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9201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docx

中学课程纲要香港教育城

選修單元六

戲劇文學評賞

示例一

一、學習目標

研習戲劇文學作品,觀賞演繹這些作品的戲曲和話劇,了解戲劇文學的特色,領略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二、學習重點

1.認識戲劇文學的特色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作品的意蘊、藝術手法和風格

4.欣賞作品的意象、意境

5.比較原著及演繹這些原著作品的戲劇表演

6.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手法

7.培養研習與觀賞戲劇的興趣和習慣

8.培養良好的評賞態度

三、學習成果

1.能聯繫生活經驗,體悟作家的情懷,並有個人的感受

2.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理解和分析戲劇文學作品的特色

3.能運用文學基礎知識,從不同角度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並有個人的見解

4.養成觀賞戲劇的興趣和習慣,樂於閱讀戲劇文學作品

四、課節

共33節(約22小時),每節40分鐘

五、學習材料

甲選用學習材料:

1.李棫基《真面目》

2.一休《73A》

3.陳敢權《星光下的蛻變》

4.田漢《獲虎之夜》(選段)

5.唐滌生《帝女花》(第六場《香夭》)

6.杜國威《人間有情》(選段)

7.高明《琵琶記》(第二十齣《五娘吃糠》)

乙建議配合閱讀書籍或音像材料:

1.李開先《寶劍記》

2.曹禺《日出》

3.老舍《茶館》

4.夏衍《上海屋檐下》

5.賴聲川《紅色的天空》

6.張達明《說書人柳敬亭》

7.電影:

左几(導演)《帝女花》

8.電影:

吳宇森(導演)《帝女花》

9.視像光碟:

謝君豪(導演)《人間有情》(舞台劇)

10.電影:

高志森(導演)《人間有情》

六、設計取向

1.本設計以「螺旋形式」安排單元的進展,由淺入深,由個別至綜合,期望學生由被動進而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學習。

2.本設計所選用的戲劇作品,在學習過程中起的是「觸媒」作用,主要期望學生能掌握戲劇元素的基本特點,從而懂得自行賞析不同戲劇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七、學習內容簡介

甲教學:

教學環節

課節

學習內容

1

戲劇文學初探

1-18

研習不同的文學劇本,認識「戲劇行動」、「正面角色」、「對抗角色」、「逆轉」、「高潮」、「主題」等戲劇元素。

2

戲劇文學賞析

19-31

就以下各項,深入討論相關的文學劇本:

•結構的特點;

•語言運用的特點,例如獨白與對白的運用,語言與角色身份、階級、職業、性格等的關係;

•戲劇意象的營造與效果。

3

總結

32-33

就研習戲劇文學作品的經驗,總結賞析劇本的不同角度,並觀看戲劇表演,藉此培養學生進一步研習與觀賞戲劇的興趣。

4

延伸活動

彈性處理

鼓勵學生觀看戲劇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與舞台劇,討論比較不同藝術媒介的特點。

乙評估:

進展性評估

教師可視乎需要,透過本單元不同環節中的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以調整教學,有關的活動如:

•改編短劇

•撰寫短評

•分組討論

總結性評估

任選其一:

•撰寫評論

•撰寫報告

以上之評估活動是因應本示例設計之特點建議,以下於「構思和備註」欄的相應位置,以標示,並進一步說明該活動之評估重點,提供評估準則,以供參考。

教學活動

構思和備註

戲劇文學初探

第1-18節

1.着學生在課前先閱讀李棫基《真面目》。

《真面目》,見張秉權(編)(2000)《香港戲劇1998》,香港:

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

研習本劇,建議用2課節完成。

希臘戲劇演員人數由一而二而三;中國唐朝的參軍戲被視為戲劇的雛型,演員僅有二人。

這種由作者/演員/角色親向觀眾敘述自己故事的形式,可視為戲劇或敘事文學的原始形式。

本單元的評估以進展性評估為主,除分組討論、口頭報告或撰寫短評等活動外,教師可按需要,透過不同活動,以了解學生的學習(請參考附錄一)。

2.安排學生報告《真面目》前四場內容的撮要,然後分析第五場,並引導學生討論:

•為什麼要講這個人物的故事?

為何她的遭遇值得香港人關心?

她的身份有什麼象徵意義?

