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1286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docx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

精细化工论文-化学助剂的研究与应用

化工助剂的研究与应用

中文摘要

广义上讲,助剂是泛指某些材料和产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

进生产工艺和产品的性能而加入的辅助物质。

狭义地讲,加工助剂是

指那些为改善某些材料的加工性能和最终产品的性能而分散在材料

中,对材料结构无明显影响的少量化学物质。

助剂亦称添加剂或(专

用)化学品。

从助剂的化学结构看,既有无机物,又有有机物;既有单一的化

合物,又有混合物;既有单体物,又有聚合物。

因此,助剂的分类是

比较复杂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

一是按应用对象分类,主要有高

分子材料助剂、石油工业用助剂、纺织染整助剂等;二是作用功能分

类,主要有稳定化助剂、改善机械性能助剂、改善加工性能助剂、柔

软化和轻质化助剂、难燃性助剂、提高强度或硬度助剂、改变味觉助

剂、改进流动和流变性能助剂。

关键字:

助剂助剂的化学结构助剂的分类

Abstract

Broadlyspeaking,additivesgenerallyreferstocertainmaterialsandproductsintheproductionandprocessingfortheimprovementofproductiontechnologyandproductperformanceandaddingauxiliarymaterial.Narrowlyspeaking,processingaidsarethoseforimprovingprocessingpropertiesofsomematerialsandthepropertiesofthefinalproductanddispersedinthematerial,thematerialstructurehadnosignificanteffectontheamountofchemicals.Additivesoradditiveorchemicals(special).

Fromtheauxiliarychemicalstructure,bothinorganicandorganicmatter,;bothsinglecompounds,andmixtures;bothmonomer,andpolymer.Therefore,auxiliaryclassificationiscomplex,therearemainlythefollowingtwocategories:

oneisaccordingtothe

applicationobjectclassification,mainpolymeradditives,industrialoiladditives,textile

dyeingandfinishingauxiliaries;twoisthefunctionclassification,mainlythestabilizing

additives,improvementofmechanicalpropertiesofadditives,additives,improvetheprocessingperformanceofsoftandthelightofadditives,flameretardantadditives,improvestrengthorhardnessadditives,alteredtasteadditives,improvedflowandrheologicalpropertiesofadditives.

Keywords:

additivesAuxiliarieschemicalstructureAuxiliaryclassification

前言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所需要的配套助剂品种和数量也越来越多,助剂的应用已遍及国民经

济的各个领域。

助剂是精细化工行业中的一大类产品。

它能赋予制品

以特殊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扩大应用范围,改善加工效率,加速反

应过程,提高产品收率。

因此,助剂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特别是有

机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等三大合成材料的制造加工,以及石油炼

制、纺织、印染、农药、医药、涂料、造纸、食品、皮革等精细化工

或相关工业部门。

1.增塑剂

增塑剂是一种加入材料到材料中能改进其加工性能(挤出、模塑、热成型性)

及物理和机械性能(弹性、伸长率)的物质,是橡塑加工中极其重要的助剂,通

常为高沸点、难挥发的液体或低熔点固体。

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

聚物,其用量占增塑剂总用量的80%-85%。

1.1苯二甲酸酯增塑剂

苯二甲酸酯按化学结构分可分为邻苯二甲酸酯、间苯二甲酸酯和对苯二甲酸

酯,以邻苯二甲酸应用最广。

1.1.1邻苯二甲酸酯

1.1.1.1定义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又称酞酸酯,缩写PAEs,统称邻苯二甲基酯类,

