以及西北联合52%的股权,占有中油管道72.26%的股权;其他转让方以各自持有的管道联合及西北联合的股权占有中油管道27.74%的股权。

根据收购协定,中油管道以现金为对价收购泰康资产持有的管道联合13.19%股权、国联基金持有的管道联合1.67%股权以及西北联合9.6%股权。

在完成上述交易后,中油管道将分别持有东部管道、管道联合以及西北联合100%股权,中油管道的注册资本将由5,000万元增加至800亿元。

(2)引入社会资本完善管网建设,管道资产优化升值

2016年6月,中石化管道有限公司增资完成后,注册资本由1亿元增加至2亿元,天然气公司持有管道有限公司50%的股权,中国人寿持有管道有限公司43.86%的股权,国投交通持有管道有限公司6.14%的股权。

整合之后,中石化川气东送管道有限公司估值为456亿元。

该公司共管辖39条输油管道,全长6616公里。

中国石化年报显示,该子公司2018年营收超过47亿元,净利润20.22亿元,年末总资产518.18亿元。

中石油方面,重组后,中国石油占有中油管道72.26%的股权,国联基金占5.33%,社保理事会占4.4%,此外泰康人寿、宝钢股份等公司也是中油管道的股东。

东部管道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884.15亿元,管道联合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1239.22亿,西北联合股东权益评估价值为690.3亿元,合计超过2800亿元。

中国石油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中油管道资产总额为2287.67亿元,负债总额为136.26亿元,2018年该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0.62亿元,净利润194.36亿元。

两次资产整合,不仅重新规划了中石化和中石油旗下的管道资源,统一建设管理运营川气东送项目和西气东输三线,还引入更多社会资本,增强了股权的多样性,业务体量有望扩大。

中石化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底,仅2014年和2016年成立的中石化榆济管道有限责任公司和中石化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资产总额合计已经超过400亿元。

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企业的管道资产已超过3100亿元,新的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后,还将引入社会资本,配套储气设备加成,但具体方案尚未确定。

3、顺应国企改革大潮,看管网公司估值情况

管网公司不仅将拆分重组三大石油公司所有管道业务,在重新估值之后还将引入社会资本,包括国有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实现股权多元化。

三大石油公司中,中石油天然气管道资产现估值约达2800亿元以上,中石化管道资产仅次于中石油,资产总估值达400亿以上。

三大石油公司的管道资产将会是成立时的主要资产,仅中石油、中石化的油气管道资产就达到约3269.67亿元,若有其他相关资产并入同时进一步引入社会资本,管网公司的估值预计将进一步提升。

(1)对照中国铁塔,展望管网公司后续进程

三大石油公司分拆管道而设立管网公司的进程,与三大电信公司分拆资产成立中国铁塔公司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中国铁塔的成立进程来看,2014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联合出资100亿元,成立了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运营商分别出资40.0亿元人民币、30.1亿元人民币和29.9亿元人民币,各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权。

三大运营商将其铁塔业务和人员剥离,转移至该公司,并正式更名为“中国铁塔”。

此后,先后引入了国新控股、花旗集团等战略投资者,并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

对照中国铁塔的股权结构变化来看,我们预计管网公司成立初,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的股权仍会占据主要部分,此后管网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并寻求上市,仍需要时间稳步推动,而非一蹴而就。

从估值情况来看,2018年中国铁塔上市时采用了重置成本法对三大电信公司注入的资产进行了评估,分别给予了中国移动1.23倍PB,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1.19倍PB的估值。

因此我们预计管网公司成立也将采用类似方法评估并给予一定溢价收购三大石油公司资产。

从电信改革的进程来看,自中国铁塔组建以来,不断推进铁塔建设工作,与南方电网公司合作,深化铁塔共享进程。

目前,电信行业只在铁塔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

虽然2017年联通混改引入了一定行业外投资者,但总体来说,在电信网络向第三方开放和引入更多元民间资本和外资方面尚未完成目标,销售环节仍由三大运营商控制。

未来深化销售市场开放程度,增加参与者数量,电信网络向第三方开放等工作仍是电信改革的工作重点。

因此,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只是我国管网改革的第一步,鼓励市场参与良性竞争、加速油气管网建设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天然气市场迎来革新,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家管网公司成立规划分三步走,最快在今年正式成立。

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的建立预计将分三阶段进行,步骤明晰,阶段性任务划分清楚。

管网公司的成立将对天然气行业从上游至下游产生重大影响。

1、推动天然气价格改革,形成竞争性市场定价机制

我国天然气定价体系长期存在两种“双轨制”,一是市场化定价与政府定价并存,即非常规天然气气源价格和LNG价格市场化,而常规天然气气源价格由政府定价;二是管道气的定价在居民用气和非居民用气中实行“双轨制”,非居民用气占国内消费总量80%,价格定价较为灵活,而居民用气占国内消费总量20%,价格由政府主导,实行最高上限价格管理。

长期以来,居民用气成本更高,然而居民用气价格却显著低于非居民用气价格,导致了供气企业在供应居民用气的积极性受挫,部分地区用气甚至出现短缺。

价格双轨制可以说是我国天然气供应面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推进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一直是我国天然气行业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国中心城市门站批发价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或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由气源价与长输管网管输价捆绑在一起构成,而长输管网管输价的测算是根据上游供气公司的内部结算价格,而未考虑下游用气方的需求。

管网公司成立后,长输管网管输价可从门站价中剥离,使门站价格直接面向下游买方,天然气运输更多取决于市场需求,而不受基础设施的影响,广开气源,增加供给主体,形成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变化,资源稀缺程度的竞争性天然气价格。

有利于避免出现天然气价格“倒挂”现象,保护天然气开采企业利益,增强企业发展积极性。

整合管道资源,建设管网公司,能够进一步综合统筹协调天然气生产、管输、城市燃气等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加强对天然气从输配到销售的价格监管,避免天然气产业链中部分环节的非正常利润,不仅推动天然气合理定价,更避免了天然气价格虚高,加重居民用气负担的情况。

2、天然气全产业链体量扩大,为市场注入新活力

管网独立推动行业整体改革,天然气市场更具竞争力。

“管住两边,开放中间”使得生产的天然气都可以经过国家管网公司管道运输,将打破三大石油公司特别是中石油的纵向垄断,合理配置长输管道资源,提高利用率,形成健全开放,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道运输网络,提升天然气企业,特别是三大石油公司的天然气运输业务价值,增强三大石油公司管道运输业务盈利能力,增强我国天然气行业整体协调度和竞争力,扩大天然气行业整体体量。

管网独立,天然气行业更多取决于市场需求,较少受制于管道方面基础设施的限制,促进形成竞争有序的天然气市场。

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利于吸引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天然气管道建设,不仅依靠国有资金,更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市场。

新公司成立直接利好三大石油公司和天然气运输公司,此外间接利好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