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半唐番」與香港歷史的關係。

•為使故事說得有趣,本劇採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

各種方法之中,你認為哪一種最有效?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像舞台演出時,會播出粵劇與西方樂曲錄音,演員會唱歌與打太極,也會在觀眾面前分拆一條道具龍。

舞台上的手段可以很多,問題是怎樣使觀眾產生興趣。

正如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可以模仿不同角色的聲音,可以用手藉光影創造形象,或用布偶、小道具等。

教師可選擇這個作品的錄像片段播映,讓學生的印象更鮮明。

3.着學生自讀一休《73A》,然後分組討論:

《73A》,見一休(2001)《公路戲劇》(一休作品選),香港:

7A班戲劇組。

研習本劇,建議用2課節完成。

•這是在兩個人身上開展的故事。

這兩人的關係怎樣?

故事有什麼特點?

它最感動你的是哪些片段?

母子關係是人倫中最重要的一環,但年輕人卻時常忽視了父母。

這戲回歸基本人倫,自有其感染力量。

•演員人數由一到二,「表述故事」的方法可以有什麼變化?

由獨白到對白,分別應很明顯。

•這戲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是「探病」,是「求溝通」,還是「追尋夢想」?

「戲劇行動」(或稱「戲劇動作」(DramaticAction))是戲劇的核心力量,指的是推動戲劇情節進行與變化的重要元素,它可以是外在動作(復仇、回家……),也可以是心理慾望(掛念、憤怨……)。

這個戲的外在動作不大。

•這樣的人物和情節,是普遍的還是特殊的?

就這點而言,這劇跟《真面目》有什麼不同?

這個戲令人感興趣的是母子關係的發展。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溝通」、「了解」等方面尋求答案。

•為什麼作者在劇本的後段安排Tony和女兒的一段戲,這段戲的作用是什麼?

這反映了Tony的成長,以至劇本主旨如何展現出來。

•「父親」在母子對話的戲中沒有上場,「他」的重要性在哪裏?

角色不一定要親自上場才發生影響力。

這個戲是一個例子。

4.分組活動:

着學生分組將《73A》中母親的一段長台詞,改編成一齣短劇。

短劇的情節可以有不同的鋪排方式,既可順序地在書報社開始,也可以採取倒敘的方式,從在父親家看畫開始,效果會很不同。

可透過改編短劇,了解學生對:

•戲劇台詞的理解

•戲劇元素的掌握(如:

「戲劇行動」、「情節」)

5.着學生在課前先預習陳敢權《星光下的蛻變》。

課堂上可安排兩個學生朗讀劇本中段的一節台詞(由「大白菜:

『這宇宙真是太遠、太大了﹗』」至「蟲蟲:

『……對不起,我又肚子餓了﹗(低頭)』」),然後討論:

《星光下的蛻變》,見陳敢權《星光延續‧陳敢權獨幕劇集II》,香港:

臭皮匠出版有限公司。

研習本劇,建議用2課節完成。

在課堂內朗讀台詞會有重組閱讀印象、統一感情傾向的效果。

•這個短劇集中刻劃兩個角色,故事的主題是關於什麼的?

你怎樣理解它的主題?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探討本劇的主題:

•愛情?

•非愛情?

•透過愛情去探討超乎愛情的主題?

對於作品的主題,可從多角度作多次探討,不必將所有「可能」的主題在一次的討論中完全挖掘淨盡,讓學生有自行發現的空間。

•以「白菜」、「毛蟲」作為主角來表現主題,有什麼好處?

不少作品都愛以「非人類」為主角,這牽涉到藝術作品需要「距離」的問題,也是大白菜和毛蟲有英文名字VincentCabbage和CharlotteCaterpillar的緣故。

•這戲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6.着學生在課前先預習田漢《獲虎之夜》後段(由「祖母:

『你聽,你爹爹跟屠大爺他們抬虎來了。

……』」至全劇完)。

《獲虎之夜》,見田漢(1981)《田漢劇作選》,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研習本劇(選段),建議用2課節完成。

7.教師簡介全劇情節後,可安排學生扮演劇中角色,於課堂上演出劇中的部分情節,以幫助學生理解本劇的角色、內容及主題。

8.引導學生討論:

•這個戲表達的主題是什麼?

