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7090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docx

句型转换修改病句专题讲解练习答案

竞争力1对1语文学科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

年级

上课地点

第次授课

授课时间

2015年月日星期

学科老师

学顾老师

教学课题

小升初句型句式

教学目标

1.知道句子的类型;2.掌握句式转换的方法;

3.知道病句的类型;4.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句式转换;2.修改病句。

教学内容

作业完成情况:

优□良□中□差□

1、

句子的分类

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一般常用的句子由两部分构成:

“谁”或“什么”(主语部分)加上“是什么”“怎么样”或“做什么”(谓语部分)。

(一)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按照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可把句子分为四种类型: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陈述句:

用来陈述一个事实,用句号结尾,语气偏平。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陈述句。

作用:

告诉别人一件事或说明一个道理。

特征:

句末用句号

例:

我是一名小学生。

邓紫棋参加了《我是歌手》第二季的比赛。

深圳的空气质量比北京好多了。

2.疑问句:

用来提出问题,表达疑问的句子,用问号结尾。

作用:

向别人提出疑问。

特征:

句末用问号。

例如:

你是宝安中学的学生吧?

是谁在墙壁上涂鸦的?

你是坐地铁呢,还是乘公交?

3.祈使句:

是要求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的句子。

句子中通常不用主语,句末用感叹号或者句号,用降调。

作用:

表达命令、请求、劝阻、禁止等语气。

特征:

句末用句号或感叹号。

例如:

立正!

(命令)

请等我一会!

(请求)

请不要乱扔垃圾!

(劝阻)

此处禁止吸烟!

(禁止)

4.感叹句:

带有浓厚感情的句子。

它表示快乐、惊讶、悲哀、厌恶、恐惧等浓厚的感情。

作用:

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

特征:

句末用感叹号。

例如:

春天多么美好啊!

天啊!

他居然烫了一个爆炸头!

云霄飞车真的太吓人啦!

5.随堂练习

下列句子各属于哪一种类型?

请在括号里分别填出来。

1)王老师已经到教室了。

()

2)不得随地吐痰!

()

3)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

4)这束百合花好香啊!

()

5)你有没有看过柴静的《苍穹之下》?

()

6)起立!

()

7)广州是广东省的省会。

()

8)学校门口的那家桂林米粉好不好吃啊?

()

9)圆圆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

10)这么晚了,你还是早点回去吧。

()

参考答案:

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疑问句

祈使句;陈述句;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

(二)单句和复句

按照句子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1.单句:

有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

大多数句子都是单句。

例:

我喜欢旅行。

有个姑娘叫小芳。

2.复句: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相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根据分句间的意义关系,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复句一般由关联词语将两个单句相连接起来。

复句类型和常见的关联词语:

1)并列关系:

既……又……,不是……而是……,是……不是……,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还,也,同样,同时。

2)承接关系:

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

3)转折关系:

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

4)递进关系: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甚至……。

5)选择关系: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

6)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7)假设关系:

如果……就……,即使……也……,哪怕……也……,要是……就……,倘若……就……。

8)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不管……总(也)……。

例:

小华既喜欢绿树成荫的南方,又喜欢白雪皑皑的北方。

他问了路人,然后找到了蓝天竞争力的校区。

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是手脚灵便,耳聪目明。

TFBOYS不但歌唱得好,而且学习很棒。

我宁可迟到,也不会不吃早餐就去上学。

他因为熬夜看世界杯,所以变成了熊猫眼。

即使不加特技,成龙的头发也可以柔顺飘逸。

你只要按照说明书去做,就可以安装成功。

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就是按特定要求变换句子的表达形式。

常见的句式变换类型有以下几种:

1.“把”“被”字句互换;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3.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4.直接引述和间接转述的互换。

PS:

句式转换的基本原则

1.原句的基本意思一定不能改变

2.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律

3.根据语言环境,变更个别字词

(一)陈述句与“把”字句、“被”字句的转换

1.陈述句改为“把”字句:

把一般陈述句中的宾语提到谓语前面,再加上一个“把”字。

2.陈述句改为“被”字句:

通过介词“被”,把一般陈述句中的宾语提到主语前面。

一般陈述句:

主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谓语(动作)+宾语(动作的对象)

例句:

爷爷送给我一只小花狗。

把字句:

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例句:

爷爷把一只小花狗送给了我。

被字句:

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例句:

一只小花狗被爷爷送给了我。

3.小试牛刀

将下列的一般陈述句、“把”字句和“被”字句进行互换。

1.我已经写完了暑假作业。

2.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3.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4.咆哮的洪水淹没了这座村庄。

5.皎洁的月光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6.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

7.《爸爸去哪儿》把星爸、萌娃捧红了。

8.那只小花狗被老奶奶养得又肥又壮。

9.经过王老师的辅导,我终于学会了句式转换。

10.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参考答案:

1.我已经把暑假作业写完了。

暑假作业以及被我写完了。

2.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

孩子们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逗得哈哈大笑。

3.夜莺的歌声把夏日的沉寂打破了。

夏日的沉寂被夜莺的歌声打破了。

4.咆哮的洪水把这座村庄淹没了。

这座村庄被咆哮的洪水淹没了。

5.皎洁的月光把山川、田野和村庄笼罩着。

山川、田野和村庄被皎洁的月光笼罩着。

6.他紧紧地握住老人的手。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

7.《爸爸去哪儿》捧红了星爸和萌娃。

星爸和萌娃被《爸爸去哪儿》捧红了。

8.老奶奶养得那只小花狗又肥又壮。

老奶奶把小花狗养得又肥又壮。

9.经过王老师的辅导,我终于把句式转换学会了。

经过王老师的辅导,句式转换终于被我学会了。

10.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

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

陈述句——陈述句用来描述一个事实,用句号结尾,语气偏平。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陈述句。

反问句——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

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明知故问)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岂”等。

2)看原句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没”等,有的就删去,没有的要加上。

3)加上反问语气词“吗”“呢”等。

4)句号“。

”变为问号“?

”。

例:

这幅画是章洛溪画的。

这幅画难道不是章洛溪画的吗?

暖羊羊不是男的。

暖羊羊难道是男的吗?

随堂练习:

将下列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多读书不是坏事。

2.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能伤他们的心。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的。

5.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参考答案:

1.多读书难道是坏事吗?

2.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或者:

雷锋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么会不值得我们学习呢?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呢?

5.像桑拿那样品德高尚的人难道不值得赞扬吗?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岂”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原句里有没有否定词“不”“没”等,有的就删去,没有的要加上。

3)删去反问语气词“吗”“呢”等。

4)问号“?

”变为句号“。

”。

例:

巧乐兹难道不好吃吗?

(反问改陈述)

巧乐兹很好吃。

随堂练习:

将下列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丑小鸭难道不能变成天鹅吗?

2.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4.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5.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难道不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参考答案:

1.丑小鸭能够变成天鹅。

2.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4.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忘返。

5.你看,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晒蔫了,这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

(三)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转换

1.肯定句是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

2.否定句是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否定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否定句,即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

例如:

我不去上学。

另一种是双重否定句,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例如:

我不会不去上学的。

肯定句变双重否定句:

加双重否定词,如“不……不”,“不是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得不、”,“非……不可”“没有……不”,无非,无不,未必不,谁也不会否认等。

3.随堂练习

肯定句和双重否定句互换。

1)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我承认我被他的歌声征服了。

3)大家都说蔺相如是一位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4)大家都承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不能不讲文明。

6)这次活动的经过你不是不清楚。

7)小黄人公仔那么可爱,我非要去买一个回来不可。

8)谁也不会否认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9)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要落泪,那不能不说他是个糊涂虫。

10)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非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火车票不可。

参考答案:

1.我不可能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2.我不得不承认我被他的歌声征服了。

3.大家无不说蔺相如是一位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的英雄。

4.谁也不会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

5.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讲文明。

6.这次活动的经过你是清楚的。

7.小黄人公仔那么可爱,我一定要买一个回来。

8.大家都承认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

9.如果现在的人看见月缺花残还落泪,那他就是个糊涂虫。

10.我暗暗叮嘱自己,这两天一定要给他们姐弟俩买到两张火车票。

(四)引述句与转述句的转换

1.引述句(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即把别人的语言和语气完整地再现出来。

人物直接说的话,提示语后面有冒号、双引号。

例句:

小明说:

“蓝天竞争力的老师对我非常好!

