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941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乳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乳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乳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乳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乳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乳业分析报告.docx

《乳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乳业分析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乳业分析报告.docx

乳业分析报告

 

2015年乳业分析报告

 

2015年8月

目录

一、全球奶业竞争激烈4

1、全球乳品产出及养殖业区域集中4

2、全球消费稳中有升6

3、全球奶类贸易逐年递增8

4、未来十年乳品的需求增长快于供给9

二、跨国乳品巨头的成长12

1、雀巢的百年老店13

2、达能的迅速扩张15

3、ARLA:

欧洲最大的乳品集团19

4、菲仕兰坎皮纳公司:

全球最大的五家乳制品公司之一21

5、恒天然的奶农合作社23

三、经验总结26

全球奶业竞争更加激烈。

2008-2014年全球奶类产量复合增长率2.14%,尽管养殖技术逐步提高且奶牛品种的不断改善,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未来黄金奶源地域限制和牧场的承载能力、粮食安全以及未来荒漠化的影响,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4千克/年刚好接近2014年全球108千克/年的平均水平。

到2025年总需求量为7.11亿吨。

发达国家,人均奶类消费量为221.9千克/年,过去六年复合增长率为-1.72%,到2025年人均消费量在183千克/年,需求总量为2.46亿吨。

全球需求总量在2025年为9.58亿吨,根据悲观预期在2024年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在这个背景下各大乳企面临的不仅仅是更多的需求,还有原材料采购的激烈竞争。

跨国乳企成长多源于不断并购。

从雀巢和达能两家的发起路径来看,全球范围的扩张主要是以并购当地的知名品牌并继续保持当地品牌特点为主要方式,两家公司都很重视研发工作,与雀巢不同的是,达能是由总部直接管理核心业务,不管是战略规划、预算还是人事任免都由总部统一下达或批准。

中国企业应加快走出去、引进来。

全球乳品巨头大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外国乳品巨头把营销渠道建设和牧场建设同步进行,中国企业应加快优质奶源地建设,加强养殖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完善乳制品质量跟踪体系,学习跨国乳品企业的成长经验,加快并购具有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引进、吸收和消化外国企业的发展成果,一方面壮大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另外一方面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知名度。

一、全球奶业竞争激烈

1、全球乳品产出及养殖业区域集中

亚洲、欧洲和北美占全球乳制品消费量和产量较大比重,其中欧盟、美国的优质的牛奶产量之和占绝对优势,这得益于这些国家刚好处于黄金奶源带即南北纬40到50度的区间,北半球包括了爱尔兰、荷兰、法国诺曼底、德国北部、蒙古、中国内蒙古、日本北部、美国的明尼苏达州等地区,南半球有澳大利亚南部、新西兰、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当地土壤、水质、气候及降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和奶牛的发育。

全球奶类产量在2010年迎来一个小高峰,但是好景不长2013年伴随着疫情发展和南半球大面积干旱,全球乳业增速显著放缓。

从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白俄罗斯、新西兰、阿根廷、巴西、土耳其的产量复合增长率最高。

从奶牛养殖业的角度来看,奶牛存栏量最多的几个国家分别是印度、欧盟和巴西,但是从奶牛产奶的单产量来看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以色列一头牛年产量为11吨、美国为10吨,中国只有美国一半。

单产与奶牛品种和饲养技术有关。

印度尽管奶牛头数较多但是大多处于原始的散养状态。

据相关资料表明,中国的单产上不去,问题较多几乎各个方面都需要改善,比如良种、规模、生产标准、装备、饲料、免疫、污染、监管等。

首先,良种技术在奶牛养殖技术中贡献了40%,以色列国内90%以上的奶牛均为自繁自育、高产的以色列荷斯坦奶牛。

我们国家进口了大量的奶牛,但优质的公种牛培育不发达,如果提高单产那么会大量淘汰产量低的奶牛,奶牛的更新速度会加快,而国内良种奶牛的培育速度跟不上。

其次,从饲料上看青贮玉米(青贮玉米又称饲料玉米,植株高大,以生产鲜秸秆为主,将新鲜饲料玉米及秸秆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可把单产提高到6吨以上,当前全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依然满足不了需求。

