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841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docx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教育毕业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

众所周知,幼儿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亲社会行为直接影响着幼儿融入集体和社会的能力,介于亲社会行为对幼儿带来的巨大影响,社会各界对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

尽管如此,当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现状也并不乐观,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科学培养,不利于其亲社会行为更好的发展。

经过不断的研究,笔者发现:

当前面临的困境涉及多个方面,最为直接的影响因素包括家长溺爱幼儿,缺少与幼儿的交流沟通;教师缺乏对幼儿的鼓励、赏识,缺失科学的培养方法;幼儿自身性格内向,所处环境和家庭氛围不利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

只有这些情况得到改善和解决,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在日常生活及幼儿园一日活动当中运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幼儿,能有效培养其亲社会行为,游戏是日常生活和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培养过程中运用游戏这一媒介可以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由于中班幼儿在幼儿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笔者以中班幼儿为对象,展开了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的研究,希望通过不断的研究,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实现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幼儿园一日活动;幼儿游戏

1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1研究目的1

1.2.2研究意义2

1.3国内外研究现状2

1.3.1国外研究现状2

1.3.2国内研究现状3

1.4研究内容及方法4

1.4.1研究内容4

1.4.2研究方法4

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4

2相关概念界定5

2.1中班幼儿5

2.2亲社会行为5

2.3幼儿园一日活动5

2.4幼儿游戏5

3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6

3.1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6

3.1.1促进心理健康发育6

3.1.2提升承受挫折能力6

3.1.3提高自我管控能力6

3.1.4养成从容友善态度6

3.2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现状7

4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8

4.1家长方面8

4.1.1过分溺爱8

4.1.2缺少交流8

4.2教师方面8

4.2.1缺乏鼓励行为8

4.2.2缺少赏识教育9

4.2.3缺失培养方法9

4.3其他方面9

4.3.1环境创设不当9

4.3.2家庭氛围不好10

5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11

5.1家长方面11

5.1.1引导幼儿感知成功的喜悦11

5.1.2交流中培养幼儿助人行为11

5.2教师方面11

5.2.1积极鼓励幼儿11

的最佳方法莫过于将游戏这一媒介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当中。

通过相关文献笔者了解到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与束缚中,强调知识学习目标而减少中班幼儿的游戏活动,导致了幼儿自私、缺少交往能力、不愿融入集体等问题的严重化,不仅为中班幼儿日后步入社会形成了障碍,更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整理、对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以及实际对幼儿的观察整理出当前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深入剖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树立家长和教师正确的培养观念,合理运用游戏这一媒介实现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科学养成的目的。

1.2.2研究意义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提出,能够提升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提高其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知,树立日常生活中运用游戏的方法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与依据。

同时,本文所研究的成果,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理论起到补充与完善的作用,实现其理论意义;并通过理论的提出,提高幼儿适应集体生活与社会的能力,减少幼儿之间的冲突,降低家长的焦虑感,减缓教师的工作压力,为家长和教师在实践中完成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目标提供参考,突出素质教育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满足幼儿园教学体系构建的需求。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层面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对幼儿社会行为的概念进行了揭示,这也是亲社会行为概念最早的研究形态,为欧美等国家在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与平台。

在该理论的明确后真正推动了国外在如何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进程。

2011年,学者JiyoungChoi在《TheRootsofSocialDominance:

Aggression,ProsocialBehavior,andSocialInterdependence》的研究中,对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与社会融合的重要行为之一,具有亲社会行为特点的个体,通常在社会中易被群体接受,消除个体存在的社交焦虑感,能够有效地避免自私、自卑等不良心理的形成,是个体与社会连接的根源。

该研究成果的提出,为深入研究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提供了动力,更体现出本研究的重要意义[1]。

2014年,学者M.Schmitz,在《Individualdifferencesintrainingeffectsofschool-childrensprosocialbehavior》的研究中发现,在培养学龄前幼儿亲社会行为时具有较强的个体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

幼儿在集体中,只有找到表现的契机,才能获得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空间。

同时在研究中提出:

