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688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docx

中师范工作水平评估

目 录

学校概况1

一、办学指导思想3

(一)学校定位3

(二)办学思路4

二、师资队伍8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8

(二)主讲教师12

三、教学条件与利用15

(一)教学基本设施15

(二)教学经费21

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23

(一)专业23

(二)课程28

(三)实践教学33

五、教学管理37

(一)管理队伍37

(二)质量控制39

六、学风42

(一)教师风范42

(二)学习风气44

七、教学效果49

(一)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49

(二)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52

(三)思想道德修养54

(四)体育56

(五)社会声誉57

(六)就业60

八、办学特色63

特色之一:

践行“启古纳今,厚德精术”办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中师范人才

63

(一)“启古纳今,厚德精术”是长期办学实践的结晶63

(二)践行理念,措施有力64

(三)践行理念,硕果累累70

特色之二:

走学研产相结合之路,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中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75

(一)学研产相结合办学特色的形成75

(二)学研产相结合,拓展教学科研空间,为“北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77

(三)学研产相结合,促进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79

九、评建工作情况及效果83

(一)评建阶段83

(二)评建措施83

(三)评建成效85

十、努力方向88

(一)继续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88

(二)继续加强队伍建设88

(三)继续加强新专业建设88

学校概况

中师范大学是1958年成立,2006年更名为中师范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820亩,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

主校区坐落在净月经济开发区,毗邻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

学校现有教职工165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43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38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05人。

终身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135人;国家“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33人,国家及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6人;吉林省高级专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6人,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首席教授、主讲教授各1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1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

全日制在校生6989人,其中本科生5731人,专科生380人,研究生595人,留学生128人。

基本形成了以中师范学科为主体,、工、管、文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学校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优秀课程34门。

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12部。

在近两次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学校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有1个国家级规范化中理实验室,1个省现代中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个。

2004年,在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中学和中学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9位。

“十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67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35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参与的2项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162万元,生均10459元。

馆藏图书11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70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有一批学术价值很高的珍、善本典籍。

出版发行《中师范大学学报》《吉林中师范》等学术期刊及《大家健康》《老来乐》等科普期刊。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国外留学生的中师范院校,留学生培养涵盖本科生、研究生教育两个层次。

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成功主办中师范国际学术会议,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与研究单位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往来。

近年来,学校的建设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

2007年学校先后荣获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今后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宏伟蓝图,积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中师范事业的发展服务,努力建设成一流的中师范大学。

一、办学指导思想

(一)学校定位

1.明确学校发展定位

◆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中师范事业发展需要,遵循学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办学实际,明确了学校发展定位。

目标定位:

国内同类院校一流,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省属重点中师范大学。

类型定位:

教学型大学,“十一五”末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定位:

以中师范学科为主体,、工、管、文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

层次定位:

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发展规模定位:

到“十一五”末,在校本科以上全日制学生达到8200人,其中本科生6500人,研究生1200人,留学生500人。

人才培养定位:

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中师范事业培养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应用型为主的高级专门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

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

2.科学规划,有效实施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十五”的跨越式发展和“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1)学校在“十五”期间科学规划,明确了建设发展的三大目标,即“一是建成新校区,二是成为博士授权单位,三是更名为大学”。

学校领导班子抢抓机遇,果断决策,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艰苦创业。

学校于2002年建成净月新校区,2003年成为博士授权单位,2006年更名为中师范大学。

此外,2004年在全国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的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学校的中学和中学两个学科分别排名第6位和第9位,同年学校又被遴选为省属重点高校。

“十五”期间,学校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五年迈出了五大步,取得了建校史上的辉煌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2)学校制定了《“十一五”发展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内涵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明确了“十一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四大建设任务:

——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研发平台建设为重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建设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为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以校园二期工程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增强整体办学实力。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构建和谐校园。

学校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二)办学思路

1.更新教育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即确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统一”,树立“三种观念”,弘扬“四种精神”,遵循“五为方针”。

◆始终坚持质量立校战略,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

近年来,学校根据高等中师范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积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不断增强质量意识。

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更新教育思想,确立先进教学理念的主题开展学习。

学校多次组织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赴国内外高校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学校围绕“规范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主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

2001年的教学工作会议围绕“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题开展讨论,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006年暑期,在全校教职员工中开展了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更新了教育思想观念。

坚持依法治校,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构建和谐校园。

重点研究了“建设一所什么样的中师范大学”和“怎样建设中师范大学”两个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以“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为主题,开展了学教育国际标准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符合学校实际的中师范教育思想新观念。

