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探析.docx
《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探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探析
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与教育探析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已成其“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本文针对如何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探索。
随着我国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及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医疗单位的人事体制、用人制度等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灵活性,医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竞争也愈加激烈。
与其他专业比,广东省医学类学生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为倒数第一。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广东粤西、粤东、粤北以及珠三角的一些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医疗岗位空缺,而现在的医学类毕业生不愿去,只想去大城市、去专业对口或条件更好的医院,但由于这些医院人才饱和,竞争激烈,对本科生来说不容易找到工作,因此形成了一种“有业不就”的尴尬局面。
教育部周济部长在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与教育教学方面的深层次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观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可见,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已成其“就业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如何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已成各高等医学院校所面临的紧迫而至关重要的课题。
1职业价值观的涵义
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概念的提出与演变,是伴随着医生职业的发展以及医学生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而提出来的,但是,关于职业价值观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职业价值观所下的定义,认为职业价值观属于职业倾向性范畴,主要有两种涵义:
广义性职业价值观和狭义性职业价值观。
前者又称为“职业发展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动力作用的一套信息系统,也是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
后者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由职业锚、职业目标、职业道德、职业评价等要素构成,其中,职业锚是核心要素。
2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可能出现的偏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人,国家对医药卫生体制以及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多元化改革,对医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而促使医学生职业价值观也相应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总的来说,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是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其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职业活动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①不能正确处理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的各种精神因素(包括科学技术、政治、教育、文化、社会道德等)作为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对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尤其在近几年,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精神需要的地位也相对的突现出来。
但是,有研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还有少部分医学生因受拜金主义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而完全忽略了个人在精神需要方面的追求,甚至有些连医生必需的医德、医风也都忘得一干二净。
②不能正确认识个人成长与成才必需因素的关系。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有不少医学生由于对成长以及成才的必需因素和条件认识不足,误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就等同于人才的全面发展,或认为考上大学就肯定能成才等,从而缺乏追求成才的自主性、能动性。
因此,他们在毕业时宁可失业也极力避开到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的基层医院和地区去工作。
事实上,与大医院比,基层医院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才干,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能为医学生的成才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另外,“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也是有利于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从职业服务功能所涉及的个人和社会的关系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
就个人来说,最优价值目标选择,就是按照社会价值目标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选择。
而这样的选择,不仅取决于人的机遇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取向。
但是,在“职业价值取向”调查中发现,有47.8%的学生选择“自身价值得到社会承认的职业”,24.4%的学生选“能充分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职业”,仅有12.5%的学生选“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
这说明,与社会价值相比,当前医学生更注重个人的自身价值,甚至,有少部分医学生倘若缺乏引导或引导不当,还可能滑向急功近利或惟利是图这一极端,出现与社会价值游离的现象。
从职业的稳定性来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偏差主要表现为:
不能根据国情和人才流动、职业结构的变化来进行自我调整,不能正确处理好理想职业和职业理想的关系。
在研究中发现,有部分医学生由于未能审时度势,根据我国医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医疗卫生体制等改革的变化,及时对个人的理想职业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及正确地调整个人的职业理想,因此,常常表现出矛盾的职业心理和随机应变、漂浮不定等职业行为。
3关于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价值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引导医学生端正“职业发展观”
在价值观体系中,价值标准是核心,而价值标准又决定了人们的价值取向。
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最终都要落实到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上,并通过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体现出来。
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观”(广义性职业价值观)也一样,必然体现为职业价值标准和职业价值取向。
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则是职业价值观教育调适的价值标准。
职业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分工,表现在具体职业上,则是其从业者具体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分工。
从社会职业发展史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可知,判断某种职业有无价值、有多大价值的标准,主要是看从业者具体的社会实践能否代表着当前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具体的社会关系能否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能否代表着社会的先进文化等。
另外,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发展观,个人的发展也一样,并且这两种发展观的基本点是一致的:
“宗旨—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
可见,在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引导医学生朝着代表当前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水平,代表着广大患者的利益,代表着最崇高的医德、医风,可持续、和谐的成长、成才,已成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中之重。
3.2拓展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平台,发挥职业测验的教育调适作用,引导医学生处理好四个“统一”
要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首先,要通过系统、科学的职业测验来帮助医学生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及挖掘职业潜能等,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及把握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偏差。
其次,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理论体系为指导,引导医学生处理好“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个人成长”与“个人成才”的统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以及“理想职业”与“职业理想”的统一等,形成较为明晰的与医生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狭义性职业价值观,并在实际的职业实践中尽早确定自己长期的职业锚。
另外,由于在我国还有不少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观过于讲究实用性和工具性,只能应对医学毕业生择业一时之需,而忽略了人生规划和长远职业发展,只能培养出缺乏人文情怀的“经济人”和“功利型”的“人体工匠”。
因此,有必要借鉴各种先进的理念、体系和机制等来拓展医学生的就业指导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测验的教育调适作用,引导医学生处理好四个“统一”,为社会培养出不仅能看“病”还能看“人”的负有人性关爱的大师。
3.3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相结合,做到尽可能用一个声音说话,使各种教育调适力量的组合达到最优化
在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三者之间职业价值标准或职业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医学生职业潜能的原则,各高等医学院校不是单一、片面的强调知识的学习,所提倡的更应是使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展,能为社会培养出各种“大师”级的医药专家。
而医学生的家长对这一现象一方面表现赞同,但也表现出一种由衷的困惑和不安,因为他们很多时候都把读书升学、学而优则“仕”当作孩子未来出路的唯一选择。
另外,随着医药行业的市场化,社会舆论对医学生的导向也更趋向于急功近利。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未能按照相同或相似的价值体系对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有效的教育调适,常常表现出相互矛盾和冲突,使医学生无所适从,也使各种教育调适的作用相互抵消。
总之,新形势下,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要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还要延伸到家庭、社会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调适上,让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同步发展、协调和统一,做到尽可能用一个声音说话,使各种教育调适力量的组合达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