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9278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docx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经济社会政策分析

自由贸易的内涵:

自由贸易指政府不采用关税、配额或其他形式来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竞争的贸易政策。

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

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竞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法国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确立的过程:

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是由保护贸易向自由贸易的过渡时期。

1823~1825年英国对关税税则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减少和取消阻碍国内贸易的消费税,对一些制成品,原材料和消费品降低关税,撤销丝织品进口的禁令。

19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是自由贸易政策的确立时期。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接连废除阻碍自由贸易的重要法则。

首先,1846年7月废除了对外囤进口谷物征收高关税的“谷物法”。

其次,废除航运垄断的“航海条例”,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对其它国家全部开放,进口商品限制进一步放宽,1941年进口税种有1163种,到1853年减少到466种(1862年减到44种,1882年减到22种)。

英国的贸易体制发生了根本转变,它完全抛弃了保护国内工业制度的航运垄断,实行开放贸易,自由贸易政策确立起来。

19世纪60年代是自由贸易政策取得胜利的时代,英国同欧洲国家以自由贸易精神签订了一系列商约。

1860年同法国签订商约,规定,法国取消一切禁止性关税,降低对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继这项条约后,同比利时,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瑞士签订了类似的条约,在这些商约中,关税都大大降低了。

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因:

1)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使英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占主导地位,工业品的数量增长了几倍,而市场没有得到相应的扩大,英国的商品销售很大一部分仍然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亚,印度和中国。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促使英国必须开发消费水平较高的欧洲市场。

2)资产阶级新经济理论的出现为自由贸易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出了新的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著名的《国富论》一书中便提出了自由贸易理论。

这一理论后来为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他认为自由贸易可提高经济效率和利润。

“如果对外贸易的扩大或由于机器的改良,劳动者的食物和必须品能按着较低价格送上市场。

利润就会提高”。

新经济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做了舆论准备。

3)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加速了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力量在不断的发展。

1820年伦敦商业资产阶级向国会递交一份由著名经济学家图克起草的请愿书,呼吁实行自由贸易。

1838年由曼彻斯特厂主科布顿和布莱特发起创立了“反谷物法同盟”,要求废除谷物法,废除关税保护,实行贸易完全自由。

自由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

【亚当·斯密的政策主张】

他得出结论:

“看来应尽力让英国成为一个自由港,这样就不会以任何方式干扰

国际贸易;加入能通过其他途径筹措政府经费,就应当废除一切税收、关税、货

物税;而且,无论与什么国家,无论设计什么货物,都应该允许自由商贸和自由

交换。

斯密已经出版认识到了生产与流通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已

经看到了国际贸易、世界市场对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作用。

他认为这是进

步社会资本运动的“自然趋势”。

因此,他反对一切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政策,

批判了重商主义为获取金银而垄断国际贸易的做法。

1.限制输入

斯密认为,重商主义所推行的以高关税的方法限制进口的做法,会导致国内

从事相关行业生产的部门产生市场独占。

业当·斯密认为,在自由贸易政策下,

“无奖励金通常亦可输出到欧洲其他各国的制造品,都不会受到外国商品自由输

入的大影响。

这种制造品,输往外国,其售价必与同品质同种类的其他外国商品

同样低廉。

因此,在国内,其售价必较低廉,因而仍能控制国内市场。

虽然

恢复自由贸易将使许多人丢掉过去的工作,但是这些人并不会因为这些失业

无法维持生计。

斯密利用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观点,“上次战争结束时,海陆军

裁减了十万以上,所减人数等于大制造业所雇佣的人数,他们顿时失去了他们平

素的职业,无疑会感到困难,但他们并不因此便被剥夺了一切职业与升级。

水兵

的交大部分也许逐渐转移到商船上去服务,在这当中,被遣散的海陆军士兵,都

被吸收在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受雇于各种职业。

十万多惯与使用武器,而且其中

有许多惯于掠劫的人,他们的位置起了那么大的变化,却不曾引起大的动乱,也

不曾引起显著的混乱”

最后,斯密从上述事实的逻辑论证中得出结论,取消进口与限制实行自由贸

易,既不会导致资本外流,也不会导致大规模的事业和社会动荡。

相反,自由贸

易将使得国内资本流向能发挥资本最大价值的领域,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从而

增加社会财富。

约翰·雷著,胡企林等译;《亚当·斯密传》,商务印刷馆1998年版,第56页。

亚当·斯密:

《国富论》(下卷),商务印刷馆1974年版,第40页。

亚当.斯密:

《国富论》(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40页。

2.关税

斯密虽然主张放任自由,但却并没有将这一思想简单照搬到国际贸易领域中

而是主张按照具体情况对于不同商品实行自由贸易或者征收适度的关税。

斯密把

进口物品分为两类:

一类是一切生活必需品及一切原料:

另一类主要是那些进口

的奢侈品,比如外国葡萄酒、巧克力糖、茶叶和咖啡等。

对于第一类,他认为这

些物品的自由输入能够从不同方面降低英国产品的生产成本,因而是有利于1).大

英国的制造业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的。

刘‘于第二类,他认为应征收适度的关税,

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会由于自由输入必需品和原料而遭受损失。

同时,斯密

还论述了应以什么方式和在何种程度上实现自由输入,认为自由贸易并非在任何

时候对于任何国家都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3.出口奖励金

斯密认为,奖励金的存在使得没有奖励金就不能出日的产品得以顺利出日,

造成国内市场上该种商品数量减少、价格上升,进而人民实际收入降低,就会增

加人民的生活负担,从而降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能力,抑制国内人口的增长,也必然会压抑国内产业的发展。

如果取消奖励金,出[I==I国国IA7货物的名义价值就会

下降,他们剩下来的金银的真实价值就会上升,少量的金银就会达到以前使用大

量金银才能达到的流通目的,送往国外的金银会带回同等价值的货物。

’J’

4.通商航海条约

这里所说的通商条约,类似于现在的互惠贸易安排,指的是在成员国之间,

实行低关税或者零关税,而对成员国之外的国家保持各自的关税水平。

斯密认为,

和自由竞争相比,通商条约抬高了国内进口商品的价格,使得本国同等数量的产

出只能交换到更少的进口商品,这一观点却有其可圈可点之处,但却是不完整的,

因为斯密只看到了互惠贸易协定的“贸易转移效应”,却忽视了“贸易创造效应”。

如果,缔约之前,进口国刘所有进口商品加以高关税,那么,通过通商条约,缔

约双方承诺彼此降低或实行零关税,则此时贸易双方均可从通商条约中获得利益。

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提倡自由主义,主张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在国际上

实行自由贸易,这样消费者和生产者可以自由地追求自身利益,从而消除封建特

权和垄断造成的经济低效率,以此来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

他的

这种政策主张恰好迎合了当时处在上升阶段的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然而,他的

观点仍然具有时代的局限性。

按照他放任自由的经济思想来说,资本主义经济完

全可以依靠市场机制来自发调节运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但事实证明,市场并

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会失灵,周期性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据。

大卫·李嘉图的自由贸易思想

一、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他看来,当一个国家可以或者进口某个商品,或者在国内自己生产某个商

品时,它会比较在国内生产的成本与从国外进口的成本;如果进口的成本低于国

内生产的成本,该国便会进口。

“一国从外国进口的成本并不取决于外国生产该

商品的成本,而取决于该国自己两种成本的比较:

一是该国用以进行交换的商品

的成本,另一是假如不进口而自己生产该商品时必然发生的成本。

同斯密一

样,李嘉图强调进口带来的利益。

不过,李嘉图并非只是重复斯密关于自由贸易

的好处,而是提出了更加系统的自由贸易思想。

他从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角度来论证

自由贸易与专业分工的必要性。

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版,第531页。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思想的政策主张

1.提倡自由贸易

李嘉图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论证了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理论率和资本积累,有

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他认为所有的贸易,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增加生产。

商业完全自由制度下,各国都必然把它的资本劳动用在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

这种个体利益的追求很好地和整体的普遍幸福结合起来,并以利害关系和互相交

往的共同细节把世界闻名世界各民族结合成一个统一的社会。

李嘉图认为最能保

障整体利益的莫过于吧总资本作为最有利的分配,即实现普通的自由贸易。

李嘉图从工资与利润成反比关系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由贸易有利于降低工人

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从而狂热以提高利润率,有一利于资本积累。

他还认为国际贸

易由于可以增加使用收入可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和种类,并且能够使得商品丰富和

价格低廉来为储蓄和资本积累提供刺激力,虽然对于国家有很大的利益,但除非

输入的商品是属于用劳动工资所购买的种类,否则就不会产生提高资本理论的趋

势。

在他看来,要提高理论,就必须设法降低工资,而自由贸易恰好可以做到这

一点,因为实行了自由贸易,允许廉价谷物进日,可以延缓地租」_:

涨;同事,谷

物价格低廉,工资就会下降,利润率就会提高,有一利于资本积累。

当时英国实行

的《谷物法》禁止外国廉价的谷物进口,结果使得英国国内谷物价格高涨,地租

提高,工资上升,利润率下降,从而阻碍了总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

所以,李嘉图认为实行国际自由贸易的关键是要废除“谷物法”。

这也是他同他

的论敌乱战的主要内容之一。

2.特殊时期可适当采用贸易保护手段

李嘉图十分可定了政府适度干预的作用,反对完全的放任自由。

针对国际贸

易,他主张各国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国际国商品的流入加以适当

的限制。

李嘉图特别强调不要把贸易自由主义绝对化,特殊时期可以适当才用贸

易保护手段来维护本国的利益。

他还指出:

“在战争时期,由于商业不变,谷物

不能以最低价格购买,一国便将大量资本转入农业生产。

但是到战争结束时,商

品输入的障碍消除了,有害于本国种植者的竞争又开始了,而退出这种竞争会牺

牲大量资本。

这时,该国最好的政策就是在一定年限之内国际国谷物的输入征课

一种不断递减的税,以便于本国经营农业的人有机会逐渐从土地上撤出其资本。

大卫·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24页。

3.反对出口补贴和进口禁令,注意进出口平衡

在李嘉图看来,谷物输出的补贴会降低谷物对国外消费者的价格,但不会长

期影响其国内市场价格。

他指出,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会扭转国内资本流向,无

论是工业制造品还是谷物的高额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一部

分资本转移到任其自然时不会投入的行业去。

这样会使得社会总基本的分配十分

有害,无异于贿赂制造业者,引导始或继续经营好处较少的行业。

这是最坏的一

种课税,并不会把它从本国取去的东西全部给予外国,这笔损失的差额是由总资

本的分配不利所造成的。

李嘉图指出,一个国家要依靠出口来增加贸易收入,但是单纯地依靠出口而

不进口,这是不现实的想法。

要让其他国家接受本国的产品,必须同时进口交易

国家的产品,使进出口同时具备,互利双方才能更好地进行贸易。

“一个国家除

非是同时有输出,否则就不可能长期有输入,同样,不同时有输入也不能长期有

输出。

因此,如果发生任何长期的使一个国家不能输入以往那样多的外国商品的

情况,这一国就必须减少某些通常输出的商品和制造。

4.加大器使用范围,加快技术发展

李嘉图指出,商品的价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

采用改良的机器以后,商品

的生产成本就会降低,这样便能以较低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出售。

假如所有其他

国家都鼓励使用机器而你缺拒绝使用机器,那么,在你使本国产品的自然价格下

降到与其他国家价格相等之前,你就不得不输出货币交换外国的商品。

和这些国

家进行交换时,也许就要以本国两天劳动的产品交换外国一天劳动的产品。

斯密

说:

“每一个人对于食物的欲望都要受有限的食量的限制;但对于享用品、建筑

物的装饰、衣服、车马、家具等物品的欲望却似乎是没有限制或确定接界限。

李嘉图基于此得出结论,由于劳动的需求不会有变化,而工资又不会降低,所以

工人阶级将由于使用机器后商品普遍叠加而和其他阶级同样受益。

萨伊:

《政治经济学》(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122页。

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

1)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英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直接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特别是自由贸易政策实施的头20年,它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推到了顶峰。

2)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对英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它直接促进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业的发展。

特别是自由贸易政策实施的头20年,它将英国的对外贸易和航运推到了顶峰。

3)自由贸易政策给英国经济发展带来某些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其中最主要的是引起农业衰落,造成工农业经济发展比重严重失调,英国经济发展呈畸形状态。

谷物法的废除一方面使英国从国外获取大量的廉价的粮食和农产品原料,另一方面使农业失去保护。

在外国谷物的冲击下,农产品价格一再跌落,大批中小农场破产,农场数从1880年的553000个,减少为1913年513000个。

从1870~1910年,英国小麦的播种面积产量减少了近一半。

19世纪70年代英国农业尚能保持77%人口的粮食需要,到1914年只能养本国35.6%的人口。

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1851年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为54:

46,到20世纪初,农村人只占21%。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不断下降,到20世纪初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

