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57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7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docx

高考语文晨读系列第十九季成熟与责任专题七周日微测试

专题七周日微测试

(时间60分钟总分75分)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的绘画理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实词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

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区分,成语注意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③⑤⑥三个成语均似是而非。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5年11月18日,北冕号邮轮在南大西洋海上起火并倾斜,257名乘客和船员及游人遇险。

B.陕西省处于“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围绕新起点的建设为中心,陕西省确立了“建设五个中心”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C.党中央总揽全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顽强拼搏,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开创了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D.目前,北京铁路局集中受理大学生订票大约2.1万张,这是首次采取了学校集中办理、学生分散单独取票。

【答案】C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结构混乱是常见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暗换主语和中途易辙等几种,句式杂糅主要把表示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糅合到一起,中途易辙主要表现在前面的句子没有表述完整,后面又出现的新的陈述对象,暗换主语表现为句子前面没有主语,而前句的主语不能作该句的主语。

此题选项B“围绕新起点的建设”和“以新起点的建设为中心”两个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一篇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应该是一种灵气的凝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在荒诞中说出的道理也许不荒诞,犹如酒后吐真言。

①主题先行,也未必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

②文学应该百无禁忌(特定意义),应该大胆地用笔

③但支撑作品脊梁的,必须是作家那点点灵气

④只有有想象力的人才能写作,只有想象力丰富的人才可能成为优秀作家

⑤先有主题,后编故事,而且编得有鼻子有眼睛,连眼睫毛都会打呼扇,这也是一种大本事

⑥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可以模仿

A.③④①②⑤⑥B.⑥③①⑤④②

C.⑥①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①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③在内容上与开头是顺承关系,却以“但”领起,所以排除③在首句的A、D两项;⑥开头,后面是逗号,①却另立门户,故以“主题”开头,无法承接⑥,故排除C项。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答题时首先从上述的角度找到1——2组紧密衔接的句子,据此初步得到答案,然后把答案带回原文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此题注意⑥③、①⑤、④②衔接紧密不能分开,因此选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字。

(6分)

桥横跨在岁月的河流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仰看日月星宇,承载着所有人的脚步,谦卑地迎来送往。

任时光的流水,从脚下消逝,让胸膛里带着菜花香的习习河风,去抚慰岁月的苍凉。

桥下是潺潺流水,水中是参差荇菜,古代的月亮照着今人。

谁是那窈窕淑女?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还在溯游从之,寤寐求之?

谁还在水边寄托着相思?

走进水乡,不经意,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俯听流水淙淙②谁是那在水一方的伊人③就走进古人为今人设计的梦中(每空2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

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5.2016年9月29日,海口市教育局正式启用海口教育新的形象标识。

该标识将在海口市教育局今后各类宣传活动及宣传载体中使用。

下面是海口教育形象标识(图上部的中间为青色,左右为绿色;下部为蓝色),请写出构图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5分)

【答案】构图要素:

上面由数根条带构成椰苗(飞鸟或者翻开的书页)造型;下面由圆弧构成双手托举(或者笑脸)形状;最下面由“海口教育”汉字及其英文构成。

(3分,每点1分)寓意:

椰苗既代表了椰城海口的地域属性,又代表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教育行业属性;振翅欲飞的雏鸟寄托了教育促成学生成长和高飞的美好愿望;翻开的书页明示了教育教书育人的特质;④同时又像一个笑脸,传达出开心学习、快乐教育的理念。

(其他寓意想象合理即可)(2分,每点1分)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徽标的题目,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索要的图案的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时间、地点、主题的汉语或英文的首字母的变形;分析寓意要结合徽标的名称分析,如此题注意地方特色“椰苗”,然后结合“教育”的注意分析寓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

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

“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

“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

“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

“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6.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7.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

例如《礼记·中庸》: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庞籍长于吏事。

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B.庞籍不畏权贵。

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C.庞籍治军有方。

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

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答案】

6.C

7.D

8.B

9.

