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957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docx

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检测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

目录

一、行业介绍4

二、行业管理5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体制5

2、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7

(1)法律法规7

(2)产业政策7

三、行业上下游情况及周期性10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11

1、有利因素11

(1)政府的政策支持,环境检测需求快速增长11

(2)行业监管制度不断放开,我国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12

2、不利因素13

(1)检测业务规模小,市场影响力偏低13

(2)高端技术人才缺乏13

五、行业壁垒14

1、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14

2、综合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要求高14

3、品牌及其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15

4、资金要求高15

六、市场供求状况16

七、行业市场规模17

八、行业基本风险18

1、社会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18

2、政策变动风险19

3、市场竞争风险19

4、人才流失风险20

九、行业竞争态势20

1、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1

2、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21

环境保护监测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发展的行业,符合国家十二五规划,为政策引导性产业。

一、行业介绍

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等活动。

检测涉及电子、计算机、食品科学、生物学、化学、药学、医学、材料科学、建筑、机械等多门专业学科,需要将多种科学技术融为一体并综合运用。

检测服务是指检测机构接受生产商或产品用户的委托,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指标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的过程,从而评定该种产品是否符合政府、行业和用户在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

检测行业产生背景如下图所示:

检测行业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基于全社会对使用产品质量、对生活健康水平、对生产生活安全性、对社会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并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行业。

环境监测是了解、掌握、评估、预测环境质量状况的基本手段,是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

环境监测是指为了获取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的环境信息,而采取的系统而复杂的科学技术活动。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阻碍了社会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并采取了包括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等各种措施来保护环境。

从我国环境监测的历史来看,在加入WTO之前,我国的环境监测任务由环保局下辖的各环境监测站实施;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环境监测(实验室等)逐步放开,一些民营机构实验室相继成立并开展环境监测业务,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较高检测能力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

二、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及行业管理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是国务院主管全国质量、计量、出入境商品检验、出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动植物检疫、进出口食品安全和认证认可、标准化等工作,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的直属机构。

各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国家质检总局的领导下,负责统一管理各地方的计量制度;对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能力进行考核;统一管理认证工作,对相关的社会工作中介组织实行资格认可和监督管理。

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认监委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是由国务院主管,负责拟订并实施环境保护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编制环境功能区划,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协调解决重大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环境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法律的监督与执行、跨行政地区环境事务协调等任务。

我国对检测行业实施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准入制度。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质量技术监督局对各检测机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

检测机构开展检测业务,须获得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批准其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计量认证证书(CMA资质)。

2、相关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法律法规

(2)产业政策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排污单位的环境保护责任和一般环境保护义务。

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第二十五条规定“新建工业企业和现有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应当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设备和工艺,采用经济合理的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处理技术”;第二十七条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依照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申报登记。

”;第二十八条规定“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水污染防治法另有规定的,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环境保护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有权对管理范围内的排污单位进行现场检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要“以高技术的延伸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专业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要“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将“工业设计、气象、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测绘、海洋等专业科技服务,商品质量认证和质量检测服务、科技普及”列入鼓励类产业范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发改企业[2007]2797号)中提出,“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并指出“国家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支持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各地要加大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8]11号)中提出,“要充分发挥国家相关产业化基地的作用,建立一批研发设计、信息咨询、产品测试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批技术研发中心和中介服务机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商企字[2008]150号)中提出,“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培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并指出“凡法律、行政法规未禁止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的服务行业和项目,都要允许其经营,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促进国民经济优化产业结构”。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当前推进高技术服务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高技[2010]1093号)中提出,“着力加强政府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创新服务模式;着力在带动性强的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加快建立健全高技术服务业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中提出,“加快分析测试、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科技评估、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和机制创新”,并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活动”。

《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4〕8号)中提出,“清理相关政策法规,有序开放市场,清理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不利于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健康发展的规定,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检验检测认证业务,营造各类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资质认定办法,科学设置资质审批事项。

