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卷二.docx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卷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必修2 第六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卷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单元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训练卷二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生物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杂交除了可选育新品种之外,杂交的另一个结果是获得
A.纯种B.杂种表现优势C.基因突变D.染色体变异
2.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广泛
B.杂交育种进行缓慢,过程复杂且不能创新基因
C.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频率,但不能缩短育种时间
D.单倍体育种的原理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不同
3.通过一定的手段或方法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在育种上已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能通过产生新的基因获得优良性状
B.诱变育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许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C.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后代高度不育
D.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最终目的是分别得到多倍体和单倍体
4.水稻品系甲产量高(aa)、耐旱(BB)、不抗稻瘟病(dd);品系乙产量较低AA)、不耐旱(bb)、抗稻瘟病(DD)。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与乙杂交,
中高产、耐旱、抗病的个体占1/64
B.可利用品系甲和乙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耐旱、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种
C.通过单倍体育种,可在第二年获得纯合高产、耐旱、抗稻瘟病水稻良种
D.可诱导品系乙发生突变,进而筛选出耐旱品种
5.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近期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一种高耐盐的“海水稻”,使数亿公顷盐碱地有望成为粮仓。
此杂交育种技术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D.染色体数目变异
6.已知水稻的迟熟对早熟为显性,非糯性对糯性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
现以纯合迟熟非糯性水稻和纯合早熟糯性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用获得的F1培育早熟非糯性水稻,下列采取的措施与依据的原理或出现的结果相符合的是
A
让F1自交
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
B
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
可以得到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C
用X射线对F1进行诱变处理
一定能较快地获得需要的新品种
D
对F1进行测交
后代中也会出现早熟非糯性水稻
7.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等育种方法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A.按照人类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
B.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8.现用矮秆不抗病(ddrr)品系和高秆抗病(DDRR)品系培育矮秆抗病(ddRR)品系,对其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F2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是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导致基因重组
B.通常利用亲本的花粉逬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縮短育种年限
C.F1中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D.选种一般从F3开始,因为F3中才有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品系
9.下图是科研人员培育矮秆抗病新品种小麦的两种方案。
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涉及的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B.过程③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
C.过程④得到的矮秆抗病植株中纯合子占3/16
D.过程⑤是通过连续自交获得新品种
10.基因工程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④提取目的基因
A.③②④①B.②④①③C.④①②③D.③④①②
11.基因工程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某些性状,目前已应用于医药卫生、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下列选项中,属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实例是
A.无子西瓜B.四倍体葡萄C.转基因抗虫棉D.试管婴儿
12.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A.水稻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DNA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13.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原理和培育太空椒、杂交水稻的原理相同
B.通过杂交育种技术选育的小麦既能结合双亲的优点,又能大幅度改良性状
C.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选择子代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就能得到八倍体小黑麦
D.基因工程育种的实现基于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子
14.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B.同一种群和同一物种个体间相互交配都可以产生可育后代
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D.种群的基因频率总在是不断的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15.一个稳定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
A.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是0.32
B.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大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C.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若该种群中A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到40%
16.右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D.该种群中杂合体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体
17.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
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
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
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18.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
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一定是有利的
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
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
1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繁殖的单位是个体
B.某种群中XA基因频率由50%-40%或由50%-60%均表示生物发生了进化
C.青霉素不会引起生物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但可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选择
D.自然界中新物种的产生一定会经过隔离
20.农田害虫防治始终是农民比较关注的问题。
某农民起初在农田里喷洒某种
A.甲虫的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B.农药对害虫所起的作用是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
C.图中AC段表明甲虫种群中抗药基因的频率先降低后升高
D.如果a~d年间都为农药防治期,c年后害虫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农
民更换了农药的种类
21.我国东北部的玉米螟和东部的玉米螟产生的信息素不同而不能相互交配。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不同玉米螟种群的基因库差异