工农业经济发展如此失衡,为世所罕见。

自由主义思潮与议会改革

【自由主义成为立法者依据—第一次议会改革】

伦敦、英格兰北部和苏格兰的不少人或多或少地受到民主思想影响,提出在政府监督和约

束下进行改革的要求。

激进派的主要目标仍是议会改革,其意图借之实现广泛的权力再

分配。

当时英国发生的各种变化导致了改革的可能性,立法手段被主张采用来防止国内

动乱。

1830年,格雷勋爵组成了辉格党内阁,并清楚表明该届内阁将实施某些议会改革

措施。

1830年7月提交下院的改革议案以近400票的多数通过,在之后的讨论中,这项议

案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正,并准备在1831年9月递交上院。

议案的细则没有涉及到普选权问题,而议案的倡导者们也没有把它作为向普选权过渡的“踏脚石”。

“工人阶级”中要求选举权的那部分人试图将“中产阶级”拉入国家政治生活。

因而,下层群众既是工业“阶级”的盟友,又是它们的“敌人”。

这些阶级既希望得到选举权,但又怕得不到。

同时,第三项议案又提交下院审议,该议案增加了若干关系到几个特别选区命

运的修正条款。

到1831年底,该法案获得下院通过,上院于次年即1832年3月以微弱

多数通过该议案。

“大改革法案”于1832年获得通过,议会最终实现了自身的改革。

1832年的改革法案对19世纪英国政体的发展和演变起了重要作用,这一法案引来了

几十年的“中产阶级统治”,并杜绝了贵族组阁的机会。

改革的主要结果是:

英格兰和

威尔士的选民人数增加1倍,即由原来只有10%的成年男子享有选举权增加到20%。

村选民增长的比例比城市的还要大。

但是苏格兰选民的比例却下降了。

这一结果是由法

案细则的极端复杂性所造成的。

细则的基本要点如下:

A、在城市选区,拥有财产并且年

收入至少为10英镑的成年男子均享有选举权。

B、在农村选区,年收入至少为2英镑的

自由财产持有者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

56个城市选区完全丧失下院席位,30个城市选区

各减少1个席位。

新增设41个城市选区,其中22个拥有2个席位,19个拥有1个席

位。

乡村席位有所增加,所有选区仍以现存行政单位为基础,但男子普选权以及秘密投

票的政治诉求仍未满足。

改革法案的倡导者是“政治现代化”的倡导者,但他们仍谨慎地保持旧制度的根本

特征。

首先,议会的社会构成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至少在改革后头10年的时间里,“中

产阶级”议员没有显著增加,因为1832年前中产阶级在议会并非没有一个席位。

许多中

产阶级人士看来,议会改革已取得了足够的成功,维多利娅时代中期的政治、经济和社

会制度与其很相宜。

第二,政治制度仍然保持着1832年以前的主要特征,没有实行秘密

投票。

社会存在着等级制度,并且承认贵族的社会准则和风尚占据优势。

大资产阶级的

安闲受到了严厉谴责,因为他们选择放弃其企业而成为乡绅,将其子女送进私立学校以

及按照古典主义原则设置课程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实际上英国的土地贵族并不敌视

创办企业和参与城市发展。

社会界限的经常变动,加速了1832年以后的政治巩固进程。

自由主义成为立法者依据—第二次议会改革

(一)宪章运动中的自由主义因素

1839年英国工人阶级投身于一场更伟大的群众运动—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和宪章派认为:

一个代表土地贵族、投机商、制造商和富豪利益的下院,除了对折磨和压榨穷人的经济制度加以维护之外,还能期望它做什么?

在30年代,宪章派有多种选择的余地,当发现他们所追求的其他途径行不通时,他们就制订了通过政治权力来达到社会改革的纲领。

宪章派的“6点宪章”:

男子普选权;每年召开议会;无记名投票(秘密的);取消下院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下院议员领取薪金和均等划分选区。

宪章运动的目标是要使宪章成为

英国的法律,倘若可能,通过符合宪法的正当方式达到目的;如有必要则采取武力,或

者两种方法一起使用。

大多数宪章运动领导人不愿意人们称之为“道义力量”或“物质

力量”的主张者。

他们宣称:

“我们一定要得到宪章,如果可能的话采取和平手段;如

果必须的话我们将使用武力。

”宪章派进行了很大的努力,希望各方面力量支持他们,

但每次递上的请愿书都被下院否决。

因此,必须采取其它方式。

宪章派曾计划建立一个

由宪章运动代表所组成的中央机构—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它是一个绕过威斯敏斯特的

