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767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docx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

1、《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是一篇对话式的驳论文(反驳论据),文章通过孔子对冉有、子路的错误行为的批判,表现了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以德服人的礼仪之国思想。

2、本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反诘、呼告、引用,类比。

3、著名成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祸起萧墙、分崩离析、季孙之忧、虎兕出柙

4、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5、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6、在教育方面:

首开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7、在学习方法上:

认为应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8、孔子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对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9、《论语》是先秦时期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

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化等各方面,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重要文献;

语言简朴、生动、通俗、深刻,具有格言特色;

善于通过人物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现人物个性特征;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寡人之于国也》

1、《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本文论证特点:

巧妙设喻,类比论证。

本文还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3、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合称“孔孟之道”。

4、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斥责暴虐,反对战争,宣扬性善论,强调修身养性,推己及人。

5、政治上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6、《孟子》共七篇,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散文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多采用“欲擒故纵,引君入”的论辩手法,说理透彻,气势浩然。

7、成语:

五十步笑百步。

《秋水》

1、《秋水》选自《庄子》,是一篇说理文,本文虚构了河伯与海神对话的寓言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是十分有限的。

指出人不能自满自足,狂妄自大。

2、本文使用了比喻、排比、反诘等修辞手法以及类比论证。

3、庄子,名周,战国时期蒙人。

大约于孟子同时或稍后。

4、庄子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5、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精髓。

6、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

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残酷和虚伪的本质。

7、《庄子》,包括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21,共33篇。

8、学界内篇大体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则是庄周后学所著。

9、《庄子》文章大都构思精巧,想象丰富,文笔肆意,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善

作连类譬喻,富有浪漫色彩。

(与《孟子》相似)

10、成语: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

《谏逐客书》

《谏逐客书》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是李斯写给秦王嬴政的奏章。

本文写作特点:

①摆事实,设比喻,重铺叙,论辩有力,说理透彻

②结构上曲折多变,严谨有序

③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

④在语言形式上富有建筑之美,在音节上又给人一种韵律的美感。

3、《谏逐客书》开散文辞赋化的风气之先,对后来汉代的散文产生一定的影响。

4、李斯,楚国上蔡人。

秦统一六国后,任丞相,反对分封制,主张焚《诗》《书》,禁私学,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5、以小篆为标准,整理文字,对中国文字的统一有一定贡献。

6、“秦代无文”,只有李斯独树一帜,著有《谏逐客书》和《仓颉篇》,其文说理透彻,论事周详,富有文采。

7、工书,泰山、琅琊等刻石,传说均为他所手书。

《陈情表》

1、《陈情表》,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为内容。

2、李密,一名虔,字令伯,西晋人,今四川彭山人。

3、著有《述理论》十篇。

4、成语:

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气息奄奄,日薄西山,朝不虑夕,乌鸟私情,

结草衔环,皇天后土,人命危浅。

《五代史伶官传序》

1、《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史论。

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3、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4、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主张“以文明道”。

5、其散文明畅简洁,丰满生动,说理透彻。

抒情委婉。

6、《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体裁著有《新五代史》、《欧阳文忠公文集》、《新

唐书》等。

《答司马谏议书》

1、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运用了演绎论证。

2、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临川人。

3、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列宁成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4、其散文以见识高超议论犀利,逻辑谨严,笔力雄健著称。

《论毅力》

1、本文是一篇政论文,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说法及层递和比喻等修辞。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广东新会人。

3、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与康有为并称“康梁”。

4、梁启超在文学上,是晚清“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倡导者。

5、经他改造、定型的“新文体”,平易畅达,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其著作合

编为《饮冰室合集》。

《论学问》

1、本文是一篇论说性随笔,善于用警语式语言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2、弗兰西斯・培根,英国16世纪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3、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4、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强调发展自然科学的重要性,重视知识对人性、对社会的

作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5、主要著作《论工具》《论说文集》,其墓碑“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灯下漫笔》

1、本文选自鲁迅杂文集《坟》,运用了排比、比喻、反语、类比论证和暗示等手法。

论证

方法:

从感同身受起笔。

2、鲁迅,本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4、“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5、作者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其中小说和散文影响最大。

6、中篇小说《啊Q正传》发表与1921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作品。

7、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8、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

9、杂文集16部《》坟《华盖集》等,现代杂文特点:

像匕首和投枪――短小精练。

《论快乐》

1、本文选自《写在人生边上》,是一篇哲理意味浓厚、政论性也很强的随笔。

2、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

3、中国现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4、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集》。

5、长篇小说《围城》因揭示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知识界的众生相,从多方面展示了传统对

于现代中国的自我围困的主题而成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讽刺小说。

《选择与安排》

1、本文选自《谈文学》,是一篇谈写作经验的议论文。

2、朱光潜,笔名孟实、盟石,桐城人,今安徽枞阳人。

3、我国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4、主要编著《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西方美学史》等。

5、主要译著:

黑格尔的《美学》、莱辛的《拉孔奥》、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等。

《谈时间》

1、本文选自《雅品小舍》,是一片议论性随笔。

主要采用比较论证法。

2、梁秋实。

原名治华,字秋实,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号均默。

3、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1928年,与徐志摩、叶公超等创办《新月》月刊,为“新月派”重要成员。

5、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2016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语文文学常识资料2016-07-1117:

54|#2楼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

《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

“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

“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

“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重点篇章:

《采薇》

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

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

“比”就是比喻,打比方。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1、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

《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3、《左传》的思想倾向:

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

《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4、《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

《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5、“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6、《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九章》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

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的《哀郢》中记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

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以事系年,是全书的纲领;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以及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传记。

列传,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

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

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史。

《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

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

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

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2016年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2016-07-1111:

22|#3楼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

《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

然而,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

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运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

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

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

由于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

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

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认识价值。

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

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三别》。

杜甫之诗,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乱的历史。

而且杜甫有些诗所反映的史实,未见于史料记载,还可以补史之缺遗。

如杜甫《三绝句》里提及的渝州、开州杀刺史一事,未见史料记载。

而且,杜甫之诗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

我们通过杜甫之诗,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踪历程。

(2)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

只提供史的事实,这是史书所做的事情。

杜甫的诗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生动的历史生活画面。

1、杜诗的风格: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2、柳宗元,著名散文家,亦是著名诗人。

他对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

柳诗现存160余首,大部分为遭贬后的悲愤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之作。

3、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

它始创与杜甫(如三吏、三别等),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这样,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

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

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

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1、晚唐诗坛,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号“小李杜”。

杜牧的写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发俊爽之情。

如《山行》、《清明》这些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为之陶醉的风情。

2、李商隐的诗其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1)工于比兴,情致缠绵。

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刻划入微,传达缠绵的情感。

(2)巧于用典,意蕴含蓄朦胧。

诗人往往用神话、典故,以及比兴、象征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咀嚼。

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

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

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3)语言清丽,尤擅七律。

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兼具清和丽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