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656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docx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

  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加减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练习

  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练习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二.复习铺垫

  1.口算。

  5.2+2.83.63+6.370、72+0.283.4+2.6

  提问: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2.复习加法运算定律。

  1)口算2.2+3.3=?

3.3+2.2=?

结果相等吗?

利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

  2)卡片(2.6+3.9)+6.1=?

2.6+(3.9+6.1)=?

  结果相等吗?

利用了加法的什么运算定律?

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

  追问:

以前学习的这两个运算定律中,加数的范围是什么数?

  3.做教材有关复习题。

(卡片出示)

  指名两人小黑板计算,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一题的运算顺序。

  提问:

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卡片出示:

加减混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探究

  1.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2.教学例6。

  

(1)说明: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

  

(2)出示例6。

  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老师在例题先算的一步下面画横线。

按照刚才说的顺序,这两题能计算吗?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集体订正。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组织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题。

  学生练习。

两人板演,评讲时提问:

你能把做题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吗?

  

(2)追问:

谁说一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

  4.教学加法简便运算。

  

(1)教师谈话: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有一些必须的支出。

老师家在八月份就有很多支出,我把它编成了一道应用题,请大家帮我算一算。

  

(2)出示题目:

  老师家在八月份支出水费21.37元,电费75.6元,物业管理费78.63元,共支出多少元?

(小黑板)

  (3)学生读题后提问:

你发现这些数字都是些什么数?

  你会列出算式吗?

(21.37+75.6+78.63)

  (4)学生独立试做,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算法的学生请他板演。

(可能)

  A、21.37+75.6+78.63B、21.37+75.6+78.63=175.6(元)

  C、21.37+75.6+78.63

  =(21.37+78.63)+75.6

  =100+75.6

  =175.6(元)

  (5)学生讨论:

你喜欢哪一种计算方法?

为什么?

应运了什么运算定律?

  小组交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第三种算法比较简便,利用整数加减法中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第三种方法简便,可以直接口算。

  教师小结:

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因此,当我们拿到一道题目时,首先要观察题目,看能不能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然后再下笔做题。

  (6)完成例7请一名学生板演,评讲时突出:

利用结合律先算的一定要加括号。

  (7)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简便计算的。

  四.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

什么情况下可以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连加计算简便?

  五.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第2题。

  让学生做在书上。

口答计算结果,老师板书。

  2.做练习四第4题前两题。

  板演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分析练习四第5题。

  读题。

提问:

这道题要分几步做?

为什么要用两步解答?

你会列综合算式吗?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3题前两题,第4题后两题,第5题。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

  方法一:

483.4-(39.3+98.8)

  方法二:

483.4-39.5-98.8

  方法三:

483.4-98.8-39.5

  答:

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反思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在备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学生已经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应该了解学生,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老师讲课的重难点。

  二.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例题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让学生来说,不能只是老师在前面说,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今天,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身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到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身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身得出了结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身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

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是学生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一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会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很自然的进行了知识迁移。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前,我设计前置性任务:

星期天,妈妈给小明买了一个书包38.5元,一双运动鞋27.5元,妈妈付了100元,应找回多少元?

让学生自身试着解答,然后交流不同的算法,并汇报,然后总结算法。

并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

例3以练习的形式出示,学生列了三个算式,并选择自身喜欢的进行计算。

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掌握了运算顺序,只是个别计算马虎,出现错误。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深深地感触,那就是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仔细认真,我们才能将不错的教学效果呈现给我们的学生,将教学进行到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从整个单元的学习内容看,在学习例3之前,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算理和一般方法已经进行了学习,且已经能用语言总结一般算法。

而例3与前两例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解决的是两步为主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因此我将掌握运算顺序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力求让学生在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上继续巩固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的熟练度。

  设计教案时,我从旧知的复习导入,首先是想了解学生前两课的学习情况,第二是为学生学习混合运算做个预热。

从授课过程中看来只有个别学生在整数减小数中,如:

2-1.4的口算上出现障碍,从学生的计算速度与准确率来看,他们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掌握得较为扎实。

  新课的学习则围绕教学目标1展开,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自主探索、总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体育赛事中的确常常出现与小数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信息自主明确提出问题,是希望学生关注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生活存在;让学生尝试自主完成混合运算式,是基于学生对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过完整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将旧知直接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当中来。

从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看,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这样的混合运算的,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比发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即运算顺序是相同的)。

  进入练习部分,我选择围绕后两个目标进行,即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继续巩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方法。

我放弃了直接出示小数加、减混合算式让学生之接练习的方式,尝试将练习中的情境与课后习题中的情境结合,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问题情境中练习计算,本意是想减少枯燥味,增多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似乎也很受用,用计算解决问题环节完成的也算顺利。

从课末总结看来,学生能关注和小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似乎也呼应了我一开始对本课重点的设置,我想一课有一收获,也属不易了。

  但课堂往往就是这样的,当自身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时,问题就呈现得清晰起来:

这堂课情境、问题倒是生动,但计算量却略显少了,这样就容易衍生一些模糊的问题,这是一堂计算课还是解决问题的课?

