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510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案例跳过鳄鱼池2.docx

案例跳过鳄鱼池2

案例:

跳过鳄鱼池

一、游戏背景:

我们小班孩子一到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就是他们真正自主的时候,每次都能随心所欲、不受拘束的搬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自主游戏,这不,一眨眼的功夫,几个孩子在鳄鱼池那边玩起了跳过鳄鱼池的游戏,孩子们的创造力非常强大,玩法、规则都自己确定,从2个孩子玩增加到多个孩子轮流玩、创意玩,中间出现过争抢地盘、协商、排队、再拿木桩弄第二个游戏区等,这些举动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赶紧拿出手机拍摄下来:

二、案例分析:

第一次游戏:

玩出快乐

【事件描述】:

许芷涵和洛洛搬了小木桩放到鳄鱼池旁,意图站在木桩上跳过鳄鱼池,可是洛洛是个胆小的女孩,不敢跳,许芷涵在前面鼓励说:

“放心吧!

我刚才都跳过来了!

”洛洛还是不敢,说:

“我怕掉进鳄鱼池!

”“这个鳄鱼很小的,如果掉进去了你可以用脚踩死它!

你看,我也站上来了,没关系!

”许芷涵为了好朋友也是两肋插刀了,亲自踩了几下鳄鱼。

洛洛见了像吃了颗定心丸,鼓足勇气往前一跳,啊呀,真的跳进鳄鱼池了,她赶紧拼命踩鳄鱼,生怕鳄鱼张开嘴巴吃掉她。

许芷涵见洛洛没跳过鳄鱼池,赶紧过去示范给她看:

“看,就是这样!

”许芷涵的示范给了洛洛很大的勇气,洛洛说:

“看我的!

”终于,洛洛跳过了鳄鱼池,开心极了。

两个好朋友就这样轮换着玩!

玩了一会儿,她们的游戏引来了林鑫瑶的注意,她过来也想上去跳,许芷涵见状赶紧为洛洛打抱不平:

“接下来是洛洛跳了!

”林鑫瑶只能退到旁边看着她们玩,但她也很想跳呀!

她想了个办法想加入:

“看,这是我的新鞋子,跳起来可厉害了!

”她俩没有搭理她,她没意思就走开了。

看来这两个好朋友自创的游戏是不打算让别人参与了。

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里,玩得不亦悦乎。

【教师解读】:

    这次游戏是许芷涵和洛洛两个人发起的,她俩的互助、协商也在游戏里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她俩的活动容不得别人的加入,这也是小班孩子普遍的年龄特点,固定的朋友、固定的游戏方式。

当时加入不了的林鑫瑶无辜的看了看在旁边拍视频游戏的我,但是我没介入,因为我想看看孩子们在她们自己真游戏中会如何解决这一现象,但发现孩子们毕竟年龄还小,同伴间的交往还没我想象中那么好,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远远不够,因此我觉得,对于小班孩子的自主游戏,适时的介入也是很有必要的。

于是我让他们看了我拍的视频并进行讨论:

【幼儿讨论】:

师:

视频里有谁在玩游戏呀?

幼1:

有许芷涵和洛洛,她们俩是好朋友。

幼2:

还有林鑫瑶,她不是她们的好朋友!

师:

为什么说林鑫瑶不是她俩的好朋友呢?

幼2:

因为许芷涵和洛洛在玩跳跳的游戏,林鑫瑶也想玩的,她们俩没给她玩。

师:

许芷涵、洛洛,你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呀?

好玩吗?

许:

我们在玩跳过鳄鱼池,我和洛洛玩得很开心。

师:

其他小朋友也想加入呢!

应该要怎么样?

(她俩可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低着头不说话)

这时候其他孩子纷纷表示好朋友都要一起玩之类的想法。

【策略跟进】:

1.  故事引导。

那天中午我就在阅读区投放了几本有关交往的绘本故事,并讲述了《贝尔熊的新朋友》绘本故事。

2.  及时表扬。

关注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各种互帮互助、友好相处等交往行为,看到好的现象马上在大家面前表扬,用真实的榜样法促进他们同伴间的交往能力。

【幼儿成长】:

交往意识在进步。

    通过故事的引导和及时的榜样法,孩子们的交往意识进步了不少,知道了同伴间交往的一些方法,也想到要找更多的朋友一起玩。

那天下午,他们的玩伴从2个增加到3个、4个甚至更多。

第二次游戏:

玩出合作

【事件描述】:

到了第二天的户外自主游戏,孩子们搬的搬、抬的抬、滚的滚,把连老师们都觉得很重的小木桩用尽各种办法转移到鳄鱼池边上继续“跳过鳄鱼池”游戏,当然,这次的游戏人数明显增多。

许芷涵和洛洛照样抢占了中间那个鳄鱼池,林鑫瑶也搬来了小木桩,看她俩摆好了,不好意思进入,就将小木桩放在在远远的边上。

许芷涵对她说:

“你那里都没有鳄鱼的!

