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494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docx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扫描版)

试卷答案

1.B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A.食品添加剂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

B.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

C.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D.加入少量的石灰石,二氧化硫可转化为硫酸钙.

【解答】解:

A.我国把营养强化剂也归为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包括对人体有益的某些氨基酸类,盐类,矿物质类,膳食纤维等,故A错误;

B.硅胶具有吸水性,无毒,可以用作食品干燥剂,故B正确;

C.碳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是有机物,不是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加入少量的石灰石,二氧化硫可转化为硫酸钙,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

B.

2.A

试题分析:

A.标准状况下,22.4L的CH3Cl的物质的量是1mol,所含质子数为26NA,故A正确;B.胶粒是多个微粒的集合体,故B错误;C.醋酸是弱酸,无法完全电离,故C错误;D.乙炔分子中碳与碳之间形成三对电子对,故D错误;故A正确。

3.A

试题分析:

由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Z、W、Q处于第三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可推知Y是F元素,Z是Si元素,W是S元素,Q是Cl元素;A.O、S能与Na形成摩尔质量相同的化合物,分别为Na2O2、Na2S,且阴阳离子个数比都是1:

2,故A正确;;B.含O与Si元素的常见化合物是二氧化硅,属于共价,故B错误;C.Cl的非金属性大于S,所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Cl>Si,但未指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时,不能确定,如次氯酸与硫酸相比,硫酸的酸性大于次氯酸,故C错误;;D.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Z>W>Q>Y,故D错误,故选A。

4.C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

酸性环境中能氧化Fe2+,A错误;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HCO3-

在酸性、碱性中均不能存在,B错误;c(H+)/c(OH-)=1012,溶液呈酸性,酸性环境中NH4+

、Al3+、NO3-

、Cl-可以大量共存,C正确;Fe3+能与SCN-发生反应,D错误。

5.A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由于气体呈无色,所以其中一定没有Cl2、NO2,气体通过品红,品红褪色,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呈红棕色,说明其中含有NO,结合原混合气体无色,说明混合气体中没有O2.

【解答】解:

该气体是无色的,则一定不能含有氯气(黄绿色)和NO2(红棕色).混合气体通过品红溶液后,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含有SO2.把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为红棕色,这说明含有NO,因此就一定不能含有O2,

故选A.

6.A

试题分析:

H2SO3的还原性强于HBr,因此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是H2SO3+Cl2+H2O=H2SO4+2HCl,H2SO3是中强酸,H2SO4和HCl都是强酸,因此c(H+)增大,2HBr+Cl2=2HCl+Br2,氢离子浓度不变,故选项A正确。

7.A

试题分析A.水从气态到液态、从液态到固态的变化均是熵减的过程,根据盖斯定律:

反应H2O(g)═H2O(l)是1/2,△H═(a-b )/2kJ/mol,故A错误;B.当有4NA个C-H键断裂时,即消耗甲烷的物质的量是1mol,该反应放出热量为akJ或是bkJ,故B错误;C.根据反应CH4(g)+2O2(g)═CO2(g)+2H2O(g)吸收的热量为2x+413kJ×2,放出的热量是:

798kJ×2+463kJ×4=2522kJ,反应是放热的,所以2x+413kJ×2-2522kJ=bkJ,解得 x=

,故C正确;D.电解精炼铜的原理:

负极上是金属锌、铁、镍先失电子,当负极输出0.2NA个电子时,电解槽的阳极不仅今是减小的金属铜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C。

8.B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A.用电解方法制取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应该用Fe作阳极;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C.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

D.测定反应速率时,应该用分液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

【解答】解:

A.用电解方法制取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应该用Fe作阳极,如果Fe作阴极,没有亚铁离子生成导致无法制取Fe(OH)2,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所以可以利用温度不同结合物质颜色变化确定反应热,故B正确;

C.铁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发生吸氧腐蚀,在强酸性条件下发生析氢腐蚀,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该装置是验证铁发生吸氧腐蚀,故C错误;

D.测定反应速率时,应该用分液漏斗而不是长颈漏斗,否则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且无法控制液体流速,故D错误;

故选B.