人民议会,并且组织了1839年8月的全国大罢工,地方的骚乱和一个未能实现的暴动

(1839年11月),显示出宪章派并不排除采取武力手段。

但是,当“改革法案”在议

会内的支持和议会外的武力威胁联合作用下通过后,宪章派就不能够重复使用1830-1832

年的策略了。

(二)激进主义的社会改革运动

在宪章运动最高涨的年代,北方的城市中广泛地开展了反对“新济贫法”的斗争,

这一斗争得到“短期委员会”的支持。

与这些运动同时的还有反对报纸印花税的斗争,

工会活动更加频繁,并在“全国各业统一工会”成立时达到高潮。

一些劳工被判处流放

澳大利亚,因为他们在新成立的工会会址小屋中进行非法的宣誓活动。

1837-42年的经济

衰退,压制了工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40年代经济恢复以后,工会才重新活跃起

来。

当运动一次又一次地起而复落的时候,是人的因素保持了运动的连续性,全国的或

地区许多领导人在所有这些运动中表现非常积极。

具有激进倾向的人并不把自己局限于

某一项具体事务,而是积极支持各项议会外的政治运动,因为他们认为,所有这些都是

要求变革这一运动的一部分。

“合作社”的基础是一个普通的劳动价值学说,它部分来自“自然权利”的原则,

也部分来自当时的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观点,即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9世

纪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的社会意义在于物质财富是能够实现的,机器能够成为造福于人

类的东西而不是灾难,它成为减少劳动时间,取代重活脏活的工具。

然而,在竞争制度

上,机器导致劳动力贬值,有的工人直接被节省劳动力的机器所取代,那些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工人也受到可能失业的威胁而被迫接受低工资。

此外,由于生活压力,他们还否

定一切宗教信仰。

工人阶级主张所有阶级联合起来,中产阶级则既有愿望又有办法要求以社会变革来

维护他们的利益。

有两个运动说明了通过中产阶级实现变革的可能性。

第一个运动—

“反谷物法同盟”要求实现变革,使工业资产阶级首先获利。

第二个运动—禁酒运动

由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发起,矛头主要指向工人阶级。

J.史密斯、乔治·威尔逊和理查德·科布登领导下发动了一场反《谷物法》的运动。

他们认为《谷物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农场主的利益而牺牲全国其他阶层的利益。

①“反

谷物法同盟”的人认为,自由贸易是促进工业发展,降低生活费用的有效途径。

随着运

动的发展,它成为全体中产阶级不满的焦点,天主教徒也由于反对国教会和同牧师争论

而卷入这场运动。

人道主义者和慈善家反对不加区分地贩济施舍而主张“科学”的救

济。

因此,他们也加入了运动,提倡国际和平的人相信他们的事业在消除了所有阻碍贸

易和工业发展的障碍之后会得到保证。

“反谷物法同盟”尽了很大努力想使他们的斗争

发展成为全国性的而不仅仅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的运动。

但是,他们没有能够说服广大

的工人阶级,因为工人阶级宁愿相信宪章派的口号:

先实行普选权,然后才是废除“谷

物法”。

他们认为,反《谷物法》运动就是向土地贵族的传统权力挑战。

(三)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到了19世纪50年代,熟练工人如工程师和木匠等组成了“新模范”工会,他们并

不迫切要求国家的干预,而是要求契约上的平等。

他们的入会手续都与以前那种近乎阴

谋性的社团的严格按条文进行宣誓和神秘主义不同,而是关心捍卫他们自己处于工人阶

级最上层的尊严。

古典政治学含有破坏性的和悲观主义的色彩,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马克思的手

稿中依然如此,但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他1840年的《逻辑学》和1848年的《政治

经济学》中把功利主义与激进的改革加以调和。

穆勒惊异地发现他的《逻辑学》和它从

法国圣西门和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传统中借来的实质性东西成为旧大学的正统学

说。

但是,他本人却对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充满热情,并大力去把功利主义、伦理上的

个人主义、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等揉合在一起,以便使担任现职的改革派人士能够

接受。

知识分子们接受了关于政治和社会进化的观念—坦尼森的“循序渐进逐渐扩散的

自由”—这比1859年发表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要早很多年。

托马斯·卡莱尔虽然

并无自由主义的朋友,但他对自立的称赞和他的伦理学的作品给了个人主义几乎是宗教

的性质。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成了维多利亚中期自由党的支柱,他要求妇女的公民权

和法权平等地位。

19世纪40年代中产阶级对大城市中的状况非常焦虑和关切,试图将他们的问题拟人

化并使之与个人的道德观念相调和,尽管中产阶级的公众被文学激进派所吸引。

工会中

的“工人贵族”们阅读那些他们的上级需要他们阅读的东西,虔诚的教徒则保持者他们

的圣经和“天路历程”。

但是那些“粗俗的人”和“小酒店社会”的人们又是如何呢?

一种民间传统在海港、织工和田间存留了下来并继续发展。

在19世纪后期,英国2/3的

伟大的传统民谣仍然在苏格兰东北部的“农业城镇”中吟唱。

在这些“农业城镇”中,更富有平民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