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250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docx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第1章总则

  第1条为规范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善学校治理体系,防范和管控经济风险,增进学校各项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学校内部控制设计的完善性、运行的有效性所做出的评价活动。

  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为法律法规、内部控制相干政策制度及学校内部控制规定等。

  第3条内部控制评价包括对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

  学校层面主要指学校的整体控制环境,业务层面涵盖了学校各职能部处、院系、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

展开内部控制评价,既可以对学校整体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学校内部控制的某个要素、某类业务或某些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

  第2章评价工作机制及原则

  第4条学校由审计处牵头,监察处、财务处等部门参与,组成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在“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的统1领导下展开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第5条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主要负责对全校内部控制建立与实行情况展开内部监督检查,并定期组织编制学校风险评估报告,对学校内部控制的完善性、有效性做出评价。

  第6条学校各单位,包括各职能部处、院系、直属单位和附属单位应结合平常经济活动展开情况,实行本部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控自查和自我评价工作。

  第7条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由审计处负责组织实行,也可拜托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行。

拜托中介机构实行时,为学校提供内部控制建设服务的中介机构,不得同时为学校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

  第8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遵守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应将学校所有经济活动触及的内部控制作为评价范围。

  

(2)重要性原则。

  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内部控制评价应将重要业务活动和高风险领域作为评价的重点。

  (3)客观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真实、准确反应学校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现状。

  (4)及时性原则。

  与学校管理活动相干的外部环境或学校管理要求产生变化时,应及时调剂评价的重点、频次和实行方式等。

  第3章评价内容

  第9条学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发展计划、内部控制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关键岗位与人员、会计及信息系统等方面。

  触及学校控制环境、监控活动等。

  第10条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校预决算管理、资产管理、债务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科研项目管理、财政专项项目管理、经济活动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第101条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对上1次内部控制评价所提出的缺点、风险、整改建议、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4章评价程序和方法

  第102条内部控制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

  

(1)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作出实行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的决定;

  

(2)组成内控评价工作组;

  (3)制定内控评价工作方案;

  (4)组织学校各单位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5)在各单位自我评价基础上,实行现场测试等工作;

  (6)认定内部控制的缺点和风险的类型、程度等;

  (7)汇总评价结果;

  (8)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9)内部控制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小组审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第103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原则上每一年进行1次,以每一年的12月31日为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基准日,并于次年的6个月内完成评价工作。

  第104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可以采取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实地查验、统计抽样、穿行测试和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

  第105条在综合应用各类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应当充分搜集被评价部门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的证据,规范填制评价工作底稿,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

  第106条依照缺点的成因,内部控制缺点分为设计缺点和运行缺点。

内部控制设计缺点是指缺少为实现学校经济业务活动控制目标所必须的控制措施,或控制设计不当,即便正常运行也难以实现控制目标。

内部控制运行缺点是指控制设计适当,但没有按设计意图履行,或履行人员缺少专业胜任能力,致使没法有效实现控制目标的缺点。

  第107条根据内部控制缺点可能致使的风险程度,按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与1般风险进行分类。

重大风险是指触及学校整体管理的1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致使某类经济活动严重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事业发展。

重要风险是指触及职能部处、院系等层面的1个或多个控制风险的组合,可能致使某类经济活动偏离控制目标,影响学校某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正常有序运转。

1般风险是指除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以外的其他风险。

  第5章评价报告及其利用

  第108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当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当包括评价工作整体情况,评价的根据、范围、程序、方法,评价结论,拟整改措施和建议等内容。

《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发现的内部控制缺点,内部控制风险及其认定根据,风险的性质与类型,重大、重要风险清单和应对缺点、风险的整改措施或整改建议等。

  第109条对学校所属企业、教育基金会和其他附属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可在各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础上,实行内部控制专项审计或结合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

  第210条通过学校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评价发现的经济活动设计缺点、运行缺点、各类型风险和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整改建议、整改措施等,学校各单位应认真整改,原则上于评价当年的12月31日之前完成相应的整改工作;

  有特殊情况的,应提供未完成的缘由、延期整改终了的时间点、进1步整改措施等说明。

  第2101条应公道利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所得出的结论,增进学校内部控制健全、完善。

学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主要结论和风险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按内部信息公然机制进行公然,发挥信息公然对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增进和监督作用。

学校应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的部门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考核挂钩,实行追责问责,增进各单位内部控制健全完善和有效运行。

