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煤矿隐蔽致灾.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791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煤矿隐蔽致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8煤矿隐蔽致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8煤矿隐蔽致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8煤矿隐蔽致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8煤矿隐蔽致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煤矿隐蔽致灾.docx

《8煤矿隐蔽致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煤矿隐蔽致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煤矿隐蔽致灾.docx

8煤矿隐蔽致灾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报告

 

二零一七年二月七日

 

遏制事故源头,夯实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根据双鸭山市《双鸭山市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治理工作指导意见》双煤安协办发(2014)12号文件有关要求,我矿成立了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并组织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对全矿井进行了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领导小组

组长:

张国富

副组长:

李超

成员:

李博王玮塔怀成

郭波于景维魏德才

包维生周宏波于德海

二、职责

组长:

全面负责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指挥、安排及监督,负责资金的落实及调配。

副组长:

协助组长工作,负责组长制定落实普查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负责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的跟踪,督促检查,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成员:

根据部门分工组织人员进行分管区域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同时负责督促落实整改方案及措施,保证整改质量达到规定要求,保证普查、整改安全工作顺利进行。

二、矿井基本概况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建矿,1996年投产。

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是以原煤开采为主导的有限责任公司。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属于小型地方矿井。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万吨/年,核定能力为6万吨/年,2007年申报矿井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后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年。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矿井现有二条斜井井筒,一条为回风斜井。

主井采用斜井串车提升,井下主要运输方式为电机车运输。

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臂式采煤,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顶板支护用金属液压支柱,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目前主要集中在-30水平开采,开采标高为-30,批准开采的煤层为15#、16#共计二个煤层,现主要开采15#煤层。

三、位置及交通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双鸭山市集贤镇西2.5公里处,三江平原边缘地带,井田面积:

0.3473平方公里。

井田属于集贤勘探区,矿区行政划属双鸭山市集贤县集贤镇管辖,地面均是集贤镇的农田。

矿井地理坐标为X:

5184489,Y:

44443961.24。

井田境界范围:

东以R2断层,西以R4断层为界,井田南北长约0.6公里,东西宽约0.6公里。

井田为独立矿井,矿区周边无相邻生产矿井及废弃老窑。

南部与龙煤集团集贤矿相邻,两矿井以集贤断层为界,集贤断层落差在100米以上。

井田从福利镇或集贤镇到矿区均有公路相通,距新立矿火车站仅3.5公里,福利通往宝清高等级公路及同三高等级公路均在矿区的东侧和南侧通过,交通较为便利。

四、地形地貌

矿井处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但在平坦地表上,有岗阜状小丘及碟形微洼地,矿区内最高标高+88.6米,最低标高+88.3米,主井标高+88.6米,地面坡度1°—3°,地表总体特征南高北低。

矿区南部边缘有安邦河水流过,洪水位历史标高为86米,为季节性河流,冬季几乎断流,我矿主井标高为88.6米,矿区绝大部分位于最高洪水位标高以上。

因此,该河流对我矿开采影响较小。

矿区内有一条排水渠流经井田东部,和集贤三八水库相连;地表无积水区。

五、矿井地层

该井田的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鸡西群,是一套陆源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它不整合覆于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组或古生界达中泥盆统黑台组之上。

下白垩统鸡西群总厚度达1200米以上。

该群依据岩性组合,含煤性及古生物组合特征,划分两个岩组,即穆棱组和城子河组。

两岩组分界线在5号煤层之上25米处,有一层细砾岩或是含砾粗岩为穆棱组的底界面,其下为城子河组。

l、穆棱组:

它整合覆盖于城子河组之上,控制最大厚度达600米,是一套深水湖泊相沉积物,岩性以厚层深灰色粉砂岩或黑灰色厚层泥岩为主,单层厚度可达30米以上。

夹有薄层灰白色细砂岩,夹多层浅绿色凝灰岩,含煤3~5层,但均失去开采价值。

2、城子河组:

在集贤矿区实际控制最大厚度达550米,是该地区的主要含煤岩组,具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都赋存在此岩组中,含煤40余层,其中有全区可采或局部可采价值的煤层2层,它们编号由上而下命名为:

15、16#层,2层煤。

该岩组岩性以灰白色、灰色的中、粗、细砂岩及深灰粉砂岩、泥岩、多层凝灰岩互层组成。

六、矿井构造特征

该区域15、16煤层它们都赋存在第三含煤段内。

15号层:

在9号层之下,45—55米之间,煤厚O.69一1.09米,一般厚度在0.85米左右,它也是一层全区绝大部分可采层,以暗煤为主夹有亮煤与镜煤线层状构造,半暗型煤,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为粉砂岩。

16号层:

在15号下10—20米之间,厚度1.08—2.09米,一般厚度在1.40米,以单一结构为主,有个别孔有~层夹矸,夹矸厚度在0.03—0.64米,一般在0.05~O.15米。

以亮煤为主,夹有薄层状暗煤,层状构造,半亮型煤。

煤层顶、底板岩性均以粉砂岩为主同细砂岩互层。

区域内无高压线和光、电缆。

七、矿井水文概况

集贤金三角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的煤层都在集贤煤矿的浅部露头以下地段,井田内没有大型水体。

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极为简单,目前矿井开拓过程中,矿井最大涌水量不足10立方米/小时。

大气降水渗透是矿井水的唯一补给来源。

1)水文地质分区、含水层描述

2.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全区分布岩性为砂、砾层厚度0~45米不等,平均20米,为潜水,水位卜5米左右。

含水层主要为砾、砂层及夹少量薄层粘土、亚粘土,上部为黄色,透水性好,中部灰黄色,下部灰色,透水性差。

从觉家街区及索利岗利区的5个砂层抽水孔抽水试验资料表明:

上部含水层为强含水层,q值为11.56升/秒·米,K值35.76米/日;为弱含水层,q值为2.51升/秒.米,K值16.48米/日。

大气降水是砂层水唯一补给来源,沙层水也是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带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源。

2.2煤系地层风化裂隙带含水层

该含水层全区分布,位于第四系地层底界面之下0~80米,为强风化裂隙含水带,80~150米之间为弱裂隙含水带。

强裂隙含水带裂隙发育,裂隙宽,贯通性好,无充填物,含水丰富。

从觉家街区6个专门水文孔抽水试验:

q值3.38—8.87升/秒米,K值0.52l~3.544米/日。

弱裂隙含水带,裂隙不发育,裂隙窄,有少量充填物,含水性弱。

2.3孔隙裂隙含水层

在弱裂隙含水带之下150米以下地层,主要是煤系地层的砂岩粒度之间孔隙及构造裂隙。

该含水层含水极微弱,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经专门水孔抽水试验:

q值0.83升/秒米,K值0.168米/日。

2.4地下水补给关系

砂、砾含水层和煤系风化裂带含水层关系。

通过观测孔长期观察,煤系地层裂隙带含水层在矿井疏干影响下,砂砾层水位和基岩水位均下降,但基岩水位下降幅度大于砂砾层水位下降,幅度说明砂砾含水层补给煤系风化裂隙含水层的能力小于煤系裂隙水疏干能力。

2)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处于集贤煤矿西三采区的各煤层疏干区之中,形成垂深500米,影响半径1500~2000米的一个大型降落漏斗,该(整合矿区范围)所开采的15、16两煤层都处在这个降落漏斗之中。

矿井目前每小时涌水量不足l0立方米。

八、隔水层

本区主要隔水层有第四系上部隔水层、下部隔水层和第三系隔水层。

1、第四系上部隔水层:

夹有粗砂、砾砂的粘土、亚粘土组成,黄色及淡黄色,致密柔软,粘性较强,厚度2—25米。

2、第四系下部隔水层:

粘土和亚粘土,黄色稍有光泽,冲积形成,夹有砂砾和铁锰结核及较多黄色风化的中砂岩,柔软、粘性与塑性均强。

韧性中等,中压缩性,全区发育,是良好的隔水层。

埋深100—140米,厚度5—30米。

3、第三系隔水层:

以灰绿、灰白色粉、细砂岩组成,分选性好,结构致密,具有较大粘性,含水较弱,隔水性较强,视为良好的弱含水隔水层,厚度0—35米,局部有缺失。

矿井主要充水为基岩裂隙水,局部第四纪含水层与其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基岩裂隙含水层的含水性和导水性对矿井充水起决定性作用。

九、矿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情况

(一)、采空区普查情况

矿井开采多年,采空区面积较大,但对采空区管理清楚,采空区积水大部分由原采区巷道排水沟排出,仅局部有少量积水对生产有一定的威胁。

我矿采空区主要为15#层采空区,其次为16#层局部采空区。

15#层为我矿煤系地层最上部可采煤层,主要分布在我矿全部采区。

15#层部分采空区积水较小,空区面积为6万平方米,积水量在500立方米左右,其下距16#层13米,15#和16#煤层顶底板均为砂岩,岩性为中等坚硬。

15#层厚度为1.2m、16#层厚度为1.3m左右。

由此可以得知,15#层空区水对下部煤层开采影响较小,虽会通过围岩对矿井涌水形成一定补给,但补给量较小,易于排出。

(二)、废弃老窑(井筒)调查

金三角煤矿作为一个独立矿井生产,周边不存在废弃矿井、采空区、老塘积水隐患的矿井。

金三角煤矿南部相邻集贤煤矿,集贤煤矿为生产矿井隶属于双鸭山矿业集团,集贤煤矿同我矿共属集贤勘探区,水文地质情况大致相同,两矿井以集贤断层为自然边界,集贤断层落差在110米以上,因而集贤煤矿的生产状况不会为我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三)、封闭不良钻孔普查

根据集贤矿区地质勘查报告,本井田范围内共有钻孔13个,凡见可采煤层的钻孔均进行了封闭,封闭的方法是先用清水冲洗孔壁,然后将草把送到设计层段底部,且固定之。

再用水泵将2:

1水泥浆送入。

检查证明,水泥凝固良好,水泥与孔壁牢固结合,能起到止水作用。

并且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揭露4个钻孔验证,钻孔封闭良好,未发生因封闭不良钻孔而导致的涌水事故。

由于勘探中采取一孔多用的原则,因此在未来生产中应加以区分对待并尽量生产中避开地质钻孔,在经过水文地质钻孔时应留设保护煤柱。

(四)、地质构造普查

集贤煤田是在三江一穆棱河聚煤区中三江盆地西南部,三江盆地依据基底性质,盖层特征,及主干断裂分布,重力磁力异常等特征,三江盆地内可划分五个次一级构造单元及十一个更次一级构造小单元。

它们均呈北东一北北东向构造造单元出现。

集贤煤田东荣矿区位于绥滨一集贤拗陷内的二九一一东荣凹陷内,索利岗背斜的东侧。

东荣矿区内呈不对称近南北向的向北倾伏的向斜构造。

向构造南翼地层走向N10°一35°w,倾向北东,倾角5°-45°之间。

整个东荣矿区内尚发育次一级短轴背向斜构造。

该区域位于集贤煤田西南部地段。

井田内总体呈单斜构造,在走向上尚发育一级短轴背向斜构造。

地层走向呈N30°W—N55°E,向南倾斜,倾角一般在5°—15°之间。

井田内见有4条断层,有l条为北东,3条为北西向,各断层的控制程度列表如下:

断层号

方位

性质

落差(米)

