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428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docx

河南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

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题序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贾亭/商贾  空白/积水空明  羽扇纶巾/经纶世务

B.沿溯/朔风藐视/互相轩邈簌簌落下/飞漱其间

C.燕然/燕子转盘/千转不穷水皆缥碧/虚无缥缈

D.徙倚/徒步韶华/嘤嘤成韵芳草萋萋/凄凄惨惨

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B.不见曦月(日光,文中指太阳)

泉水激石(冲击,撞击)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

C.绝多生怪柏(断绝)

良多趣味(甚,很)

蝉则千转不穷(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D.四时俱备(都)

急湍甚箭(厉害,严重)

晓雾将歇(消散)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4.古诗文默写。

(8分)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在诗人笔下,万物皆有灵。

韩愈笔下的花花草草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争相绽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白居易笔下莺莺燕燕沉醉在春光里,辛勤筑巢,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5.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在当时的苏维埃社会中,中国共产党在教育方面采取了什么样的政策?

取得了哪些成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共7分)

材料一:

2019年12月9日,有长城志愿者发现一队“驴友”在密云古北口蟠龙山长城一巨大敌楼内烧火做饭(见图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制止并灭火,对当事人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几位驴友强行下山,景区无法确认其身份,现场图片显示城墙墙体已被熏黑。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2019年12月24日,成都地铁晒出的一张图片(见图二)火了!

在成都地铁三号线上,地铁电视正播到“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一位小朋友就对着电视敬礼!

面对这动人一幕,网友纷纷点赞“从小培养的民族荣誉感,长大了必然是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少年强则国强”……

(1)孟子认为是非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假设材料一中的一位驴友看到材料二中男孩的表现,其本性良知被激发,对“长城烧火做饭”事件公开致歉,请你对此做出评论。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材料二,以《厉害了,我中华少年》为题目,给图二配一段描述性文字。

(100字左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共4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2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溪北蹑⑤冈西上,二里,有马鬣在左冈之上,为阮尚宾之墓。

从其后西二里,蹑峻凌崖。

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

【注】①派:

量词。

②界:

隔断。

③清碧:

溪水名。

④下流:

河流的下游。

⑤蹑:

踩、踏。

⑥穹:

隆起。

⑦骈:

并列。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1)隐天蔽日____________

(2)或王命急宣____________

(3)自非亭午夜分____________

(4)清荣峻茂____________

8.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文中“猿鸣”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

(用原文语句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0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印度之人,随地称国,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

五印度①之境,周九万余里。

三垂大海,北背雪山。

北广南狭,形如半月。

画野区分,七十余国。

时特暑热,地多泉湿。

北乃山阜隐轸②,丘陵舄卤③;东则川野沃润,畴④陇膏腴,南方草木荣茂;西方土地硗确⑤。

斯大概也,可略言焉。

(节选自《大唐西域记》)

【注】①五印度:

指当时印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部分。

②山阜(fù)隐轸(zhěn):

很多高山。

③丘陵舄(xì)卤:

丘陵地带是盐碱地。

舄卤,盐碱地。

④畴:

已耕作的田地。

⑤硗(qiāo)确:

指土地十分贫瘠,多形容沙石之地不适宜耕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鸣猿鸟乱鸣

猿鸣三声泪沾裳    B.自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C.与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吾与汝毕力平险D.乱猿鸟乱鸣

无丝竹之乱耳

1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语段甲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山川之美”的?

请结合相关语句进行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谢中书的一封信,境界清新;《大唐西域记》是一千多年前玄奘西行的情况记述,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请分别用甲、乙两文中的四字短语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9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

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

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⑥之。

经宿⑦方至,造门⑧不前而返。

人问其故,王曰: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①山阴:

今浙江绍兴。

②皎然:

洁白的样子。

③《招隐诗》:

旨在表现隐居的乐趣。

④戴安道:

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

县名,今浙江嵊州市。

⑥就:

拜访、访问。

⑦经宿:

一整夜。

⑧造门:

到门口。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月色入户         户:

B.欣然起行欣然:

高兴、愉快的样子

C.念无与为乐者念:

思念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至:

到,往

16.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语段甲中“闲人”是怎样的人?

作者自称“闲人”,包含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语段甲和语段乙都是写月夜访友,请比较它们的异同。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9—22题。

(共10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还觅薜萝:

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都是植物名,代指隐士的服饰。

②梅溪:

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③限日:

遮挡阳光。

④幽岫:

幽深的山穴。

⑤重:

向往。

⑥竹实:

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文中指隐士所食之物。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从从流飘荡

七十而从心所欲    B.俱风烟俱尽

四时俱备

C.负负势竞上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好好鸟相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0.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甲文中“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甲、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3—24题。

(共4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3.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白云千载空悠悠”。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5.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请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可写景也可叙事,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可用字母代替)。

④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群孩子在公园里放风筝,其中一个孩子怎么也不能把风筝放起来,放着放着风筝就掉下来了。

这时,一个大一点的孩子走过去对这个孩子说:

“风筝往往是在顺风时掉下来,逆着风放,就不会这样。

”果然,这个孩子按照指点,很快就把风筝放飞起来。

要求:

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5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三单元检测卷

1.A(jiǎ/gǔ,kònɡ/kōng,guān/lún;B.sù/shuò,miǎo,sù/shù;C.yān/yàn,zhuàn,piǎo/piāo;D.xǐ/tú,sháo/yùn,qī)

2.B(A.戾:

至、到达;C.绝:

极;D.甚:

超过)

3.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

(1)长歌怀采薇 

(2)大漠孤烟直 (3)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4)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

(1)解放思想,消除愚昧无知;培训教师,组建学校,实施大众化的教育;建立专业的学校;编著字典。

成效:

使苏区的文盲率大幅降低;使苏区人民的思想有很大的转变和提高;培养了不同方面的人才;加强了苏区后方的活动,为红军供应干部。

(2)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阴郁,知识渊博,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

6.

(1)示例:

为“敬礼男孩”点赞。

少年虽小,但纯真、善良,有爱国心,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他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成人世界的浮躁和虚伪,引发了一股向善向美的清流。

本性良知被激发的“长城烧火做饭”驴友就是他能量辐射的良性反映!

(2)示例:

成都地铁三号线上伴着“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的歌声,电视屏幕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正盯着电视看的小男孩随即神情肃穆,缓缓举起右手,将崇敬、自豪的目光锁定在飘扬的国旗上。

小举动,大情怀,无数网友纷纷点赞:

厉害了,我中华少年!

7.

(1)遮蔽 

(2)有时 (3)如果 (4)茂盛

8.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9.渲染了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氛围。

10.甲: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

溪破其中出。

【乙译文】行了六里,渡过一条溪水,水很大。

又向南,有山峰向东方环绕而下。

又走二里,绕过峰下山冈的南边,于是向西寻找小径走入峡谷。

从峡中朝西望,重重山峰互相掩映,最高的一座山峰位于峡谷后方,有积雪的痕迹,独自高高下垂,如一匹白绢隔断了青山,有溪水从峡谷中往东流注,这就是清碧溪的下游。

从溪北踏着山冈向西上登,行了二里,有坟丘在左面山冈之上,是阮尚宾的坟墓。

从墓地后向西行二里,踏着峻岭登上山崖。

这座山崖高高隆起在溪流上,与对面的山崖并立前突如同门扇,上边高耸下面陡峭,溪流冲破其中流出去。

11.A(鸣叫。

B.从/如果。

C.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和,同。

D.杂乱/扰乱)

12.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复”和“与”翻译正确1分,语句通顺1分)

13.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来描写“山川之美”。

作者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这是静景;而猿啼鸟鸣不断,鱼儿争相跃出水面是动景,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

一动一静,相互结合,使“山川之美”更加完整、统一。

(答对表现手法2分,结合句子合理分析2分)

14.山川之美 封疆之域(题干中要求用文中原句概括,通读、分析两个语段,语段甲讲了山水美景,中心句明显为第一句“山川之美”;语段乙中“若其封疆之域,可得而言”引出下文,“斯大概也,可略言焉”总结上文,中间讲了印度各个地区的自然差异,所以语段乙中“封疆之域”概括了全文内容)

【乙译文】印度人民,随着居住地方的不同而自名其国名,对自己所喜欢的地方,称之为印度。

至于印度的界域,我们可以谈一谈。

五印度这块地方,方圆九万多里。

三面濒临大海,北面背靠雪山。

北面广阔,南面狭窄,形状好像半个月亮。

全国划分地区,有七十多个国家。

当时天气特别炎热,地方又多潮湿。

北方耸立着很多高山,丘陵地带多是盐碱地;东部河流平原肥沃滋润,农田肥美,南方草木繁茂,西方土地十分贫瘠。

这是大体状况,大致简要叙述一下。

15.C(念:

考虑,想到)

16.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盖”译对1分,语句通顺1分)

17.这里的“闲人”是指清闲的人,有闲情雅致的人,而非无所事事、闲极无聊的人(1分)。

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被贬后的落寞、悲凉、失落,另一方面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为自己有乐观豁达的胸襟和赏月的闲情雅致而自豪的感情(1分)。

18.相同点:

两段文字都表达了他们旷达的胸襟,都是触景生情而想找自己的好友(1分);不同点:

起因和目的不同:

语段甲为了找好友一起游玩,最终找到了;语段乙注重找的过程,是想念好友,虽未找到,但兴尽而返(2分)。

【乙译文】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

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心神不定,吟咏起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念起戴安道。

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整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没进去又转身返回。

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

“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到(戴安道)?

19.B(全,都;A.跟、随/顺从;C.凭借/背;D.美丽/喜爱,爱好)

20.湍急的流水好像比箭还快,凶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1.分别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22.抒发了作者喜爱美好的大自然和避世退隐的高洁情趣。

(意近即可)

【乙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

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

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山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

我向来向往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

幸好菊花、竹米多。

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在这里都已具备。

这种地方被仁人智者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3.“空”字表达了作者因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独、寂寞和惆怅的情绪。

(点出“空”字1分,分析1分)

2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5.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