9.D

试题分析:

A.平衡常数K=c(B)·c(C),只与温度有关,则缩小容器体积,K保持不变,因c(B)、c(C)同等倍数变化,为使K保持不变,只有c(B)、c(C)浓度均不变化,即与原平衡浓度相等,故A正确;B.根据平衡的v(正)=v(逆)可知,平衡时,单位时间内n(B)生成:

n(C)消耗=1:

1,故B正确;C.因A是固体,再向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A,平衡不移动,故C正确;D.由于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小于Q,故D错误;故选D。

10.B

【考点】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分析】根据加成反应的定义:

有机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断裂,断键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解答】解:

A、甲烷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A错误;

B、乙烯中的碳碳双键断裂,两个碳原子分别结合了溴原子,属于加成反应,故B正确;

C、乙醇在铜的催化作用下被氧气氧化,属于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苯中的氢原子被硝基所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11.B

12.C

【考点】pH的简单计算;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分析】A.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电离平衡可知c(CH3COO﹣)增大,则电离平衡逆向移动误;

C.加入少量NaOH固体,与溶液中的H+结合,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

D.pH=5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1,加入少量pH=5的硫酸,该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1,氢离子浓度相等,平衡不移动.

【解答】解:

A.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由于温度不变,则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不会变化,故A错误;

B.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CH3COO﹣)增大,该电离电离平衡向左移动,故B错误;

C.加入少量NaOH固体,氢氧化钠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与CH3COOH电离生成的H+反应生成水,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故C正确;

D.pH=5的CH3COOH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1,pH=5的硫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5mol•L﹣1,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等,平衡不移动,则混合液中c(H+)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3.B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硫起始浓度为2mol/10L=0.2mol/L,由甲图可知B点SO2的转化率为0.85,所以△c(SO2)=0.85×0.2mol/L=0.17mol/L,故二氧化硫的平衡浓度为0.2mol/L-0.17mol/L=0.03mol/L,故A错误;B.由甲图可知A点SO2的转化率为0.8,所以△c(SO2)=0.8×0.2mol/L=0.16mol/L,则:

             2SO2(g)+O2(g)

2SO3(g)

开始(mol/L):

0.2    0.1       0

变化(mol/L):

0.16   0.08     0.16

平衡(mol/L):

0.04   0.02     0.16

所以A点平衡常数为K=

=800,故B正确;C.达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反应混合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体系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反应移动,即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V(正)>V(逆),可以用图乙表示,故C错误;D.由到达平衡的时间可知,温度为T1,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快,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故T2<T1,故D错误。

14.B

15.D

试题分析:

A、a电极上NO→NH4+,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因此a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故错误;B、b电极为为阳极,反应式为NO+2H2O-3e-=NO3-+4H+,故错误;C、阴极反应式为NO+6H++5e-=NH4++H2O,总电极反应式为:

8NO+7H2O=3NH4NO3+2HNO3,转移5mol电子,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为8/3mol,NO的体积为8×22.4/3L,故错误;D、根据电极总反应式,多了硝酸,因此需要通入NH3,故正确。

16.B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酸碱混合的定性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涉及物料守恒、电荷守恒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解题时注意电荷守恒及物料守恒的应用,明确溶液酸碱性与溶液pH的关系为解答关键。

25℃时,用0.0500mol•L-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滴定25.00mL0.1000mol•L-1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H2C2O4+2NaOH=Na2C2O4+2H2O、H2C2O4+Na2C2O4=2NaHC2O4。

A.点①表示滴入25.00mL0.0500mol•L-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正盐草酸钠,结合电荷守恒判断;B.点②溶液中,依据质量守恒、溶液体积增大判断即可;C.点③滴入0.0500mol•L-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50.00

mL,溶液溶质为NaHC2O4,溶液呈酸性;D.点①为草酸钠成碱性,点②溶液溶质为NaHC2O4、Na2C2O4呈中性,点③溶液,溶质为NaHC2O4,呈酸性,介于②和③之间溶液NaHC2O4逐渐增多,溶液呈酸性。

17.

