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799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docx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Teachingplanofcomparativenumberinsecondgrademathematicsvolume2ofJiangsuEducationPress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比较数的大小教案

前言:

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通过观察、比较、推理等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索比较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比较意识。

2.使学生体会到比较数的大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相互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学会用“>”表达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板书3月12日)

谈话:

小朋友,3月又来了,马上要到3月12日了,你知道这是什么日子吗?

在这一天,每一个公民都要种上一棵小树苗来美化一下我们的生活环境。

让我们一起去大森林里了解一下最近的绿化情况。

(贴近学生生活时空的引入,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引言:

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呢?

茄子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松树苗和杉树苗比,哪一种多?

这个问题的实际含义就是要我们比哪两个数的大小呢?

(板书:

312  285)接下来,我们就要运用自己的智慧来研究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3.312和285谁大谁小,你会比较吗?

想一想,再简单、清楚地把自己的比较方法说给你的伙伴听。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相互交流想法。

(2)让学生汇报想法,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可能这样回答:

生1:

因为312比300多,而285还不到300,所以312比285多。

生2:

因为百位上3比2大,所以312比285大。

生3:

因为数数时,312在285后面,所以312比285大。

(3)教师对以上答案都进行肯定和赞赏后说:

刚才小朋友们学习得都很认真,回答问题也都很正确。

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敢挑战?

此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

谁能在○里填上“>”表示比较结果呢?

(在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

让学生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感受符号化思想。

4.师说:

小朋友们,杉树苗和松树苗比,哪一种多我们已经会比较了,如果告诉你柏树苗的棵数,问:

柏树苗比松树苗多还是少?

你会吗?

教师板书:

279○285

(1)学生独立填写后相互交流。

(2)指名汇报结果,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3)集体反馈。

5.比较:

(1)思考一下上面两题的比较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可以用数数的方法比:

第一题只要比百位上的数,第二题百位上的数相同,还要比十位上的数。

(2)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还可以有什么情况?

你能举出例子说一说吗?

(百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比个位上的数;还有位数不同的,比较位数就可以了。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己探索比较312和285大小的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饿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方法多样化。

方法多样化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交流中呈现出多种不同的方法。

自己去探索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三、趣味练习,巩固深化

1.填一填。

“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体会到相同的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实际数值是不同的,以增强学生数感。

2.说一说。

“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比较。

3.考考你。

(1)“想想做做”第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反馈时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填的?

填完后,说说在比较大小的式子中,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

数轴后面的数总比数轴前面的数大;填写不等式时,有很多答案。

四、课堂总结及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运用这些本领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课后可以跟好朋友交流;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到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调查好朋友的生日在几月几日,比一比,谁大谁小?

为什么?

教学板书内容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插图

312○285

279○285

1.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有条理、有依据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以及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

体验数的大小比较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白纸上任意写一个三位数。

然后根据自己所写的三位数,为它设计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比如“我是315,我是由3个百、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我比300大,比400要小”等。

2.小组内相互交流各自写的三位数。

3.选择两位同学上台,请全班同学比较他们两位所写数的大小。

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教师扮演1000,选择一个九百多的数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二、共同探索,相互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图。

说明:

左边第一个杯里大约有200粒黄豆,你能猜出第二个杯里大约有多少粒黄豆吗?

第三个杯里呢?

(2)小组交流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要求学生说话要完整。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观察情境图,提问:

在千以内的数中,比630“少很多”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汇报交流。

(2)如果“少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如果“多一些”,那么哪个数比较合适?

3.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提问:

你是怎么理解“差不多”的?

随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家离学校有多远,和图中的小朋友家相比怎么样?

和自己的同桌相比呢?

4.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

(1)看图,说说图中说的是件什么事情?

(2)你能用“快一些”、“快很多”、“慢一些”、“慢很多”说一句话吗?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看图思考:

两位同学说的话有什么不同?

(2)独立思考题目中给出的问题。

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

6.完成“想想做做”第10题。

学生独立填写。

小组内交流填写的方法和策略。

提问:

怎样才能使填写的结果不重复、不遗漏,你有什么好方法?

大组汇报交流。

三、全课总结,拓展提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板书内容

第9题教学插图及解答过程

第10题的题目以及解答

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巩固千以内数的认、读、写,整百数相加减、整百数与整十数相加减的口算。

2.在现实情境中体会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千以内数的认、读、写;口算方法。

难点:

体会数的含义。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复习

谈话:

我们已经对千以内的数有了一些认识,在这一单元中,你结识了哪些新朋友?