”林鑫瑶可能是上次遭受过拒绝,还是不敢跟她俩一起游戏,于是把小木桩往旁边已经放了2个小木桩的那个鳄鱼池滚去。

许芷涵和洛洛见状赶紧去把林鑫瑶叫过来她们一起玩,三个好朋友玩得开心极了,边喊:

“准备,开始!

”边往前跳,。

而边上的其他孩子们也忙碌着继续搬木桩跳。

【教师解读】:

    孩子们大部分都能成三结对的一起游戏,人多时还能商量着排队玩。

可以看出,他们是在一起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几个好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结束后,我也播放这次自由活动时的视频,他们进行了讨论:

【幼儿讨论】:

许芷涵:

今天我有叫林鑫瑶和我们一起玩了。

洛洛:

我也有叫她的!

师:

多了个好朋友好玩吗?

她俩异口同声:

好玩!

下次还要一起玩。

其他孩子也都纷纷发表自己今天和谁一起玩了,活动室顿时一阵喧哗。

等他们喧哗结束,我表扬道:

“都有这么多好朋友一起玩,真棒!

幼1:

我下次还要找很多很多好朋友的。

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说着自己要找更多的好朋友。

貌似还想得到更多的表扬,这就是小班孩子的特征,好模仿,不甘示弱。

师:

除了游戏中可以合作一起玩,什么时候也能合作呢?

(为了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合作能力,我让孩子们回忆自己的合作经历)

幼2:

早上放水杯的推车我们要一起推的。

幼3:

还有垫子很大,我们要2个人或者3个人搬。

…………

【策略跟进】:

放大合作。

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的合作行为还真不少,但也只是一时的行为,记忆没那么深刻,也容易被孩子们遗忘。

但偶尔利用生活环节和孩子们聊聊及时的合作行为,放大合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幼儿成长】:

合作能力在提升。

孩子们知道了不仅在游戏中可以合作,生活中也有很多合作的机会,比如户外体育器械整理时,垫子搬不动了,很多孩子会跑上前一起帮忙搬,体验到了不仅2人可以合作,更多人合作的游戏会更好玩、事情完成的也会更顺利。

第三次游戏:

玩出层次

【事件描述】:

这次,好几个孩子围着三个木桩的那个鳄鱼池一起跳,觉得这样可以比赛看谁跳得远。

跳着跳着,几个孩子觉得都一样的距离没什么意思,挪了另两个木桩,小木桩顿时有了层次,他们说有近的、有远的,还有一个不近不远的。

各自都能选择符合自己能力范围的距离木桩进行跳。

跳过近的选择中间的,跳过中间的再选择远的。

而穿着蓝衣服的苏钰辰则是一直抢占着最远的木桩挑战自己,别看他个头高,平时运动细胞可是班级中稍弱的呢!

今天的举动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另一边的鳄鱼池中,几个孩子搬来的是高矮不同的小木桩,能力强的陈星媛说自己最喜欢跳中间高的这个,而张仁祥个子稍微矮小点,则选择旁边稍矮点的木桩跳。

许芷涵、洛洛、林鑫瑶是中间那个鳄鱼池的忠实粉丝,他们仨每次活动都会选择这里,今天还找了更多的好朋友一起排队轮流玩呢!

瞧,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个轮流上去跳,真是和睦极了。

看着这三个鳄鱼池玩出合作、玩出层次,而且都是孩子们自己商量创意的,这可是小班孩子难得的一面呀!

【教师解读】:

场地上木桩的不同距离、不同高矮甚至一个木桩多人排队轮流玩等,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到的,我只是用心观察孩子们的行为、拍摄录像,都没介入,感觉收获更大,惊喜更多。

这些现象如果发生在我们老师预设的游戏里,我想孩子们肯定不会想到这么多的解决办法和游戏玩法吧!

【幼儿讨论】:

幼1:

刚才我摔倒了,好痛啊!

宁瑞:

我都没有摔倒的。

师:

宁瑞,你是怎么跳的,都没摔倒。

宁瑞:

我爸爸是体育老师,他教过我怎么跳,就是这样这样(摆了几个姿势)。

幼1:

下次叫你爸爸也教教我吧!

宁瑞:

好的,那你下次来我家吧!

(其他孩子也都纷纷表示要去他家学。

宁瑞:

这么多人,我家跳不下的。

师:

孩子们,那我们一起邀请叔叔来幼儿园教我们好吗!