B.该现象表明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形成的必要条件
C.信息素差异形成的过程为:
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信息素差异
D.环境对玉米螟基因型的直接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22.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Aa个体逐代自交,子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频率大于a基因频率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23.由于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强,因此抗生素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处方药,下列叙述最能科学地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原因的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诱导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人使用抗生素,是对病菌进行选择,导致生存下来的病菌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把抗药性差的个体都淘汰掉了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病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
24.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性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B.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对配偶的选择属于种群内部因素,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或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25.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
图1为日本南、北部地区的象甲。
图2为日本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平均果皮厚度。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
B.图2中M区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
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
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
26.为了快速培育抗某种除草剂的水稻,育种工作者综合应用了多种育种方法,过程如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对该种除草剂敏感的纯合二倍体水稻植株上取花药离体培养,诱导成
幼苗。
理论上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高度不育,原因是
。
(2)用γ射线照射上述幼苗,目的是,然后用该除草剂喷洒其幼叶,结果大部分叶片变黄,仅有个别幼叶的小片组织保持绿色,表明这部分组织具有。
(3)取该部分绿色组织再进行组织培养,诱导植株再生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染色体,获得纯合,移栽到大田后,在苗期喷洒该除草剂鉴定其抗性。
27.如图是以二倍体植物为亲本的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表示的育种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若
的基因型是
,则通过B→C得到的纯合子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
(2)图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字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3)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C、F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8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中的基因重组而产生的,使种群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变异,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_____个。
(3)假设该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①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
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
②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____。
该种群__________(有/没有)发生进化。
29.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
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
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
分析回答:
斑块1
斑块2
斑块3
斑块4
面积(Km2)
0.38
1.2
0.2
1.25
栗斑腹鹀数量
10
6
2
33
(1)请根据表中数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2)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
_________。
理由是。
(3)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单元训练卷
生物
(二)答案
1.【答案】B
【解析】获得纯种的方法是不断自交,而非杂交,A错误;杂交育种除了能培育新品种之外,还能培育出杂合子,即杂种表现的优势,B正确;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C错误;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
2.【答案】B
【解析】杂交育种的缺陷是育种周期长,且可选择的范围有限,A错误;杂交育种过程复杂而繁琐,进程缓慢,且不能产生新的基因,B正确;诱变育种可提高突变率,进而缩短育种时间,C错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的方法、原理、优点、缺点和实例,这要求考生对所学过的育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诱变育种可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许多的优良变异类型,B正确;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得到的是染色体加倍后稳定遗传的可育后代不是单倍体,多倍体育种的目的是得到多倍体,故C、D错误。
4.【答案】A
【解析】甲与乙杂交,F1基因型是AaBbDd,由于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定,所以自交产生的F2中高产、耐旱、抗病的基因型(aaB_D_)的比例不确定,如果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比例为9/64,A错误;杂交育种可以将优良性状通过杂交方法集中一起,B正确;单倍体育种的年限计算,第一年通过杂交获得F1,第二年完成花药离体培养和单倍体加倍,所以通过两年可获得纯合高产、耐旱、抗稻瘟病水稻良种,C正确;基因突变可以使一个基因变成其等位基因,所以通过诱变可以产生耐旱基因,进而筛选出该品种,D正确。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杂交育种的相关知识。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故A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一般不应用于育种,B错误;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C正确;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故D错误。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及育种、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及优缺点;识记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及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让F1自交,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不符合题意;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单倍体植株不能产生种子,B不符合题意;用X射线对F1进行诱变处理,诱发基因发生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不一定能得到所需要的新品种,C不符合题意;F1表现型为迟熟非糯性,对F1进行测交,后代会产生4种表现型,其中含有表现型为早熟非糯性的,D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定向改造生物,A错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B错误;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能改造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C正确;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这是杂交育种的优点,不是诱变育种的优点,D错误。
8.【答案】C
【解析】基因重组发生在F1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F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A错误。