三、行业上下游情况及周期性

检测行业的供应商主要是检测所需分析测试仪器的生产商、贸易商以及检测试剂的供应商。

高端分析测试仪器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平稳,但是由于国内技术水平受限,行业内高端分析大型设备和关键标准物质的生产主要来自于国外固定的供应商(如WATERS,岛津,CIL等),所以高端检测设备对供应商依赖性较强。

但是高端检测仪器的供应商通常经营稳定,产品需求能得到充分保障。

检测行业对检测试剂的采购一般根据检测项目的需要进行,检测试剂具有充足的市场供应,不存在供应短缺的问题。

所以,检测行业的日常耗材不具备依赖性。

检测机构的客户主要是终端的工业品和消费品生产制造商,检测报告的使用者是政府、消费者或生产制造商的下游厂商。

检测报告使用者是产业链发展的驱动力,生产制造商和检测机构不断满足报告使用者不断提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产业链的发展。

检测机构还根据生产制造商新产品开发及新市场开拓而产生的检测需求拓展业务,研发新的检测方法;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生产制造商推广新产品并不断改进。

检测伴随着生产制造的发展而兴起,同时检测行业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制造业的发展。

行业服务对象包括企业、相关政府以及科研机构,涉及钢铁、造纸、发电、垃圾焚烧等众多行业。

检测行业周期性与各下游行业的经济周期及景气程度密切相关,但是由于客户行业较为分散,因此,公司行业周期性特征不明显。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等方面的意识全面提高,检测行业以及环境监测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和更新。

同时,随着行业监管制度的开发,更多机构将被允许进入限制性检测领域。

新产品的出现使得检测技术不断更新,服务领域逐渐扩大。

这些都将成为检测行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另外,事件驱动力也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如各种环保质量安全方面的事故。

(1)政府的政策支持,环境检测需求快速增长

如今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环境治理势在必行。

在我国,2012年国家环保产业各细分行业规划及政策纷纷出台,例如《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的通知》、《关于继续开展燃煤电厂大气汞排放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重点区域大气防治污染“十二五”规划》等。

2014年两会期间,“环保”与“环境检测”成为热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首份工作报告中重申,中央政府的首要工作是专注环保;新环境保护法草案已经过多次讨论和修改,有望今年出台。

从政策出台强度及广度上来看为之前所未有,国家对环保产业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从当前形势来看,环保产业已经迎来了黄金十年发展期,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力度已经成为政策导向,这必然成为资本投资的“风向标”,为环境检测行业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环保等方面的意识全面增强,这也将会带动环境检测需求快速增长,进而整个行业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2)行业监管制度不断放开,我国检测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随着全球检测行业的发展,各国检测体制总体趋势一致,即政府或行业协会通过考核、认可等市场准入规则对检测机构进行行业管理,将检测、合格评定的业务市场化,提升服务品质,促进行业发展。

2000年,《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获得通过,其中首次明确提到了从事产品质量检验、认证的社会中介机构。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据我国政府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加入WTO后四年内(至2005年12月11日)允许外资进入中国的服务贸易市场。

随着行业监管体制市场化变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化的检测机构的快速成长,政府行政监管范围内的检测业务将逐步放开,第三方检测机构将越来越多地介入到检测领域。

目前我国正处于检测市场化转型阶段,随着市场及贸易的发展、政府逐步放松管制,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将得到快速发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深入及扩大,某些运作较成熟的检测公司逐渐规模化,形成强大品牌。

我国检测行业正在经历政府行政监管逐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

2、不利因素

(1)检测业务规模小,市场影响力偏低

我国独立第三方检测行业仍处在起步阶段的快速发展期,业内众多检测机构并存,单个检测机构规模偏小。

由于国内整个检测行业的市场较为分散,缺乏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具有一定影响力及实力的民营检测机构数量仍然较少。

在技术水平、管理模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我国的检测机构与国际大型检测机构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

