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219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东原桐麓施工测量方案

东原桐麓(炒油场项目)1~5、15、16号楼工程

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编制单位:

重庆庆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一四年四月一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3

三、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4

四、主轴线的测设……………………………………………………5

五、基础的测设……………………………………………………..6

六、主体的测设……………………………………………………..7

七、装饰施工测量……………………………………………………9

八、建筑物的沉降测量………………………………………………10

九、放线质量检查及措施…………………………………………..11

一十、施工测量的技术、精度要求……………………………………11

一十一、施工测量的组织与管理…………………………………….12

一十二、施工测量成果汇总………………………………………….13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东原桐麓(炒油场项目)1~5、15、16号楼工程

建设单位:

重庆东原睿合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重庆林鸥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重庆庆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东原桐麓(炒油场项目)1~5、15、16号楼位于巴南区李家沱组团D分区D2-8/05号地块,总建筑面积为188503.32㎡;主要功能为住宅小区,主要建筑为高层公寓和小高层洋房。

本公司施工范围为1~5,15、16号楼工程,用地西侧为城市道路渝南大道(道路高程205.75米),西侧道路位于用地居中处有公交车站,东侧为城市道路汤山大道(道路高程225米~250米),北侧为居住用地,南侧为城市音乐广场,临近音乐广场有现状轻轨站。

各栋高层层数及建筑高度如下表:

楼栋号

设计使用功能

建筑层数

地上/地下

建筑面积(m2)

1#楼

高层公寓

19/-5

11892.4

2#楼

高层公寓

19/-5

11979.88

3#楼

高层公寓

19/-5

11979.88

4#楼

住宅

7+1F/-1F

1403.03

5、15、16#楼

住宅

11+1F/-1F

4177.23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为甲级,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其抗震等级为四级,1~5、15、16号楼为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11-T446-2007);

3、设计图纸。

三、校核起始依据,建立建筑物控制网

  1.校核起始依据

  定位测量前,应由根据甲方提供三个相互关联的坐标控制点(0Q0960:

X=54982.907,Y=62184.319,H=205.891;OQ0958:

X=55368.932,Y=62484.304,H=281.253;0Q0959:

X=55191.047,Y=62349.534,H=241.390)作为场区控制依据点。

以坐标控制点为起始点。

作二级导线测量,作为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作等外附合水准测量,将高程引测至场区内。

平面控制网导线精度不低于1/10000,高程控制测量闭合差不大于±30√

L mm(L为附合路线长度以km计)。

  在测设建筑物控制网时,首先要对起始依据进行校核。

根据红线桩及图纸上的建筑物角点坐标,反算出它们之间的相对关系,并进行角度、距离校测。

校测允许误差:

角度为±8〃;距离相对精度不低于为1/5000.对起始高程点应用附合水准测量进行校核,高程校测闭合差不大于±10mm√n(n为测站数)。

  2、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

  根据城建规划局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平面图的定位,进行复测,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和开间建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

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应能准确迅速地恢复各轴线的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垂面内。

在矩形控制的施测中,其四角顶点用经纬仪测每角的顶角为90°,每角用2个测回,其误差不得大于±15″,四角的总和为360°,其误差不得大于±20″,四边的距离量距精度为1/5000L。

对平面控制的四个顶点,设立牢固的标志。

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标志的影响,对四角顶点的观测要定期校核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建筑物控制网:

以导线点为依据,测设出建筑物主楼外的垂直平面控制网。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点必须妥善保护。

四、主轴线的测设

  1.主轴线的选择

1#、2#、3#高层公寓以AC、C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5轴、15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4#楼以B、K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2、7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5#、15#、16#楼以B、K轴作为X方向的主轴线,2、14轴作为Y方向的主轴线。

2.主轴线及水准点的测设

先根据城建规划局所提供的测量标志和建筑平面图的定位进行复测;再采用全站仪将其坐标转至施工场地,最后根据主轴线建立矩形平面直角坐标系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首级基准。