    大家都欢呼雀跃的喊着:

好啊!

好棒啊!

【策略跟进】:

家长助教。

为了避免错误动作让孩子们摔伤或对身体造成影响,在孩子们的期盼下,我们请来了孙宁瑞的爸爸来班级进行助教。

他通过简单的角色游戏“矮人”、“高人”和“巨人”让孩子们知道了动作要领:

膝盖弯曲准备做“矮人”、双手高举站直起跳做“高人”、使劲往前跳并双脚落地做“巨人”。

【幼儿成长】:

学习欲望在激发。

   通过家长助教活动,孩子们都掌握了正确的跳跃姿势,我也不用担心他们再摔倒,而里面隐性的幼儿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学习方法是孩子们终身受益的,这才是在这次自主游戏中隐藏的最大价值。

第四次游戏:

玩出创意

【事件描述】:

宁瑞爸爸来助教那天刚好是下雨天,而“鳄鱼池”和很多器械都在室外。

这时我和他正商量着怎么办,几个大胆的男孩子在椅子上试着跳,那“鳄鱼池”呢?

几个孩子说去找些东西来当鳄鱼池吧!

于是我带着孩子们到器械室看材料,好几个孩子指着布棒说:

“这个像鳄鱼尾巴,就这个吧!

”就这样,大家玩起了室内的“跳过鳄鱼池”。

一会儿,孙宁瑞、许芷涵觉得布棒没意思,到“阅读区”拿了靠枕过来当“鳄鱼池”跳了起来,还有的去拿了跳棋当起了“鳄鱼池”,还真是有创意。

有了正确的动作后,他们的跳跃距离也越来越远了,都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摆放距离。

忽然看到章家豪要站在桌子上犹豫要不要往下跳,看得我心惊胆战,心里顿时矛盾:

上去制止,还是随他呢?

正当我还在犹豫中,他果断跳了下来,我庆幸自己刚才没上去制止,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惧,成功了。

其他几个孩子们看了,也纷纷模仿并挑战起来。

着实让我佩服起这些小家伙们。

【教师解读】:

    我开始对我们班的孩子刮目相看,不仅是创意十足,而且勇于挑战自己。

可能成人的思想比较单一,下雨天了,没有木桩、没有鳄鱼池怎么进行游戏呢?

但孩子们不同,他们想出了更多的玩法和创意来解决,让我佩服不已。

【幼儿讨论】: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对自己的创意玩法都觉得很满意,还不停地说自己下次玩要怎么玩。

甚至在午睡室脱衣服睡觉时也还在讨论:

洛洛:

我想要用弹跳床跳过去。

孙云意:

我要搬三个木头过去跳。

许芷涵:

我还是喜欢用木头去跳过鳄鱼池。

孙宁瑞:

我想要搬砖块去跳。

陈星媛:

我想用跷跷板跳过去。

其他孩子也一边脱着衣服裤子,一边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创意跳法。

……

【策略跟进】:

微信联系促更多创意。

我将这几次的游戏视频发到班级的微信群,让家长了解孩子们的自创游戏“跳过鳄鱼池”,也鼓励家长及时用视频拍下或文字记录孩子们的各种创意玩法。

家长也纷纷表示配合和支持,有的用文字发来了孩子们的创意和心里想法,有的用视频拍摄下孩子们的口头创意或现场演示。

【幼儿成长】:

游戏创意在促进。

游戏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的创意思维却从没停过,在生活中的各环节都会时不时的提起自己的玩法创意。

放假了,在家里也不时会跟我微信语音聊天说自己想到了什么好玩的创意了。

就像视频的最后部分,孙宁瑞说自己下次要站在蹦蹦床上再搬来一些砖块跳过鳄鱼池;另一个女孩子翁睿言发现一本书里有鳄鱼池,干脆把书放在地上,还拿了只猴子放在手里边念“猴子荡秋千”的儿歌边跳;还有陈星媛在家里拿来纸画了一幅“鳄鱼池”,并让妈妈写了“危险”标牌,在家里的客厅也玩起了更为逼真的“跳过鳄鱼池”游戏。

真是创意十足、能力无限!

三、游戏感悟:

在整个自主游戏《跳过鳄鱼池》,孩子们从游戏的一次次递进中,玩出快乐、玩出合作、玩出层次,更是玩出了创意。

而我也在退后的拍摄中真观察了,回想一下以前怕孩子们争吵,都过早介入孩子的游戏,很多创意都扼杀在我的介入里,现在我懂得了如何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中睁开眼、闭上嘴、放开手、开动脑。

关于自主游戏,我想到了一句话: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相信只要给孩子们自由的游戏空间,就会看到他们无限的游戏创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