2.转述句(间接转述)是把另一个人说的话转达给别人。

转述别人的话,提示语后面有逗号,没有双引号。

例句:

小明说,蓝天竞争力的老师对他非常好!

PS:

引述句和转述句的互换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为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2)人称的变化: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转述句改为引述句时,第三人称“他”或“她”应改为第一人称“我”,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的应改为第二人称。

(3)指示代词的变化(这,那)

小明说:

“这是我的铅笔。

改为:

小明说,那是他的铅笔。

(4)趋向动词的变化(去,来)

妈妈对我说:

“我来给你做饭。

改为:

妈妈对我说,她去给我做饭。

叔叔在电话里对我说:

“有时间我一定去你那儿玩。

改为:

叔叔在电话里对我说,有时间他一定来我这儿玩。

3.随堂练习

引述句和转述句的互换。

1)贝多芬说: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杨阳洋说:

“我想给多多买一条超级漂亮的裙子。

3)灰太狼说:

“我一定会回来的!

4)派大星笑着说:

“这是我送给海绵宝宝的礼物。

5)哥哥旅游回来说:

“九寨沟太美了!

你们想去看看吗?

6)王老师对大家说,如果明天下雨,那他们就不去春游了。

7)李敏镐说,今年9月他要来深圳开演唱会。

8)妈妈对我说,她今晚加班,叫我自己做饭吃。

9)老师傅对鲁班说,他要考考鲁班的木工活。

10)总理对我说,他今晚上要批那些文件,我送去的稿子,他放在最后。

叫我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我。

参考答案:

1.贝多芬说,他是去谈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2.杨阳洋说,他想给多多买一条超级漂亮的裙子。

3.灰太狼说,他一定会回去\来的。

4.派大星笑着说,那是他送给海绵宝宝的礼物。

5.哥哥旅游回来说,九寨沟太美了,问我们想不想去看看。

6.王老师对大家说:

”如果明天下雨,那我们就不去春游了。

7.李敏镐说:

”今年9月我要去\来深圳开演唱会。

8.妈妈对我说:

”我今晚加班,你自己做饭吃吧。

9.老师傅对鲁班说:

”我要考考你的木工活。

10.总理对我说:

”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你到隔壁值班室去睡一觉,到时候叫你。

(五)句式变换练习

1.按要求改写例句,不改变句子的原意。

例句:

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观众。

①改成“把”字句:

②改成“被”字句:

③改成反问句:

④改成双重否定句:

2.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换两种说法。

例句:

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母校不好。

3.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

①炎黄子孙不会不记得祖国的生日。

(肯定句)

②妈妈说:

“明天我要出差,这几天你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转述句)

④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

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陈述句)

⑤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愿意)

4、请你选出句型变换错误的一项。

()

原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

A.变换为“被”字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我总被一些事情感动着。

B.变为双重否定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不能不使我感动。

C.变为反问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能感动着我吗?

D.变为感叹句:

在深圳特区的每一天,总有一些事情感动着我啊!

5、把下面的内容放在A、B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

(1)不改变愿意;

(2)人物、人称表述准确;(3)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明对小红说:

“我明天下午不去学校找黄老师补课了,请告诉黄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找她行不行?

A当天下午,小红在校门口对黄老师的女儿小叶说到这件事。

小红说:

B第二天一大早,小明跑到学校把这件事告诉黄老师本人。

小明说:

参考答案:

1.他的英雄事迹把千千万万的观众感动了。

千千万万的观众被他的英雄事迹感动了。

他的英雄事迹难道没有感动千千万万的观众吗?

他的英雄事迹不可能不感动千千万万的观众。

2.难道有人会说自己的母校不好吗?