第一,提高培养观念,促进幼儿科学的认知社会行为;第二,优化环境创设,拓展幼儿理解亲社会行为的渠道;第三,创设情境,增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从以上分析中能够看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需要明确的培养目标、有效的指导与适当的环境支持方可实现[2]。

在国外的研究中,由于理论体系涉及层面较广,研究成果较为笼统,针对性不强。

并未体现出在游戏中进行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特点,仅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文献资料缺乏实践意义。

1.3.2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由于素质教育开展较晚,关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在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下始终难以实践并得到发展,直至2000年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严重化,导致幼儿个体难以融入集体、缺乏沟通能力、自私等问题日趋严重,而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众多策略中,利用相关游戏活动培养的策略更加被认可,展现出明确观点研究成果的有:

2005年学者王红娜、李姗泽在研究《中班幼儿游戏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生现状的观察分析》中首先提出:

亲社会行为的科学养成是决定幼儿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

同时提出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特征的具体表现:

首先,良好的沟通能力;其次,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与同伴协商的意识;其四,形成任务目标的认知;其五,移情能力逐渐增强。

该研究结论的提出,为了解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提供了详细的参考[3]。

关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有:

2012年,学者田素娥和匡明霞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

亲社会行为的科学养成,能够帮助幼儿在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其表达与理解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科学发展。

以上相关研究中所体现出的成果,详细的阐述了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为本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了基础[4]。

2016年,学者孙佳晴在《角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中,以角色扮演游戏为手段,指出:

在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能力,首先,要延续角色行为的内涵;其次,注重游戏中的生成性元素;再次,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之中,为幼儿亲社会行为提供借鉴;最后,对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发生的亲社会行为进行肯定和鼓励。

由此可见,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需要多种因素的辅助方可形成[5]。

2016年,学者郝航娟在《故事讲述与表演游戏结合对中班幼儿谦让行为干预的研究》研究中,以谦让行为为突破口,提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首先,在故事游戏中让幼儿了解亲社会行为的意义与作用;其次,为幼儿创建与提供交流、分享合作的环境与机会;其三,教给幼儿建立亲社会行为的方法与技能;其四,让幼儿体验亲社会行为带来的益处。

以上观点,清晰的显现出我国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研究路径,不仅为本文研究中对相关因素的查验明确了思路,更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6]。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国内虽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但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尤其在借助游戏方法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但缺乏实践研究层面的拓展,这也是未来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文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进行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培养策略的深入探讨。

首先,借助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辅助进行相关理论的明晰,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与研究依据;其次,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现状进行阐述,以此为据,查验出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在论据充分的前提下,对相关问题进行分解与剖析,提出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并在全文结构梳理清晰后,进行全文总结;最后,完成论文。

1.4.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经验总结法进行调查。

文献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平台进行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整理工作,对研究中出现的亲社会行为、中班幼儿、幼儿游戏等关键词进行了明确与界定,并通过文献法的运用,确定本研究中所需观察的内容与结构。

观察法:

理论方面资料准备就绪后,运用观察法,主要运用的类型为自然观察法,选择本人实习幼儿园的中三班进行观察,主要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利用游戏方法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以及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时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观察,在观察中利用数码设备记录,在记录的过程中尽量保证事件的完整性,为相关分析积累资料。

访谈法:

在观察后应用访谈法,进一步对利用游戏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存在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解与查验,访谈对象为哈尔滨圣约翰双语幼儿园中二班幼儿教师以及中三班部分幼儿家长。

经验总结法:

最后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明确研究思路,进行论文纲要的构思,开题的撰写,直至论文工作的完成。

1.5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详细分析了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重要性及现状之后,分别提出了家长过分溺爱幼儿、与幼儿缺少交流的问题,教师对中班幼儿缺乏鼓励行为、缺少赏识教育、缺失培养方法的问题,以及幼儿园环境创设不当的问题和幼儿家庭氛围不好的问题,并通过具体策略的实施实现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目的。

