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83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6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docx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

超声法提取大青叶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毕业论文

目录

前言1

1.文献综述3

1.1大青的概述3

1.1.1大青的本草学记载3

1.1.2大青的化学成分5

1.1.3大青的药理活性9

1.2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12

1.2.1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12

1.2.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14

1.2.3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19

1.2.4黄酮类化合物国内外研究状况23

2.大青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24

2.2试剂及药品24

2.3实验步骤24

2.3.1准备工作及波长的确定24

2.3.2标准品确定25

2.3.4标准品的测量及绘制标准曲线25

2.3.5供试样品的制备26

2.3.6样品的测试27

2.4大青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优化过程27

2.4.1单因素最佳值的确定27

3.总酚含量的测定33

3.1实验仪器33

3.2试剂及药品33

3.3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总酚酸含量33

3.3.1Folin—Ciocalteu试剂的配制33

3.3.2对照品溶液制备33

3.3.3标准曲线的制备34

3.3.4样品的测定34

3.3.5测定单因素多酚含量35

4.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40

4.1.实验仪器、药品及试剂41

4.1.1实验仪器41

4.1.2实验试剂及药品41

4.2清除DPPH·能力的测定41

4.2.1DPPH·配制41

4.2.2标准曲线的绘制41

4.2.3样液的测定43

4.3测定单因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43

5.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48

5.1实验仪器、药品及试剂48

5.1.1实验仪器48

5.1.2实验试剂及药品48

5.2清除ABTS·+测定49

5.2.1ABTS·+自由基的配制49

5.2.2标准曲线的绘制49

5.3样液的测定51

5.4测定单因素对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影响51

6.单因素实验总结56

致谢59

参考文献60

前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结构的化

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

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近年来,针对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的研究有很多。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所以它们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经研究表明,黄酮具有很好的心血管系统活性,不少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里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除了具有心血管活性之外,还具有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炎。

此外,大量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降压、降血脂、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泻下、镇咳、祛痰、解痉及抗变态等药理活性。

用超声波有机溶剂法提取黄酮类物质,是近几年来新发展的方法,具有效率高、时间短、操作简便、节能等优点。

超声提取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超声波的空化作用加速植物有效成分的浸出提取。

因此,超声波不仅大大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以及原料的利用率。

而且超声提取技术能避免高温高压对有效成分的破坏。

自由基与人的病理(心脏病、糖尿病、肿瘤、动脉粥样硬化、类风湿等)、生理(衰老)有密切关系。

生物体内常见的自由基有超氧自由基、羟自由基、烷氧自由基。

自由基性质活泼,有极强的氧化能力,对人体能造成极大危害,在体内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下能使大分子成分发生氧化变性、交联和断裂,导致细胞结构改变,从而引起癌症等退变性疾病,黄酮类化合物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对防止疾病以及人的健康有积极意义。

黄酮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能力,能阻止自由基在体内的产生。

其作用机理包括与超氧反应阻止自由基引发连锁反应;与金属离子鳌合阻断自由基的生成,与脂质过氧化基ROO·反应阻断脂质过氧化过程。

用DPPH·法、ABTS·+法测定了总黄酮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

通过试验证明,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的能力,说明提取物含有能清除羟基自由基、烷基自由基或者过氧自由基的抗氧化物质。

本文以大青叶为研究对象,就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探讨。

 

1.文献综述

1.1大青的概述

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落叶灌木,又称为羊咪青、路边青根(根的中药名)、路边青叶(叶的中药名)、臭大青、淡婆婆(湖南)、山靛青(浙江)、路边青、大青木。

大青高1~2m。

根皮淡黄色。

嫩枝有短柔毛,茎无毛。

也对生,单叶;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7cm,宽4~6.5cm,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全缘,两面无毛或沿叶脉有疏短柔毛,叶背常有腺点,揉之有臭气,6~9月开花,花白色,排成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或叶腋;花萼五裂;花冠长约1cm。

5裂;雄蕊4枚,明显伸出花冠外。

6~9月结果,果实球形或倒卵形,直径5~10mm,成熟是蓝紫色,为红色的花萼所托。

生于山坡、路旁、荒地、沟谷边、疏林灌丛中。

河南、山东、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有生产;越南、朝鲜、马来西亚等地也有[1]。

据《药用植物学》、《中国民间百草良方》、《实用中草药原色图》等记载,大青全株均能入药。

1.1.1大青的本草学记载

大青的药名,最早见于《名医别录》。

《本草经集注》(约公元480~498年前)云:

“大青,味苦、大寒、无毒,主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三四月采茎阴干,陶弘景云:

…本经又无,今出东境及近道。

”虽然套隐居叙述简单,但是说明了两点:

其一是大青绝非是蓝,因为大青在《神农本草经》(约公元25~220年)中并无记载,而蓝早已列入《神农本草经》的上品之中,从时间先后上来看,如果大青就是蓝的话,那么陶弘景是不会说“本经又无”的话。

其二是陶弘景是江苏隐居人士,因此“东境及近道”,则指江南一带,说明大青是一种生长在南方的植物。

宋《本草图经》记载“大青,今江东州郡及荆南、眉、濠(皖)、蜀、淄(鲁)诸州皆有之,花红紫色,似马蓼,亦似芫花”等等描述,并附有大青图,依据它的描述和附图,很难辨别出是什么植物,但是可以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植物是叶对生,在所比较的7中植物中除了马鞭草科的大青和爵床科的马蓝是叶对生之外,其他5种植物都是叶互生。

马蓝的叶虽然是对生,但其他的特征不符合大青的本草学记载。

在《本草纲目》中,对大青的描述则更加的详细了,云“……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淡,对接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花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

”所附的图和马鞭草科的大青基本相同。

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在《本草纲目》的基础上,加以考订说:

今江西、湖南山坡所绘的图也异常清晰,与现代植物分类学马鞭草科大青一致。

大青在历代草本及各附图均无混乱,与目前所用的马鞭草科植物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一致,应为正品。

但现今实际应用反限于江西省局部地区,而全国其他地区均被蓝类植被植物所代替,蓝类植物入药历史早于大青,《神农本草经》已载,自《唐本草》后提出的蓝实有五种,其中已有菘蓝、蓼蓝、和马蓝的描述,其共同的特点是均可作为染青的染料,所以以后记述的大青叶实质上均是指这些蓝类植物的品种。

蓝和大青的同名异物现象,还存在于我国各地的重要市场上,为了保证要安全有效,本着一药、一物、一名的原则,建议将大青叶列为菘蓝叶、马蓝叶、蓼蓝叶,以此来区别大青叶。

本文则研讨的是马鞭草科的大青(ClerodendrumcyrtophyllumTurcz.)。

1.1.2大青的化学成分

大青全株含异戊烯聚合物、半乳糖醇、鞣质、豆甾醇、γ-谷甾醇、大青苷、柳杉酚、二十五烷、木栓酮(无羁帖烷-3-酮)、赪桐甾醇、赪桐二醇烯酮[4]。

1.柳杉酚2.木栓酮(无羁帖烷-3-酮)

3.γ-谷甾醇4.二十五烷

5.大青苷6.豆甾醇

7.赪桐二醇烯酮8.赪桐甾醇

大青根含uncinatone、22-droclerosterol、friedelin[3]、李艳[6]等人从大青根中分离出18种化合物,其中鉴定出13种分别是类叶升麻苷、darendoside-B、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苯乙醇-β-D-葡萄糖苷、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连翘苷、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香草酸、没食子酸、琥珀酸、甘露醇、腺苷、β-谷甾醇。

1.Uncinatone2.22-droclerosterol

3.Friedelin4.类叶升麻苷

 

5.darendoside-B6.对羟基苯乙醇-β-D-葡萄糖苷

7.苯乙醇-β-D-葡萄糖苷8.syringa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

9.连翘苷10.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葡萄糖苷

11.香草酸12.没食子酸

13.琥珀酸14.甘露醇

15.腺苷16.β-谷甾醇

大青叶含正十三醇、正二十五烷、3'-甲氧基蓟黄素cirsilineol-4'-O-β-D-glucoside[6]、山大青苷。

1.3'-甲氧基蓟黄素2.cirsilineol-4'-O-β-D-glucoside

3.山大青苷

此外,《海南岛天然抗癌本草》、《中药大词典》、《一味中药祛顽疾》等书刊上,均记载大青叶含有大青素B、靛苷,化学研究表明,蓼蓝、菘蓝、马蓝除均含靛蓝、靛玉红外蓼蓝含有14种氨基酸及23种无机元素,菘蓝叶中也含有16种游离氨基酸及23中无机元素,但马蓝叶仅检出有微量的谷氨酸,马鞭草科大青的化学成分中不含有大青素B、靛甙及吲哚酚的衍生物(靛蓝、靛玉红等)[5]。