通过广泛而深入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广大教职工逐渐统一了认识,形成了明确的办学思路,即确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统一”,树立“三种观念”,弘扬“四种精神”,遵循“五为方针”。

“一个理念”,即“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办学理念。

“两个统一”,即“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

“三种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人本教育观;“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科学人才观;“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面质量观。

“四种精神”,即“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拼搏进取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五为方针”,即“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方针。

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学质量视为学校的生命线,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永恒的主题。

学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根据《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实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明确了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的校长为教学质量直接责任人,实行了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不断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2.重视本科教学,确立中心地位

◆学校一贯重视本科教学,把教学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和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形成了各级领导重视教学、各部门支持教学的工作局面。

(1)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

学校将教学工作纳入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的重要议事日程,党代会、教代会始终把教学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学校坚持由校领导主持的教学例会制度,沟通情况,及时解决教学工作中发现的实际问题。

校院两级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通过深入课堂听课、参加师生座谈会、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全面掌握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领导带队检查附属院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工作,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指导。

设立校长信箱和校领导接待日,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政策向教学第一线倾斜。

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都能体现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在教师职务评聘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年度考核中,突出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改研究等指标;在岗位聘任与岗位津贴制度中,要求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明确教师岗位和绩效津贴高于同级别管理人员;在进修学习与出国深造人员选派等方面坚持以一线教师为主;加大对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获得者的奖励力度。

这些政策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3)经费优先保证教学投入。

近年来,学校在硬件建设任务较重的情况下,依然确保正常教学经费投入。

近三年,四项经费占学费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生均四项经费持续增加,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使教学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

(4)科研促进教学,学科提升教学。

学校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之路,强化科研服务教学的意识。

广大教师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作为研究选题进行科学研究,并不断将科研成果充实到教材和教学环节中,促进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校科研人员积极参与教学工作,科研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

通过学科建设,促进教学内容改革,培养和吸引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形成学科提升教学的良好局面。

(5)各方面服务教学。

学校机关各职能部门、教辅和后勤等单位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主动服务教学。

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

倡导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营造有利于本科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形成了一切为了教学和一切服务教学的良好局面。

二、师资队伍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生师比例适宜,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截止到2007年8月31日,折合在校生数为7803.7,专任教师580人。

◆近三年,生师比分别为14.48:

1、13.31:

1、13.01:

1。

◆近三年,学门类生师比分别为9.37:

1、8.75:

1、8.48:

1。

学校目前生师比为13.01:

1,学门类生师比为8.48:

1。

符合学校目标定位要求,适应学科专业发展需求,教师数量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表2-1在校生数情况统计表

学年

折合

在校

生数

2004-2005

5180

449

21

129

1762

466

470

99

8661.4

2005-2006

5543

518

30

130

1155

337

396

0

8380.8

2006-2007

5731

564

31

128

380

155

819

0

7803.7

表2-2生师比情况统计表

学年

折合在

校生数

教师数

生师比

专任

教师数

外聘

教师数

折合

教师数

2004-2005

8661.4

537

122

598

14.48:

1

2005-2006

8380.8

570

119

629.5

13.31:

1

2006-2007

7803.7

580

40

600

13.01:

1

表2-3学门类生师比情况统计表

学年

生数

学门类教师数

学门类

生师比

校本部

教师数

直属附院

折合教师数

折合教师

总数

2004-2005

3120

313

19.95

332.95

9.37:

1

2005-2006

3029

325

21.15

346.15

8.75:

1

2006-2007

2978

327

24.15

351.15

8.48:

1

2.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好

◆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为40岁。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28人,所占比例为56.55%。

◆非本校毕业教师304人,所占比例为52.41%。

◆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学缘结构日趋合理。

(1)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

①年龄结构

专任教师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0岁。

其中:

35岁以下教师204人,占教师总数的35.17%;36-45岁教师209人,占教师总数的36.03%;46-55岁教师139人,占教师总数的23.97%;56岁以上教师28人,占教师总数的4.83%。

表2-4专任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情况统计表

学年

教师

总数

35岁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岁以上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2004-2005

537

194

36.13

206

38.36

120

22.35

17

3.16

2005-2006

570

207

36.32

208

36.49

130

22.81

25

4.38

2006-2007

580

204

35.17

209

36.03

139

23.97

28

4.83

②专业技术职务结构

专任教师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328人,占教师总数的56.55%,其中教授131人,占教师总数的22.59%;副教授197人,占教师总数的33.96%。