(1)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

(2)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

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此题“万机”作前句的宾语,不做后句的主语;“愿”一般用在句子的开头。

7.试题分析:

“不豫”天子有病的讳称。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不豫”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8.试题分析:

“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

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如此题选项B“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应为“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时。

9.试题分析:

重点词语:

“数”“善”“寝”“称”“使”“当”“臣”。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数”“善”“寝”“称”“使”“当”“臣”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庞籍,字醇之,是单州成武人。

考中进士。

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做宰相的才能。

(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请他人代为转达奏章说:

“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备的表现。

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私下觉得很迷惑。

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

”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城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

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

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

又上奏说:

“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结交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

”孔道辅对人说:

“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

庞籍说:

“宋朝建朝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

”命令有司说:

“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

”多次因犯罪之事弹劾范讽,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下来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庞籍从祠部员外郎被罢免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被降为太常博士。

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

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才稍稍修治好。

驻守军队十万人却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

(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就地耕种,将收获的粮食作为军需之用。

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前来投降,庞籍说:

“这其中有诈。

”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

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

不久元昊又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做太尉。

庞籍说:

“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

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

”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

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

(庞籍)被调往定州,奉诏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的职位退休,被封为颍国公。

后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

追赠司空,加封侍中,谥号“庄敏”。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登余干古县城①

刘长卿

孤城上与白云齐,万古荒凉楚水西。

官舍已空秋草没,女墙犹在夜乌啼。

平沙渺渺迷人远,落日亭亭向客低。

飞鸟不知陵谷变②,朝来暮去弋阳溪。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1年,诗人此时从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贬所北归,途经余干。

②陵谷变:

出自《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哀今之人,胡憯(cǎn,同“惨”)莫惩”,该诗强烈地谴责了周幽王荒淫昏庸,误国害民,造成陵谷灾变。

10.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11.诗的首联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

请结合内容分析。

(6分)

【答案】

10.诗的尾联抒发了作者对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慨叹,含蓄表达了作者对唐朝国势衰微的忧虑,暗讽了唐王朝统治者荒淫昏庸,误国害民。

手法一:

运用典故,借古讽今。

“陵谷变”这一典故,暗示了余干古县城由盛到衰的沧桑巨变,含蓄表达了对唐王朝国运的忧虑,寄寓了诗人对国家衰弱、人民困苦这一情状的感慨之情;作者借古讽今,通过周幽王昏庸误国,造成陵谷灾变,暗讽唐王朝统治者昏庸误国,造成余干古城由盛而衰。

手法二: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作者深沉的慨叹。

飞鸟不知道古城的变迁,依然飞到这里觅食,朝来暮去。

飞鸟非人,本来无情,自然不会知道古城的变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人能够感受到古城由盛到衰的历史变迁,人也能从中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变迁。

手法三:

以景结情,寄予作者深沉的历史慨叹。

古城早已荒芜,只剩下无知的飞鸟朝朝暮暮在弋阳溪边的秋草中觅食,作者就是通过这荒凉的古城飞鸟图寄予深沉的历史慨叹。

(5分。

概括思想感情2分;写出任意一种手法并具体分析3分,如写出其它手法,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11.奠定了全诗凄清悲凉的感情基调。

(1分)首联承接题目,直写诗人登上余干古县城的所见所闻。

(1分)首句从空间上着笔(1分),远望孤城仿佛与白云平齐,极言其孤高(1分);第二句从时间的角度极言其“古”(1分),写古城似乎亿万斯年以来就一直这样荒凉。

(1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歌的题材是借古讽今类的诗歌,从古城的衰微感叹唐王朝的衰微。

抒情方式注意直接和简介的抒情,还要注意一些手法的运用。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题(25分)

谭其骧自传

我的经历很简单,可以说就是读书和教书。

我在大学第一年读的是社会系,第二年读的是中文系,第三年头两个星期读的是外文系,到第三个星期才转入历史系,转了三次系才定下来。

转了外文系又转历史系,当时不少人都不以我这样做为然。

但事实证明我这样做是做对了。

我这个人形象思维能力很差,而逻辑思维能力却比较强,所以搞文学是肯定成不了器的,学历史并且侧重于搞考证就相当合适。

这一点我是通过数十年来的实践,深有自知之明的。

但是一旦认定了一个方向之后,就该锲而不舍,终身以之,切不可见异思迁,看到哪一门走运了,行时了,又去改行搞那一行。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杨守敬根据历史文献,详加考证,分朝代绘成地图,对历史地理学的确是一大贡献。

