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30216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2019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

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答案】B

【解析】认知策略是指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

如何采

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认知策略。

故选B。

2、某初中为提高生源质量,自行组织入学考试,实行跨学区招生,该学校的做法()。

A、合法,学生有招收学生的权利

B、合法,学校有自主办学的权利

C、不合法,违反了尊重学生人格的规定

D、不合法,违法了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

【答案】D

【解析】这种做法是不合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

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因此,学校自行组织的入学考

试违反了免试就近入学的规定。

故选D。

3、课程标准是()。

A、教与学的内容纲要

B、学生学习结果纲要

C、教育管理纲要

D、教学管理纲要

【答案】B

【解析】最早使用“教学大纲”的德、法等国,现在还在沿用,只是这一词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原来的

“教与学的内容纲要”,到现在的“学生的学习结果纲要”。

尽管我国到目前为止大多数高校还是用“教学大纲”,

但对中小学教育来说,现在主张采用“课程标准”一词,来代替原来的“教学大纲”。

从而强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核

心价值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并把原教学大纲只关注教师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转向关注学生

4、教师的()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A、考核结果

B、工作成绩

C、学历水平

D、业务水平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故选

A。

5、()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

A、为人师表

B、教书育人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答案】C

【解析】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

故选C。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答案】D

【解析】请注意,A和B是价值取向,不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7、()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琐的部分。

A、常规事务性

B、指导性

C、决策性

D、协调性

【答案】A

【解析】班主任工作中最基础、最繁琐的部分是常规事务性工作。

故选A。

8、学科教学要以()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答案】C

【解析】“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也是学科教学的根本。

故选C。

9、青少年期一般指()岁。

A、6~12

B、11~18

C、6~18

D、10~20

【答案】B

【解析】青少年期包括少年期(11、12岁~l4、15岁)和青年初期(14、15岁~l7、18岁)。

故选B。

10、下列教学策略中,属于以教师为主导的是()。

A、指导教学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合作学习

【答案】A

【解析】指导教学常称指导学习,是指在教育者仔细指导下,学生按规定程序来进行的学习。

故选A。

11、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

A、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

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C、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答案】D

【解析】按照课程的呈现方式,可将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根据内容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

程;根据组织方式分为单一课程和综合课程;根据实施方式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故选D。

12、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是()。

A、核心课程

B、校本课程

C、学科课程

D、综合课程

【答案】B

【解析】校本课程是由学校(主体为学校教师)根据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

趣和需要,结合学生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研发或选用的课

程,自主实施和评价。

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

故选B。

13、针对某一特殊的教学内容,教师先进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自己完成。

种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示范式教学法

C、探索式教学法

D、情景教学法

【答案】C

【解析】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

觉地、主动地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主要是简单指示和给出任务等。

故选C。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欢

【答案】A

【解析】“瓜”与“豆”的不同在于其基因组成的不同,是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

故选A。

15、()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A、人身权

B、财产权

C、肖像权

D、名誉权

【答案】C

【解析】作为学生,其最基本的权利是受教育权。

16、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

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A、开拓创新的理念

B、素质教育的理念

C、自主发展的意识

D、因材施教的意识

【答案】B

【解析】马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恰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

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故选B。

17、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

B、巩固

C、应用

D、迁移

【答案】A

【解析】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故选A。

18、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

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这反映的是

()的特点。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B

【解析】单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最早出现。

该学制的特征就是所有学生

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故选B。

19、所有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

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这反映的是

()的特点。

A、双轨学制

B、单轨学制

C、混合学制

D、分支型学制

【答案】B

【解析】单轨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体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最早出现。

该学制的特征就是所有学生

在同样的学校系统学习,可以由小学升入中学、大学,各级各类学校互相衔接。

故选B。

20、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知识,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

