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859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docx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的思考

  摘要: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为一种生态现象,与一定时空范围内的校内外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仔细分析,影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生态因子大致可分成专业个体特征因子、学校外部特征因子、学校内部特征因子等三类。

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全盘考虑,创设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稳定、平衡、有序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调控,形成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良性、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循环;激发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各生态因子,诱发专业办学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教育生态学;生态因子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727(2011)08-0007-03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完成从规模建设到内涵发展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研究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问题,即专业建设问题。

这是因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提高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抓好专业建设,既能为高职院校发展确定方向,又能为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保障,还能为高职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事实上,近些年专业建设研究一直是高职教育研究中的重点,教育理论界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内涵、特征及实现路径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相当多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见解。

但是,我们注意到,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规划、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实践项目建设等方面,也就是说,基本上是从静态、局部的角度出发。

因此,为了适应时代与教育的发展要求,有必要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进行动态分析与全面审视,并对高职院校优化专业建设生态环境,提升专业内涵,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有益的策略建议。

  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生态学是研究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把生态学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对人类生存的宏观环境和教育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生态学的理论框架。

  教育生态学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并进而掌握教育发展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总体而言,这门学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注重分析教育生态环境及其各种生态因子对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明确教育的生态结构,从而阐述教育的宏观生态和微观生态;第二,在分析教育生态结构的基础上,力求全面阐述教育的生态功能,并揭示教育生态的基本规律,如教育生态的平衡与失调、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竞争机制与协同进化以及迁移和潜移规律等;第三,努力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生态机制,探索优化教育生态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教育生态的一条基本规律,把握这一规律,就能从根本上全面揭示教育领域存在问题的实质,推动教育更好地协调发展。

何谓教育生态平衡?

理论界认为,教育生态大体上可以看作是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关系,而教育生态平衡则主要是指教育系统的综合平衡、运行高效、功能优异及其与社会环境的良好协调。

  专业建设生态性及各影响生态因子

  “生态”主要指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

当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时,我认为,专业建设与一定时空范围内的学校生态环境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中,学校本身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专业、教师、学生以及学校内外环境等都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子系统或因子,因子之间始终存在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流转换,并力求达到彼此之间的平衡。

  对平衡的追求要求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以及各生态因子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单从某个时段分析,不平衡现象是常态,而平衡现象则是非常态;若是从生命进化和生态系统进化的长远观点分析,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动态的,所有的生态系统实际上都处于貌似不平衡的“动态平衡”之中,是运动与平衡的统一。

具体到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这一生态系统而言,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共同构成的,诸多生态因子对整个系统发生综合影响,它们始终处于貌似不平衡的“动态平衡”之中。

  仔细分析影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诸多生态因子,我们可以将它们分成三类,即专业个体特征因子、学校外部特征因子、学校内部特征因子。

这三方面生态因子构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三个层次环状生态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促进或制约作用。

  专业个体特征因子,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校内外实训条件等。

这方面的生态因子,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起着核心因子的作用,是我们研究与实践中常常所说的“硬件”和“软件”,是专业办学水平与实力的具体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载体。

  学校外部特征因子,主要包括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观念、法律和政策体系、经费保障等,实质上是政府和社会为高职教育发展构建的宏观环境或保障体系。

对于完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而言,这一宏观环境或保障体系至关重要,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近些年的高职教育发展中看到。

目前,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在校生规模,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都占据了“半壁江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高职教育当今的勃勃生机源于哪里?

无非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的前所未有的需求,教育事业发展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的良好基础,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氛围,中央政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和中央财政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强度等等。

对此我们均归为政府和社会为高职教育发展构建的宏观环境或保障体系。

  学校内部特征因子,主要包括由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观、规章制度、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校容校貌、教风学风等构成的学校文化。

高职院校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目的是更加注重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知识创新,更加注重办学质量和特色,更加注重服务社会、引领社会,而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一个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灵魂支配,这个灵魂就是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广泛渗透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和支配着专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特色和建设成果。

在专业建设中,学校文化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功能,凝聚师生力量的激励功能,基于普遍文化认同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规范功能,对师生思维、行为习惯和专业素养的熏陶功能。

  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建议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作为一种生态现象,必须着眼学校的持续发展和专业的持续发展,努力遵循教育协调发展的规律与要求,解决好专业发展与校内、校外环境的矛盾,保持专业建设与发展的生态平衡,避免在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出现内部生态链危机和系统整体效力减退等问题。

依据教育生态学原理,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以下策略建议。

  

(一)全盘考虑,创设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稳定、平衡、有序的生态环境

  1840年,J?