  第6章附则

  第2102条本办法由审计处负责解释。

  本办法未尽事宜,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等规定履行。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1、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贯彻履行所制定的各项管理政策,促进会计数据的真实性,保护资产,提高教学服务效益,增进单位良好地运转,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组织规则和1系列的调理方法及措施,是管理与控制财务的1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

  目标定位在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和效力、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遵守在适当的法规上。

  其职能不但包括管理层用来授权与指挥办公、教学、服务等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项规章制度。

  2、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1)合法合规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的内部规章制度能在本单位有效实施。

  

(2)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涵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各个岗位的每项经济业务、并针对业务处理进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履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3)岗位责任制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公道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科室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4)适时性原则。

  内部控制制度是1个动态的进程,它随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与业务相干的法律法规已修订,单位的工作范围产生变化等情况,都会引发制度的改变,单位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3、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

  新《会计法》明确规定各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也针对会计控制的目标、原则、监督、检查作出明确的规定,内控这1管理手段正逐步成为单位管理的核心与重点工作。

  

(1)完善单位的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力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任何单位的内部都存在于1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1种氛围,塑造学校文化,影响会计的意识控制和实行控制的自觉性。

  它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基础和条件,是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1个重要因素。

  1.完善单位的治理结构。

  内控环境的重要内容之1就是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层通过实行内控,使内控制度成为“单位之法”,它对每一个成员都有效,都必须无条件遵守,任何人都不得游离于它以外,凌驾于它之上,从而实现在法律眼前人人同等。

  否则,会出现漏洞。

  例如,2005年某省的审计机关在1⑼月份共完成审计项目71个,查处各类背规行动资金7.97亿元,其中收缴财政资金6131万元,增进挤占挪用资金归还原资金渠道7.28亿元,减少财政拨款和补贴885亿元。

  可见,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履行不好,就给国家和单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说明内控制度的建设,更需要完善的治理结构。

  2.提高管理者及职工的素质。

  管理者的素质在单位的管理中起着绝对的作用,素质不同,对单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事迹,进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效力和效果。

  管理者的素质不但指知识和技能,还包括操守、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个方面,更主要的是着眼于全部员工,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建立良好的环境氛围,激起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竞争和鼓励机制、绩效评价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为内部控制培养良好的环境基础。

  

(2)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单位必须制定控制的政策和程序,并予以履行,以帮助管理层为到达其控制目标的实现,用以辨认处理风险所必须采取的行动能有效落实。

  控制活动存在全部单位的各个职能部门,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理、复核绩效、保障资产安全等多种程序。

  (3)进行信息活动与沟通

  事业单位应设立1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包括财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

  财务信息系统以会计为主,提供有关财务方面的信息,而管理系统还提供非财务的信息。

  可确保组织中每一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当的特定职务,每位职工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方面,这些方面如何生效和在控制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担当的责任和所负责的活动怎样与他人的工作产生关联等,职工需知道单位期望他们做出那种行动、那种行动被接受、那种行动不被接受,职工还需知道在其履行职责时,1旦有非预期的事项产生,除要注意该事项本身以外,尚应注意致使该事项产生的缘由。

  (4)加强事业单位的监督

  单位的内部控制是1个进程,这个进程是通过纳入管理进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行的。

  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履行且履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

  监督是1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履行质量的进程,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1.内部审计和控制自我评估。

  内部审计帮助组织进行“软控制”环境的营建,成为内部进程的设计顾问,使成员能自觉地把办事准确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构成监督内部控制其它环节的主要气力。

  而控制自我评估指的是各单位不定期或定期地对自己的内控系统进行评估,基本特点是关注经济活动的进程和控制的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工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展开评估活动。

  2.增进和完善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外部监督。

  这需要立法、执法、审计、监管诸方面对单位内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研究,或制定准则,或指出指南,或提供框架和参考根据。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主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

  因此,如何设计出1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制度1、评价与监督范围

  根据《内控规范》规定,内部评价监督的范围是经济业务科室;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行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并出具自我评价报告。

  2、评价与监督目标

  评价与监督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履行的有效性,增进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发挥内控的功能、增进内控目标实现。

  3、职责分工

  分管领导:

  1、全面落实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干规定,检查相干科室制定、实行和完善风险评估和内控制度的情况。

  2、审议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并提出相干意见和建议。

  3、审阅和批准单位年度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

  4、审议和认定经内部评价发现的重大缺点,和提交的应对解决方案。

  5、审议和批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办公室:

  1、拟定年度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工作计划方案;

  2、组织并实行展开年度内控评价工作,编制内部控制缺点认定汇总表;

  3、对触及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履行工作躲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