2相关概念界定

2.1中班幼儿

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体制中,一般将年龄4-5岁的幼儿定义为中班幼儿,而中班在学前教育中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常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定义为,在学前教育机构中,以4-5岁幼儿为核心所构建的教学集体,便于幼儿园对于学龄前幼儿特点的区分以及管理[7]。

同时,幼儿园中班幼儿不仅是认知能力与社会性发展能力启蒙的基础群体,更是对于集体感、有意性行为、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规则意识形成感知力的重要年龄阶段。

因此,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具有更加强烈的主观意识与责任感[8]。

2.2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并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行为者却自觉自愿给行为的受体带来利益的一类行为。

一般亲社会行为可以分为利他行为和助人行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多表现为同情、关心、谦让、互助和共享等[9]。

2.3幼儿园一日活动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是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活动,即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10]。

2.4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是指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和心智的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

心理学的解释:

认为游戏是调节外部输入的信息和机体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使机体与外界保持平衡[11]。

游戏的动机来源是情感的需要;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它本身;游戏的结果不是物质性的东西;游戏的对象是玩具;游戏的手段是虚构性的,即想象性行为[12]。

3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及现状

3.1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3.1.1促进心理健康发育

对中班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培养,能够使幼儿弄清楚自己的言行与情感,让幼儿从亲社会行为能力的提升中收获自信,并在亲社会行为中提高社会行为的认知与理解,培养亲社会行为意识,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班幼儿良好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念。

可以看出,亲社会行为为中班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实现中班幼儿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13]。

3.1.2提升承受挫折能力

良好的亲社会行为不仅能让中班幼儿感知愉悦,还能够使其在亲社会行为中不断的增强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通过亲社会行为的实施为幼儿树立奋斗目标,并引导幼儿有计划的进行亲社会行为,提高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面对困难不退缩,就算问题没有成功解决,也不自卑、不灰心,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14]。

3.1.3提高自我管控能力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能够引导中班幼儿学习控制情绪及行为,中班幼儿在循序渐进的亲社会行为培养中,学习识别和区分不当的情绪和行为,并适时的应用正确的亲社会行为。

从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提升其亲社会行为的程度,这种程度的控制和把握,能有效支配幼儿的行为,提高中班幼儿的自我管控能力[15]。

3.1.4养成从容友善态度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能够让幼儿提高情感的驾驭能力,通过积极情感的应用,提高其融入群体的能力;通过情感的控制能力,实现其解决交往问题的能力。

中班幼儿在持续的交往活动中,实现情感的培养和提升,让中班幼儿通过情感的感知提高交际的欲望和能力,促进中班幼儿交际能力的发展,让中班幼儿能够以从容友善的态度进行亲社会行为[16]。

3.2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现状

通过相关文献及笔者不断的观察与分析得知,当前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现状并不乐观,但与之前相比得到了改善,不仅实现了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内容的贯彻,也实现了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方式方法的提升,家长也更加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幼儿园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虽然有所进步,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幼儿常表现出自私、自卑、不愿与人交流、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游戏活动中任性不遵守规则、不与同伴互帮互助、不懂得分享这些表现都不利于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首先,在家长方面,出现了过分溺爱、缺少交流的情况;其次,在教师方面,出现了缺乏鼓励行为、缺少赏识教育、缺失培养方法的问题;最后,在其他方面,环境创设不当、家庭氛围不好的问题,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着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可以看出,当前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方面的问题仍然较多,涉及的领域也较广,需要得到全面的解决,才能够改善当前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

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多种多样,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无论是幼儿在家里的日常生活还是幼儿园中的一日活动,幼儿游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着重使用游戏活动来培养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4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1家长方面

4.1.1过分溺爱

通过访谈中班幼儿的家长,笔者了解到:

过分溺爱普遍存在于幼儿的家庭中,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家庭教养方式的溺爱趋势越来越严重,在很多家庭中,家长过分的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对幼儿的自主行为形成过多的干涉,致使幼儿无法感知正确的行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对中班幼儿思维与思想的发展形成了强烈的束缚,对幼儿过分的保护使得幼儿无法真正的接触外界,同时,在这种自由受限的情况下,幼儿的生活以及学习能力都得不到更好的发展,甚至会退化。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不管中班幼儿是否有不当行为,都没有给予及时的制止和纠正,长此以往,家长无限制的纵容,就会让幼儿任性以及蛮横自私的个性逐渐形成,遇事撒泼耍赖的行为也就愈加严重,致使中班幼儿步入社会,在遇到挫折后常常表现的愤怒,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对于其亲社会行为的完善与提升起到了严重的制约。

4.1.2缺少交流

再次通过访谈法了解到:

中班幼儿家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少有时间与中班幼儿进行交流互动,对于幼儿的游戏活动,家长不关心也很少参与。

在极少数的交流互动中家长对中班幼儿的关心与管教力度不足,对于中班幼儿提出的无理要求无法做出及时恰当的反应,对其听之任之的现象颇为严重,在这种缺少交流和互动的行为以及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下,幼儿通常会在进入社会后形成不愿融入集体的交往意识,多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就会逐渐形成幼儿叛逆、冷漠、自私以及无法对于自我行为控制的发展趋势,最终在步入社会后表现出融入性差的特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少主动关爱他人。

4.2教师方面

4.2.1缺乏鼓励行为

众所周知,奖励的教育方式相对于惩罚而言对于幼儿社会化行为的良性作用更为明显,这种教育方式是通过精神上以及物质中的奖励,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笔者通过观察中班幼儿教师了解到:

当前教师在中班幼儿一日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缺乏鼓励的行为。

比如:

在集体活动中,中班幼儿能够自发的帮助小班幼儿搬小凳子,不仅解决了小班幼儿搬不动凳子的问题,还能够与同伴建立起团结互助的亲社会行为,提升中班幼儿的责任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此情况下,幼儿教师缺少及时的鼓励,不能够建立起亲社会行为的科学培养体系,不利于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持续发展,也就不能够更好的培养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4.2.2缺少赏识教育

通过观察中班幼儿教师,发现教师在进行幼儿亲社会行为教育的过程中,并未切实的融入赏识教育理念,不能够应用科学的赏识教育方式引导和帮助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

尤其在部分活动中教师对于中班幼儿的教育仍处于指导教育的层面上,直接指导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立缺少科学的方法与体系,不能够充分利用赏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中班幼儿没有体会到赏识教育的氛围,教师也没有很好的开展一日活动中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与培养,不能够通过赏识教育循序渐进的展开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可,幼儿缺少赏识层面的知识教育,不利于中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接受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升其亲社会行为。

4.2.3缺失培养方法

在观察和实际进行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过程中发现:

幼儿教师缺少科学的培养方法,单一的培养方法不仅有失科学性,也缺少方法体系的构建,不利于针对幼儿个体形成差别化的培养方法,降低了幼儿教师对于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能力与水平。

在单一方法的培养中,幼儿教师不能够保证培养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在方法使用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培养方法的应用主要以语言为主,并未切实的渗透到一日活动的指导层面里,只是象征性的进行了方式方法的应用,缺少指导。

幼儿教师针对不同的中班幼儿经常应用同一种方式方法,由于不同幼儿接受的能力和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势必会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建立全面科学的指导。

4.3其他方面

4.3.1环境创设不当

为了更好地培养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利于幼儿与同伴及他人交往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

交往是幼儿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环节,交往是一个过程,具有不断积累和重复的功能,中班幼儿既要学会交往,也要学会积累交往能力,在不断的交往中把握交往的尺度;缺乏交往,容易造成中班幼儿出现厌烦交往的情绪,不利于中班幼儿在不断的交往中学习交往技能,通过交往经验的积累,收获友谊和自信,而这种利于交往的环境在幼儿园及家庭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创设。