(2)高端技术人才缺乏

环境检测行业属于人才、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端复合型技术人才存在较大需求,不仅需要技术人员具备较强技术理论水平、技术综合运用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具备很高的敬业意识、服务精神和行业经验。

目前,高端技术人才的缺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五、行业壁垒

环境检测属于环境保护检测行业,是依靠先进技术对采集样本进行提取,净化,上机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属于环保行业和检测行业相交的领域。

一般来说,从事环保行业的企业很难达到检测行业的技术水平,而从事检测行业的企业又很少有环保企业的技术和经验。

由于环境检测业务和定制化环境研究服务对专业领域的技术要求标准很高,并且要收到国家各相关部门的认证,因此进入这个行业门槛较高。

主要障碍如下:

1、检测机构的市场准入

在我国,从事技术检测业务须向所在地质量技术部门申请计量认证评审,通过评审后,检测机构才具有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资质,质量技术部门会定期对检测机构进行复评。

检测机构实验室还须获得由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计量认证证书,即CMA资质达到相关标准。

因此政府对检测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构成进入壁垒。

2、综合技术及其应用能力要求高

检测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检测机构技术水平的先进性对业务开展具有重大影响。

检测机构为了保证检测技术的领先优势,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项目的研发,以形成技术储备优势,这需要检测机构在深入了解各领域法规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能够将法规、标准中的内容转化为成熟的检测项目。

技术水平的先进性无疑是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

由于检测机构需要综合运用各学科、各领域的检测技术,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检测服务。

检测机构对跨领域、跨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融合各专项技术,也成为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3、品牌及其公信力无法在短期内建立

作为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机构的发展对品牌影响力依赖较大。

检测机构的品牌代表了该机构的市场公信力和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公司业务量。

优秀品牌有助于提升检测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享有品牌溢价。

此外,行业内部影响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

需要通过多年与客户与销售团队的对接,以及在环境污染物检测、环境调查、科研合作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且要在行业中形成自主品牌,才能得到较高的市场认知度,并在行业中有一定的话语权。

由于优秀品牌和市场公信力需要长时间积累,准确的数据检测,先进的检测技术逐步形成。

因此,新进入者面临着严重的竞争压力,难以与优秀品牌企业直接竞争,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其品牌和市场公信力。

4、资金要求高

检测必须在专业化实验室内进行,因此实验室相关业务需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且在业务开始的前2-3年,难以获得业务收益,同时实验室及相关研究需要获得人力,财力以及物力巨大支持。

检测行业成立之初,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专业实验室、购置专业检测仪器设备。

同时,在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之前,企业无法对外出具检测报告,获得检测收入,该期间的运营成本也需要由公司初始投资资金承担。

大笔的初始投资资金是新建检测机构的壁垒之一。

因此,对于一些初入门的企业,必须按上述要求完成企业和服务的升级,才能进入检测企业的行列。

六、市场供求状况

伴随国民经济的增长,人类对于生命健康及环境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环境检测分析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发展环境检测行业是大势所趋。

国家对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不断提高,监测范围、项目和频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为第三方环境检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污染源的检测需求量也在大幅上升。

随着排污申报制度的不断完善,环保审批和验收制度的落实,污染源检测的加强,对污染源的检测任务将不断攀升。

专项课题研究不断增加。

近几年,国家先后开展了饮用水源调查、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等课题,环境监测机构承担了这些课题的主要工作。

随着市场环境的发展,商业检测机构也可参与并分担此类工作。

加快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积极推进第三方技术机构建设已经成为政策导向。

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检测行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机遇,必将成为中国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的服务行业之一。

七、行业市场规模

2002年以来,伴随着全球化趋势和国际贸易额的快速增长,检测行业成为中国发展前景最好、增长速度最快的服务行业之一,其中以民营和外资为主的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速度,行业整体增速在15%以上,全国检测市场规模在2008年达到450亿元,而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800亿元(数据来源:

CCID)。

根据国家认监委测算,2013年检测市场规模1678亿,2015年预期达到2500亿元。

就检测机构比例而言,在全国检测市场中,国有检测机构利用传统垄断优势,承担各种部委的商检、质检、环保以及卫生等各种认证要求的强制性检验,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政府强制性检测之外的检测内容,主要承担民事方面的检验检测行为:

外资检测机构利用其成熟的市场运作经验在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占据了市场5%以上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起步晚,资本实力小,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接近10%。

(数据来源:

CCID)

八、行业基本风险

1、社会公信力受到不利影响的风险

对于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来说,社会公信力和品牌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根本。

公信力是检测机构的生命线。

尽管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公司检测与评价流程,加强检测与评价的质量监督。

但是一旦出现公信力、品牌及企业声誉受损的事件,将会严重影响客户的选择,进而影响公司的业务状况。

只有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公正性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才能够获得更多客户资源,品牌的知名度也会越来越高。

因此,对于检测企业来说,如果出现对社会公信力和品牌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将会影响企业的业务拓展和利润水平,严重情况下,将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

社会公信力受损风险是独立第三方检测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风险。

2、政策变动风险

我国环境检测与评价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

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检测行业政府行政监管逐步开放、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虽然第三方检测的去行政化已成为国际主流,行业市场化发展已被国家政策方针所确认,但仍有可能出现局部的不利于行业市场化发展的政策和规定。

若未来我国检测行业的去行政化发展不如预期,将给公司未来的经营和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3、市场竞争风险

我国检测行业发展从最初单一的政府检测机构到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内地,再到本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迅速崛起抢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机构众多、单个机构规模较小的竞争格局。

政府检测机构依托传统垄断优势占据了主要检测市场,是我国检测市场的主体;我国民营企业凭借其快捷高效的服务能力、灵活的运行体制、本土化的竞争优势以及快速扩张的全国营销网络,迅速占领检测市场;而外资检测机构依托于出口贸易检测业务中的天然优势,以及与在华跨国公司的传统合作关系,拥有着先进的技术、人才及设备,对国内民营企业的扩张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

随着政府对检测市场监管的逐步放开,民营企业面临着较好的发展机会,但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4、人才流失风险

检测行业属技术性服务业,其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同时,由于我国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检测机构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跨国型检测机构如SGS、BV、Intertek和本土检测企业均面临较大的人才缺口,优秀检测技术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将会对检测行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产生不利影响。

九、行业竞争态势

目前,我国境内的政府、民营和外资检测机构遍布全国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港澳地区除外),广泛分布于众多行业,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

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为事业单位编制,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政府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如:

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下属的计量检测中心,环保局下属的环境检测监测中心(站),卫生、防疫部门下属的检测中心(站)等。

国有事业性检测机构呈现了检测成本高、数据准确率低、效率低、创新能力和规模化程度低的现状。

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对于国有检测机构具有优势:

a.第三方检测机构经营体制灵活,市场化运营,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和扩大自身的检测范围,扩张能力较强。

b.民营检测机构相对外资检测机构具有本地化优势,决策高效,在全国营销网络扩张更为快捷,为客户提供本地化服务

1、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目前在国内拥有近30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网络,拥有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30个实验室,取得了CMA计量认证与CNAS国家合格评定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资格和检查机构认可资格,并依据ISO17025、ISO17020进行管理,2009年10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

300012。

2、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是经国家认监委认定(CMA计量认证)的第三方公正检测机构。

目前拥有5家子公司和10个分公司或办事处,获CMA计量认证项目900余项。

专业从事政府和企业委托的环境检测;节能检测;节能评估;能源审计;安全检测;公共卫生检测;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水质检测;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放射卫生检测与评价;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消防检测及技术研究、开发和咨询;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及专业咨询等服务。

能为工业企业提供“一站式”检测与评价技术服务,为各类出口型企业提供各种验厂制度中企业社会责任部分的全部检测内容;为企业进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提供权威的检测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