学生在不多的计算练习中,有多少计算中会出现的问题没来得及呈现?

我是否放过了一些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

想来越发觉得,要在计算和问题解决中取得平衡,有几处细节是可以做更合理的安排的。

  1)让新课部分和复习部分有机结合。

如:

我让学生根据例3中的信息明确提出数学问题,课上学生提的都是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这可以理解,因为前面都是在学习小数加、减(一步计算)。

当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去关注和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因为一步计算在复习题中练习过了,课后总感觉不妥,如果不解决问题,我还让学生提问做什么?

单单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果下次再上类似的课,我会将复习题中的笔算部分与学生自主提问这两环节合并,用一步计算明确提出的问题,同时也复习了一步的小数加、减计算,这样既能两兼顾,又能省出一部分时间供后面计算练习使用。

  2)例3中的问题:

“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我预设学生有三种解法,而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只呈现了两种,我当时是放过了学生,心想反正后面的练习还有类似的算式可供学习。

课后很是后悔没抓住机会,如果我能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思考:

“用连减的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聚焦点于“连减”,学生还能从连减的角度思考并得出算式483.4-39.5-98.8,更好地体会解决问题可有多种思路和途径,那孩子们的收获、体会又多了一点。

  3)鼓励学生明确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如练习中直接引导学生:

“你能否明确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的自主提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方向。

如:

课本102页第8题、李强带了100元,要买一副乒乓球拍和两个乒乓球。

你能明确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就可直接鼓励学生明确提出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利用1)处统筹出的时间来进行问题的计算和解决。

这样,计算量和问题解决相对平衡了,我想也就能相得益彰了。

  4)减少多余的语言。

作为老师,能和学生多交流、互动当然是很享受的,但基于数学学科特点的要求,精炼的语言无疑是数学老师要修炼的重要基本功。

,我仍然能从自身的堂课中找到多余的语言,这课自然不例外。

我想,这个很正常,毕竟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几乎天天都在提醒自身总结经验,勤加修炼,往往反思和发现自身的问题其实是最不易的,至少比发现别人的问题难,我能做的就是坚持修炼。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反思《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本以为这是一节很平常的计算课,应该很顺利地教学,但却给我不小的启发。

  一.努力之处

  1.体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同的思路展示得比较充分,一个是用全程减去第一和第二赛段的和,第二种是后三段的赛程相加,在教学中交流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体会一道题有不同解决办法,让学生说的时候重点说思路,学生说完各自的解题思路后,再比较这三种方法的思路的不同。

我觉得这点做得比较成功。

  2.练习目标明确,方法指导到位。

  学生已经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巩固练习环节安排了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和提升、拓展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提炼和总结了基本方法。

在提升练习效率的同时,又推动学生的思考。

练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授之以“鱼”,而是为了更好的授学生以“渔”。

  二.改善之处

  1.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反思这节课,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备课时教师应该首先备学生,应该明白学生哪里不会,要了解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新知识的学习哪里是他们不会的地方,上课时及时调整讲课的重难点。

  在备这堂课时,我觉得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但当开始引入课的时候问你知道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学生很轻松地回答出了和整数的运算顺序一样,这时我就认为看来小数加减的运算顺序不是他们的难点,但在教学中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抓住运算顺序不放了,其实在习题的处理时应不要再让学生说说每道题运算顺序了,不如让学生亲自算一下,踏踏实实的做两道题,亲自体验,练习比说说更有效。

  2.个别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升。

  个别学生叙述思考的过程不够清楚,心里明白但不能组织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机会来表达。

  3.计算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有待于提升,应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训练。

  有人说: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

”在教学中学会教师重视引导,学会放手,学生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小数进(退)位加减法后的一个提升。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的加减法,并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小数混合计算的问题,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以前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了,现在再学习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

因此在教学本节知识时,我先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为铺垫,让学生在复习中奠定基础,同时也无形中降低了新知的难度。

再以书上图片资源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利用于生活的特性,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自身试着算一算,然后选择不同算法的算式,让他们说说理由及算理,让学生亲身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从中享受参与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后的满足和喜悦,推动了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能的发挥。

  最后师生一起理解并小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就是要弄清运算顺序,再认真仔细的计算,在计算中养成不错的学习习惯。

  本节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法则都比较简单,因此教学时没有花费过多的时间,主要是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和比较,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索学习方法的能力。

关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适用于小数加减法也是水到渠成,课堂上重视了对学困生作个别指导。

  通过练习的情况来看,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但部分学生计算不够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错率仍然很高。

还有待于课后多加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本节课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

“1.在进行小数混合运算时,能正确合理地进计算;2.注意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整类、归纳,逐步理解简单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身提供学习资料,合作交流等形式,充整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注意学生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节课下来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基本满意。

并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感想。

现小结如下。

  1.引入很有特色。

上课伊始,师生经过了几句介绍性的谈话后问学生:

“老师这个人像整数中的几,又像小数中的几?