教師可先簡介上世紀二十年代文藝作品常關注的題材——女性獨立與婚姻自主。

《獲虎之夜》發表於1921年,《新青年》(1918年)曾有「易卜生專號」,推介這位以刻劃棄家出走的娜拉而聞名於世的作者,而胡適與郭沫若也分別以具自主意識的女性為主角,創作劇本《終身大事》(1919年)與《三個叛逆的女性》(1923-25年)。

•這個戲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這個戲的對抗角色是誰?

他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戲劇(與小說)的故事「主人公」,即「主要角色」(Protagonist)通常是正面的,而反面的「對抗角色」(Antagonist)也十分重要。

「社會」也可以是一個「角色」,但一般而言,角色指的是舞台上出現的「人物」。

•這個戲的「突轉」與「高潮」在哪兒?

「高潮」是怎樣營造出來的?

從情節的安排來說,一般可以簡單地分展露、進展、突轉(逆轉)、高潮、結局等部份。

「獲虎之夜」是怎樣點題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

9.着學生自讀唐滌生《帝女花》第六場《香夭》。

教師可於課堂上播放由任劍輝和白雪仙主演的《帝女花》電影片段,再以本劇為例,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粵劇在體制(包括分場結構、音樂、科介等方面)的特點。

《帝女花》,見葉紹德(編撰)(1987)《唐滌生戲曲欣賞》,香港:

香港周刊出版社。

研習《香夭》,建議用3課節完成。

元雜劇一般分四折,明清傳奇可有數十齣,而粵劇則兼顧情節需要與演出時限,以五至十場者為多。

粵劇雖也分行當,但在劇本上不一定註明,反而會較詳細地形容佈景,這是粵劇舞台較京、崑等劇寫實之故。

可參考:

•黎鍵(編錄)(1993)《香港粵劇口述史》,香港:

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

書中有蘇翁與葉紹德對唐滌生劇本的評價。

•粵劇課程發展實驗小組(編)(1994)《粵劇合士上》,香港:

教育統籌局藝術教育組。

10.着學生分組搜集本劇各場的資料及內容大要,在課堂上簡介全劇情節。

11.引導學生代入不同角色,如崇禎帝、長平公主、駙馬等,感受他們的處境及思想情感,然後討論下列問題:

•就全劇的內容與情節發展而言,「主人公」當然是帝女長平公主。

周世顯的作用在哪兒?

•這戲有哪些「對抗角色」?

各起怎樣的作用?

12.綜觀全劇,你認為這戲的高潮在哪裏?

你又怎樣理解這戲的主題?

着學生就上述問題進行討論,並撰寫劄記。

把男女愛情放在朝代興替的關鍵時刻,讓男女主人公各自彰顯自己的人生抉擇,這在古典戲曲中並不罕見(如《桃花扇》)。

因此,戲的主題就不一定只是關於愛情,更可能是跟易代相關的價值觀念。

這些觀念或許跟現代人的想法相距很遠,卻是中國傳統的一部分。

這一部分是否還沉澱在我們的思想深處,並發揮正面或負面的作用呢?

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這個問題。

13.延伸活動:

《帝女花》一劇的結局有兩個版本,在1957年的初演本,作者安排「男女主角乃天上的金童玉女,降凡歷劫而已」,至1968年的重演本則另作處理,藉清帝最後一句唱辭以歌頌「男女主角殉國之烈」。

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下列問題:

這兩個版本的結局對本劇之為「悲劇」,有什麼不同的影響?

有關本劇結局的兩個版本,可參考《第六場(香夭)簡介》,見葉紹德(編撰)(1987)《唐滌生戲曲欣賞》,香港:

香港周刊出版社。

中國的悲劇通常不會「一悲到底」,因此有論者據此議定中國沒有悲劇,大團圓或寃案平反的情節,因而經常出現,這一來是否會減損悲劇的力量?

現代人對悲劇的接受程度是否已與過去不同?

這些問題很值得討論,但不必有統一的答案。

14.着學生在課前先預習杜國威《人間有情》兩個選段:

•第一幕「陳盈借買洋傘親看天賜」一段

•第三幕「陳盈與美嬌上場」至「亞貴上場」的前一段

《人間有情》,見杜國威(1995)《人間有情》,香港:

次文化有限公司。

研習本劇(選段),建議用3課節完成。

15.教師簡介全劇情節後,着學生分組,各自選定劇中不同的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以及其心理和情感變化。

16.各組學生根據自己選取的角色,與其他組員討論以下項目:

•不同組員各自選取的角色之間的關係及情感為何?