主要做为增塑剂使用。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使用最广泛、品种最多、产量最大的增

塑剂。

当被用作塑料增塑剂时,一般指的是邻苯二甲酸与1,15个碳的醇形成的

酯。

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EHP)是最重要的品种。

1.1.1.2性质

一般为挥发性很低、稳定性高且无色具有芳香气味或无气味的粘稠油状液体。

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容易溶于多数非极性有机溶剂中。

制法由邻苯二甲酸酐与醇在酸催化剂(如硫酸)存在下酯化而成。

1.1.1.3用途

这一类物质是塑料工业中最常见的增塑剂、软化剂、可塑剂,广泛添加于日常及工业的高分子塑胶产品的生产,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医用血袋和胶管、清洁剂、润滑油、个人护理用品、乙烯地板和壁纸等很多材料之中。

1.2磷酸酯增塑剂

1.2.1定义

酞磷酸酯又称正磷酸酯(以与亚磷酸酯相区别),是磷酸的酯衍生物,属于磷酸衍生物的一类。

磷酸为三元酸,因此根据取代烃基数的不同,又可将磷酸酯分为伯磷酸酯(磷酸一酯、烃基磷酸)、仲磷酸酯(磷酸二酯)和叔磷酸酯(磷酸三酯)。

1.2.2性质

磷酸的一酯和二酯是强酸,例如磷酸甲酯和磷酸二甲酯的pKa分别为1.54

烃基磷酸、烃基焦磷酸和烃基三磷酸都以盐的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

和1.29

DNA和RNA就可以看做是[PO2(OR)(OR')?

]n类型的聚合物。

1.2.3用途

磷酸酯主要用作含磷农药、神经毒气、难燃液压油、润滑油。

2.抗氧剂

抗氧剂是一些很容易与氧作用的物质,将它们加入到合成材料中,使大气中的氧限于它们作用起来保护合成材料免受或延迟氧化。

在橡胶工业中,抗氧剂也被称为防老剂。

若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胺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机金属盐等等。

2.1酚类抗氧剂

酚类抗氧剂是所有抗氧剂中不污染、不变色性最好的一种,可分为单酚、双酚和多酚。

2.1.12,6-二叔丁基对甲酚

2.1.1.1定义

2,6-二叔丁基对甲酚,通常叫作BHT,是一种油溶性的有机化合物。

2.1.1.2用途

在食品添加剂中被用作为抗氧化剂。

2.2硫代酯抗氧剂

硫代酯是一类常用的辅助抗氧剂,主要是硫代二丙酸酯类。

2.2.1硫代二丙酸月桂醇酯

2.2.1.1制法

将丙烯腈与硫化钠水溶液反应得硫代二丙烯氰,用硫酸水解再与月桂醇酯化

得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醇酯。

3.热稳定剂

为防止塑料在热和机械剪切力等作用下引起降解而加入的一类物质称为热稳定剂。

若根据结构和作用分为盐基性铅盐(只带有未成盐的一氧化铅的无机酸和亚磷酸酯)、脂肪酸皂、有机锡稳定剂等等。

3.1有机锡稳定剂

3.1.1定义

有机锡稳定剂的通式是RnSnY4-m(R是烷基,如甲基、正丁基、正辛基等;Y是通过氧原子或硫原子与Sn连接的有机基团)。

3.1.2制法

一般是首先制备卤代烷基锡,然后与氢氧化钠作用生成氧化烷基锡,最后与羧酸或马来酸酐、硫醇等反应即可得到有机锡的脂肪酸盐、马来酸盐、硫醇盐等。

4.光稳定剂

加入高分子材料中能抑制或减缓光氧化过程的物质称为光稳定剂或紫外光稳定剂。

如2-(2’-羟基-3’,5’-二丁叔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4.12-(2’-羟基-3’,5’-二丁叔基苯基)-5-氯代苯并三唑

4.1.1制法

由对氯邻硝基苯胺的重氮化产物与2,4-二叔丁基苯酚化合后,再经还原而得。

4.1.2用途

紫外线吸收剂的一种。

特别适用于聚乙烯和聚丙烯,还可用于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BS树脂等的紫外线吸收剂,用量一般为1%-3%。

