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521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docx

四语上册复习教案讲解

第一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第一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薄,号,度、称

了解课文大意:

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

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

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

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

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

乐、干、数、泊、应、盛。

区分“陆续、继续”

感知全文大意:

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

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

(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语文园地一

1、听写: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2、口语交际与写作中,要写出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

*第2课

1、浏览课文,记生字。

咫尺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堪称是什么意思。

多音字:

藏、长

2、了解它的两大最,最长,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

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4、火烧云

1、浏览课文,记生字。

课文写了什么?

写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找出文中写颜色的词语。

第二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2、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第一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第5课《古诗两首》

1、读古诗,说意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

“缘”是什么意思。

句意

也可以说诗人的观察地点和角度在变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

如《画杨桃》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也不同。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使用这两句。

“疑”是什么意思,这两句的意思。

“题、识、莫”的意思是什么?

2、多音字:

第6课《爬山虎的脚》

1、读课文,要求背诵全文,记生字。

注意“虎、叠”。

多音字:

铺、角、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发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的兴趣。

《教参》P34.35

课文中把爬山虎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状的细丝比作是“脚”。

把细丝比做“蜗牛的触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脚很细,不容易被发现,作者观察得很仔细。

2、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因为爬山虎是一脚一脚往上爬,长出一只脚巴住墙,随着长出嫩叶,再又长出一只脚巴住墙,又长出嫩叶,所以,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

脚长在叶柄的反面,必须触着墙生长,否则会枯萎,不留痕迹,所以……

3、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和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不同

第7课《蟋蟀的住宅》

1、读课文,记生字。

注意“蔽、搜、抛”。

多音字“差、曲、弹、扒”。

课文大意:

课文开门见山地引出说明对象,从蟋蟀对住宅的选择写起,由外到内写出了住宅的特点,接着写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介绍住宅的外部:

蟋蟀的住宅在一条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丛草,门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2、“随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

从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教参》P43

3、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的巢穴。

《教参》P43

盖房子经过:

蟋蟀盖房子时,用前足扒土,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两排锯推土扑开。

4、文中采用大量的拟人写法,如“专家、主人、大厅、卧室、弹琴、唱歌、修理、休息”

从中体会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和赞赏。

第二课时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浏览课文,了解大意,记生字。

课文讲的是年轻的魏格纳在住院期间,用食指在地图上画着各个大陆的海岸线(起因),通过将地图上的陆地进行比较,发现所有的大陆都能吻合在一起,经过不断考察,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2、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3、“静谧”(宁静)“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说明他经历的艰辛和挫折)

语文园地二

1、词语盘点

2、口语交际与作文:

观察要仔细,要反复地看,多个角度看。

3、我的发现:

因为观察得认真、细致,经历了长期的观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写得这么具体、准确。

4、日积月累:

以儿歌的形式告诉我们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文与可笔下为什么能出现一竿竿生动传神的竹子?

课文中哪句可以解释文章的题目?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画的竹子“生动传神”?

第三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检查、复习三单元的知识

2、回顾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了解童话体裁。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和文章的中心。

第一课时

一、生字读得准。

溢yì允yǔn墙qiáng牌pái添tiān训xùn覆fù凝níng辣là

酷kù愉yú拆chāi喧xuān颊jiá融róng剩shèng伐fá煤méi

二、多音字不可轻。

盛开(shèng)──盛饭(chéng)逃散(sàn)──散文(sǎn)

冲动(chōng)──冲南(chòng)尽jìn(尽头)----jǐn(尽管)

砍倒(dǎo)──倒立(dào)

三、形近字细分辨。

竖(竖起)──坚(坚强)慢(缓慢)──漫(漫长)唤(呼唤)----换(交换)

疏(疏通)──蔬(蔬菜)折(打折)----拆(拆除)伐(伐木)──代(代数)

斧(斧头)──爷(爷爷)睁(睁眼)──挣(挣扎)溶(溶解)──融(融化)

【词语万花筒】

一、词语会理解。

凝视:

指聚精会神地看。

训斥:

训诫、斥责。

叱责:

用严厉的语言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诧异:

惊讶,觉得奇怪。

龇牙咧嘴:

形容疼痛难受的样子。

可怜巴巴:

非常令人可怜的样子。

二、近义词是朋友。

宽大──宽阔诧异──惊异融化──消融诧异──惊异

必须──一定愤怒──恼怒温柔──温和热闹──喧闹

厉害──凶猛喧闹──喧哗训斥──斥责

凝视──注视孤独──孤单

三、反义词是对手。

冷酷──热情训斥──夸赞清澈──浑浊

勤恳──懒惰谦虚──骄傲寒冷──炎热

温柔──凶狠委屈──难过喧闹──寂静

允许──禁止任性──约束简单──复杂

第二课时

《巨人的花园》

1.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

小男孩在文中是一个奇异的人物,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

从后来巨人的变化,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出了爱,快乐是需要和大家分享的。

2.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任性”指放任自己、不加约束。

“冷酷”指待人冷淡苛刻。

这是巨人醒悟后说的一句话,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是因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

《幸福是什么》

1、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这句话是说:

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去年的树》

1、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第一个“看”,是在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时,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

两个“看”字,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小木偶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原本只会笑的小木偶,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意识到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一、课后习题解答-----结合课文内容,自己说说练练

1.第44页第2题

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我们不能做自私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2.第53页第2题

可围绕以下几点交流:

(1)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2)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3)我们也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3.谈对第57页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这句话的前一句话是说老木匠曾经说过:

“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字!

“由此看出,笑很重要。

但是,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像小木偶这样面对焦急、痛苦、伤心之事时只能笑是不行的。

1.《巨人的花园》作者:

奥斯卡•王尔德,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戏剧家、艺术家。

2.《幸福是什么》作者:

埃林•彼林(1877~1949)是保加利亚著名作家。

3.《去年的树》作者:

新美南吉,被誉为“日本的安徒生”的童话作家。

第四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检查、复习五单元的知识

2、回顾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表达手法

教学重点:

具体感受作家笔下徐徐儒生的动物形象,试着比较一下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第一课时

第13课《白鹅》

1、读课文,说课文大意。

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

风子恺笔下的白鹅是“架子十足”,高傲得很。

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高傲的印象。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叫声、步态和吃饭中。

它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它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不让人还咬人。

它的吃饭表现在需要三样东西下饭、吃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非有一个人侍侯不可。

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

见《教参》P86

2、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

见《教参》P87.88

3、为什么在鹅吃饭时作者要称它为“鹅老爷”?

4、记生字,注意“厉、侍、脾、餐”的写法。

第15课《猫》

1、读课文,说说写了猫的哪些特点。

课文描述了“我们家”的猫的性格及刚满月时的小猫的特点。

猫的性格古怪,它既老实、贪玩,又尽职;猫在高兴与不高兴时,表现不一样。

它既胆小又勇猛。

这样古怪的性格,也正是猫惹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它小时候十分淘气。

表现在:

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2、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例子来吗?

3、记生字,注意“凭、贪、痒、辟”等字。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四

1、口语交际与习作:

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2、我的发现:

这些句子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好象作者……这种方法叫做“先抑后扬”

3、日积月累:

关于动物的成语。

4、趣味语文:

一副对联的故事,讨论主持看了对联为什么苦笑不得?

第14课白公鹅

1、浏览课文,说说这只白公鹅有哪些特点。

采用拟人手法,有什么好处

白公鹅极富情趣,它派头十足,完全是一副海军上将的派头。

无论是它的姿态步态,还是与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都是十足的海军上将。

它走路慢条斯理,在河中引人注目,过得无忧无虑,将河椐为己有,显得霸气十足。

课文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

写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

2、记生字

第16课母鸡*

1、浏览课文,说课文大意,了解母鸡又是怎样的。

本文介绍了自己由讨厌母鸡到不讨厌母鸡这一思想的转变过程,歌颂伟大而高尚的母爱

2、记生字

第五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4、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5、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6、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学重点:

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我们的“世界遗产”

认真阅读课文,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搜集有关的资料。

17课《长城》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背诵第三小节。

记生字,重点复习“旋、砖、隔、魄”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当年修筑长城时,在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课后第三题体会用词的生动性

18课《颐和园》

1、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第4小节。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3、找出描写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