你最喜欢哪个整数,哪个小数?

为什么?

你能否用这几个数来编一道题.”来引入新课。

这些问题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烦。

不错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在上课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知识呈现的过程进行教学。

先从整数、小数一步混合计算起步,让学生充整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再往后迁移到两步混合,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习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本节课整数小数混合计算方法的获得,是在学生自身出题、自身计算,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来观察、比较、整析、归纳得到的,而不是由教师直截了当抛给学生的。

这充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只起到了组织、引导的作用。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今天,我讲了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这节课,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很自然的会将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去。

课前的复习我准备了几道小数加减法口算,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回忆起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解决小数连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每步计算的意义。

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好理解,易接受。

于是我整合了教材内容,做了大胆的取舍,并没有按部就班的讲教材,而是选择让学生自身解决,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我放到让学生经历小数连加和加减混合计算方法的过程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通过让学生自主看书学习,在学生了解例题的信息后,我利用提问,明晰了这道题的来龙去脉,然后,让学生在回答我的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各种算法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最后观察三个算式后,得到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身去发现,在观察之后,学生自身得出了结论: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身去发现,去总结,而我一直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主体性,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所倡导教师的主导性,最后通过练习让孩子顺利的掌握了新知。

  整个教学过程完成后,学生对我说,好简单。

从学生的反馈中,我清楚的知道,学生是彻底的明白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本节知识点班上绝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技巧,并为后面的简便运算打下了基础。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意识到,学生的自我学习的能力已经开始形成,如果有适合学生自学的课程,那,我以后会继续放手,让学生自学的,这样可以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同时更多的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样的课,看似老师说的少,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很不错。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20xx版)》指出:

过去教育界说得比较多的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来增多了明确提出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提出问题的能力这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

解决老师明确提出的问题、别人明确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能发现新问题,明确提出新的问题更加重要。

因为创新往往始于问题。

  1.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筛选有用信息

  生1:

这是在观看环城自行车赛

  生2:

比赛总共进行了5天,26日第1赛段,行程39.5千米,

  生3:

总里程是483.4千米

  生4:

已经进行了2天比赛

  2.引导学生从信息中,发现问题、明确提出问题

  生1:

第一赛段和第二赛段运动员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生2:

第二赛段比第一赛段多行多少千米?

  (以上两个问题都是浅层的一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3:

今天第2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课本中呈现的问题,两步小数加减问题)

  生4:

第3赛段结束,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在课本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提问)

  方法一:

165+80.7+99.4(直接求出余下3天未完成的路程)

  方法二:

483.4-(39.5+98.8)

  方法三:

483.4-39.5-98.8

  (第二.三种方法是渗透转换思想,采取间接求:

用总路程减去前两天行的路程,这种思想方法的培养,对今后解决求多边形阴影部分面积很有帮助)

  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前渗透减法的性质

  方法二:

483.4-(39.5+98.8)

  方法三:

483.4-39.5-98.8

  483.4-(39.5+98.8)=483.4-39.5-98.8模型:

a-(b+c)=a-b-c

  对比方法二和方法三,可以看出这符合减法的性质,适时对知识进行正迁移,让学生发现整数的运算定律也可以扩展到小数计算中。

  三.存在的问题

  过于关注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后面学生练习时间相对少了。

因此在后面需安排一课时进行练习。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在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原计划观看环法自行车赛,了解自行车比赛的一些知识,知道在长达数天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和观众都会随时计算已完成的赛段里程和未完成的赛段里程,这就引入了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很多问题的解答往往都有多种思路、多条途径。

但由于近两天学校电压不稳,电脑无法利用临时调整教学过程,由老师出示课间变成学生自身给自身出题。

然后根据学生所出的一步计算的小数加减法算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让这些一步算式合作变成加减混合试题,然后再让学生去解决。

题是学生经过讨论确定的,因此在具体解决的过程中运算顺序自然利用得当,学习效果更好。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身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在自身交流中学会自身处理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同时还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形成不错的交流氛围。

  本节课学习了混合运算,达到提升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小数加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