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581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docx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案

【篇一: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

09级思政班杨菊学号:

092005010059

一、设计指导思想

当前形势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要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以及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来进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有三个主要方面:

(1)运用探索导学法,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结构到功能的认知规律进行知识的传授。

(2)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实验能力等综合素质。

(3)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它是中学生接触网络交往知识的一课,此时,学生对网络交往知识既熟悉又迷惑,教师在本课教学上的成功与否,将影响着学生今后对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知识的学习。

人们在利用网络学习知识,了解时事,进行交往,休闲娱乐的同时,也要知道网络交往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因此,我们在利用网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运用网络,必须遵循网络规则。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生在小学学过思想品德,同时在生活中利用网路学习知识,查找资料,上网聊天,玩网络游戏等已有了一些了解,并不陌生,但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把握,网络交往的两面性。

同时,对正确使用网络,自觉遵守相关的网络文明与规范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还不能辨别。

因此,就很难将其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上去。

另外,学生知道要注意网络的有害性,因为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势必产生不良的影响。

但相关的网络知识肤浅,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不深入,重视程度势必不够。

四、教学目标

六、媒体选择

五、教法学法

七、教学程序(45分钟)

【篇二: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辅导】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学辅导

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是中央电大开放教育“教育管理和师范英语”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教师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使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资源及其应用

1.文字教材

使用乌美娜、李芒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一书为教材。

同学们在预习时应认真阅读文字教材。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学习指导书》(李小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辅助教材。

2.四川电大制作的cai课件

与文字教材同时下发的由四川电大制作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的cai课件。

课件基本内容包括教材前三章的:

(1)学习目标:

以文字、声音、音乐、图像等形式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章的学习目标。

(2)重、难点提示:

以文字、声音、音乐、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现《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材中各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3)自测练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实现人机对话的交互式特点,制作供学员自己检测学习效果的练习题。

其基本题型有:

单项选择、判断、填空等。

(4)媒体使用:

以文字、声音、音乐、图像、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和幻灯机、vcd机、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等知识。

(5)模拟测试:

将教学要求的重、难点内容以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的形式组成试题库,学员自己可随机组成不同的试卷,答卷之后可立刻阅卷评分并给出正确答案。

3.平时作业练习册

与文字教材同时下发的由四川电大印发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作业与评价”。

作业练习册中设计了4次作业,包含了教材前三章大部分知识点的练习,同学们在课后应及时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并于下次上课时交教师批改。

4.四川电大网上辅导

5.网上查找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料

网上有关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资料非常多。

如从“搜狐”网

的主页的搜索栏,输入“中国教育技术”,点击“搜索”,即可进入“中国教育技术”主页,再点击“中国教育技术”,就可查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各种资料。

第一章总论

本章学习方法

本章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教育技术的发展简

史、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和联系、教育技术与教育哲学、教育科学的区别、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在信息社会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义和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必要性、重要性、迫切性等内容。

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对同学们来讲,属于新概念、新知识,学习时要注意对上述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学习指导书中内容,通过网上辅导及网上相关资料的学习,通过cai课件的学习,通过认真完成平时作业,来加深对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节教育技术概述

一、什么是教育技术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就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措施和方法,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手段。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技术从教育现象出现时就已存在了。

原始的教育技术如口述、手示、口耳相传等。

不过,过去的教育技术比较简单,教育学家们只把它作为教育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对待。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先进的媒体、技术和思想方法。

现代教育媒体和现代系统方法论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它们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越来越深刻。

这不仅表现在教学手段上的革新,同时也改变了学生的认知过程,改变了某些教学原则和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教材形态,改变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变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引起了教育教学全方位的深刻变革,促使人们对教育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了“教育技术”的概念,并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成为教育学科群中的一个重要成员。

教育技术,从语意上讲,由“教育”和“技术”两个词构成。

一般认为,“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施加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

那么,什么是“技术”呢?