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1﹕1.5﹕1﹕0.9。

表2-5专任教师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情况统计表

学年

教师

总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比例(%)

比例(%)

比例(%)

比例(%)

2004-2005

537

119

22.16

195

36.31

118

21.97

105

19.56

2005-2006

570

129

22.63

199

34.91

123

21.58

119

20.88

2006-2007

580

131

22.59

197

33.96

131

22.59

121

20.86

③学缘结构

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外校毕业生的引进力度,鼓励本校毕业教师到外校攻读学位,改善专任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

目前,专任教师队伍中非本校毕业教师304人,占教师总数的52.41%。

表2-6专任教师队伍学缘结构情况统计表

学年

教师

总数

本校毕业教师

非本校毕业教师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04-2005

537

256

47.67

281

52.33

2005-2006

570

267

46.84

303

53.16

2006-2007

580

276

47.59

304

52.41

(2)发展趋势好

从师资队伍发展趋势来看,硕士以上学位比例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学缘结构日趋合理。

近年来,学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培养与引进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专任教师提高自身学历、学位层次;大力引进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才;设立师资培养和引进的专项经费,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

三年来,学校组织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帮助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与国外高水平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培养教师科研能力,把握学科发展趋势。

新办专业师资队伍日趋合理,能够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学校现有5个新办专业,新办专业教师7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49.37%,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68.35%。

省部级重点学科师资队伍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为71.56%,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为69.67%。

目前,中内科学、中学、针灸推拿学等省级重点学科已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

科学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十一五”期间,学校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为重点,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教学科研拔尖人才。

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715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稳定在5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到20%以上;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比例高

◆近三年,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比例分别为42.46%、46.67%、55.86%。

学校采取在职培养、多元引进等措施,不断提高专任教师队伍学位层次。

现有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324人,占教师总数的55.86%。

45岁以下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274人,占45岁以下教师总数的66.18%。

表2-7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情况统计表

学年

教师总数

硕士以上学位

人数

比例(%)

2004-2005

537

228

42.46

2005-2006

570

266

46.67

2006-2007

580

324

55.86

(二)主讲教师

1.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符合率达到要求

◆近三年,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分别为95.16%、95.74%、95.88%。

近三年,新入校教师全部通过岗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担任主讲任务的教师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要求的比例达到95%以上。

表2-8主讲教师岗位资格情况统计表

学年

主讲教师

总数

符合主讲教师

岗位资格人数

符合岗位资格

比例(%)

2004-2005

372

354

95.16

2005-2006

399

382

95.74

2006-2007

413

396

95.88

2.坚持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

◆近三年,在岗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97.92%、99.34%、100%。

◆近三年,55岁以下在岗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为98.56%、100%、100%。

学校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主讲一门课程,必须给本科生上一门不少于30学时的课程并完成额定的教学工作量。

学校现有教授、副教授328人,55岁(含)以下教授、副教授近三年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为98.56%、100%、100%。

表2-9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情况统计表

学年

总人数

未在岗

人数

应授课

人数

实际已

上课人数

比例

(%)

2004-2005

314

25

289

283

97.92

2005-2006

328

26

302

300

99.34

2006-2007

328

26

302

302

100

表2-1055岁(含)以下在岗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情况统计表

学年

总人数

未在岗

人数

应授课

人数

实际已

上课人数

比例

(%)

2004-2005

297

19

278

274

98.56

2005-2006

303

20

283

283

100

2006-2007

300

19

281

281

100

3.教学水平高,科研促进教学成效明显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成效显著。

◆近三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分别为89.69%、90.01%、93.14%。

◆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32项,纳入教材31项。

(1)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机制,制定、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教师岗前培训、上岗前试讲、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指导到考试考核、毕业论文等各个教学环节,实行教学全过程监控,进一步规范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

近三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分别为89.69%、90.01%、93.14%。

学校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充分发挥高年资教师、优秀教师的作用,实行青年骨干教师导师制,每年延聘、返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采取集体备课、示范教学、教学观摩等形式,开展中青年教师以说课为基础的教学基本功竞赛、双语教学竞赛、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优秀青年教师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岗位聘任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上水平、出成果。

(2)科研促进教学成果显著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促进本科教学工作。

一是将科研经费及仪器设备科学合理地应用到本科教学中的教师逐渐增多。

二是科研促进教师更新知识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术水平与教学水平。

三是科研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更新,很多科研成果被及时写进教材,融入课堂,充实到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