通常利用F1的花粉逬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縮短育种年限,因为F1中出现了所需要的配子,不是用亲本的,B错误。
ddrr×DDRR→DdRr,F1的基因型中已经存在了dR基因组成,C正确。
F2代开始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选种一般从F2开始,D错误。
9.【答案】C
【解析】图中包含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正确。
过程③由单倍体得到二倍体,通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B正确。
过程④由DdTt得到ddT_,其中ddTT占1/16,ddTt占2/16,则矮秆抗病植株(ddT_)中纯合子(ddTT)占1/3,C错误。
过程④只能得到ddT_,既存在纯合子,也存在杂合子,因此需要通过连续自交淘汰杂合子,获得新品种(ddTT),D正确。
10.【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
第一步:
目的基因的获取,即④提取目的基因;第二步: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①使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第三步: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②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第四步:
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即③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是否符合特定性状要求。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了解基因工程在农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再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A错误;四倍体葡萄也是多倍体育种的应用实例,B错误;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的应用实例,C正确;试管婴儿技术是胚胎工程的应用实例,D错误。
12.【答案】C
【解析】A项属于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项属于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C项属于基因工程,原理是基因重组;D项属于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
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及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选育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培育杂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错误;诱变育种可大幅改良某些性状,B错误;八倍体小黑麦是由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在经过秋水仙素处理子代幼苗选育产生的,C错误;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一种生物的基因能在另一种生物细胞中存在、表达,是因为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双螺旋结构,而且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正确。
14.【答案】B
【解析】一个物种可以包含很多种群,一个种群只能是一个物种,因此物种基因库一般大于种群基因库,A错误;同一种群的个体为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B正确;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基本单位,C错误;种群的基因频率并不是总在发生改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不一定不发生改变,D错误。
15.【答案】A
【解析】根据遗传平衡定律,该种群在繁殖一代后,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
2×0.8×0.2=0.32,A正确;显性基因的频率为0.2,而隐性基因的频率为0.8,因此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小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B错误;若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说明生物进化了,但是没有形成了新物种,C错误;若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0.4,A所控制性状的个体在种群中占2×0.6×0.4+0.4×0.4=64%,D错误。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分析题图可知,该种群的A的基因频率增加,a的基因频率减小,说明A基因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A正确;p点时,A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由于二者基因频率之和为1,故P点时,A和a的基因频率都是50%,故B正确;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基因频率向一定的方向变异,故C正确;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最后接近1,说明纯合子所占比例增加,故D错误。
17.【答案】B
【解析】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A正确;由题目提供的信息可以直接看出,长舌蝠是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将无法繁衍后代,B项错误;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D正确。
18.【答案】B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A正确;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害虫生存的环境,B错误;杀虫剂对抗药基因起到选择作用,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标志着生物的进化,C正确;杀虫剂使得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而严寒使敏感型个体生存下来,表明杀虫剂和严寒可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D正确。
19.【答案】A
【解析】生物进化的单位和生物繁殖的单位均为种群,A项错误;只要基因频率发生变化,无论基因频率变大还是变小,均表示发生了生物进化,B项正确;青霉素对生物进行选择,不会引起细菌发生抗药性的变异,C项正确;自然界中新物种的产生一定发生了生殖隔离,D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BC段少数生存下来的个体繁殖,害虫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推知这种抗药性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A正确;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定向地改变害虫种群中的基因频率,B正确;图中AC段表明甲虫种群数量先降低后升高,C错误;如果a~d年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最可能采取的措施是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害虫由于不具有该种农药的抗药性而被淘汰,D正确。
21.【答案】A
【解析】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不同玉米螟种群的基因库差异,A正确;地理隔离不是生殖隔离形成的必要条件,如染色体数目成倍增加也可以导致生殖隔离,B错误;信息素差异形成的过程为:
地理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信息素差异,C错误;环境对玉米螟直接选择的是表现型,间接选择基因型,D错误。
22.【答案】D
【解析】男性患者的性染色体组型是XY,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因此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与女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相等,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B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如果没有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即A基因频率等于a基因频率,C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三个基本环节,D正确。
23.【答案】D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细菌本来已经存在抗药性和不抗药的变异,使用抗生素后,不抗药的细菌被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故病菌种群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
综上所述,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4.【答案】C
【解析】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实质,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等,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孔雀开屏是在向异性传递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A正确;蓝孔雀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雌孔雀选择大尾屏个体交配,会使后代中大尾屏基因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