“技术”一词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变。

在工业化社会的早期,人们认为技术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物质设备、生产工具。

按照这种理解,人们很容易把技术局限于有形的物质方面,以这种观点来理解教育技术中的“技术”一词,

会自然而然地把教育技术看作是只包括硬件和软件的技术手段,认为教育技术就是物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甚至等同于媒体的教育应用。

这种认识在教育技术发展初期比较普遍,并且现在仍有一些人沿用这种观点看待教育技术。

然而,这并不是教育技术中“技术”一词的全部内涵。

目前,关于“技术”一词的中文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以《辞海》为代表的解释,把技术定义为: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也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另一种是以《科技辞典》为代表的解释,把技术定义为:

是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服务的,供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手段、智能手段和信息手段的总和。

由这些定义可以看出,“技术”一词所包含的内容除了有形的物化形态方面之外,还包括无形的智能形态方面。

无形的智能形态的技术是客观存在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方面技术的作用并不亚于物化形态的技术,更不能为物化形态技术所取代。

因此,有关“技术的涵义,指的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以及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手段、经验方法和技能的总和。

它包括有形的物质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智能方法。

由于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因此,教育技术可以理解为: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

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要由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学等。

这些学科虽然各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其研究领域又互有重叠,彼此渗透,相辅相成。

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比较恰当地反映了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从技术的角度去研究教育教学问题的教育分支学科。

它以技术科学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为核心,主要包括两大基本内容:

一是研究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物质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手段,即各种传播媒体(硬件和软件)和信息资源的设计制作、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技术;二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优化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技术、课程开发、教育管理技术等。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和领域

美国是教育技术开发应用最早、研究也最为深入的国家。

1994年,美国教育与传播技术协会(aect)发表了希尔斯(seels)与里奇(richey)合写的专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总结了美国众多教育技术专家历时五年对教育技术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的全面考察与讨论,把教育技术定义为: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这个定义的基本内涵,如图1-1所示。

学习过程:

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

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各样的媒体环境与一切可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结合在一起的统称。

学习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包括教师、辅导员和学习小组、专家和科学家。

非人力资源包括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是物化的设备,而教学环境既有硬设备(如教室和实验室),还包括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交互作用而体现的教学模式(如个别化教学模式或协作模式)。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包括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其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印刷技术、视听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技术、综合技术的开发。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学习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包括媒体技术的使用、革新技术的推广、实施与制度化、相关的规章制度。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递系统管理、信息管理。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是对经过设计、开发出来的计划、产品、项目以及过程的有效性或价值的确定。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包括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应用(利用、使用、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

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多媒体教室、网络、卫星通讯等现代各种教育、教学媒体;

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3.教育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教育技术的内涵即定义:

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使用(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的外延涵盖了五个领域,即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4.教育技术的宗旨、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研究方法:

教育技术的宗旨是为学习服务,促进学习的发展(进步),实现有效的学习。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1)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将系统方法和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用于研究、设计学习过程;

(3)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科学地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基本内容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

一是研究教学中应用的技术手段,即各种教学媒体(软件和硬件)和它的理论、设计制作技术及其开发应用;二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优化的系统方法。

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技术。

因此,媒体技术只是教育技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是系统方法。

5.电化教育: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

电化教育强调的是对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通过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扩大教育规模。

6.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将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定义相比就可以看出,二者既有紧密联系又有区别,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层次都比电化教育更广更深。

电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部分内容。

7.教育史上的四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

专业教师的出现,把原来随从家族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转变为随从专业教师的学习;

第二次革命:

文字体系的出现,使书写传授与口头传授并驾齐驱;

第三次革命:

印刷术的发明,使教科书成了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书本学习;

第四次革命:

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使教育走上了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

人们把第四次教育革命以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教育技术称之为现代教育技术.

8.教育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阶段。

时间:

从产生到19世纪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媒体主要是口语(演讲技能),文字、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教具等。

(2)以机器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媒体技术阶段。

时间:

20世纪初至50年代。

以各种机器媒体进入教育领域为标志。

如幻灯、照相、无声电影、广播、录音等。

(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阶段。

时间:

20世纪70年代以后。

9.教育技术发展的起源:

教育技术是由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与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起源不同,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交叉、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独特领域。

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

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的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视听教学:

20世纪20年代,一些新的科技成果,如照相技术、幻灯机、无声电影等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因此被称为“视觉教学”。

其后,由于有声电影及广播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在教育中的应用,于是视觉教学发展成为视听教学。

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事先编制好的、能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中进行学习,并且这些程序能够满足学生的一种或多种学习需要。

程序教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斯金纳首先提出的。

程序教学的特点是:

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

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确定学习步骤和进度,自己选择学习的方法、媒体和材料。

教学系统方法:

亦称为系统化设计教学的方法。

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与教”全过程的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第1

1.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总结为三条主线,分别是学系统设计

2习理论、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和

4.传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交流的社会现象,传播过程的要素包括传播者、信息内容、信息通道和受传者

5。

6文章的网站。

7.搜索引擎最常用的通配符:

“*”表示替代若干字母,“表示替代一个字母。

8.操作电脑时,复制的快捷键是粘贴的快捷键是

9.系环境,使复制的教学课堂得意精简,使通过视频的录制、观看和反复练习,使即将成为教师的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从而提高教学技能和改善教学内容。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教育技术(aect2005)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合乎伦理道德的实践

2.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获取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当上述媒体被引进教育、教学领域,承载、传递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并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就可称为教学媒体

3.虚拟学习社区

虚拟学习社区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由相互之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所组成的网络虚拟学习共同体,它以共同的兴趣和利益为纽带,把身处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结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虚拟的共同生活

4.数字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实质上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

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于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

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的5个方面。

答:

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②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③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应用;④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管理;⑤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2.简述教育技术的4个理论基础。

答: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

3.简述远距离媒体教学传播模式。

答:

当前的广播电视大学和卫星电视教学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的教育传播模式。

在远程教学传播模式中,利用书本、广播与电视等教学媒体远程传送教学信息,学生主要通过媒体来学

习。

它基本上是一种以媒体为中心的教学传播方式,媒体编制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传播效果。

4.简述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

答:

以学习者为本的原则目标控制原则优选决策原则实用性原则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请阐述学习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和各自的特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普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

学习室刺激和反应的联结,如果给个体一个刺激,个体能提供预期的反应,那么学习就发生了。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动作、认知、情感。

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学的各个环节必须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等人格因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主张教育史为了培养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并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4)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得社会行为,这些观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大脑中,帮助他们模仿。

2.分别介绍视觉教学媒体、听觉教学媒体、视听觉教学媒体、计算机交互媒体各自的教学特性和局限。

答:

请参看教科书p30的表2-1-1。

将其分别简要介绍即可。

1、视觉媒体:

教学特性:

(1)视觉媒体节省课堂板书、板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视觉媒体能给学生提供图像清晰、形象逼真、色彩鲜艳的视觉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既能演示静态图像。

替代图表、挂图、板书,又能模拟一些动作过程,投影真实物体,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

(4)使用方便灵活,放映过程容易控制,教学随机性强,教学内容可增、可减、可重复;(5)有利于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6)投影教材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制作周期短、成本低,易于普及。

局限性:

(1)投影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映者,投影仪不能自动地连续展示图像,也不能配音;

(2)它是为大班教学而设计的,不适合于个别学习;(3)对于复杂多变的教学内容,投影仪则显得无能为力。

2、听觉媒体:

教学特性:

(1)听觉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限制,扩大了教学信息的传送范围,从而扩大了教育的规模和范围。

(2)通过听觉媒体可提供声音的真实感受,创设符合情境的教学气氛;

(3)在语言和音乐等教学训练中,可利用听觉媒体提供典型示范,同时,录制播放文学、音乐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学生可利用听觉媒体自录读、唱、奏、说,重放时可获得及时反馈,有利于自我鉴别,及时矫正存在的问题。

教师也可利用听觉媒体录制多种学习材料提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这有利于个别化学习;

(5)利用听觉媒体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局限性:

(1)听觉材料的表述顺序基本上是固定的,远不如印刷材料检索方便;

(2)单纯听录音而没有视觉材料相配合时,不容易使学生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3)如果学生的听觉技能和经验背景同学习材料相差很大时,不容易确定一个合适的提供信息的步调;

(4)由教师来制作听觉材料时,质量难以保证。

3、视听觉媒体:

教学特性:

(1)利用广播电视进行系统教学。

系统教学是指采用录像、电视手段进行整门课程的教学;

(2)利用插播教学录像片来辅助课堂教学。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在课堂教学中直接利用电视教材和播放设备,以插播的形式辅助课堂教学,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3)运用电视录像媒体进行示范教学。

示范教学是指利用电视录像媒体为学生提供典型的示范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教学实践。

(4)利用录像反馈加强学生教学技能的培训。

(5)利用电视录像进行自主学习。

局限性:

(1)视听觉媒体制作较为复杂,会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困难。

(2)视听媒体传递的教学信息具有单向性特征,使教与学的行为之间缺乏交互性。

(3)对于需要随时增减或改变的教学内容,视听觉媒体的处理能力远不如投影媒体、计算机媒体那样灵活、方便。

4、计算机交互媒体:

教学特性:

(1)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2)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3)具有超文本功能,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多媒体计算机可作为认知工具实现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5)可满足特殊学习者的特殊需要。

局限性:

(1)购置计算机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的费用较贵。

(2)计算机种类多、更新快,造成维护上的困难。

(3)教学软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其教学作用的发挥,而教学软件的编制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4)依靠它来传递时,难以实现一些情感、态度和动作技能类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