(1)①正    ②4OH--4e-

O2↑+2H2O   ③变大   变小    不变

(2)2CuSO4+2H2O

2Cu+O2+2H2SO4    16    氧化铜

解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池及相关计算。

(1)①电极均为石墨电极,而乙中电解质为CuSO4溶液,且c电极质量增加,则c电极发生Cu2++2e-

Cu,说明c电极为阴极,由此可推断电源M极为负极,N为正极;②甲中电解质为NaOH溶液,而b电极为阳极,故电极反应为:

4OH--4e-

O2↑+2H2O;③甲中电解NaOH溶液为电解水型,OH-浓度增大,pH变大;乙中电解CuSO4溶液为放氧生酸型,故pH变小;丙中电解K2SO4溶液为电解水型,pH不变;

(2)乙中电解CuSO4溶液为放氧生酸型,电解反应方程式为:

2CuSO4+2H2O

2Cu+O2↑+2H2SO4;e电极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2H++2e-

H2↑,收集到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4.48L,即为0.2mol,则转移0.4mole-,根据转移电子数目相等,则乙中生成了0.2mol铜和0.1mol氧气,所以复原时加0.2mol氧化铜,即16g。

18.

(1)K12/K2(2分)

(2)289-2a(2分)

(3)①<(2分),<(2分);②0.1(2分);③2(2分);(4)A(2分)

(3)①根据图像可知T2>T1,降低温度c(C1NO)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H<0。

②反应开始到10min时,c(C1NO)=1mol/L,则v(C1NO)=1mol/L÷10min=0.1mol/(L·min),则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v(C1NO)=0.1mol/(L·min)

③2NO(g)+Cl2(g)

2ClNO(g)

起始(mol/L)210

反应(mol/L)10.51

平衡(mol/L)10.51

所以T2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12/12×0.5=2。

(4)n(NO)/n(C12)的比值越小,说明若n(NO)不变,n(C12)越大,所以NO的转化率越大,NO的转化率最大的是A点。

19.

(1)ls22s22p63s23p64s1(2分);<(1分)

(2)平面正三角形(1分)

(3)sp3(1分);4(2分)

(4)1:

2(1分);低(1分)

(5)4(2分);8(2分);

(2分)

试题分析:

(1)钾为于第四周期第ⅠA族。

基态钾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s22s22p63s23p64s1或4s1。

因同主

以K2S晶体的密度为ρ=

=

=

20.I.

(1)CO2(g)+3H2(g)=CH3OH

(1)+H2O(l)AH=-50kJ/mol(3分)

(2)0.0125mol/(L.min)(2分)4(不写单位给分,写错单位不给分)(2分)

减小(1分)

Ⅱ.

(1)甲醇(1分)CH3OH+H2O-6e-=CO2+6H+(2分)

(2)2Cl--2e-=Cl2↑2H2O-4e-=O2↑+4H+(3分)

解析:

I.

(1)从图示可写出以下两个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CO(g)+H2O

(1)=CO2(g)+H2(g)AH=-41kJ/mol

②CO(g)+2H2(g)=CH3OH(l)AH=-91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可得:

CO2(g)+3H2(g)=CH3OH

(1)+H2O(l)AH=-50kJ/mol

(2)①从反应开始到20min时,设CO的浓度变化量是x,

CO(g)+2H2(g)

CH3OH(g)

初始浓度:

0.510

变化浓度:

x2xx

平衡浓度:

0.5-xl-2xx

根据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解得.X=0.25mol/I,,从反应开始到20min时,以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t=0.25mol/L÷20min=0.0125mol/(L.min),平衡常数K=

=4对于该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会减小。

Ⅱ.

(1)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根据电子转移的方向可知c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CH3OH+H2O-6e-=CO2+6H+

(2)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做电极电解200mL已知溶液时,根据放电顺序,阳极氯气和阴极氢气相同,设阳极生成的氧气物质的量为x,阴极上也应生成氢气物质的量x

阳极电极反应为:

2Cl―-2e-=Cl2↑,4OH--4e-=2H2O+O2↑

0.4mol0.4mol0.2mol4x4xx

阴极电极反应为:

Cu2++2e-=Cu2H++2e-=H2↑

0.1mol0.2mol0.1mol0.4moI0.4mol0.2mol

2H++2e-=H2↑

2x2xx

依据电子守恒0.4+4x=0.2+0.4+2xx=0.1mol

所以此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

4OH--4e-=O2↑+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