控制程度

F1

N40°E

200米

有钻孔及地震测线控制可靠

F2

N40°W

10-40米

61-208与61-48控制及2勘探线控制可靠

R3

N50°W

10-20米

60-016实见可靠

R4

N34°W

30-50米

由63-201与6-97及第3线上控制较可告

(五)、导水裂隙带普查

井田煤层赋存较浅,没有煤层露头,也没有导水裂隙带。

断层多为落差较小的正断层,断裂面有泥质胶结物充填,导水性较弱。

实际生产中只有顶板破碎裂隙发育处及受采动影响裂隙沟通基岩含水层,导致顶板淋水量大,形成良好的充水通道。

但其补给性差,易于排出。

(六)地下含水体普查

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

分布很广,厚度与古地理有密切关系,由穹窿核部向四周增厚。

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安邦河及其次级河谷的漫滩上。

含水层为冲积、湖积的细沙、中砂、粗砂、砂砾石。

穹窿东部一级阶地部分,在基岩表面被夹有砾石的粘土、亚粘土覆盖,厚度3—25米,其上为上更新世冲积孔隙承压含水层,上覆5—10米厚粘土、亚粘土,含水层主要为砾砂、中砂、细砂,含水层厚2—25米,含水丰富。

2、上侏罗世煤系地层裂隙含水带:

在矿区第四系地层之下及平原区大范围分布的含水层,上侏罗煤系地层为陆相碎屑含煤建造,主要岩性以灰白色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及砾岩为主,夹3—5层凝灰岩,含煤40余层,厚度大于740米,岩相不稳定,粒度由上而下逐渐变粗。

裂隙含水为主,孔隙次之。

其上部风化裂隙较发育,赋存风化裂隙水。

风化带厚度100—180米,含水带厚度30—50米,钻孔单位涌水量0.359升/秒米,渗透系数为0.413米/日,地下水埋深受地形影响变化较大,一般为3—5米。

矿井隔水层有第四系上部隔水层、第四系下部隔水层、第三系隔水层。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20m3/h。

(七)、古河床、天窗不良地质体普查

经过对资料分析及走访,矿井范围内没有古河床、天窗不良地质体。

(八)塌陷坑、河流、水塘地面水塘普查

矿区内地表无塌陷区及水体,西部边缘有安邦河水流过,该河流与第四纪含水层有一定水利联系,洪水位历史标高为86米,为季节性河流,冬季几乎断流,我矿主井标高为88.6,矿区绝大部分位于最高洪水位标高以上。

我矿该区域煤层距地表垂深在120米以上,其地层上部有含水性较弱的第三季地层为良好的隔水层,因此,该河流对我矿开采影响较小。

十、矿井瓦斯、煤层自燃发火普查

我矿为瓦斯矿井,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282m3/min,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334m3/t,在已揭露的煤层中,瓦斯涌出量极低,不存在瓦斯致灾隐患;瓦斯致灾因素均在可控范围内。

通过矿井开采以来的记录、走访调查及现在采掘工程实践,我矿现在还不存在瓦斯富集区情况。

从地质报告提供的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看,各煤层瓦斯含量均较小,从总体来看,随着深度的增加,煤层CH4含量变化不大,从矿井揭露的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时监控和检查瓦斯情况看,地质构造处瓦斯略有增加,地质构造对瓦斯涌出影响不大。

本矿井采空区瓦斯情况:

通过对早前已采过的煤层空区密闭观测孔检测,密闭内空区瓦斯一般在0.2~0.6%之间,密闭外附近没有瓦斯,也就是说我矿采空区瓦斯含量较小,空区没有瓦斯涌出。

安全监控设备使用的是目前国内较为领先的长春东高生产的KJ19(N)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是目前国内较为领先的瓦斯监控设备,而且经过了升级改造。

系统由地面主站和井下分站组成。

地面主站设在矿信息综合指挥中心(矿总调度室),包括热备工控计算机2台、数据库服务器、打印机、后备稳压不间断电源、避雷装置等设备组成。

井下部分由监控分站、备用电源、信号传输电缆以及各种监控设备传感器组成。

其中:

监控分站5台(均配有备用电源)、馈电传感器5台、负压传感器1台、甲烷传感器7台、温度传感器4台、CO传感器4台、烟雾传感器2台、设备开停传感器5台、风门开关传感器3套等,实现了实时反应矿井的瓦斯浓度、空气温度等各种安全参数,具备甲烷超限报警断电、远程遥控、打印各种参数变化数值、变化曲线监测报表、自动记录超限数值、超限时间、超限次数等多项功能,并且与市、县安监网络联网。

在安全监控系统的安装维护工作上,本矿严格管理,监控维护电工全部由责任心强、技术好的优秀同志担任。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瓦斯监控管理规范要求,定期组织检查、维护、调校,保证了系统运行灵敏、可靠。

瓦斯监控系统、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光学瓦斯检定仪等齐全的检测、监控设备构建了坚实的三道防线,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型的瓦斯检查体系,为实现瓦斯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领导办公室均安设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终端,可随时查看各作业点的瓦斯情况,以便对瓦斯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通风安全仪器、仪表齐全可靠,配备了AQG—1型光干涉甲烷检测仪16台,其中10台在用,其余备用或检定;配备了JCB—C31A型便携式瓦斯检测报警仪24台,其中在用20台,其余备用或检定。

建立了仪器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各种仪器仪表设专人管理维护,并且均按照要求进行检定合格。

工作面设专职瓦斯检查员,三班循环实施监测检查采掘工作面及各主要用风地点瓦斯浓度。

本矿井开采煤层经过了黑龙江省煤田地质测试研究中心检验。

检验结果为:

15#煤层煤燃烧时火焰长度5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加岩粉量为5%,自燃倾向性鉴定为III类,为不易自燃煤层。

16#煤层煤燃烧时火焰长度5mm,抑制煤尘爆炸最低加岩粉量为5%,自燃倾向性鉴定为III类,为不易自燃煤层。

我矿为薄煤层开采,煤炭回收率达97%,采空区无浮煤堆积,且采空区封闭严密,所以历史上无自燃发火记录。

煤层围岩为中等坚固类型,开采多年来没有发生冲击地压现象。

十一、顶板普查

我矿煤层15#层顶板为中砂岩或粉砂岩,底板为细砂、中砂岩,岩石硬度6.32,单轴抗压强度65.2MPa,16#层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粉砂岩、细砂岩,岩石硬度7.56,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为74.11MPa,总体看,煤层顶底板均为砂岩,结构致密,较为坚硬,且为单一结构煤层。

在开采中易随煤层一起垮落。

十二、矿井存在的灾害因素

通过普查,确认我矿存在以下几种致灾因素:

1、根据我矿实际情况,煤尘鉴定有爆炸性,因此有因煤尘爆炸导致的灾害;

2、我矿煤层为三级不易自燃煤层,但有可能由于外因而导致的火灾形成的伤害。

3、水害主要为采空区水。

我矿采空区积水区位置清楚,采空区基本不含水,在未来开采时仍需组织探放。

4、顶板灾害,我矿煤层顶板多为粉、细砂岩,结构较为致密、坚硬,顶板类型为中等坚固,开采中较易维护。

十三、采取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根据我矿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致灾因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和管理措施,并认真落实到位,严格执行。

1、加强瓦斯监测监控及爆破和火工品管理,抓好爆破安全。

做好生产中除尘及巷道定时冲洗工作,保证喷雾除尘装置完好。

2、重视落实探放水工作,严格执行防治水规定,认真做好防治水综合治理,落实探放水措施,加强涌水量观测,制定防治水措施。

3、做好边界断层防治水措施,严格按有关规定留设足够的防隔水保护煤柱。

4、强化顶板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和现场质量把关,制定技术措施、管理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