5.交联剂

交联剂是指能在线型分子间起架桥作用从而使多个线型分子相互键合交联成网络结构的物质。

促进或调节聚合物分子链间共价键或离子键形成的物质。

交联剂在不同行业中有不同叫法。

例如,在橡胶行业习惯称为“硫化剂”;在塑料行业称为“固化剂”、“熟化剂”、“硬化剂”;在胶黏剂或涂料行业称为“固化剂”、“硬化剂”等。

以上称呼虽有不同,但所反映的化学本性是相同的。

如马来酰亚胺。

5.1马来酰亚胺

5.1.1制法

由吡咯与重铬酸钾反应而得。

将1177g重铬酸钾溶于1200ml水及712ml浓硫酸中,加热至35?

,将54g吡咯在搅拌下慢慢加入,反反温度不超过50?

加毕,在40-50?

保温反应至无吡咯气味时为止。

冷却,用玻璃棉去反应生成的少量焦油,滤渣用热水洗涤。

过滤、洗液用乙醚提取,提取液经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蒸发回收乙醚,得粗品结晶。

用真空升华可得7g纯白结晶成品。

5.1.2用途

有机合成、制药、化学分析等。

6.偶联剂

偶联剂广泛应用于粘合材料和复合材料,其结构上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通常包含有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基团的性质是亲无机物的,易与无机材料或填料起化学反应;另一个基团是亲有机物的,能与有机合成材料起来化学反应。

经偶联剂处理后,无机增强材料或填料与偶联剂分子一部分形成链,变无机增强材料和填料的表面的亲水性为亲油性,而偶联剂分子的另一部分与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偶联剂大致可分为硅烷系、钛酸酯系、铝酸酯系、铬络合物系及其他高级脂肪酸、醇、酯等几大类,常用的是前两类。

6.1硅烷偶联剂

硅烷偶联剂是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重要的偶联剂,其化学通式是RSiX3。

6.1.1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

6.1.1.1特点性能

具有酯味的无色透明液体,遇水缓慢水解,生成相应的硅醇。

可溶于甲醇、乙醇、异丙醇、甲苯、丙酮等有机溶剂。

本品为通用型有机硅烷偶联剂,主要用于做聚乙烯交联剂;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剂;合成特种涂料;电子元器件的表面防潮处理;无机含硅填料的表面处理等。

6.1.1.2制法

方法一是乙烯基三氯硅烷与甲醇反应,粗品中和,精馏,得成品;方法二是乙炔与三甲氧基氢硅烷在铂催化剂下加成,粗品精馏得成品。

6.1.1.3用途

用作硅酮的中间体。

适用于不饱和聚酯、丙烯酸树脂、EPDM等,是硅橡胶与金属粘接的良好促进剂。

6.2钛酸酯偶联剂

钛酸酯偶联剂是一类新型偶联剂,具有独特结构,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四类:

单烷氧基型、单烷氧基焦磷酸酯型、螯合型和配位体型。

如钛酸四异丙酯等。

6.2.1钛酸四异丙酯

6.2.1.1物化性质

本品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

熔点14?

,沸点104?

暴露于空气中冒白烟,极易吸潮并逐渐水解。

闪点为60C,但与空气中的水反应实在太快,使实际闪点降低到23C,所以本品为易燃物品。

当吸收足量水份,最终生成钛酸。

遇水迅速水解、发热、并生成钛酸。

溶于大部份的有机溶剂如脂肪烃、芳香烃、乙醇、异丙醇、氯仿。

6.2.1.2用途

本产品用于酯化反应、丙烯酸等酯类的转酯基反应的催化剂。

在环氧树脂、酚醛塑料、硅树脂、聚丁二烯、PP、PE的聚合等反应中作为齐格勒(ZieglerNatta)催化剂使用,具有较高的立体选择性和效益。

用于油漆中使多种聚合物或树脂起交联作用,提高涂层的防腐能力等,同时亦促进涂层与表面的粘接。

本品还可直

接作为物料表面改性剂、胶粘促进剂、底漆、以及面漆对物料的附着力。

本品高温分解(300-650C),形成坚硬而光洁二氧化钛薄膜层。

7.燃料油添加剂

燃料添加剂即石油添加剂,主要应用于汽油、柴油、煤油和燃料油。

按作用分,主要有抗爆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抗静电剂、抗磨防锈剂、流动改进剂等,磷酸盐或磷酸盐衍生物是燃料添加剂的主要成分,既可以起到抗磨防锈作用,又可以起到抗氧化、抗老化作用。

