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86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6.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写“寇、副、榴”等14个字,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

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1.岀示第一组词语:

晋察冀根据地日寇大举进犯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教师讲解和联系语境相结合,理解词义。

(3)关联三个词语,体会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特点。

要点1: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日寇,指侵华日军,“寇”的意思是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

大举进犯,“举”是举动的意思,指日寇率大军大规模侵犯。

要点2:

根据电影片段聊聊日寇大举进犯的罪恶行径,体会当时形势的严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沉着指挥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昂首挺胸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理解词义。

(3)关联四个词语,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

体会五位壮士的沉着、英勇、无畏,体会作者对五壮士的赞美之情。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横七竖八粉身碎骨叽里呱啦开了花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3)感受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

敌人应得的下场,隐含着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小结:

从第二、三组词语中可以看出课文用词恰切,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学习活动二:

学习概括方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要点: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填一填:

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舍身跳崖

(1)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发现:

接受任务是起因,舍身跳崖是结果,中间三个空应填事情的经过。

(2)找对应的自然段。

“接受任务”是第1自然段的内容,“舍身跳崖”是第6-9自然段的内容,中间三个空应是第2-5自然段的内容。

(3)思考第2-5自然段讲了什么,以正面人物的活动来概括内容。

(4)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概括?

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发现:

第2自然段写了痛击来敌(敌人),第3自然段写了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第4、5自然段写了顶峰歼敌。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舍身跳崖

3.讲一讲:

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

简洁、精炼、概括

参考:

课文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毅然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舍身跳崖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

3.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能在片段练笔中迁移内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

关注场面描写,体会人物英雄形象

1.课文描写的是一次群体战斗,其中描写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就是场面描写。

让我们聚焦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的。

点拨:

先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2.成功的场面描写总是“点”“面”结合的。

请学生把写“点”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写“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反复朗读体会。

3.出示写“点”的句子,思考:

五位战士分别有什么特点?

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点”的?

点拨:

马宝玉——“沉着”“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从神态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冷静善战;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从动作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勇猛;

宋学义——“扔”“抡”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嫉恶如仇;

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从神态上表现了人物对敌时的专注和认真。

这些个体形象的细节描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

4.出示写“面”的句子,齐读,体会当时战斗场面的激烈,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5.议一议:

“痛击来敌”部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点拨:

“痛击来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既有群体叙述,又有个人描写,既有总体概括,又有具体刻画,这样读者既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话动有具体认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还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6.齐读第2自然段,再次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活动四:

由扶到放,再悟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1.自由朗读“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两个部分的内容,思考:

作者是如何展开“点”“面”描写的?

把写“点”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写“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要点1:

写“点”的语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

“同志们!

用石头砸!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三句话都是写“点”,都描写了同一个人物——马宝玉,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马宝玉作为班长的当机立断、英勇无畏,对敌人满腔的仇恨以及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壮士形象跃然纸上。

要点2:

写“面”的语句。

“顶峰歼敌”中第4自然段的第1-4句是写“面”,描写了五位壮士群体活动的情况及敌人的情况;“舍身跳崖”中第6自然段的第1、2句是写“面”,第5、6句也是写“面”。

2.议一议:

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

为什么这样写?

不同之处:

“点”的选择不同。

“痛击来敌”将五位战士作为“点”逐一展开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则是将马宝玉作为“点”集中描写。

这样写的原因:

一开始五位战士面面俱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总体的了解,有利于群像的塑造;后来抓住重点人物马宝玉具体描写,可以凸显主体人物的壮言壮行,让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从而以点带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要点:

可先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再拍摄马宝玉的单人镜头,最后再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和敌人的丑陋姿态。

讨论时让学生充分展开,并且追问这样选择镜头的原因,看其是否真正理解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4.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设计,发现场面描写与电影镜头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活动五:

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写法

1.观察一次活动(班级运动比赛等),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其中的场面,再现当时的氛围。

要点:

(1)注意观察群体的活动情况,观察两三个主要个体的活动情况。

(2)描写“点”时抓住个体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展开;描写“面”时可以先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然后抓住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出“面”的情况。

(3)写场面要有顺序。

一般按照由面到点再到面的顺序来安排。

这样描写,既关注了整个场面,又聚焦了个体活动细节,给人全面、具体的感觉。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注意要点,评析片段。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精彩片段

师:

同学们,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生:

我发现“顶峰歼敌”“舍身跳崖”主要写了一个“点”—马宝玉。

生:

我发现“痛击来敌”部分对五位战士平均用力。

每位战土都是一个“点”,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呈现不同的人物特点。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读书就是要这样用心。

请同学们再深入地思考:

为什么“点”的选择有所不同呢?

生:

我认为一开始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描写,可以让我们对五位战士这个群体有个大致的了解。

生:

一开始逐一描写五位战士,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每位战士都是英雄。

师:

确实,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对这个群体形象产生认知,感受到他们都有英雄的气概。

生:

“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部分重点写了马宝玉,是因为马宝玉作为班长,果敢、英勇,很多行为都是他带的头,他是其他战士的榜样。

生:

其他战士也是英雄,但马宝玉的语言、动作等更突出,更壮烈,更让人震撼。

师:

是呀,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以一人之“壮”带动群体之“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就是以点带面,可以让场面描写更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也更能打动人心。

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生:

我会把第一个镜头给五位战士。

他们登上顶峰后虽然没有退路,但临危不惧,依然有条不紊地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生:

我会把第二个镜头给马宝玉,拍他在负伤、子弹打完的情况下,果断用石头砸敌人的镜头,一边砸还一边高喊。

然后战士们一起举起石头砸敌人。

生:

我会把第三个镜头转向敌人,拍他们被石头砸中滚落深谷、大快人心的情景。

然后镜头一转,又有一群敌人扑上来,局势又变得紧张起来。

生:

接下来我会再次把镜头给马宝玉,拍他把唯一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的画面,把他的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表现出来。

师:

从同学们想象的拍摄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学会了用点面结合来表现场面的激烈。

其实文章中的“点”就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都能很好地凸显人物,为“面”服务。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自己的设计,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导演。

点评: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编排理念。

这一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发现“点”的选择不同,从而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及表达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做导演拍摄镜头,在交流表达中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和理解了其妙处,设计颇为巧妙。

最后让学生观看影片,在观看中与自身设计对照、碰撞,延伸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赋予了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