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2048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1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docx

优化方案届高三历史专题十一第31课时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第31课时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英美资产阶级

代议制政体的确立

[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4.★《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与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新航路的开辟[学生用书P189]

1.原因

(1)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方人渴望到东方夺取黄金。

(2)直接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阻断了西欧各国通往东方的传统商路。

2.过程

时间

航海家

航线

1487年

葡萄牙人迪亚士

开辟欧洲从海上到非洲“好望角”的航路

1492年

意大利人哥伦布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

葡萄牙人达·伽马

开辟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

葡萄牙人麦哲伦等

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3.影响

(1)引起了欧洲“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交易量增多,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

(2)引起了“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演变,是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引发了殖民扩张。

(4)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冲击了神学理论。

(5)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知识图示]新航路开辟

[图解历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前因后果

[名师点睛]对新航路的开辟的掌握需抓住“三个条件,四个人物,四大影响”

“三个条件”即西、葡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进步。

“四个人物”即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四大影响”即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题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史料研读]

史料一 16世纪(欧洲)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史料二 西班牙人从古以来就由红海沿岸、阿拉伯、恒河流域诸地输入香料和草药,只是不如现在的数量多。

他们到这些远地去寻求香料,用我们西班牙的货物交换……此种贸易要费很多力量和开销……另一条路由印度经里海过特拉布松,由这里沿大海或黑海到哈西斯。

但是由于不久前征服者帝国的土耳其人而立即使贸易停止了。

——郭守田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

史料三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

——《共产党宣言》

史料四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黄邦和等主编《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问题] 史料一、二是从哪些角度说明新航路开辟背景的?

史料三从什么角度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史料四是从什么史观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

主要说明了什么?

[解读]

抓关键信息

获结论

(1)史料一信息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两大动机是传播基督教、寻找黄金;根本动机是寻找黄金;实质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决定因素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史料二表明西欧国家通往东方的传统贸易海路有两条,一条花销太大;另一条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控制了传统商路,影响了中西贸易;说明西欧国家希望另辟一条绕过地中海东岸直达中国和印度的新航路,这是导致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3)由史料三信息可判断是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说明的。

史料主要揭示了新航路开辟为欧洲资产阶级活动拓展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史料四说明是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角度看待历史现象的。

史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促进了人类从传统封建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

 

[史论拓展]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条件

1.原因

(1)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需求。

(3)奥斯曼土耳其使东西方商路受阻。

(4)基督教会鼓励传播基督教。

(5)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2.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史学新论]

史学界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

【史界观点】

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我国史学界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人类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

观点二

哥伦布是殖民主义强盗,给印第安人带来了灾难

观点三

更多的人倾向于用“进步和正义”这两条标准对其进行评价,认为哥伦布航行到美洲具有建立在非正义行为基础上的客观的历史进步性

【思考感悟】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彼此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促使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近几年高考看,广东、上海、山东、海南等省市都曾在此命题,多从历史材料切入。

“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殖民掠夺对世界各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亚洲、非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从此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西方殖民者掠夺的对象。

同时,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体,有利于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融合。

[对点训练]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开启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

发现与相遇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思考:

“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解析:

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可知这体现了欧洲人的优越感,明显是站在以欧洲为中心的立场上看问题。

从“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可知是以全球史观的视角来看待,尊重文明的多元性。

答案:

以欧洲为中心(或“欧洲人的立场”)。

(若从“欧洲是主动的、优越的、先进的,美洲是被动的、落后的”角度回答也可)站在全球的角度看待各种文明;尊重各种文明,平等对待各种文明。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

1.(2014·高考天津卷)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飘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B.葡萄牙

C.荷兰D.英国

解析:

选B。

根据时间及关键词确定“题眼”。

由“1500年”“准备东去印度”可知,该航海家应属于葡萄牙,因为1498年葡萄牙支持的达·伽马到达印度。

西班牙支持的航海家主要向西航行,殖民扩张方向主要是美洲,英国、荷兰在1500年以后加入海外殖民行列,故不选A、C、D三项。

2.(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

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

D.金银需求量大

解析:

选A。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由材料信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得到了西、葡两国王室的大力支持;B、C、D三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排除。

3.(2013·高考安徽卷)“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映了(  )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日不落帝国”形成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图片的含义。

公元1年的地图反映了世界是孤立的、分散的。

1500年的地图反映了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

1600年和1800年的地图反映了随着殖民扩张,西方人眼中的世界越来越大。

故选B项。

4.(2013·高考上海卷)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

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故选C。

5.(2013·高考广东卷)(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

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1)根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开始改善的主要原因。

解析:

(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

从材料中很容易得出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地区是亚洲。

从16世纪欧洲社会经济状况和对外政策等方面总结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处境改善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亚洲;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学生用书P191]

1.“海上马车夫”——荷兰

(1)条件

①地理:

濒临大西洋,处于大西洋航运的中心位置。

②经济:

商业和对外贸易发达,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表现

①造船业发达,对外贸易发达。

②17世纪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海上马车夫”。

2.英国的崛起

(1)条件

①地理:

利用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的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②政治:

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经济:

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利益,参与贸易竞争和占领殖民地;通过圈地运动,英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发展起来。

(2)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活动

①成立东印度公司。

②通过争霸和商业战争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殖民霸权的角逐

(1)葡萄牙和西班牙: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确立了早期殖民霸权地位。

(2)荷兰:

17世纪初,竭力排挤葡萄牙的殖民势力;17世纪后期三次英荷战争,使荷兰丧失了海上霸权地位。

(3)英国

①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17世纪中后期,颁布《航海条例》,挑起三次英荷战争。

③18世纪中期,与法国七年战争,夺取法属北美殖民地并确立在印度的优势,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强盗贸易——早期殖民扩张

(1)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表现:

野蛮掠夺、奴隶贸易、屠杀土著居民、不平等贸易。

(2)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①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使其被迫卷入世界近代化进程。

③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误区警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迁移与种族的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撞击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

[知识图示]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数字助记]“五、四、三”归纳“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五个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

四大方式:

野蛮掠夺、屠杀印第安人、黑奴贸易、不平等贸易。

三大影响:

对世界市场、对殖民国家、对殖民地。

[概念解读]资本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是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前,通过暴力等非正当手段使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使生产资料聚集在少数人手里的过程。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一方面用暴力的手段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资本,如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另一方面用武力征服殖民地、抢劫金银财物、贩卖奴隶等手段来聚敛财富。

主题一 早期殖民扩张与争夺的特点、成因及影响

[要点拓展]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成因

1.特点

(1)首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葡萄牙;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荷兰;地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及欧洲大陆的法国等,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

(2)以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贩卖黑奴、殖民战争等为主要方式。

(3)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成因:

资本主义刚刚在欧洲兴起,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积累资本,发展资本主义。

[史料探究]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解读]

史料一 15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

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1)史料一信息表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直接掠夺财富,为资本主义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同时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早期殖民争霸战争。

史料二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

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2)史料二信息说明马克思是从“破坏”和“建设”两个角度说明了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客观影响,一个是殖民扩张和统治,促进了印度旧的生产方式的解体;另一个是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进程,为印度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

主题二 英国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

[史料研读]

史料一 东印度公司一旦政权在手,便迫不及待地利用它来实现掠夺。

在这方面,它的贪婪、残暴使当年在马拉巴尔海岸胡作非为的葡萄牙人也相形见绌。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史料二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为了维护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和征服英国,于1588年装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这支舰队被命名为“最幸运的无敌舰队”。

……1588年

9月,西顿尼亚率领仅剩的43艘残舰回到西班牙。

这次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李永采主编《海洋开拓争霸简史》

[问题] 据史料一指出英国殖民扩张具有什么特点?

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分析史料二概括主要反映了英国殖民争夺过程中的哪一历史现象?

结果如何?