7.1降凝剂及作用机理

降凝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或缩合物,在其分子中一般含有极性基团(或芳香核)和与石蜡烃结构类似的烷基链。

降凝剂不能阻止石蜡在低温下结晶析出,即油品的浊点不变,它是通过在蜡结晶表面的吸附或与蜡共晶来改变蜡晶的形状和尺寸,防止蜡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之仍然保持油在低温下的流动能力。

要强调的是,降凝剂只在含有少量蜡的油品中才能起降凝作用,油品中不含蜡或含蜡太多都无降凝效果。

最常用的降凝剂有二甲基丙烯酸甲酯。

7.2防锈防腐剂及作用机理

防锈剂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化合物,其极性基团对金属表面有很强的吸附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紧密的单分子或多分子保护层,阻止腐蚀介质与金属接触,起到防锈作用。

另外,溶解防锈剂的基础油,可在防锈剂吸附少的地方进行吸附,深入到防锈添加剂分子之间,借助范德华力与添加剂分子共同作用,使吸附膜更加牢固;另外,由于基础油的作用,使添加剂对金属表面的吸附更加牢固不易脱离,油还可以与添加剂形成浓缩物,从而使吸附膜更加紧密。

总之,基础油的这些作用,有利于保护吸附分子,保持油膜厚度,起到一定的防锈作用。

最常用的防腐蚀剂如:

磺酸钡、磺酸钙、改性磺酸钙、硼酸胺、羧酸胺。

7.3油性剂及作用机理

主要是指润滑剂减少摩擦的性能。

以提高这种性能的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称为油性剂(Oilnessagents),有时也称为减摩剂(Frictionreducer)或摩擦改进剂,用作油性剂的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酯、胺等。

7.4抗磨剂及作用机理

是指润滑剂在轻负荷和中等负荷条件下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磨损的能力。

如:

硫化油脂、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金属盐。

7.5极压剂及作用机理

极压剂是指润滑剂在低速高负荷或高速冲击负荷摩擦条件下,即在所谓的极压条件下防止摩擦面发生烧结、擦伤的能力。

极压剂多含有硫磷氯等活性物质,极压剂在摩擦面上和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剪切力和熔点都比原金属低的化合物,构成极压固体润滑膜,防止烧结。

最常用的极压剂如:

硫化烯烃、磷酸酯、氮化物。

7.6抗泡剂及作用机理

润滑油使用中,常会受到震荡、搅动等影响,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于形成气泡,则将影响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加速氧化速度,导致油品损失,而且会阻碍油品的传送,使供油中断,妨碍润滑,对液压油影响其压力的传递。

抗泡剂作用主要是抑制泡沫的产生,提高消除泡沫的速度,以免形成安定的泡沫。

它能吸附在泡沫上,形成不安定的膜,从而达到破坏泡沫的目的。

最常用的抗泡剂是甲基硅油抗泡剂。

8.润滑油添加剂

润滑油添加剂是加入润滑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化合物,以使润滑剂得到某种新的特性或改善润滑剂中已有的一些特性。

添加剂按功能分主要有抗氧化剂、抗磨剂、摩擦改善剂(又名油性剂)、极压添加剂、清净剂、分散剂、泡沫抑制剂、防腐防锈剂、流点改善剂、粘度指数增进剂等类型。

8.1清净分散剂

8.1.1定义

是吸附氧化产物,将其分散在油中。

由浮游性组分抗氧化、抗腐蚀、组合、合成。

8.1.2主要产品

低碱值合成烷基苯磺酸钙、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钙、高碱值合成二烷基苯磺酸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镁、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