他們在劇中各自有甚麼作用?

討論不必有固定答案,旨在引發興趣,刺激思考而已。

•綜合分析劇中表達了多少種「情」。

哪一份情最感人?

有親情(父母子女兄弟夫婦)、愛情,還有主僕、朋友之情等。

•這戲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這個戲有沒有「對抗角色」?

這樣的處理有什麼好處?

若全劇完全沒有(包括明場暗場)反面角色,除了是表現手法外,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觀。

•這個戲的主題是什麼?

作者怎樣表達、突出主題?

•戲的高潮在哪裏?

可着學生先記下自己的初步看法,待下一階段再補充、修正。

17.播放《人間有情》舞台劇錄像(選段),着學生就選段的主題、人物形象等方面,比較劇本(選段)與舞台劇的演繹,並作口頭報告。

選段:

第一幕「陳盈借買洋傘親看天賜」一段

第三幕「陳盈與美嬌上場」至「亞貴上場」的前一段

18.着學生在課前先預習高明《琵琶記》第二十齣《五娘吃糠》。

《琵琶記》,見高明(著),錢南揚(校注)(1980)《元本琵琶記校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研習《五娘吃糠》,建議用2課節完成。

19.教師簡介全劇情節後,然後與學生共同討論:

•這劇的「戲劇行動」是什麼?

表達的是什麼主題?

•傳統戲曲的「高台教化」在本劇是怎樣體現的?

「高台教化」,是指借戲曲表演以宣揚道德意識。

•這個戲有沒有「對抗角色」?

這樣的處理有什麼好處?

•作為「悲劇」,本劇與《帝女花》有什麼異同?

不必有標準答案。

20.總結:

就「戲劇行動」、「正面角色」、「對抗角色」、「逆轉」、「高潮」、「主題」等戲劇元素,總結這七個作品。

主要是讓學生對七個作品都有較鮮明的整體印象。

這些印象是比較初步的,可能尚屬膚淺,有欠全面。

教師可留有餘地,讓學生在下一個環節自行發掘問題。

21.延伸活動:

着學生綜合分析,比較以上七個不同劇本中人物性格的異同。

例如比較《獲虎之夜》的蓮姑、《帝女花》的長平公主和《琵琶記》的趙五娘在性格上的異同。

22.延伸閱讀:

(1)李開先(1954)《寶劍記》,上海:

上海商務印書館。

(2)曹禺(1980)《日出》,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3)老舍(1980)《茶館》,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3.着學生自選一個劇本,撰寫短評一則。

可透過撰寫短評,了解學生對戲劇元素的掌握(如:

「戲劇行動」、「正面角色」、「對抗角色」、「逆轉」、「高潮」、「主題」)。

戲劇文學賞析

第19-31節

1.關於戲劇的結構,教師可引導學生分組討論本單元所研習劇本,例如《真面目》、《73A》、《星光下的蛻變》、《人間有情》等劇在結構方面的特點,然後在課堂上報告,最後由教師補充、總結。

在第一環節,學生對所選讀劇本已有初步印象,在本環節,教師可鼓勵學生自行發現問題,並在不同作品中擷取資料,組織答案。

本環節宜採取研討模式進行,學生分組討論後,向全班同學報告,並在教師引導下作總結。

建議分組討論與報告總結可各佔一半時間,例如結構、語言與戲劇意象三個課題,可各討論2課節、報告與總結2課節,即每個課題各佔4課節。

小組報告應口頭與書面兼顧,例如結構、語言與戲劇意象三者,其中一次須以口頭及書面報告進行。

每個劇本的結構與場景各有不同。

有全劇集中於一個場景的;有場景雖固定而隨著時間流轉起變化的;有展現在相距很遠的地方「同時」發生的事件的;也有因應人物的轉變、情節的客觀推移,時與空都必須變化的。

例如:

•《真面目》說的是個人生命成長的歷程,故跨越不同年代,是多場景的。

•《73A》中的母子同坐車上,但編劇卻清楚提示觀眾,車子不停往前走,窗外的景物不斷變化,雖然觀眾看不到。

可參考孫惠柱(1994)《戲劇的結構》,台北: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假設李棫基《真面目》用嚴格寫實的手法演出,需要有多少個場景?