我于一九五七年初回到上海,作较长期的规划,进行《中国历史地图集》的编纂工作。

在有关单位的配合协助下,原定计划在一九六七年可以完成编稿。

但由于受时代的影响,编图工作也就全部陷于停顿。

三年之后才恢复了绘图工作,又搞了四五年,至一九七四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内部本八册始告编成。

这部八巨册的地图集,以历史文献资料为主,吸取了迄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成果,收录了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自商周至清代全部可考的县级和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边区不设政区地带的部族分布和其他各种地区名、居民点,还包括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山峰、运河、长城、关隘和海岸线、岛屿等。

除中原王朝外,还包括了各兄弟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的大小政权。

所有的图幅都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分色套印,古今对照,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

很明显,这已经不是杨图的改编修订,而是一部新编的前所未有的大型历史地图集。

我有幸主持这项工作。

看到自己耗费了近二十年心力的成果终于问世,不能不感到安慰和喜悦。

但我也深知这绝不是我个人的成就,没有兄弟单位的协作和我们研究所全体同志的努力,要完成这样一项艰巨、浩繁的任务是不可能的。

一切为之作出贡献的同志都应该分享这份光荣。

如果说我几十年来多少取得了一点成就的话,在自已方面来说,重要的一条是不迷信。

前人说的,权威定的,当然应该充分重视,但并非都是对的,更不是不能更动的。

只有不迷信,才能发现问题,才能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

清代史学家中,我很佩服钱大昕。

尽管如此,我并不迷信钱氏,因为至少在历史地理方面,我也发现了他的一些错误。

同样我服膺王国维,但也不为王氏的说法所左右。

四十年代我在浙大时写的《秦郡新考》就是既不同意钱氏的说法,也有异于王氏的结论的。

有人以为搞历史地理的人记忆力一定很好,其实我的记忆力是很坏的。

但讲到一千五百多个汉县,大部分我都能记得它们属于哪个郡国,大致在什么地理位置。

怎么会记得的呢?

这是因为《汉书•地理志》是所有《地理志》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此研究历史地理各方面的问题,差不多都要用到它。

几十年来我把一部《汉书•地理志》几乎翻烂了,当然记忆力再坏也会记得不少。

由此可见,记忆力不好的人,也是可以学历史地理的,只要你肯下功夫。

近年内,我将整理出多年来讲授中国历史地理的讲义,在此基础上写成《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约需四五十万字。

我计划组织力量,重写《水经注疏》,重绘《水经注图》,总结这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超越杨守敬的《疏》和《图》的水平,为探索历史时期我国的地貌变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还准备整理几部古代著名的地理著作。

这样的计划对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来说也许过于庞大,但我有决心,也完全有信心予以实现。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半个多世纪以来,先生在历史地理这块处女地中经过辛勤的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天,先生虽已年逾古稀,还是孜孜不倦,夜以继日,为祖国,为学术,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正像那长年的流水,始终在滋润大地,催人奋进!

”(葛剑雄《耕耘历史地理园地五十年的结晶——读谭其骧<长水集>》)

②过去治黄河史的学者,惯于把各个时期黄河灾害轻重的原因,归之于时世的治乱和防治工程的成败。

我觉得归之于时世治乱则与史实不符:

实际上乱世黄河不见得多灾,治世往往反而多决多徙;归之于工程成败则于事理不可通。

(谭其骧《长水集(上)》)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谭其骧读大学时由社会系转到外文系并最后转到历史系,就是因为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很薄弱,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B.“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地名繁多,沿革复杂。

”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我国历史地理的特点,更强调了杨守敬绘图的必要性。

C.《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图幅全部以最近的地图为底图,凸显其时代价值;而它每册都编有地名索引,体现其编图工作之细致。

D.谭其骧对钱大昕顶礼膜拜,但又质疑钱氏的思想,且发现了他的错误之处,这反映出谭其骧矛盾的心情和茫然的心理。

E.传主回忆了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及基本的求学态度,晚年仍表示有决心和信心做好学术工作,正如学者评价“为下一代无私地贡献出余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