8.2抗氧抗腐剂

8.2.1定义

提高油品氧化安全性——防止金属氧化、催化陈旧延缓油品氧化速度隔绝酸性物与金属接触生成保护膜具有抗磨性。

8.2.2主要产品

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碱式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硫磷丙辛仲伯烷基锌盐、硫磷伯仲烷基锌盐。

8.3极压抗磨剂

8.3.1定义

在摩擦面的高温部分能与金属反应生成融点低的物质,节省油耗和振动噪音。

8.3.2主要产品

硫化异丁烯,极压抗磨性优良、油溶性好、铜腐蚀低。

用于调制各类中、高档齿轮油、调制抗磨液压油、调制切削油、调制润滑酯。

8.4其他的润滑油添加剂

8.4.1油性剂

都是带有极性分子的活性物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可以防止金属摩擦面的直接接触。

8.4.2抗氧防胶剂

用作汽油、润滑油。

有石蜡等产品抗氧、防胶剂,橡胶塑料的防老剂。

8.4.3增粘剂

主要是聚俣型有极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剂不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8.4.4防锈剂

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在金属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紧密的吸附膜以隔绝水分、潮气和酸性物质的侵蚀;防锈剂还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8.4.5降凝剂

降低油品的凝固点,改善油品低温流动性。

8.4.6抗泡剂

使气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面,失去稳定性并易于破裂,从而缩短了气泡存在的时间。

8.4.7破乳剂

对油品有很高的降解性能及水萃取性的物质。

9.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英文:

concreteadmixtures)简称外加剂,是指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混凝土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一是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的外加剂,包括各种减水剂、引气剂和泵送剂等。

二是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缓凝剂、早强剂和速凝剂等。

三是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

包括引气剂、防水剂和阻锈剂等。

四是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

包括加气剂、膨胀剂、着色剂、防水剂和泵送剂等。

10.纺织工业助剂

纺织助剂是指在纺丝工艺与织布过程中所用的助剂。

纺织工艺过程纺丝、卷绕、集束、牵伸、卷曲、切断、淋洗、干燥等。

属于这一类的助剂种类很多,应用比较广的是油剂、上浆剂、抗静电剂。

10.1抗静电剂

10.1.1定义

任何物体都带有本身的静电荷,这种电荷可以是负电荷也可以是正电荷,静电荷的聚集使到生活或者工业生产受到影响甚至危害,将聚集的有害电荷导引、消除使其不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或危害的化学品称为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英文名称是Antistaticagent,简称ASA。

10.1.2结构特征

抗静电剂一般都具有表面活性剂的特征,结构上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兼而有之。

常用的极性基团(即亲水基)有:

羧酸、磺酸、硫酸、磷酸的阴离子,胺盐、季铵盐的阳离子,以及-OH、-O-等基团,常用的非极性基团(即亲油基或疏水基)有:

烷基、烷芳基等,从而形成了纤维工业常用的五种基本类型的ASA,即胺的衍生物,季铵盐,硫酸酯、磷酸酯以及聚乙二醇的衍生物。

ASA当涂层用时,疏水基团吸附于材料表面,最外层形成一层ASA的分子层;当采用共聚方法形成双组分纤维时,外部的ASA分子层受到破坏,内部的ASA便可以渗透到材

料表面;材料表面有一个平滑的ASA分子层,表面摩擦系数的降低使静电产生几率减少,但外用ASA耐洗牢度不好,可考虑用反应性化合物与纤维在高温下形成共价键结合。

10.1.3抗静电机理

外用ASA一般以水、醇或其它有机溶剂作为溶剂或分散剂,进行涂覆疏水基团附着于材料表面,向外排列的亲水基团吸收环境中的微量水分,因为水是高介电常数的液体而形成导电层,并且纤维中所含的微量电解质也一定程度地降低表面电阻;用于织物的ASA多为饱和长碳链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因纤维表面呈负电性而容易被吸附形成湿气膜,这样材料摩擦间隙的介电常数也明显提高;如果ASA为离子化合物时,本身便具有离子导电作用。