水准点的设置根据现场实际设置四个水准基点,进行连网观测,其闭合差小于±√n mm(n测站数)。

按测站数成正比例进行闭合差平差调整,使之各点都得出准确的调和数据,以便在测量施工数据使用过程中互相校核。

  3、竖向控制

(1)高程控制:

利用高程点进行附合测法在场区内布设不少于十个点的水准路线,这些水准点作为结构施工高程传递的依据。

  

(2)竖向轴线传递:

根据实际情况,建筑物的轴线测量计划采用内控法。

在内控法施测中主要用威尔特ZNL激光铅垂仪对主楼主要控制线进行天顶、天底投测法投测。

  4、技术依据和施工测量设备

  本工程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标准《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国家《水准测量规范》按二级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施工测量仪器配备情况见下表

编号

型号

性能

精度

1

南方NTS300全站仪

全站仪

二秒级

1

Ni005

S1精密水准测量

0.5mm/测回

2

J2-JD

J2级精密水平角测量

二秒级

3

W1LDZNL

上下光学对点

1/30000

4

DS3

普通高程测量

S3级

5

50m长城钢尺

 

 

6

对讲机

3公里

 

五、基础施工测量

  标高传递采用塔尺配合水准仪进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严格按刚性角及嵌岩控制,不能超挖。

  在基础施工时,为监测边坡变形,在边坡上埋设标高监测点,每10米埋设一个,随时监测边坡的情况。

清槽后,用经纬仪将控制点四条轴线投测到基槽内,并进行校核,校核合格后,以此放出垫层边界线。

  按设计要求,抄测出垫层标高,并钉小木桩。

在垫层砼施工时,拉线控制垫层厚度。

  基础部分的轴线投测,采用经纬仪进行外控投测。

垫层施工完后,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

先在垫层上对投测的主轴线进行闭合校核,精度不低于1/8000,测角限差为±12〃。

校核合格后,再进行其它轴线的测设。

并弹出墙、柱边界线。

施测时,要严格校核图纸尺寸、投测的轴线尺寸,以确保投测轴线无误。

  地下部分结构施工的高程传递,用钢尺传递和水准仪观测互相进行,互为校核。

六、基础以上施工测量

  1、建立轴线垂直引测基准网点

在基础施工结束时,根据图纸轴线关系,在1#、2#、3#楼负三层、4#、15#、16#楼的±0.00m板砼上精确埋设100×100×5钢板四块控制点的测量标志,精确测量各控制点之间的距离和夹角度数,距离须用检验过的钢尺丈量,角度应用经纬仪(J2级的精密仪器)测量,在A、B、C、D控制点分别作标记,反复测各点的尺寸、角度,无误后整理成原始资料,做好每次投测复核的基准原始点。

在四块钢板位置上,根据控制点布置尺寸,在底层组成边长为定长的直角四边形ABCD(矩形),测出各柱到轴线与此矩形的方位关系,作为向上各层投点进行楼面放样、校正复核的原始资料。

2、轴线竖向传递

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激光铅直仪内控法。

在首层地面设置投测基点。

在首层地面钢筋绑扎施工时,在欲设置激光投测点的位置预埋100×100mm铁板,铁板上表面略高于砼上表面。

施工至首层平面时,对各主轴线桩点进行距离、角度校核,校核合格后再进行首层平面放线。

放线后,再将各激光投测点测定在预埋铁板上,并再次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每层顶板应在各激光投测点相应的位置上预留100×100mm的接收孔,投测时将激光铅直仪置于首层控制点上,在施工层用有机玻璃板贴纸接收。

每个点的投测均要用误差圆取圆心的方法确定投测点。

即:

每个点的投测应将仪器分别旋转90°、180°、270°、360°投测四个点,这四个点形成的误差圆取其圆心作为投测点。

每层投测完后均要进行闭合校核,确保投测无误,再放其它轴线及墙边线、柱边线。

1#、2#、3#楼主楼高地下-5层,地上19层,为保证竖向投测的精度,轴线投测采用两次接力投测;4#、15#、16#楼±0.00m以上只有12层,该竖向投测不需中途转点。