了的认识过程,这是指学生认识的()。

A、交往性

B、间接性

C、教育性

D、直接性

【答案】B

【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

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故选B。

21、()是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A、职业正义感

B、职业责任感

C、职业良心感

D、职业义务感

【答案】B

【解析】职业责任感是教师在职业道德活动中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应负责任的内心体验和道德情感,它既是

职业道德行为的出发点,又是激励教师实现某种职业道德目标的动力。

故选B。

22、教师通过采用讨论,实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的结课是()。

A、归纳结课

B、拓展延伸结课

C、比较结课

D、活动结课

【答案】D

【解析】活动式结课是指教师采用讨论、试验、演示、竞赛等形式进行结课的方法。

故选D。

23、教育应“因材施教”,这是因为学生发展具有()。

A、个别差异性

B、顺序性

C、阶级性

D、不平衡性

【答案】A

【解析】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

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故选A。

24、“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体现的是()教育思想。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B、因材施教原则

C、教学相长

D、启发式教学

【答案】A

【解析】“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意为按照一定的时间或季节进行正课的教学,休息的时候也必须有

各种课外作业,因此强调课内与课外活动应该相结合。

故选A。

25、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答案】D

【解析】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构的兴趣。

远景的间接性

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

故选D。

26、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下列不属于其基本特征的是()。

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B、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答案】C

【解析】学校事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发生的学生、教员、设施、设备的事故以

及盗窃、火灾等其他灾害的总称;狭义的学校事故是指未成年受教育者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与学校有联系的人

身伤害事故。

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既包括学生的人身权,也包括其他合法权益。

故选C。

27、“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A、认知发现理论

B、认知接受理论

C、认知目的理论

D、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解析】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认知—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故选B。

28、在学习中,当小敏意识到她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的时候,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

她会放慢速度,

这属于()。

A、调节策略

B、监视策略

C、谋划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A

【解析】调节策略是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故选A。

29、程序性知识是有关“怎么办”的知识,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语文中的句子规则

B、物理中的基本原理

C、体育中的动作要领

D、化学中的元素符号

【答案】C

【解析】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

间接推测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体育中的动作要领明确规定每一步应该做什

么,下一步要怎么做。

语文中的句子规则、物理中的基本原理和化学中的元素符号都强调“是什么”的问题。

故选C。

30、从本质上说,德育过程是()。

A、个体与环境的统一过程

B、个体与社会的统一过程

C、个体与教育的统一关系

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关系

【答案】D

【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

划地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

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故选D。

3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

A、前提条件

B、基本保证

C、必然要求

D、必然结果

【答案】B

【解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3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精神功能

B、意识功能

C、理性功能

D、文化功能

【答案】D

【解析】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故选D。

3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

A、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B、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C、教育提高人的修养

D、教育促进社会变革

【答案】A

【解析】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

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故选A。

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课程改革

C、方法改革

D、途径改革

【答案】B

【解析】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故选B。

35、教育法律法规是以()保证实施的行为准则。

A、社会规范

B、国家强制力

C、党的领导

D、社会主义价值观

【答案】B

【解析】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故选B。

36、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知识传授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理论是()。

A、形式教育论

B、实质教育论

C、主题教育论

D、成就动机论

【答案】B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须进行特

别的培养和训练,实质教育论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故选B。

37、下面哪一个不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扮演的角色?

()

A、法人

B、教育者

C、组织者

D、领导者

【答案】A

【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

和教育者。

故选A。

38、班主任张老师决定,凡是考试成绩前三名的学生可以免除班级卫生义务。

张老师的做法()。

A、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形成

B、有利于班级管理创新

C、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

D、不利于学生平均发展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张老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没有注

意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为班集体服务的主人翁意识,不利于学生品德的养成。

故选A。

39、规定学校的教育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结构的是()。

A、学科设置

B、课程目标

C、课程计划

D、课时教案

【答案】C

【解析】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划课程与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别学校的培养目

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

面作出全面安排。

基本内容包括:

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故选C。

40、“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以()为本。

A、教师

B、教材

C、学生

D、社会需求

【答案】C

【解析】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应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基石,因为人是教育生成、教育行为

存在的前提,是推进发展的“思想内涵和逻辑内核”,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

故选

C。

41、体操、游泳、球类等活动涉及的技能类型主要是()。

A、认知技能

B、社交技能

C、智力技能

D、动作技能

【答案】D

【解析】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的特点,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是典型的动作技能的运用。

故选D。

42、课程制定主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A、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受教育者

B、经济发展、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

C、教学手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社会发展、学科知识和教育者

【答案】A

【解析】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包括:

(1)社会需求:

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学

科知识水平:

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习者身心发展的需求:

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

与技能的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此外,课程理论也是制约课程的因素。

故选A。

43、张老师在班主任例会上谈到现在学生难管理时说:

当学生违反学校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吼大叫,严厉批

评,但是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

学生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观点来解释。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消退

【答案】B

【解析】正强化是呈现能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的过程。

负强化是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概率的

过程。

消退是指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强化物伴随,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就会降

低。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发生的过程。

通过题

44、教师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选择性

B、不均衡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答案】B

【解析】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

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绩,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

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

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因此,教师要把握儿童学习的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故选

B。

45、根据同化过程中新旧知识的相互关系,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中位学习

【答案】C

【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故选

C。

46、教学中应用最多的是()。

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

C、言语直观

D、形象直观

【答案】C

【解析】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

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在实际的教

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应用最多的是言语直观。

故选C。

47、()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答案】B

【解析】埃里克森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

期。

故选B。

48、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提高国民素质

B、贯彻教育方针

C、培养四有新人

D、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故选A。

49、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答案】D

【解析】校长负责处理学校的日常教学科研活动,完善学校的管理,校长全权代表学校并负责赋予校长决策

权、指挥权、人事权和财务权,同时健全学校领导机构新机制。

故选D。

5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主体性

【答案】C

【解析】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往往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育长期性

特点最生动的说明。

故选C。

5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答案】A

【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都只有在引导

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故选A。

52、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称为()。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广域课程

D、选修课程

【答案】A

【解析】A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B综合课程,是指

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C广域课程,是合并数门相邻

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

D选修课程,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术取向和职业需要而自由

选择的课程。

故选A。

53、根据新课程改革倡导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不包括()。

A、课程效果评价目标

B、知识与技能目标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A

【解析】新课程改革下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故选

A。

54、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答案】C

【解析】ABD三项都是启发性原则的教学要求。

C项不能直接体现启发性原则的贯彻要求。

故选C。

55、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活动。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答案】D

【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故选D。

56、某中学在新生入学后,做了一项学生课余爱好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依据学校教学计划,组建国

学、器乐、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

其主要目的是()。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D、凸显教学风格

【答案】C

【解析】某中学通过调查学生课余爱好,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并组建兴趣小组,其主要目的是因材施教,促进

学生个性发展。

故选C。

57、“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韩诗外传》)。

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师()。

A、不仅要提高道德认识,还要加强道德实践

B、不仅要有从教的学识能力,还要做到以身作则

C、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注重能力的提升

D、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句子的意思是:

一个人的智慧像水源一样永不枯竭,他的行为可以做别人的学习的榜样,就

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故选B。

58、我国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未经审定的教科书()。

A、不得出版、选用

B、可以出版、选用

C、经教师审查后可使用

D、视实际情况出版、选用

【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

行政部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故选A。

59、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解析】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但未

实行,成为了新学制的先声。

1904年1月,清政府批准《奏定学堂章程》,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教育

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

故选B。

60、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做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观念是

()。

A、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B、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C、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D、在交往中形成品德的规律

【答案】A

【解析】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根据这一规律,德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教师在向学生提出外在道德要求时应该要考虑到他们现有的品德发展水平;

(2)要采取各种方式激起学生的

心理内部矛盾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