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3172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化学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课标要求]

1.通过对化学科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及实用价值的学习,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通过对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学习,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

1.化学研究的对象:

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2.化学的特征:

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近代化学家及成就:

波义耳提出元素概念;拉瓦锡建立氧化学说;道尔

顿提出原子学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1.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

化学的特征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农业:

合成氨技术的应用;

医药:

新药物的研制;

信息:

芯片和光导纤维引领进入信息时代。

1.“臭氧空洞”的形成表现了臭氧的什么性质?

提示:

“臭氧空洞”形成的原因是O3分子不稳定易分解成O2,表现了O3的化学性质。

2.核反应通常包括衰变、粒子轰击、裂变和聚变四类,你认为核反应属于化学变化吗?

提示:

化学变化的最小微粒是原子,原子核发生变化的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

3.H2O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化学变化吗?

提示: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固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H2O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化而已,属于物理变化。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比较

物质的性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特征

化学性质不变

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现象

形状、状态等变化

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等

1.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明抗疟疾新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青蒿素的分子式为C15H22O5。

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是由碳的氧化物和氢的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B.青蒿素具有可燃性,可燃性属于物理性质

C.青蒿素中C、H、O的质量比为90∶11∶40

D.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

解析:

选C 青蒿素为纯净物,A项错误;可燃物燃烧生成新物质,表现为化学性质,B项错误;青蒿素相对分子质量为282,D项错误。

2.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是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①冰融化成水

②干冰升华

③钢铁生锈

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

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

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

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

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

⑨石油分馏

⑩煤的干馏

答案:

①②⑤⑥⑦⑨ ③④⑧⑩

[方法技巧]

  

(1)常见的物理变化:

物质的三态变化(熔化、汽化、升华、凝华、液化、凝固),金属导电,蒸馏、粉碎、金属受热发光。

(2)常见的化学变化:

分解、化合、复分解、置换、燃烧、氧化、还原、风化等。

1.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

古代实用技术

近代化学

现代化学

主要成就

冶金、制药、造纸、陶瓷等

原子—分子学说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理论

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元素周期律的发现等

现代物质结构理论

特点

用其物不知其理

用其物知其理

知其理造其物

2.近代化学科学发展的里程碑

时间

科学家

重大发现或成就

作用

1661年

波义耳

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1771年

拉瓦锡

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

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1803年

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

门捷列夫

发现元素周期律

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1.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  )

A.舍勒发现氧气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分子学说的问世

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解析:

选C 一门科学的快速发展,首先源于形成了相关的理论,所以C项正确。

2.进入20世纪以后,化学科学经历了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若干项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这个时期重大化学成就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B.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

C.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D.制陶技术的成熟

解析:

选D 化学科学在20世纪后进入现代化学科学的发展阶段,研究手段向精细、综合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物质结构理论,并带动了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而制陶工艺属于古代实用技术。

3.通过对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请把重大成果与发现者连起来。

①道尔顿         a.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

②波义耳b.建立氧化学说

③拉瓦锡c.提出原子学说

④门捷列夫d.发现元素周期律

答案:

①—c,②—a,③—b,④—d

1.化学科学领域:

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能源和资源领域:

有了化学科学,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能源和资源,处理好能源和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3.材料科学领域:

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环境领域:

化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医学领域:

化学科学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原理,寻求有效防治措施。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为使农作物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

(2)推广垃圾分类存放,分类回收,分类处理(  )

(3)加大石油、煤炭的开发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  )

(4)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材料将越来越多(  )

(5)利用化学反应,研制出新药物使许多疑难病症得到有效治疗(  )

答案:

(1)× 

(2)√ (3)× (4)√ (5)√

2.下列不符合当今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

A.发现新物质

B.合成新材料

C.研究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D.研究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守恒关系

解析:

选D 通过化学研究,发现新物质、合成新材料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A项、B项不符合题意;研究化学的微观过程,为化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C项不符合题意;化学反应中的原子守恒是早就被证明的理论,不需要再研究,D项符合题意。

[三级训练·节节过关]                                     

1.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①氢气、硫黄在氧气中燃烧

②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呈现美丽的绿色,将其加热变为黑色

③日本广岛原子弹的爆炸

④将2~3滴红墨水滴入水中,加入活性炭后红色消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

解析:

选C ①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H2O、SO2,属于化学变化,②中发生了分解反应,Cu2(OH)2CO3

2CuO+H2O+CO2↑,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中原子弹的爆炸,属于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的范畴;④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不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汽油消失

B.NH4HCO3受热分解

C.CuSO4白色粉末吸水变蓝色

D.铁板表面生锈

解析:

选A A项,汽油消失是因为汽油具有挥发性,是物理性质;B项,NH4HCO3受热分解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NH3、H2O和CO2,是化学变化;C项,CuSO4吸水成为CuSO4·5H2O是化学变化;D项,铁板生锈是铁被氧化,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过程中体现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有新的原子生成

B.一定有新的元素生成

C.一定有新的物质生成

D.一定有颜色、沉淀、气体等现象发生

解析:

选C 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是原子,不能生成新原子;元素是核电荷数相等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化学反应也不能生成新元素;化学反应中不一定有明显现象产生,如盐酸与NaOH溶液之间的中和反应。

4.西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对于水银的描述:

“味辛,寒……熔化还复为丹”。

这里的“丹”是指(  )

A.银         B.汞

C.氧化银D.氧化汞

解析:

选D 水银是单质汞,在空气中熔化过程生成氧化汞。

5.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涉及氢气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涉及氢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H2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H2的两项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 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

(2)可燃性和还原性

(3)H2+CuO

Cu+H2O

(4)Zn+H2SO4(稀)===ZnSO4+H2↑(合理均可)

(5)燃料、冶炼金属、制NH3等(写出合理两项均可)

1.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化学家是(  )

A.波义耳       B.道尔顿

C.李时珍D.门捷列夫

解析:

选D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于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溶洞的形成过程B.物质的燃烧

C.矿石的粉碎D.合成高分子

解析:

选C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矿石粉碎无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

3.化学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D.分子种类

解析:

选D 化学变化前后原子数目、元素种类均不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有新物质生成,故分子种类可能发生变化。

4.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  )

A.骑自行车上下班B.减少食品加工过程

C.发展氢能和太阳能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解析:

选D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天然气、煤、石油)能产生大量CO2,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5.人类使用材料的增多和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材料与化学制备无关的是(  )

A.青铜器B.铁器

C.石器D.高分子材料

解析:

选C 冶金(青铜器、铁器制备)、高分子材料合成均涉及化学反应,石器加工只需物理处理。

6.为防止污染环境,下列燃料最理想的是(  )

A.煤B.氢气

C.石油D.植物秸秆

解析:

选B 煤、石油、植物秸秆的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