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520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课堂实录

课题

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教案设计)

(澄海苏湾中学黄汉阳)

课型

新授课案例探究

课时

2课时

课程标准

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举例”是指提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探究,体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案例可用教材提供的,也可选择其它案例,最好是当地案例。

2、举例说明”强调了案例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案例中归纳一般性规律,并用来说明具体的事物。

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案例分析方法,实现知识向类的知识的迁移。

3、“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主要学生掌握地表形态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具体影响,对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其它因素有一定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聚落的概念、分类。

2、理解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3、理解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4、了解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因素,学会进行地理调查。

5、训练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阅读、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相关案例的剖析,提高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得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

2、通过聚落分布的影响因素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逐步提高学生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铁路选线方案”的选择和评价,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一论联系实际,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案例学习中,能大胆表达、交流、反思个人见解,培养合作、交往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体验成功乐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发展观,进一步强化柯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对历史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以及如今“蜀道不再难”原因的分析,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高尚情感。

重点

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发展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布局、形态、走向的影响

难点

案例的剖析以及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

教学准备

自制PPT

步骤与内容

师生行为

第一课时

生:

自主学习课文P88-90。

并完成:

《地理填充图册》P32对应第一题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老师指导。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及分类

PPT图片展示三种地形区:

平原、河流阶地、高原,并给出三个地点,提问:

如果让你选择建房地点,你会选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

(1、选择平原地区:

分析平原地形的优势;

2、选择河流阶地:

分析河流阶地对人类活动的好处;

3、选择高原地区:

分析高原建房的原因。

小结:

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

根据其性质与规模可分为:

城市和乡村。

师:

指导学生讨论。

生:

讨论建房选址。

PPT展示半坡原始村落: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师:

指导学生讨论。

生:

阅读课文“半坡村落”,讨论建房选址。

小结:

由此可见,从古代到现代,在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中,地形这一要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探讨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PPT展示:

教材P89,图4-3,4-4:

1、哪幅图表示的是山区聚落?

2、平原地区和山区的聚落有什么样的差异?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地形

人口

分布

聚落规模

平原

平坦广阔

集中

山区

复杂

分散

生:

讨论。

师:

引导学生从地形的角度来分析。

过渡:

从两幅图的比较来看,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

平原地区更易形成聚落,那是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发展在平原之上呢?

现在我给同学们介绍一个高原上的水乡古城——丽江古城。

PPT展示丽江古城:

坐落在云贵高原上,海拔2400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分三股干流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流贯穿大街小巷。

古城、老街、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讨论:

请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在高原上形成了这样一个古老城市呢?

小结:

丽江位于亚热带,海拔高,西北有山阻挡了冬季北边来的寒冷气流,使这里冬无严寒;海拔2400米,夏无酷暑,是地形造就了她宜人的气候,坝子(山间小盆地)地势平坦,玉龙河水源充足,人类在这里聚居。

生:

阅读“丽江古城”讨论。

师:

引导学生从地形的角度来分析。

过渡:

这是高原上的聚落,下面我们再来看盆地中的聚落。

PPT展示:

“塔里木盆地绿洲分布图”,思考:

1、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

2、除地形之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

师:

指导学生自学和讨论。

生:

自学课文P90“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和图,并讨论左栏的问题。

小结:

塔里木盆地因深居内陆,四周高山环绕,气候特别干旱,山上的冰雪融水在盆地边缘形成绿洲,人类逐水草而居,绿洲提供了平坦的地势和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源,从而形成串珠状分布在盆地边缘。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地形除了直接影响聚落的分布外,还通过气候,通过水源影响聚落的分布。

受各地不同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聚落的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主要原因

北方平原区

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式,人口较多

地势平坦

南方低山丘陵

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山地、丘陵,地形复杂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

地势平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河谷低地

海拔较低,气温较高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

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07年全国I卷)

地形:

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

气候:

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河流与水资源:

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漕)运。

农业:

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

师:

提示学生注意审题“有利自然条件”。

生:

与同桌合作完成。

第二课时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出了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看地形是如何影响交通线路的。

自主学习课文P91-94。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P32对应第二、三题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PPT展示:

“中国地势三大阶梯”、“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图。

回答: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小结:

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为平原和丘陵交错分布,也是我国各大平原所在地,修筑道路受地形限制少,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大。

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低。

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存的高寒地区,因而成为我国交通线路最稀疏的地区。

师:

1复习我国三级阶梯的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区及分界线。

2、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

生:

完成活动题。

过渡:

下面我们再以四川省为例,看看中等尺度范围不同地形区交通线路的布局有何不同?

PPT展示:

“四川省地形和交通线路分布”图。

“”讨论:

四川省不同地形区内交通线路的布局特点和形态特征。

小结:

盆地中部为平原,交通线路受地形影响小,以连通各聚落为目的,交通线路呈网状,川西山地高原受地形的限制,修筑交通线路时,为了避开高大的山脉,多沿河谷、山谷延伸,呈“之”字型。

正是由于这些网状、“之”字型交通线路的修建,现在蜀道已不再难。

但山区交通建设的工程造价要高得多。

师: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生:

分组讨论。

PPT展示:

“兰州城区主要交通线路”图,探究:

1、为什么兰州城区沿黄河分布?

2、根据相关知识,推断兰州城区主干道是以东西走向为主,还是以南北走向为主。

3、以兰州城区为例,讨论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小结:

1、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而黄河谷地较宽,地势相对较平坦,黄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因此,城区交通沿河分布。

2、受地形和城市形态的影响,市区主干道也以东西走向为主。

3、地形影响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形态、密度、分布、规模等。

师:

指导讨论、探究。

生:

完成活动探究。

练习:

P93,图4-14,有A、B、C三种铁路选线方案,其中相对合理的方案几?

为什么?

A方案线路最短,但要跨越山顶附近,地形坡度大,给铁路的修建和营运带来极大困难;B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基本沿山谷修建,但中间也需穿越山地鞍部,地形坡度也较大;C方案尽管线路也较长,但所经地形坡度最小,相比而言,C方案相对合理。

··拓展:

交通线路选线的原则:

选择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的地段;降低工程造价;减少环境破坏。

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复杂地形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尽量能从背斜部位通过。

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厚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二)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铁路线和公路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

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的发展等。

(三)技术因素:

是交通建设的保证。

可使运输线路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限制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课堂演练:

1、图5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D)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板书设计】

4.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运输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1、聚落的概念(不仅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地直接相关的其他生活设施与生产设施)

2、聚落的分类

对聚落形态和规模的影响

3、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对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

技术因素:

2、地形形态对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

密度:

平原区交通线路稠密,山区、高原交通线路稀疏;

布局形态:

平原区网状分布,山区沿河谷分布,呈“之”字形,

选线:

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