藉此,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假定性」與「觀眾想像」的重要性。

李棫基毫不隱瞞《真面目》講故事的形式,故觀眾(或讀者)由始至終都會自覺於這種作者跟自己對話的關係。

這種風格賦予其結構最大的靈活性。

舞台上可以有絕對的寫實嗎?

這是戲劇藝術的一個關鍵的美學問題。

其實,一切不外是「以假當真」而已。

藝術家就在真真假假之間顯示其藝術功力。

觀眾如何以想像參與「創作」,又是藝術發生過程的重要一環。

3.關於戲劇的語言,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本單元所研習的劇本中舉出例子,討論作品在語言運用方面的特色。

獨白與對白的運用,語言與角色身份、階級、職業、性格等的關係,都是欣賞戲劇語言的重點。

在《人間有情》中,這樣的例子不少,可作為討論的基礎。

4.就戲劇中獨白的運用,着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在戲劇中運用長獨白,有什麼作用和效果?

獨白在戲曲中有什麼作用?

 

例如在《73A》、《星光下的蛻變》、《獲虎之夜》等劇中,作者都安排了較長的獨白。

可透過分組討論,了解學生對戲劇中運用獨白的認識(如:

《73A》中藉母親的一段長獨白,交代了母親與父親認識的經過,反映了夫妻兩人的深厚感情,展現了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在《琵琶記》中,趙五娘在獨白中借糠和米比喻她和夫婿的關係,交代了兩人不同的處境,突出了劇中人物的性格)。

5.就戲劇「語言」的變格,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本單元所研習的劇本中找出適當例子分析討論。

「語言」可以有多種變格。

例如無聲的語言,夾雜在台詞之間的「潛台詞」,以形體動作發言,甚或以舞台上的不同元素發言等。

例如:

•《73A》的「追夢者」是以動作組合說話;威爾生在《星》劇中藉鋼琴音發言。

(若把琴音變成台詞,那會是怎樣的一段話?

•《人間有情》第一幕末段美嬌在白英犧牲後「發狂地奔出門外」至本幕完,美嬌表面上沒有說過什麼,其實內心變化十分複雜。

再如第二幕亞貴向美嬌示愛,只說「我是不是老了很多呀?

」之類,完全不敢把「潛台詞」直接吐露。

(若仔細地把他們的心聲寫出來,會是怎樣的一段話?

6.關於「戲劇意象」,教師可引導學生從本單元所研習的劇本中找出適當例子,討論下列的「意象」:

戲劇意象的創造通常是戲劇演出中最動人的地方,在閱讀劇本時也常可窺見。

教師可先向學生介紹「戲劇意象」(請參考附錄二)。

•有些場面呈現的「意象」浸潤了濃重的情意。

學生可從《星光下的蛻變》中舉出浪漫的場面,而《人間有情》第二幕末段天賜等三人擎傘遠眺,也是很有情意的一段。

教師可引導學生馳騁其想像力。

•有些場面呈現的「意象」具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發揮了以少總多的強大表達力量。

例如《真面目》中的道具龍就具備特殊的象徵意義。

劇中的「麥片粥」與「蝙蝠」雖只以台詞交代,也各有象徵效果。

7.對於「戲劇意象」,教師亦可引導學生集中研習某一作品進行討論,如:

•在《獲虎之夜》中,魏福生形容獵虎過程,營造出怎樣的意象與氣氛?

劇終時,蓮姑在幕後遭毒打,獨留舞台上的黃大傻痛苦至自刺而死,這又營造出怎樣的意象與效果?

•《帝女花》的長平公主要求將花燭筵設在月華宮外,那處「雖花無並蒂,但樹有含樟」。

「含樟樹」在劇中起怎樣的象徵作用?

 

8.分組活動:

着學生欣賞《人間有情》舞台劇錄像(全劇),然後分組討論,就全劇的主題、情節結構、語言、意象等方面,比較劇本與舞台劇的演繹,並撰寫簡單報告。

9.延伸活動:

《人間有情》第一幕中秀玲唱《天涯歌女》,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若不用歌曲,有什麼方法可發揮類似的功能?