1.1.3大青的药理活性

目前人们对大青的研究较少,尤其是药理作用几乎无人报道,先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做一综述。

⑴大青的传统医药应用

在《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大青有防治齿痛、痢疾之效。

在《实用中草药原色图谱》中记载大青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凉血止

血,祛风除湿之效。

在《中国民间百草良方》中记载大青有清热解毒,凉血之效。

在《福建民间草药》中记载大青有消炎镇痛,除湿祛风之效。

在《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大青有治偏头风之效。

在《海南常用中草药名录》中记载大青有清热解毒、利水之效。

在《广西野生资源植物》中记载大青有洗烂疮之效。

在《陆川本草》中记载大青有凉血退热,解皮肤热毒,蜈蚣咬伤之效。

⑵大青的现代作用

①抗炎及杀菌作用

大青的叶在赣、湘、鄂、浙、粤等省部分地区作大青叶使用,具明显抗炎作用[8],对痢疾杆菌、副大肠埃希菌有强的抑制作用,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杀菌作用。

对钩端螺旋体波蒙那群、黄疸出血群沃尔登型,七天热型也有杀灭作用[9]。

②利尿作用

现代研究,大青叶中含有黄酮类物质山大青甙,对大鼠有利尿作用[8],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及右旋糖肝性“关节炎”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在张慧勤等人的研究报道中[11]对大鼠蛋清实验性关节炎的作用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青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并没有抗炎作用。

③镇痛作用

在张慧勤等人[9]的研究报道中表明大青具有镇痛作用,取体重19~25此行小白鼠33只,随机分3组。

其中2组分别用大青木醇提液13g/kg,20g/kg灌胃,1次/d,,连续3d。

另1组给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采用热办法测定痛阈,调节水温至55℃±0.5℃,以舐后足或腾空跳跃的动作为痛觉指标。

于给药前每只小鼠测定2次,取平均值为该鼠药前痛阈值。

各组动物于第3d给药后30min、60min、90min分别测痛阈2次,取平均值为药后痛阈值,结果表明大青木醇提取液均有镇痛作用。

④降压作用

在林东明等人[10]研究报道中,大青木水煎剂及山大青甙均对实验狗产生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而且对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均产生血压明显先升高而后降低现象。

⑶大青的临床应用

大青可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治疗感冒头痛,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腮腺炎,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痢疾,尿路感染,热身黄疸,温病,血热发班,壮热不退以及血热妄行的上部出血症等。

①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大青根1500g、白茅根、马兰、金银花藤、芦根、贯众各250g加水15000ml,煎成12500g,为50人量,每人服量250g分为3次服用[1]。

②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

用大青叶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效果显著。

治疗方法:

大青叶500g,加水3000ml,文火煎至1600ml。

用法:

5岁以下者50ml,每6小时服1次;6~12岁者100ml,每6小时服一次;11岁以上者100ml,没4小时服1次,带体温降至正常后3天停药。

疗效;治疗23例,全部治愈,无1例死亡和后遗症。

体温降至正常平均天数1.9天,住院天数平均5.9天。

服药量最少者480ml,最多者600ml,未发现不良反应[7]。

③小儿上呼道感染

取大青叶30g,加水40ml,煎至10ml,再加水30ml,煎至10ml,混合两次煎液。

3岁以上每次6ml,每天3~6次。

治疗小儿上呼道感染168例,平均退热时间17小时左右,平均住院时间为4天。

全部痊愈[7]。

④治疗细菌性痢疾及急性胃肠炎

成人每日用于大青叶45g煎汁1次顿服,或90g分2次分服,连服至痊愈后1~2日停药[6]。

⑤单纯疱疹角膜炎

用大青叶洗眼剂。

大青叶洗眼剂的制备方法:

大青叶250g,加水5000ml,煮沸1小时,过滤,滤渣再依法煮1次,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125ml,冷却,加乙醇375ml,混合均匀,放置24小时,滤纸过滤,回收回收乙醇煎煮至无乙醇臭味,加生理盐水1000ml,再加防腐剂氰氧化汞使其浓度为1:

500,用10%NaOH点pH值至7。

滤纸过滤,装盐水瓶,加盖密封,蒸气消毒备用。

用时以5ml置眼浴杯中,浸泡角膜15~20min,浸后用土霉素眼膏包盖,每天1次,连续至角膜荧光素染色阴性为止。

在治疗期间,除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B2外,局部及全身均不再加用抗生素或其他特殊治疗。