轴线竖向投测的精度不应低于1/1000,且每层投测误差不应超过2mm。

对主楼各层轴线的投测:

〈1〉投测点设置后,在各层楼板投测点A、B、C、D四点处,须留置100×100孔洞供激光铅垂仪的光线通过。

采用天顶天底竖向贯通投点法,将仪器安置在控制测点上,调平,在浇好的砼楼面预留洞口上安装扣件夹板,用仪器校正夹板上圆心点后上紧螺丝,作为楼层柱、剪力墙轴线放样的依据。

  〈2〉在天顶投点过程中,为了消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应将仪器在水平方向作360°回转,反复调平水准管轴,使仪器在360°范围内水准管轴绝对平行,对仪器的对点器回转90°、180°、270°、360°方向反复调整,校核圆心位置,使仪器圆心与控制点完全一致后,方可投测到楼层上。

  〈3〉进行上层楼面投测时,固定好A、B、C、D四点夹板后,置经纬仪于A点上,测∠BAC,并丈量AB、AC,进行角度和长度的检验,测∠CDB,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CD、BD距离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检验,符合要求后,按底层矩形ABCD与各柱到轴线的方位关系,测出该层全部轴线位置,并以此进行楼面各尺寸的放样工作。

〈4〉主体结构施工中,考虑到上层浇水、杂物、堆物等因素,在控制钢板旁砖砌490×490保护圈加预制板保护盖,并在每层预留100×100垂直传递孔,放样后四周砌100高隔水圈,隔挡投点时各层施工用水洒在仪器上。

  3、高程传递

  首层施工完后,将±0.000米的高程抄测在首层柱子上,且至少抄测三处,并对这三处进行附合校核,合格后以此进行标高传递。

  ±0.000米以上标高传递采用钢尺从三个不同部位向上传递,每层传递完后,必须在施工层上用水准仪校核。

由于高程超过一整尺,因此,在十层标高投测后,精确校核,合格后,以此作为十层以上结构施工高程传递依据。

  标高传递误差主楼不应超过±15mm,裙房不超过±10mm,且每层标高竖向传递的不应超过±3mm,超限必须重测。

  每层结构施工完后,在每层的柱、墙上抄测出1.000米线,作为装修施工的标高控制依据。

本测量方案从地下室施工结束后开始,在基础工程施工前建立场外测控网络,根据现场的情况分别将建筑物平行引测到中心路两边,控制网的建立要精心施测,精心计算,施测的各种数据要符合测量规范的规定,正确无误建立起轴线外控制网络,其精度直接影响整体建筑物的施工测量效果。

  

  主楼的标高测量:

  〈1〉根据附近水准点,先于底层柱上测出+1.0m标高线,划上线“”标记,后用专用钢卷尺从底层红三角+1.00标高线沿三根柱身逐层向上丈量,三根柱丈量不得大于5mm,然后取三点平均值,划上相对标高线,写明相对高程,并用水准仪按每层楼设计标高抄平。

  〈2〉在逐层丈量时,为避免偏差积累,必须每隔3—5层从底层+1.00m标高线丈量一次高程,如发现误差,及时调整,使其达到规范要求。

七、装修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饰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1.地面面层测量 

  在四周墙面上投测出1000mm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根据每层结构施工轴线放出各分隔墙线及门窗洞口的位置线。

  2.吊顶和屋面施工测量 

  以1000mm线为依据,用钢尺量至吊顶设计标高,并在四周墙上弹出水平控制线。

对于装饰物比较复杂的吊顶,应在顶板上弹出十字分格线,十字线应将顶板均匀分格,以此为依据向四周扩展等距方格网来控制装饰物的位置。

  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方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3.墙面装饰施工测量 

  内墙面装饰控制线,竖直线的精度不应低于1/3000,水平线精度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外墙面装饰用铅直线法在建筑物四周吊出铅直线以控制墙面竖直度、平整度及板块出墙面的位置。