李比希通过对比谷类作物的产量,发现农作物通常不受它所需要的大量的营养元素的限制,反而受那些只是微量需要的原料的限制。

只要稍微加入所缺的微量元素,产量马上就会明显地提高,他由此说明这些微量元素是作物增产的“限制因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生态学中著名的“限制因子”定律。

  今天,“限制因子”定律已经从自然因素扩充到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

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生态系统而言,也同样存在着“限制因子”,而且是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成为“限制因子”,起到限制性的作用,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生态困限,制约着专业健康发展。

因此,“应然”状态的专业建设,需要摆脱其生态环境中各“限制因子”的束缚,通过各生态因子的和谐共生来维持其生态环境平衡,最终实现专业内涵提升。

摆脱“限制因子”束缚,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这是一个生态进化过程,是高职教育发展史的必然,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高职院校而言,需要从教育生态平衡理论出发,统筹兼顾、整合优化影响专业建设的各生态因子,杜绝偏废其一,努力构建一个稳定、平衡的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的模式,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回归“应然”状态与本质。

  

(二)加强生态调控,形成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良性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循环

  在教育生态理论中,任何一个生态组都有输入输出,而且存在着简单的或复杂的控制与反馈,在生态内外和各要素之间都会有信息的传递和转换。

在生态构筑中,一方面要注意各要素的层次结构,另一方面更要注意信息的反馈和控制,使各种活动与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环路和可控、不断向前发展的系统,使信息能够自动地反馈并进行不断调整,最终保证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循此思路,在建立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时,学校不仅要结合专业的内外部实际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或方案与促进专业建设的制度或措施,而且要定期检查专业发展规划或方案与促进专业建设的制度或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适当处理。

  (三)激发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各生态因子,诱发专业办学水平由量变到质变

  专业个体特征因子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这些对高职教育的定位性表述,需要我们在专业建设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并一以贯之。

具体而言,在专业建设中,我们需要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改革课程结构,建设与行业和专业发展接轨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逐渐形成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实训场所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专业依托机制;重视专业建设研究,形成专业拓展机制等等。

  学校外部特征因子如前所述,政府和社会构建的保障体系为高职教育发展提供了关键的战略机遇,有力推动了高职教育的新一轮发展。

但我们也应看到,在社会环境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因素,甚至力量还相当强大。

例如,在社会文化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依然是人们推崇的目标,并进而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鄙视劳动生产,鄙薄职业技术等社会习惯;在法律制度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法》作为一个国家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还远未完善,特别是行业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法律责任不明晰,利益驱动机制不健全,政府相关部门政策不配套,造成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缺乏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在经济投入方面,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依然存在“高成本”与“低投入”的矛盾,导致高职院校学费高、办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相对短缺等问题。

因此,在我们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保障体系的完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国家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导作用,不能一味认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作为政府,需要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完善的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法律、经费保障体系,努力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进而增强高职教育对广大民众的吸引力,形成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社会文化观念。

  学校内部特征因子学校文化作为专业内涵提升背后的一个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灵魂,是研究专业建设必须思考的。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办学的一个战略基点。

首先,将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与专业建设相融相通。

通过学校文化建设,从社会价值和发展战略的层面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入思考专业的办学定位和文化使命,在服务大局的过程中主动对接区域经济产业的需求。

其次,将文化建设体现在人才培养上。

教风学风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又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共同建设与发展专业,全面反思学校课程教学、教师激励与考核、学生评价以及相应的奖学金评定等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努力营造适应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竞争能力的人才培养的教风学风。

最后,将文化建设体现在学校制度设计上。

制度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处于中介的位置,通过制度设计与执行能够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精神转化为物质。

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不是约束人、惩罚人,而是具有激励导向功能,因此,需要建立尊重人才、凝聚人才、激励人才的规章制度,特别是人事分配制度、科研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学术评奖制度等等,以制度建设带动学校文化的升华,并进而提升专业内涵。

  结语

  高职院校如何加强专业建设,提升专业内涵,既是一个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问题。

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研究教育学问题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有效的研究方法。

教育生态化是以生态学的生态观念为价值取向形成的一种教育新理念,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系统自身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这里,我们从教育生态学出发,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置于更加广阔的背景之下,不仅仅关注专业自身,也同时关注与其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因子,提出符合生态学要求的专业建设管理策略,倡导政府与学校承担更多的责任。

我们希望,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实践中,能够真正运用生态理念,而最终推动专业内涵发展超越专业个体层面而进入文化的、组织的、制度的层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黄宏伟.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31-34.

  [2]陈旗敏.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的课堂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

(1):

109-111.

  [3]赵虎.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校教师素质提升模式探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3):

74-76.

  [4]李宣海.用大学文化引领高校内涵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7,(1A):

43-47.

  [5]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157.

  [6]郭扬.论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优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0,(3):

37-41.

  [7]徐魁鸿.教师教育生态学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8,(4):

61-63.

  [8]李训贵,张晓琴.教育生态化与高等教育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43-44.

  

  作者简介:

  周应中(1976―),男,河南固始人,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基本理论和艺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