治疗37例,角膜荧光染色阴性,角膜上皮长好者29例,中途停止治疗8例。

疗程最短5天,最长31天[7]。

⑥淋巴腺炎

大青叶50g、芙蓉叶15g、蒲公英30g、金银花9g,水煎,分3赐福,每日1剂,连服3~5天[11]。

⑦麻疹并发肺炎:

大青叶、地锦草(或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各15g。

水煎服,每日1剂[1]。

⑧流行性腮腺炎

用大青膏即大青叶100g,黄连,大黄,黄柏各50g,水煎3次,取滤液;冷沉24小时,取上清液,相对密度>1.35。

加药粉(用乳香、没药、白矾、铅丹、铜绿、胆矾各50g;过6号筛),成稠膏。

用香油350g,加热,加白凡士林400g,熔化,油温66~70℃,家上述稠膏,搅拌30min。

成品呈棕褐色,有油香涂患处,每天换药1次。

结果:

用大青膏之恋流行性腮腺炎100例,治愈93例[7]。

⑨治疗蛇咬伤

用鲜大青叶打烂绞汁内服治疗火毒型毒蛇咬伤,对消肿止痛有显著疗效,通常用药两三天即能消肿止痛,一般约七天治愈。

制法与用量:

取鲜大青木叶500g,冷水洗净、放石臼内用木棍捣烂,纱布过滤,绞汁内服(不得煎煮),上为一次量。

如上法,一日三次,早中晚各一次[13]。

1.2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在植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物质,几乎每种植物体内都有,它们常以游离态或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它们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抵御异物的侵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分布广且部分化合物在植物中的含量较高,而且多数化合物易以结晶形式获得,所以它们是较早被人类发现的一类天然产物。

许多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们是一类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的多酚化合物,结构中含有酮基,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有-OH,-OCH3等取代基,由于这些助色集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故称之。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基本碳架为:

  

图1-5

1.2.1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⑴一般性质

黄酮类化合物大多为结晶固体,少数(如黄酮苷,花色苷及苷元)为无定形粉末,且熔点高。

从结构上可见,游离苷元中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有旋光性。

苷类结构中因含有糖分子,故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苯甲酰与桂皮酰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基团(-OH,-OCH3)的种类,数目有关。

①可见光下具有交叉共轭系统的黄酮,黄酮醇及其苷显灰黄~黄色,查耳酮显黄~橙色,而二氢黄酮(醇)不具交叉共轭系统一般不显色而显色,共轭链短的异黄酮显微黄色。

花色苷及苷元的颜色与pH有关:

pH<7时显红色,pH=8.5时显紫色,

pH>8.5时显蓝色。

②在紫外光下: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的3-位无取代时显绿色荧光;若3-位有-OH取代,显亮黄或黄绿荧光;若3-位-OH甲基化或糖苷化,则显暗绿棕色荧光。

查耳酮和橙酮显深黄绿色,亮黄绿荧光,而二氢黄酮(醇)和儿茶素不显色。

⑵溶解度

溶解度因结构和存在状态(苷元,单糖苷,二糖苷或三糖苷等)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有如下规律。

一般游离苷元难溶于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酷、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中,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平面型分子,因堆砌较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故更难溶于水;而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因系非平面型分子,故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水中溶解度稍大。

黄酮类化合物的轻基糖苷化后,水溶解度即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相应减小。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等强极性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相结合的糖链越长,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大。

⑶酸性与碱性

①酸性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一个或几个酚羟基,故显酸性,可溶于碱性水溶液、毗陡、甲酞胺及二甲基甲酸胺中。

由于酚经基数目及位置不同,酸性强弱也不同,以黄酮为例,其酚轻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OH>7-或4,-OH>一般酚-OH>5,-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②碱性Y-毗喃环上的1-氧原子,因有未共用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盐酸等生成盐,但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后即可分解。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中生成的盐,常常表现出特殊的颜色,可用于鉴别。

某些甲氧基黄酮溶于浓盐酸中显深黄色,且可与生物碱沉淀试剂生成沉淀。

⑷显色反应

黄酮化合物分子中存在酚羟基和苯并吡喃酮环,其显色反应主要是利用了这些基团的性质。

各类黄酮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有:

还原试验(HCl-Mg,HCl-Zn,NBH4);金属盐类试剂的配位反应,如与铝盐,铅盐和锶盐试剂反应;硼酸显色反应;碱性显色反应。

1.2.2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黄酮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蔬菜,水果,牧草和药用植物中,是植物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次级代谢产物。

迄今为止,在植物中已发现近10000种结构独特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不仅结构多样,而且不同类型的化合物表现出了不同的生物活性和功能。

此外,在临床应用上,许多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植物作为中药已有上千年的应用历史。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药理活性和较低的毒性,现就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药理作用介绍如下。

⑴抗氧化活性

人类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老年痴呆,震颤麻痹症等疾病几乎都与氧自由基有关。

传统合成抗氧化剂存在一定的毒性,甚至可导致异性,癌症,许多国家开始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某些合成抗氧化剂。

而多数酚类物质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因其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抗氧化活性强,毒副作用低而备受关注。

如从水飞蓟果实中提取的水飞蓟素,3-氧化黄酮水飞蓟,异水飞蓟素,水飞蓟亭等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中以水飞蓟素抗氧化活性最强。

水飞蓟素通过阻止或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由Fe2+/Vc引起的小鼠肝微粒体内之至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浓度,或减少急性乙醇中毒内MDA含量及光化学反应。

为了加强防御系统,减少氧化伤害,就必须从体外补充一些抗氧化物质,如食品类抗氧化成分有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芝麻酚等;合成抗氧化剂如没食子酸丙醋(PG)、丁基轻基茵香醚(BHA)、二丁基轻基甲苯(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天然抗氧剂有苯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靴质类、皂昔类等。

由于食品类抗氧化成分的种类和应用都有限,而合成抗氧化剂已被证实有致癌作用,其安全性备受质疑,与此同时,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抗氧化剂,成为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共同目标。

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检测是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的主要方法之一,DPPH·自由基由于结构中苯环的共扼、位阻和硝基吸电子作用,是一种很稳定的以氮为中心的自由基,其孤对电子在517nm附近有强吸收(其甲醇水溶液显深紫色),当有供氢能力的抗氧化剂存在时,孤对电子被配对,吸收消失或减弱,且吸光度变小的程度与自由基被清除的程度呈线性关系,因而可进行定量分析。

若某样品能够清楚DPPH·自由基,则提示它具有清楚体内其它稳定性不如DPPH·的自由基,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所以,可以通过检测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来进一步衡量被测物的抗氧化能力。

⑵抗肿瘤活性

抗肿瘤作用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另一主要作用,目前认为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主要表现为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可促使肿瘤细胞凋亡,还可抑制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蛋白激酶等相关酶的活性,并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和促进抑癌基因表达而抑制癌基因表达的作用[16]。

张强[17]在黄酮和黄酮醇对人食管癌细胞抑制的实验中选取各三种化合物作为黄酮及黄酮醇的代表,发现其能够有效抑制人食管鳞癌KYSE-510细胞和食管腺癌0E33细胞增殖生长。

孙颖桢等[18]从细叶卷柏中发现5种双黄酮类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Bel一7402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强度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并发现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癌机制之一。

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MDR)在临床上已成为医务工作者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难题。

指肿瘤细胞暴露在某单个药物之后,对其他结构上无关的药物产生了交叉耐药性。

其主要原因为P-gp、BCRP,MRP等多药耐药介导蛋白,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依赖ATP供能产生了“药泵”作用,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与这些介导蛋白的连接位点结合,竞争性抑制ATP的供能作用,从而抑制“药泵”作用,增加肿瘤细胞的受药水平[19]。

⑶抗炎,免疫调节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抗炎,调节免疫系统活性主要表现在对炎症因子,如T细胞,B细胞,巨嗜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嗜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调节作用上。

目前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参与炎症过程的某些酶具有特异选择性,特别是对苏安氨酸氨酸蛋白激酶的选择性更为明显。

黄酮类化合物对这些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信号传导途径上。

⑷肝脏保护作用活性

卢新华等[20]经实验表明苦菜总黄酮对四氯化碳、乙醇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提示可能与苦菜总黄酮减少肝脏GSH耗竭,抑制肝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赵鹏等[21]采用乙醇建立大鼠肝损伤模型,将大鼠根据体重分层随机分为阳性组、对照组及葛根黄酮低、中、高剂量组,经试验测定发现葛根黄酮对乙醇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与剂量呈一定比例关系。

在体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