着學生分組討論上述問題,在課堂上作口頭報告。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作品中種種表現手法的藝術效果。

10.延伸閱讀:

(1)夏衍《上海屋檐下》,見夏衍(1986)《夏衍代表作》,鄭州:

黃河文藝出版社。

(2)賴聲川《紅色的天空》,見賴聲川(1999)《賴聲川:

劇場》,台北:

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張達明《說書人柳敬亭》,見張達明(2004)《張達明舞台劇讀》,香港:

熱文潮有限公司。

總結

第32-33節

1.引導學生就本單元研習所得,討論賞析劇本的不同角度,最後由教師總結。

賞析劇本的不同角度,可包括:

•戲劇行動

•主題

•結構

•人物

•意象

•語言

……

2.着學生親至劇場觀看戲劇表演,然後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分享觀後感想,或提交觀劇報告。

這是引導學生研習戲劇文學,以至觀賞戲劇演出的至佳方法,也可藉此培養學生進一步研習與觀賞戲劇的興趣。

教師亦可鼓勵學生觀看與本單元所研習劇本相關的戲劇表演。

所謂「相關」,不必一定是該劇的演繹,這是可遇不可求的,宜以較靈活的標準來衡量,如小劇場中搬演的小人物故事,或大時代的愛情故事等,都可以跟本單元所研習的作品比較討論。

3.總結性評估:

以下活動,任選其一

(1)自選一齣古典戲曲或現代戲劇,賞析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撰寫評論。

 

透過撰寫評論,衡量學生理解、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生的表現:

•能對作品有個人的體悟

•從不同角度賞析及評論作品的內容及藝術特色

•評論公允、客觀,並有個人的見解

•闡述清晰、評析精要、組織恰當、表達流暢

(2)選讀一劇本,並觀賞改編自該作品的戲劇表演,作比較分析,並撰寫報告。

透過撰寫報告,比較劇本與戲劇表演,衡量學生理解、賞析、評論戲劇文學作品的能力。

可根據以下準則,檢視學生的表現:

•能對作品與戲劇表演有個人的體悟

•比較分析戲劇表演與劇本在主題內容的異同

•比較分析戲劇表演與劇本的藝術特點

•評論公允、客觀,並有個人的見解

•闡述清晰、評析精要、組織恰當、表達流暢

延伸活動

(彈性處理)

鼓勵學生觀看戲劇文學作品改編的電影與舞台劇,討論比較不同藝術媒介的特點。

例如《人間有情》有電影版與舞台劇版的錄像,可作比較。

《帝女花》則有兩個不同版本的電影錄像,分別由任劍輝、白雪仙與龍劍笙、梅雪詩主演,前者的執行導演為左几(1959);後者則由吳宇森導演(1976),比較二者的差異,也很有趣。

 

附錄一

評估參考

本單元的評估以進展性評估為主,除分組討論、口頭報告或撰寫短評等活動外,教師可按需要,透過不同活動,以了解學生的學習,如:

1.測驗

教師可以不同形式的測驗,評估學生的學習。

惟評估內容不宜要求強記資料,甚至可以開卷測驗的方式,要求學生比較不同作品中不同角色的特點、人物塑造手法等。

例如《獲虎之夜》結尾毒打蓮姑的過程可否以一闋悲慘的「合唱」來理解?

它和《人間有情》第一幕中秀玲唱《天涯歌女》,各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若不用歌曲,有什麼方法可取代之而發揮類似的功能?

2.造型創造

教師可採取不同的「戲劇教學法」,以評估學生的學習。

例如:

集體建造造型(ImageBuilding)

學生逐一出場,就研習各篇的心得,擺出印象深刻而欲與眾人分享的角色造型。

某學生擺出了一靜默的造型(StillImage)後,其他學生受其啟發,可出場擺出另一造型,惟後出的造型須與前者發生某種聯繫。

其他學生可一一進而加入,直至此集體造型再不能豐富下去為止。

這集體造型可能是不同作品不同角色的混雜組合,但其偶發的碰撞也會發生有趣的「戲劇效果」。

身在造型中的學生只能用身體語言表達而全程保持緘默,其他學生可自由解釋此最後造型的涵義。

經多次發言後,教師才讓擺設造型者解說他們原先的創作動機為何。

這是個很有趣的遊戲過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