内用ASA在聚合物中分布是不均匀的,当添加到一定数量时,复合材料的表面会形成一层亲水基团向外排列的膜,同时内部的ASA能向表面渗透以抗静电剂补充膜层的缺损;因此ASA与聚合物的相容程度便形成了矛盾的两方面,相容性好会使向外表渗透速度放慢,难以及时补充表层ASA损失,反之又会使材料过早地丧失抗静电性能。

10.2油剂

是纤维(包括化学纤维、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等有机高分子以及玻璃丝等无机纤维)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整理剂,主要满足加工工艺要求,以及赋予纤维以柔软、润滑、集束、抱合、抗静电等性能。

这种整理剂有以矿物油为主成分的油性组合物,也有以聚醚为主的水溶液或水性的乳液。

10.3上浆剂

一种或多种能成膜的高分子物质,其作用就是制成整理浆浸轧在织物上,使之附着于织物表面,干燥后形成皮膜将织物表面包裹,从而赋予织物平滑、厚实、丰满、硬挺的手感。

上浆整理用的浆料有淀粉及淀粉转化制品的糊精、可溶性淀粉,以及海藻酸钠、牛胶、羧甲基纤维素(CMC)、纤维素锌酸钠、聚乙烯醇(PVA)、聚丙烯酸等,这些浆料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要求混合使用。

配置浆液时,还同时添加填充剂,用来增加织物重量,填塞布孔,使织物具有滑爽、厚实感。

通用的填充剂有滑石粉、高岭土和膨润土等。

为防止浆料腐败变质,还加入苯酚、乙萘酚之类的防腐剂。

化工助剂的应用

1.增塑剂对GF/PVC复合材料复合特性的影响

GF,PVC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加增塑剂TBC与DOP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大小差不多,都大于加EHDP增塑剂的复合材料。

当增塑剂的配比小于115份时,加DO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大于加TBC的,当增塑剂配比超过115时,加TBC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略大于加DOP的,这表明加增塑剂TBC与DOP复合材料的抗拉效果较好。

而且这三种增塑剂的配比在130份时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变化曲线最缓,这表明增塑剂配比在130份时抗拉强度的变化速率最慢。

三种不同增塑剂的复合材料随着增塑剂配比的提高而断裂伸长率增大,在相同配比的情况下,力nTBC的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与JJIDOP的比较接近,iJIEHDP的复合材料的最小,且加三种增塑剂的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在130份

时大小比较接近。

2.偶联剂对GF、PVC复合材料复合特性的影响

GF,PVC复合材料里加入偶联剂以后,力学性能都有提高。

对硅烷偶联剂KH550与KH560来说,它们的变化规律是先升高后降低,其中KH550用量在l,时GF,PVC的拉伸效果较好,它的较佳抗拉断裂强度比未加偶联剂时GF,PVC的断裂强度提高了42.7,,断裂伸长率提高了66.4,。

其中KH560的用量为2,时GF,PVC的拉伸效果较好,它比未加偶联剂时GF,PVC的断裂强度提高了41.4,,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73.8,。

钛酸酯偶联剂HWl01的加入也提高了GF,PVC的拉伸性能,它的拉伸强度变化规律是一直降低。

断裂伸长率是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在用量在0.5,时效果较好,GF,PVC复合材料的断裂强度提高了30(2,。

即偶联剂对复合材料抗拉强度的极大值规律是:

lm550>KH560>HWl01,断裂伸长率的极大值规律是:

KH560>HWl01>KH550。

3(离子液体型抗静电、光稳定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TE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