我国每年需要2亿吨豆科牧草(主要有苜蓿、三叶草、草木犀、红豆草、紫云英等,其中紫花苜蓿和白三叶草是最优良的牧草),3千克苜蓿,一头牛可增产1吨奶,2013年我国商品草生产400万吨,苜蓿商品草种植100万吨,苜蓿商品干草产量约80万吨。

其中,内蒙古生产40万吨,甘肃生产15万吨,宁夏生产5万吨,黑龙江生产5万吨,辽宁生产5万吨,安徽生产4万吨。

2013年进口苜蓿74万吨,2014年进口了88万吨。

不过,中国目前在伊利及几个大型牧场企业推动下较快的转向了规模化和现代化牧场,问题比较大的方面都有所改善。

2、全球消费稳中有升

从全球的消费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为221.9千克/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为77.5千克/年,还不及全球108.9千克/年的平均水平。

从过去六年间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来看,发达国家为-1.72%,发展中国家增长2.71%。

我们认为这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口的增长。

从乳制品细分项来解读,液态奶消费量最高的几个国家是爱尔兰、丹麦、西班牙、英国、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

中国与这些国家相比排在末位。

奶油的人均消费以法国和德国最高,干奶酪依然是法国和德国排在前列。

中国的奶油和奶酪消费量不在其列,与这些国家相比可以说的忽略不计。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的中式饮食习惯以及国内乳企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所致。

然而饮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且效用相对低下的工作,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本和韩国的消费量得出结论,日本的奶油消费是0.6千克/年是丹麦的三分之一,是法国的十分之一。

韩国的干奶酪消费量是2千克/年是法国的十分之一。

日本可以说是西化比较早的国家,一百多年前不管是政治制度、科学技术还是生活方式都向西方靠拢,但是日本人最根本的饮食习惯并未有很大改变,而且些许的变化对奶油和奶酪消费量的增长帮助并不大。

3、全球奶类贸易逐年递增

从全球奶类产品贸易的角度来看。

中国和俄罗斯是液态奶净进口较大的国家,欧盟、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是净出口国。

全脂奶粉贸易情况来看,新西兰和欧盟分别净出口144万吨和39万吨,中国净进口全脂奶粉67万吨。

脱脂奶粉的贸易格局相对于全脂奶粉又有些许变动欧盟净出口最多为60万吨,美国其次为54万吨,新西兰为35万吨,中国依然是最大的净进口国为28万吨。

奶酪是欧盟、美国和新西兰三个净出口国排在前列,俄罗斯为最大的奶酪净进口国。

对于亚非拉迅速扩大的需求,欧盟于2015年4月1日取消牛奶生产配额制。

欧盟在1984年引入配额机制以解决牛奶产量过剩的问题,2013年欧盟总体限额为1.546亿吨。

随着世界市场对欧盟奶制品需求的上升,2003年欧盟确定了取消配额制的时间以给生产商更多的应对市场需求的空间。

过去5年来,欧盟奶制品出口量增长了45%,出口额增长了95%。

由此,我们通过简单的数据归纳发现一个基本的不平衡,即产量与消费量区域及增速不平衡,产量最大的国家并非消费量增速最大的国家,欧盟、美国、新西兰为液态奶和奶酪产量较大的国家,但不是消费量增速最靠前的国家,传统的发达国家消费量已经呈现一个稳中有降的态势,与这些国家城镇化水平、人口数量都达到了一个瓶颈水平有关。

不需要过多比较,我们即可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未来奶类产品消费量的重点是在亚非拉地区。

4、未来十年乳品的需求增长快于供给

2008-2014年全球奶类产量复合增长率2.14%,尽管养殖技术逐步提高且奶牛品种的不断改善,但我们不得不考虑到未来黄金奶源地域限制和牧场的承载能力以及未来荒漠化的影响,就拿中国来说,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草场生态系统就出现了退化。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草地退化面积还只占草地总面积的15%,到了20纪90年代则扩大到50.2%。