[解读]

抓关键信息

获结论

(1)史料一:

“早期掠夺就最典型地表现了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在殖民地掠夺的劣迹”

(1)说明了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实行直接掠夺财富和垄断商业贸易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2)史料二:

“英西海战一役以‘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而告终”

(2)说明了英国与西班牙为争夺海上优势进行的较量,结果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确立了海上霸权。

[史论拓展]

英国能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1.政治制度优势: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较早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经济实力优势:

通过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掠夺,扩大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强大军事优势:

摧毁西班牙“无敌舰队”,英荷战争中摧毁荷兰的殖民优势,英法战争中打败法国,确立海上霸权。

4.地理位置的优势:

地处大西洋沿岸,位于世界贸易中心,海上优势明显。

5.意识形态的变化:

英国宗教改革后新教徒强烈的奋斗进取精神和思想意识的解放;有较强的海洋意识。

6.政府的支持: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一直支持本国的海外殖民活动。

[史观连线]

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

与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史观理论】

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在欧洲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对于整个世界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站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场上,人们对于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的评价有高有低,有肯定也有否定。

而运用最新的史学观点研究这一历史现象,我们又会得出各种不同的认识。

在新课改强调多元史观评价历史事物的大背景下,学会运用各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具有非常实用的备考价值。

【史观运用】

革命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促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与扩展

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近代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的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迈向近代化的最初起步

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对点训练]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考生对殖民扩张的认识,注意回答的角度“全球史观”,即强调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故C项符合题意;A项和B项是从现代化史观分析的;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1.(2013·高考北京卷)1985年,一艘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被发现,船上载有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该船沉没的时间最早应为(  )

A.北宋中期        B.元末明初

C.明末清初D.鸦片战争时期

解析:

选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时间和青花瓷出现的时间,北宋(960-1127年)时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时间:

1602年)还没有建立,故A项错误;元末明初处于14、15世纪,此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没有建立,故B项错误;元代时已经有了青花瓷,明末清初在时间上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处于19世纪,不是最早的,故D项错误。

2.(2013·高考福建卷)图一,二,三是关于纽约得名后英荷关系的漫画。

其突出反映了(  )

A.英荷争当世界霸主

B.英国想方设法压制荷兰

C.荷兰不满英国制裁

D.荷兰想独霸贸易市场

解析:

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漫画的信息。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这个条例遭到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改名为纽约。

漫画显示英国限制荷兰的贸易范围,并非荷兰与英国争霸、独霸贸易市场,排除A、D两项;C项虽然符合史实,但没有体现漫画的中心内容(英国压制荷兰)。

3.(2012·高考重庆卷)有学者认为:

“没有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的中兴和辉煌,英国要成为世界上首次资产阶级革命和首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难以想象的。

”在下列英国创造的所谓“中兴和辉煌”中,属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是(  )

A.建立了英属北美殖民地

B.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C.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D.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解析:

选C。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了解伊丽莎白时代的起止时间。

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时间是1558—1603年。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是英格兰走向强盛的一个重要时期,其间英格兰文化达到了顶峰,通过羊毛交易,国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她统治的时期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伊丽莎白时代”。

英国建立北美殖民地始于1607年,排除A项;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时间上略晚于伊丽莎白在位期间,排除B项;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排除D项。

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标志着西班牙海上霸主地位的终结,选择C项。

4.(2014·高考山东卷)(节选)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

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1)问英国在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与老牌殖民国家衰落,更与自身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有关。

(2)问要注意辩证地认识奴隶贸易产生的影响。

第(3)问是对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的考查,实质上是对工业革命发生、发展条件的考查。

第(4)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从“欧洲中心论”出发,得出的结论是“欧洲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其他地区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贡献微不足道。

而以全球史观为视角,我们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地区、各民族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答案:

(1)国际因素:

西班牙、葡萄牙等老牌殖民国家衰落,英国在海外殖民争夺中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国内因素: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经济迅速发展。

(2)影响:

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原因: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商品输出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主要目的和手段。

(4)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站在欧洲的立场上,过分强调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无视亚非拉等地区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其观点具有片面性。

近代欧洲的制度创新、经济发展和思想进步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奴隶贸易等史实表明,欧洲的“中心”地位及其对世界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剥削和血腥掠夺基础之上的。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