笔者通过观察幼儿园创设的环境了解到,幼儿在缺少交往问题上表现的层面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幼儿交往的对象比较单一,有些幼儿是交往的环境受到限制,中班幼儿在交往这条道路上遇到过多的障碍,其中之一就是所处的环境不利于培养其亲社会行为,部分幼儿教师不用心创设适合幼儿之间交往的环境,也就不能够让中班幼儿从与同伴的交往中获得肯定和鼓舞,不能够在交往中获得交往的经验和能力,影响中班幼儿在交往中收获信心,不利于培养中班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4.3.2家庭氛围不好

中班幼儿内心正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脆弱且敏感,通过访谈中班幼儿家长了解到有些家长脾气火爆、平时总是和家人吵架、因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打骂、没有耐心甚至厌烦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的情况,使得一些中班幼儿出现了胆怯心理,没有信心去学习和探索,在家里不敢与家长有过多交流,在幼儿园也躲避与小朋友以及幼儿教师的互动,害怕犯错误,不参加集体游戏;长此以往,这种局面势必会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建立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亲社会行为,更无法谈及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5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

5.1家长方面

5.1.1引导幼儿感知成功的喜悦

首先,幼儿家长应该让幼儿从日常的活动中积累成功的经验,并从成功中收获快乐,建立和保持亲社会行为。

比如,中班幼儿在穿衣活动中,家长应该对幼儿进行正确穿衣方法的指导,帮助幼儿改进穿衣行为中的不足,让幼儿学会从简单到复杂的穿衣技巧,并从不断成功穿衣的过程中,感知喜悦和自信。

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做家务的习惯,可以让幼儿帮助家长打扫卫生、擦桌子、收拾房间等,通过简单的劳动行为,不断的积累幼儿的劳动能力,帮助其养成乐于助人的亲社会行为,家长还需要对幼儿的这种行为进行适度的表扬,使得幼儿在成就感中养成其亲社会的行为。

5.1.2交流中培养幼儿助人行为

家长应改善与中班幼儿的交流现状,加强对幼儿的语言沟通能力,鼓励中班幼儿多应用语言,掌握语言沟通的技巧,从言语表达中建立起与人交流的自信,幼儿家长应该从直接行为中脱离出来,合理的运用语言进行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引导。

比如:

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幼儿,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询问他是否需要帮助,如果需要,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并引导幼儿正确说出所需的帮助,避免只做不问情况的发生,在帮助幼儿后也要说出自己需要帮助的地方,引导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帮助自己,在幼儿成功的帮助自己后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幼儿体会到帮助他人的愉悦感就会逐渐形成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

家长还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理解帮助他人的意义并且在助人行为中不断的提升其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5.2教师方面

5.2.1积极鼓励幼儿

教师应在一日活动的游戏环节中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正确的指导,积极的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语言和行动进行鼓励和表扬。

比如:

幼儿园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能够和同伴共同的参与到游戏活动当中,这种行为表现出了中班幼儿愿意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是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进步的表现,教师应积极的、正确的对该行为给予鼓励,帮助幼儿明确什么样的行为值得鼓励,这种鼓励不仅要表现在语言方面,应用你真棒、你做的真好等语言来表示对幼儿该行为的肯定,还要通过手势、拥抱等方式表达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支持和鼓励,在多种形式共同的鼓励下,推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建立亲社会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科学培养。

5.2.2及时赞赏幼儿

幼儿教师应及时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赞赏,站在中班幼儿的角度,制定中班幼儿行为和语言的标准,当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了语言和行为标准的情况,及时的对中班幼儿进行赞扬。

让中班幼儿逐渐形成追求赞赏的欲望,教师还要对中班幼儿亲社会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大中班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比如:

在扮家家游戏活动中,出现了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互相帮助,一同做家务;扮演姐姐的幼儿照顾弟弟,扮演弟弟的幼儿分享玩具给姐姐等行为时,教师对幼儿进行及时正确的赞赏,中班幼儿就更加愿意在关注和赞赏中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去,也更愿意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亲社会行为,就会逐渐将这种行为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乃至社会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