第二课时

19*课《秦兵马俑》

1、读课文,想像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

多音字:

2、课文从两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

一是用详尽的数据说明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介绍兵马俑类型众多、神态各异和个性鲜明的特点。

课文有三幅插图。

第一幅是一号坑的鸟瞰图;第二幅是铠甲武士图;第三幅是彩绘铜车图。

课文充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读第三小节,了解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词语盘点听写“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本单元我们学了以“我们的世界遗产”为题材的文章,我知道了气魄雄伟的(),美丽的大公园(),知道了我国西安有震撼人心的(),除此以外,还知道了()等我国的“世界遗产”。

语文园地五 风景名胜区对联

1、一径竹阴云满地半帘花影月笼纱(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2、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山东济南大明湖)

4、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江苏苏州沧浪亭)

第六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2.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

3.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复习第六单元所有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复习,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20课《古诗两首》

1、背诵2首古诗,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之、辞、故人、烟花、使、悒、更尽”多音字:

朝、舍

2、重点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背诵其他送别的诗2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白。

这首诗描写了与朋友告别是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王维,这首诗描绘的是王维在渭城送元二去西北边疆的情景。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此二诗共同之处:

都是送别诗,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21课《搭石》

1、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搭石?

重点复习生字“暴、惰、衡、序”理解重点词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绰、理所当然”

2、读课文中感受到“美”的句子,品味其中的体会。

(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填标点

第二课时

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读课文,了解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的故事。

品读体会感人的地方。

重点复习生字“袭、暂”

2、想像: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

23*《卡罗纳》

1、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

2、《爱的教育》

24*《给予是快乐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1、口语交际与习作:

感谢和安慰

2、我的发现:

积累学习方法:

1.查字典;2.联系上下文;3.多读句子。

3、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

4、趣味语文:

《杏林春满》的故事

第七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检查、复习七单元的知识

2、回顾课文内容,感受中外少年儿童勇于自立、自强不息的品质。

教学重点:

书信的格式

教学难点:

修改作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成长的故事

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

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读课文,了解周恩来读书的目的,知道“崛起”的意思,重点理解“灯红酒绿、耀武扬威”重点复习“振、嚷、范”

2、讨论: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3、找文中的四字词语“风和日丽、热闹非凡”等。

文中2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有志者当效周生啊!

”效什么意思?

(效仿)魏校长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读书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振兴自己的祖国。

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读课文,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文主要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邀请作客”

2件事,从中看出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

2、找描写爬山虎的2处及写叶老的2句。

重点复习“推荐,燥热”

“拂”是“轻轻擦过”的意思。

“如春风拂面”写出了叶老平易近人一丝不苟、严谨的品质。

叶老的和蔼可亲使作者的心融化了。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如“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4、复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第二课时

27*《乌塔》

1、读课文,了解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读课文,了解信中讲的主要问题,复习书信的格式

语文园地七

1、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是说自己或别人的成长故事;

二是交流读了《乌塔》后的想法;

三是讨论信中的问题。

2、我的发现:

(1)读书时,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问个“为什么”,往往能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时可采用查找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的实际情况等方法。

3、日积月累:

积累古代名句。

听写词语盘点

第八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检查、复习八单元的知识

2、回顾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综合运用本学期学到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聆听你、表达、合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能力。

第一课时

第八单元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

感受科技发展的惊人速度。

畅想科技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

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重点复习“赖驾幻”理解“呼风唤雨”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课后第三题

3、比较“发明和发现”举例说明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来形容。

30课*《电脑住宅》

1、读课文,想像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第二课时

31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1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复习《课堂作业本》第2题改错别字

2恐龙变成鸟的依据是什么?

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找重点句,如“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4“点睛之笔”什么意思?

(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点睛之笔”?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

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

32*课《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特殊乘客指谁?

2、重点读36小节

语文园地八

1、口语交际与习作:

我们的奇思妙想

2、我的发现:

发现生活中存在的乱改成语、滥用成语的不良现象。

3、日积月累:

积累关于探索科学的名人名言。

听写词语盘点

第三课时

积累

  古诗词、课文后的一些好句等。

(一)对联(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

(二)花名歌谣

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四月蔷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