所有人都会说自己的母校好。

3.炎黄子孙会记得祖国的生日。

妈妈说,她明天要出差,问我这几天能不能照顾好自己。

毒刑拷打算不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1条蜈蚣被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

4.C

5.A.小红说:

小明说,他明天下午不去学校找黄老师(你妈妈)补课了,想叫我问问,后天晚上去你家找黄老师(你妈妈)行不行。

B.小明说:

”黄老师,我今天下午有事不能补课了,明天晚上去你家找你可以吗?

三、修改病句

(一)病句的类型

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

句子的结构不完整,主要是缺少主语或宾语。

1)缺主语

例如:

a.听了校长的报告,订出了本学期的学习计划。

(是谁订出了计划?

缺少主语。

b.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

(“说明”的主语是什么?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c.通过这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都收获很多。

(此句中“通过......让”使主语消失了,二者可任意删去一个。

2)缺宾语

例如:

a.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先进个人。

(缺少宾语,“参加......活动”。

b.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缺少宾语,“走上......的道路”。

2.搭配不当:

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搭配不当等。

例如:

a.他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水平”不可以“改进”,改为“提高”。

b.同学们明确了自己的学习态度。

(“明确态度”搭配不当,改为“端正态度”或者“明确目标”。

c.家乡的春天是个迷人的地方。

(“春天是地方”,搭配错误,改为将“地方”改为“季节”,或者改为“春天的家乡......”。

3.语序不当:

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

a.这篇童话对我产生了兴趣。

(改为:

我对这篇通话产生了兴趣。

或者:

把“对”改成“使”。

b.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改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c.春天里,种子在长叶、生根、发芽。

(生根、发芽、长叶)

d.近来,全班同学普遍的语文成绩提高了。

(普遍提高)

e.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并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烧毁”和“洗劫”调换位置。

f.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

(“他”应移至“不但”前。

g.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4.表意不明或有歧义:

“表意不明”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

例如:

a.到南京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

(“游览”怎么会是“归途”?

作者意思是说“到南京参观大屠杀纪念馆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

b.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

(“其他局领导”有两种意思。

c.李敏镐和金贤重到我家做客,我送了一本《追风筝的人》给他。

(“他”指代不明。

d.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

(“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

理解产生歧义。

如:

王静同学的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西游记》、《水浒》、《新华字典》等几十本文学书。

5.重复累赘:

指句子中用的词重复啰嗦,应删去其中的一个。

例如:

a.李大爷老了,头上的头发全白了。

(头发不长在头上能长在哪里?

重复啰嗦。

b.老马和老李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水稻高产试验。

(“多次”和“反复”重复了,任意删去一个。

c.他仔细端详这位老奶奶。

(“仔细”、“端详”重复。

d.他告诉了我过去一段愉快的往事。

(只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才能称之为往事。

e.下课了,校园里顿时就一下子沸腾了。

(“顿时”、“一下子”重复。

6.前后矛盾:

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意思不清楚。

例如:

a.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两面对一面)

b.王芳同学到现在还没有来,大家断定她大概是生病了。

(“断定”和“大概”矛盾。

c.这次春游,同学们基本都去了了,没有一个缺席。

(“基本都去了”表示还有一些人是没去的,和后面的“没有一个缺席”矛盾。

d.五颜六色的红旗飘扬在天安门。

(“五颜六色”和“红旗”矛盾。

7.归类不当:

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例如:

a.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猪肉”不属于蔬菜类。

b.爸爸买了香蕉、苹果、梨子和水果。

(“水果”是统称。

c.体育用品商店摆满足球、排球、篮球、地球仪等许多体育器材。

(地球仪不是体育器材。

d.昨天,参加国庆节联欢会的有工人、农民、小学生、解放军、青年等。

(青年不属于职业类别。

e.奶奶家养了很多家禽:

鸡、鸭、马、牛等。

(马、牛不是家禽。

8.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

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例如:

a.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

(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b.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作者是谁”,或者说“作品出自谁之手”。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

例如:

a.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

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

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

例如: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票房大卖得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体验。

(“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9.不合事理:

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

例如:

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朝晖”只能在早晨出现。

皎洁的圆月边聚集着无数小星星。

(不会出现。

春天来了,桂花香飘十里。

(桂花盛开在秋季。

小孙子摔倒了,老太太飞快的奔上前去。

(老太太没有那么好的体力。

(二)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增加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