  4.电梯安装测量 

  在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准,及时测量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

  测设轨道中心位置,并确定铅垂线,并分别丈量铅垂线间距,其相互偏差(全高)不应超过1mm。

每层门套两边弹竖直线,并保证电梯门坎与门前地面水平度一致。

八、建筑物沉降观测:

  〈1〉测量基准点的确定,距离建筑物四大角埋设A、B、C、D4个水准基点组成水准网,进行互相校核,为检查此水准网的稳定性,要定期进行检测,以保证主楼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无误。

  〈2〉水准基点A、B、C、D设定后,要测出其绝对高程,根据市规划局测设的附近永久水准点进行联测,按Ⅲ等水准测量方法及要求进行环行闭合观测,其闭合差不得超过0.5(n为测数)。

  〈3〉主楼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按照《测量规范》要求埋点。

在浇灌一层柱砼时,预埋好沉降观测点位。

  〈4〉主楼沉降观测次数,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在主体施工到竣工这一时间内,定期进行观测,观测为15天一次,根据主体施工的进行每上一层观测一次,在主体封顶后,可根据沉降量的大小变化情况适当减少次数,每月观测一次。

  〈5〉主楼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及时检查记录,计算正确,精度合格进行误差分配,最后将本次所测各个观测点的高程与上次各点高程核对无误后,填写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作为工程验收技术资料,每次沉降观测结果上报公司技术科和建设单位及设计院。

九、放线质量检查及措施

  每次放线前,均应仔细看图,弄清楚各个轴线之见的关系。

放线时要有工长配合并检查工作。

放线后,质检人员要及时对所放的轴线进行检查。

重要部位要报请监理进行验线,合格后方可施工。

  所有验线工作均要有检查记录。

对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处理应符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的规定:

  1.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小于1/√2 倍的限差时,放线成果可评为优良;

  2.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 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可不必改正放线成果或取两者的平均值);

3. 当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超过√2 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重要部位,若次要部位可令其局部返工。

措施:

〈1〉建立专业测量组,专人观测和整理成果资料。

  〈2〉要固定专用仪器和工具设备。

  〈3〉按照规定日期、方法及专门检测单位进行校正仪器。

〈4〉建立复核制度,每次施测完,需经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复核。

十、施工测量的技术、精度要求

  1、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1〉沉降观测

a、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在底层四角、框架柱均设。

b、基辅尺,读数允许偏差为±0.50mm。

c、基辅尺高差为±0.7mm。

d、闭合水准仪路线闭合差为±4n。

(n为测站数)

e、水准仪的I<±15″。

  〈2〉水平角的施测:

a、水平角的观测为3个测回,测回差为9″。

b、要消除仪器的光学对点误差。

对点时,必须将对点器镜对着相对方向,反复转向对点,消除光学对点误差。

  〈3〉垂直度的投测

  视准线必须与仪器机纵轴重合。

  主体测量精度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主体每层轴线尺寸偏差

±5

2

主体封顶总垂直偏差

±20或3H/1000

3

楼层标高偏差

±10

4

主体封顶总偏差

≯20

5

沉降观测闭合差

±4n(n为观测站数)

2、精度要求

轴线竖向投测精度不低于1/10000。

平面放线量距精度不低于1/8000,标高传递精度主楼、裙房分别不超过±15mm、±10mm。

十一、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施工测量管理工作由项目部主管工程师负责,测量技术员负责具体实施,每次放完线后,由质检人员进行验线。

各级人员均要遵守各自的岗位责任制,互相监督。

测量工作按照《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范》进行操作。

工程测量技术管理流程见下图。

 

 

测量技术管理流程图  

十二、施测成果汇总:

  〈1〉提供该工程的轴线、垂直度测量成果表。

  〈2〉提供该工程的沉降观测成果表。

  〈3〉工程竣工后,汇总施测工作的一切资料,并写出施测技术总结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