据统计,目前中国主要牧区草地,普遍受到退化的威胁。

全国草场退化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85.4%。

乐观预期:

假设全球奶类产量复合增速每年衰减0%,那么到2025年增速为2.14%,产量为9.95亿吨。

中性预期:

假设全球奶类产量复合增速每年衰减2.5%,那么到2025年增速为1.66%,产量为9.68亿吨。

悲观预期:

假设预计全球奶类产量复合增速每年衰减5%,那么到2025年增速为1.28%,产量为9.46亿吨。

我们根据2013年联合国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亚洲、非洲和拉美人口分别为42.98亿、11.08亿和6.19亿,相对2012年增长1.04%、2.5%和1.15%。

基本按照这个数字保守预计到2025年亚洲人口约为46.33亿(以2013年为基数剔除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这个几个国家主要属于发达国家和牛奶净出口国)、非洲人口为14.91亿、拉美人口为7.1亿共68.36亿人。

即便按照发展中国家过去六年人均奶类消费量复合增长率2.71%和2014年发展中国家人均奶类消费量77.5千克/年计算,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人均消费量为104千克/年刚好接近2014年全球108千克/年的平均水平。

到2025年总需求量为7.11亿吨。

接下来我们看看发达国家及牛奶消费比例高于全球水平的几个国家,主要是加拿大、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

选择欧洲全部国家作为样本主要是因为欧洲的饮食习惯对牛奶的需求水平一直比较高。

那么这些地区2013年人口共计13亿人,按照2014年0.28%的人口增速到2025年这些区域的人口合计为13.44亿。

这些区域主要是发达国家,人均奶类消费量为221.9千克/年。

按照过去六年消费量复合增长率-1.72%计算,到2025年人均消费量在183千克/年,需求总量为2.46亿吨。

到2025年全球需求总量为9.58亿吨,若根据悲观预期在2024年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在这个背景下各大乳企面临的不仅仅是更多的需求,还有原材料采购的激烈竞争。

二、跨国乳品巨头的成长

1、雀巢的百年老店

雀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66年,当时英瑞炼乳公司在瑞士卡姆开办了欧洲第一家炼乳厂。

1905年雀巢公司与其竞争数十年的对手美国人查尔斯(Charles)和乔治·帕奇(GeorgePage)创立的英瑞炼乳公司合并,成立雀巢英瑞炼乳公司。

而现在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

从雀巢的战略来看,主要以并购当地本土知名企业,开发适合本土口味的食品来满足当地市场,好的口味与合适的营养兼顾是发展方向。

雀巢的重磅产品开发也是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可以说说是顺时代潮流而动,拿雀巢速溶咖啡来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二次美国妇女运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量的妇女进入社会工作,为节约在家里的劳动时间,速溶咖啡一推出就受到了当时美国妇女的欢迎。

从科研上来看,雀巢可以说对研发的投入是不遗余力,五年更新一次产品性能和口感。

为太阳能飞机完成环球飞行员们提供能量的一餐食谱,虽然听起来很平常,但是位于瑞士洛桑的雀巢研究中心的8位科学家组成的团队为研发这些菜肴花费了五年时间,耗时超过6000小时。

测试新包装看它是否能够承受各种条件,对每名飞行员的肌肉质量进行了测量,以便确定他们饮食中需要添加蛋白质的量。

在制定方案的同时,还考虑可能承受的恶劣物理条件,包括温度和海拔的急剧变化等。

从公司组织架构上看,强调权力分散化,每个地区的想法要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相联系,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总部主要是设定产品质量标准、品牌、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而行政权属于各个地区的分公司主管。

2、达能的迅速扩张

达能是一家国际知名的以健康为核心的食品企业。

“达能”的象征意义是“星星上的孩子”,在法国、意大利及西班牙,达能集团都是最大的食品集团,达能亦是当今欧洲第三大食品集团,并列全球同类行业前六名之一,其他排名还有:

鲜乳制品全球第一、饮用水和饮料全球第二、婴儿营养品全球第二和临床营养品欧洲第一。

达能的业务遍及全球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80家工厂和超过10万名员工。

它创始于1966年,前身为BSN,一家制造玻璃瓶和平板玻璃的法国公司。

20世纪70年代初,BSN首席执行官安东尼·里布预见到玻璃行业的衰退,决定将业务重心从玻璃容器本身转移至容器内的产品。

1970年,安东尼·里布结识了热韦尔达能的首席执行官丹尼尔·卡拉索,并收购了凯旋啤酒和依云两大品牌。

两位奇才志同道合,希望共同将达能打造成一个国际品牌。

1973年,BSN与热韦尔达能合并,BSN从此成为一家以食品为主要业务的公司。

其后,安东尼·里布对BSN的业务进行了重组,剥离了平板玻璃的生产业务,并于20世纪80年代起在欧洲食品行业开始了一系列收购行动。

至20世纪90年代初,BSN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国际集团,并于1994年更名为达能。

两年后,弗兰克·里布继承父业,并决定将达能定位成一家拥有巨大增长潜力并高度重视健康的企业。

他在短短十余年间对达能进行了大规模重组,实现了50项收购以及大量业务的出售,使集团专注于几个有竞争力的领域。

2001年达能逐步卖出在中国、比利时、意大利和法国的啤酒业务,2006年达能把旗下的酱油和速冻食品业务出售给了日本味之素公司。

同年,达能把其占全球第二的饼干业务出售给卡夫公司。

达能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中国市场拥有包括碧悠、多美滋、诺优能、爱他美、可瑞康、脉动、益力、乐百氏、依云、纽迪希亚、雅士利等知名品牌。

从并购上看,达能是以蚕食周边竞争者的手法逐步展开扩张,先后并购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的大众品牌,紧接着进入东欧收购鲜奶、水和饼干企业。

1990年前后,达能分别进入亚洲和南美洲,与当地乳品企业合作生产原奶,收购当地优秀品牌。

从科研上看,达能花费接近30亿人民币在法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主要研究鲜奶、水、饮料和饼干。

任何一个单项产品可以延伸出数百项研究课题。

与雀巢不同的是,达能是由总部直接管理核心业务,不管是战略规划、预算还是人事任免都由总部统一下达或批准。

从雀巢和达能两家的发起路径来看,全球范围的扩张主要是以并购当地的知名品牌并继续保持当地品牌特点为主要方式,两家公司都很重视研发工作。

我们可以假设伊利如果要进行全球扩张,打造世界级品牌那么未来在全球的并购活动必不可少,而且雀巢和达能两家食品巨头,虽然乳制品占比都较大,但都是以多元业务扩张,那么未来伊利是否也会走同样的路径,比如伊利已经有打算生产植物蛋白饮料的计划。

3、ARLA:

欧洲最大的乳品集团

ARLA是丹麦ARLA乳品公司简称,由丹麦MDFoods和瑞典ARLA两家乳品合作社企业于2000年4月17日正式合并而成,是欧洲最大的乳品集团,成立于1863年,总部位于哥本哈根,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乳品生产商,可以称之为丹麦奶的代表。

有会员农民约14909户,丹麦7921户,瑞典698户。

年加工牛奶71亿千克,分别为:

丹麦40亿千克、瑞典22亿千克、英国9亿千克。

2004年:

ARLA收购了加拿大的NationalCheeseCompany,并成为加拿大的奶酪生产商和经销商。

2006年:

ARLA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购买了美国专业奶酪乳品公司WhiteClover,同年购买了私人乳品公司---Tholstrup奶酪,并将Castello品牌纳入ARLA品牌旗下。

同时,ARLA宣布购买私有芬兰乳品公司IngmanFoodsOyAb。

2007年:

ARLA与英国ExpressDairies合并。

以ARLAFoodsUKPLC之名,成为英国乳制品的主要供应商。

2011年:

ARLA与来自德国的Hansa-MilcheG合并,670个德国农户成为ARLAfoodsA.M.B.A合作社所有者。

2012年:

ARLA与德国乳制品公司Milch-unionHocheifelMUH和BritishMilkLink合并。

ARLAFoods的合作社所有者已从来自丹麦,瑞典和德国的8024人增长到来自丹麦、瑞典、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和英国的12300人。

同年,ARLA与中国领先乳制品公司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及领先的食品和饮料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签署相关协议。

爱氏晨曦以22亿港元入股蒙牛,爱氏晨曦参与蒙牛的实际运营,双方的合作覆盖蒙牛从前端奶源管理到生产质量控制等关键领域。

2013年,爱氏晨曦打算结束对欧世蒙牛授权。

4、菲仕兰坎皮纳公司:

全球最大的五家乳制品公司之一

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RoyalFrieslandCampinaN.V.)创建于1871年,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最大的五家乳制品公司之一。

菲仕兰坎皮纳由荷兰两大乳业巨头——菲仕兰食品公司及坎皮纳国际公司组成,他们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

1871年:

在荷兰的Wieringerwaard小镇,9位农场主接管了一家乳酪工厂。

1880年:

第一家合作制乳品企业成立,也就是日后的坎皮纳。

1886年:

6位农场主创建了第一家合作制乳品企业,也就是日后的菲仕兰。

1919年:

菲仕兰的前身,FrisianFlag获得在国际市场上的注册商标。

1926年:

坎皮纳的前身,DeMeijerijVeghet/DeMeikindustrieVeghet成立。

1947年:

开创坎皮纳品牌。

1979年:

荷兰西部的奶厂合作组织合并为MelkunieHolland,并收购私人乳品公司发展壮大。

同年,DMVCampina在南部成立。

1989年:

DMVCampina与MelkunieHolland合并为CampinaMelkunie。

1997年:

荷兰北部与东部的四大奶厂合作组织合并为FrieslandCoberco,也就是后来的菲仕兰食品公司。

2001年:

坎皮纳与德国科隆的MilchwerkeKöln/Wuppertal,以及比利时安特卫普地区的DeVerbroedering两大奶厂合作组织合并,成立坎皮纳国际。

2004年:

菲仕兰食品公司在成立125周年之际荣获荷兰皇家荣誉称号,成为荷兰唯一获得皇家称号的乳品公司。

2008年:

菲仕兰食品与坎皮纳国际合并,成立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

2012年:

收购菲律宾Alaska牛奶公司,收购IDBBelgiumN.V.(YokoCheese)

5、恒天然的奶农合作社

19世纪:

在1814年,早期的欧洲定居者,其中包括传教士塞缪尔马斯登带来了新西兰的第一批奶牛,以提供新鲜牛奶,黄油和奶酪。

从这个不起眼的开始,行业快速增长,并同时有温带气候的助力。

1871年:

新西兰第一家乳制品合作社在奥塔哥诞生——随后,400多家合作社在新西兰各地先后成立。

到1875年,这个合作社拥有了新西兰第一家乳品加工厂,在达尼丁制作奶酪,并且出口到澳大利亚。

1882年:

冷藏船运手段使得遥远的新西兰乳品出口业得以发展奶制品出口业。

第一次冷藏船的伦敦之旅发生在1882年,船上装有较少量的伊登代尔的黄油,船上装载的大多数是绵羊肉。

1923年:

随着世界越来越多的渴求乳品,更多的合作社在新西兰各地形成。

新西兰乳品局于1923年建立,部分职能是规范产品及流通,以尽可能避免生产过剩和不足。

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行业开始整合以变得更有效率。

这得到了改进的运输和制冷技术的协助,包括始于1951年的用罐车采集全脂牛奶,以及推出于1955年的在农场冷却牛奶的技术。

20世纪60年代:

行业整合仍在继续,到60年代,400多家乳品合作社变为了168家。

20世纪80年代:

乳品局有19家子公司和海外的联营公司,到1995年上升到80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营销网络。

20世纪90年代:

新西兰乳品合作社需要更有效率来争夺出口市场,行业继续整合,到1996年只剩下12家乳企,全球扩张的同时开发新的产品和品牌提高奶农收益合作社将自己仅限于奶酪和黄油的生产能力。

政府在1996年将乳品局的资产转移给行业以解决制造和营销的断层迫使相互竞争的合作社第一次联手。

最终,行业决定形成单一性公司结束公司间的激烈竞争。

2000年:

超过95%的公司形成两个集团即新西兰乳品集团和KIWI乳品合作社。

2001年:

2001年7月,84%的相关农民参与投票,接受新西兰乳品集团和Kiwi乳品合作社合并。

恒天然合作集团成立于10月,由新西兰奶农共同拥有,占行业约95%的份额。

今天:

Fonterra是全球性的公司,16000名员工中有三分之一在新西兰之外的地方工作。

它仍然由10500个股东控制,他们由董事会所代表。

恒天然一直在寻求中国市场突破口,2005年12月1日,恒天然战略入股三鹿,花6亿多收购三鹿43%的股份,2008年9月,恒天然受到三鹿事件牵连损失了5.7亿人民币,2010年2月3日,恒天然与北京首农集团合作在河北玉田县投资2.6亿建设牧场,紧接着在2013年建设了第二个养殖基地。

恒天然打算5年内在中国建设30个牧场,2014年恒天然联合雅培投资18亿建设5家奶牛牧场,同年恒天然入股贝因美,借助贝因美奶粉分销体系,帮助恒天然销售旗下婴幼儿奶粉。

三、经验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伴随着粮食安全问题、污染问题、荒漠化及黄金奶源地的承载能力下降,以及亚非拉地区人均乳制品消费逐步达到目前的国际平均水平,需求量将逐步靠近供给量,这为乳品企业带来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全球乳品巨头大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

在国内,外国乳品巨头把营销渠道建设和牧场建设同步进行,中国企业应加快优质奶源地建设,加强养殖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完善乳制品质量跟踪体系,学习跨国乳品企业的成长经验,加快并购具有知名品牌和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引进、吸收和消化外国企业的发展成果,一方面壮大中国本土企业的实力,另外一方面扩大中国企业的海外知名度。

过去几年,伊利、光明乳业都迈出了很好的一步,比如伊利开始“全球织网”计划,成立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伊利集团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同成立的背靠荷兰、面向欧洲的研发实体。

又在新西兰投资、与美国DFA、意大利斯嘉达达成了战略合作。

光明乳业在2010年11月收购第一家境外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SynlaitMilkLimited,开始了迈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作为新西兰排名第三的乳品原料供应商,新莱特为光明乳业提供了优质高品质奶源。

2011年,光明乳业在新西兰坎特伯雷的雪山牧场建立生产基地,使新莱特顺利投产高端婴幼儿奶粉培儿贝瑞,并在一年多时间里迅速占领中国婴幼儿奶粉高端市场10%的份额。

2013年7月23日,新莱特在新西兰主板上市,光明乳业由此成为国内首家境外收购优质奶源企业并成功促成其上市的乳品企业。

对比新莱特上市成交价格和入股成本,32个月的时间,此项投资的资产增值率达100%。

此外,光明乳业亦借新莱特IPO,引入世界领先的合作型乳制品企业——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有限公司。

2015年光明乳业收购以色列乳企特鲁瓦(Tnuva)76.7%股权,特鲁瓦成立至今已有超过85年历史,最初以农业合作社形式创办,现今已成为以色列最大的食品公司,销售额占以色列全国乳制品市场份额超过50%。

鉴于未来全球乳品需求量的持续增长以及中国乳品生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乳品企业走出国门,夯实国内。

乳制品行业未来激荡的黄金十年属于中国市场,也应属于中国的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