通过这些新朋友,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二、单元复习

这节课我们重点复习千以内数的认、数、读、写、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计算。

1.认数、读数。

谈话:

数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比如:

我们班有48位同学,老师的身高158厘米,上海东方电视塔有415米……我们除了用这些的数来表示人数、高度以外还可以表示哪些方面的内容?

提问:

你能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吗?

(要求学生说得准确、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明白。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数。

如:

300、756、204、610、1000。

学生齐读这些数,并说说读数时注意了什么问题?

然后请学生说说它们的相邻数。

2.数的组成。

结合上面的板书说说这些数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练习:

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

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3.读数。

由学生轻轻读出上面练习中的3个数,同桌互相说说:

每个数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练习:

复习题第3题,连线后,在小组中交流:

从这题的练习中得到哪些体会?

4.写数。

(1)三百四十  二百零五  七百九十  一千

独立练习,指名板演。

同桌相互交流写数方法。

(2)出示复习第4题,引导思考;你从这里了解到哪些知识?

你能把这三个数写下来吗?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

除了书本上介绍的这些,你还了解哪些知识?

5.口算。

400+300       400-300

430-30       400+30

先读一读算式,再口算。

讨论思考:

这四道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独立完成复习第5题。

6.应用。

(1)出示第6题,说说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要求什么?

独立解答,集体校对。

(2)出示第7题,思考: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分成几队?

把了解到的信息讲给大家听。

提问:

怎样求蓝队的得分?

三、回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数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板书内容

复习

练习:

百位上是5,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0,这个数是( )。

由9个百和4个十组成的数是( )。

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三位数是( )。

1.通过复习,能正确地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估算,并对估计的结果作出解释。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3.通过活动、交流等形式,增进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难点:

在合作交流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资源

教学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先读一读,再根据每组数的排列规律接着往下写。

(1)270、280、290、(   )、(   )、(   )。

(2)998、997、996、(   )、(   )、(   )。

(3)707、708、709、(   )、(   )、(   )。

思考:

每一组数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再填数。

二、巩固练习

1.复习第8题:

按规律填数。

(1)919、828、737、646、(   )、(   )、(   )。

先读一读,再找一找,最后填一填。

引导思考:

你是怎样找到题中的规律的?

指名汇报,比比谁的思考方法最好?

(2)108、207、306、405、(   )、(   )、(   )。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相互交流排列规律。

(3)再读一读每列数,体会一下它们的排列规律。

2.出示第10题。

(1)轻声读一读题目要求,再想一想“接近”是什么意思?

你能举例说明吗?

指名回答,说说“接近”的含义。

(2)在书上圈出接近400的数,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3)接近400的数有几个?

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说说你的理由。

(4)小结:

接近400的数,可以比400多一点,也可以比400少一点。

(5)让学生再举出一些其它的例子,进一步理解“接近”的含义。

3.出示第11题,小朋友参加赛跑的场面。

(1)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有四个人赛跑,他们的编号、名次……)

(2)你能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写下来吗?

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独立练习后,同桌交流,再指名回答。

(3)这些数还可以怎样排列?

小组交流。

(4)从这副画面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4.复习第9题。

(1)学生每人准备8、5、4三张数字卡片,摆成一个三位数。

(2)先读一读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3)同桌交流:

摆数方法。

(4)同桌一起摆,并把摆的数一一记录下来。

思考:

怎样摆就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5)把六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小组讨论排列方法。

(6)汇报排列方法。

小结:

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5.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商品的价钱有高有低,价钱高的可以用哪一个字来表示?

价钱低的呢?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6.估算。

复习第12题。

(1)提问:

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2)思考: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微波炉是比几元贵得多?

(3)300元钱买一台微波炉够吗?

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7.应用。

出示复习第13题,观察画面,同桌交流获取信息。

思考;他们的藏书都与谁有关?

是怎么说的?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芳芳比明明少一些

明明352册        丁丁比明明多一些

冬冬比明明多得多

(4)通过上面的说法,猜一猜,谁的藏书最多?

谁的藏书最少?

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5)思考:

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还可以怎么说?

小组交流。

8.拓展。

复习第14题。

(1)老师在计数器上拨上212,请学生读出这个数。

问:

212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试一试:

你会用5颗珠子表示其它的三位数吗?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小组交流,一共有几个数,边拨边做好记录。

讨论:

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回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13题插图以及解答过程

--------DesignedByJinTaiColleg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