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78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docx

现场救护培训讲义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3

第一节现代救护的特点…………………………………………..3

第二节现场救护的“生存链”………………………………..3

第二章心肺复苏…………………………………………………………….5

第一节早期实施心肺复苏的意义及相关原理………….5

第二节心肺复苏的现场操作过程…………………………….7

第三章现场救护创伤……………………………………………….……10

第一节创伤现场救护的原则……………………………………..10

第二节创伤止血………………………………………………………..11

第三节伤口包扎………………………………………….…………..14

第四节骨折固定………………………………………………………15

第五节伤病员搬运……………………………………………………..16

第四章气道梗阻………………………………………………………….18

第五章地震………………………………………………………………..19

第六章火灾………………………………………………………………..19

 

第一章救护新概念

第一节现代救护的特点

一、现代救护的概念

我国的经济在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在工作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

对于意外伤害,人们的传统观念把抢救生命的希望是完全寄托于医院和医生身上,可现实生活中众多的事实告诉我们抢救生命只靠医院和医生是远远不够的,往往会使处于生死边缘的伤病员丧失了抢救生命的宝贵时间。

与传统观念相对的是救护新概念,也称现代救护。

现场救护是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一些简单的、实用的现场救护知识,在意外现场能有效地开展初步救护,为安全生产、健康生活提供。

必要的保障。

二、现代救护的特点

1、抢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在呼吸、心跳骤停的瞬间起计仅有几分钟至十几分钟。

故应在仅有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在第二章论述)。

2、掌握急救基本技能

对重危、猝死者,第一目击者应该立足事发现场——挽救生命,分秒必争;技巧得当,减少伤残;为医疗单位后续救治赢得时间,为患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节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一、“生命链”的概念

“生命链”(见图1-1),是指从伤病员发生意外现场开始,直到得到专业医护人员救治,并且在院内获得专业治疗的整个抢救过程而组成相互关联的环节。

“生命链”的普及、实施得越广泛,危急伤病人获救的成功率越高。

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将“生命链”(ChaniofSurvival)分成两部分,院内外的施救流程有不同要求,均由五个互相联系的环节组成,因为对意外伤害的抢救应争分夺秒,越早实施,效果越好,同时强调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要性。

(见图1-1)

 

(院外心脏骤停)生命链即为:

●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图1-1院外心脏骤停的生命链

对于抢救生命,特别针对猝死,五个环节缺一不可,环环相扣,尽早的实施,就可最大限度的挽救生命。

(一)识别和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生命链”的第一个环节,是指在出现意外伤害时,应尽早向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EmergenceMedicalService,EMS)求救,在我国,除港澳台地区外,救援医疗服务系统是由各大医院和120急救呼叫中心组成。

通俗地说,早期通路就是尽早拨打急救电话120。

拨打急救电话注意事项:

●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

●病人目前的状况表现:

如外伤或突然不省人事等。

●事发现场的详细地址(说明附近的明显醒目标志物)。

●数名伤病员时,需要说明伤害性质(如中毒、车祸、游泳、触电等),受伤人数,候车地点。

●留下打电话的人的姓名身份、联系电话。

(二)即时高质量心肺复苏(CPR)

当伤员出现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或濒死前的喘息时,救护员应尽早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术。

(三)快速除颤(AED)

尽早为有需要的伤病员实施心脏除颤。

心脏除颤就是利用各种方法终止心跳骤停前

期出现的心脏杂乱无章的蠕动,恢复心脏有效泵血功能,现场检疫大众均会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ExternalDefibrllator,AED)。

美国心脏协会(AHA)《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

建议在机场、赌场、体育馆、地铁站、车站、商场、工厂、酒店或学校等院外心脏骤停发生率高的公共区域实施公共场所除颤(PAD)方案。

图1-2AED

(四)基础及高级急救医疗服务(ALS)

“生命链”的第四个环节,是指尽早让伤病员获得专业医护人员利用专业器械或药物救治。

(五)高级生命维持和骤停后护理

“生命链”第五环节是指自主循环恢复后的患者到院后,给予其系统性治疗和多学科联合治疗。

第二章心肺复苏

第一节早期实施心肺复苏的意义及相关原理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

当今社会现场急救最重要的是立足于挽救生命,而危急生命的是呼吸、心跳骤停,生

活中最常见的心脏急症猝死,且多发于家庭、公共场所。

目击者应当机立断,立即施行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联合技术予以急救,简称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心肺复苏既是专业性急救医学,亦是现场救护的核心内容。

施救者只需掌握技巧要领,凭着自己双手就能实施。

,由红十字会主办的救护员培训班,均配备了专业“心肺复苏模型”,课程专为没有医学基础的普通大众而开设,浅显易懂。

为受训者实地操作,反复实践和熟练掌握要领和技巧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的平台。

二、心肺复苏的意义

氧是生命之源。

空气中的氧气随着人体自主呼吸和血液循环不断供给人体,保证各大

器官的供血。

但当呼吸、心跳一旦停止,血液立即中断,人不能自主获取空气中的氧气,全身的组织细胞就会缺氧。

其中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大脑缺氧4分钟时,大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到10分钟时,大脑细胞已大部分死亡,无法再生。

所以,心跳、呼吸骤停

后,立即在4分钟内施行CPR,以免脑细胞发生坏死,保持脑细胞功能,从而减少伤病员的伤残和死亡。

三、心肺复苏的原理

心肺复苏主要包括两大核心技术,一是心脏按压,为心复苏,二是人工呼吸,为肺复苏。

心脏按压是当伤病员心跳骤停时采用的另一种急救方法。

人工呼吸是当伤病员自主呼吸停止时采用的一种急救方法。

(一)心脏按压的原理

当心跳停止跳动时,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便随之停止,全身组织特别是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因缺血缺氧而衰竭。

采用心脏按压,其目的是以被动按压心脏形式达到血液在体内能继续向前流动和回流,且能刺激心脏复跳。

(二)人工呼吸的原理

人体全身的器官和组织每时每刻都需要氧气的供应,人工呼吸的目的,就是把氧气送入肺里,以维护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氧,以免重要器官因缺氧而衰竭。

(三)现场人工呼吸方法

现场急救中人工呼吸的方法有口对口(鼻)吹起法。

《2015年美国心肺复苏指南》中强调口对口(鼻)吹气法最为方便、有效的方法,可普及推广。

1.口对口吹气法;

2.若伤病员的牙关紧闭,口对鼻吹气法;

3.当我们对儿童或婴儿吹气时,用口对鼻吹气。

(四)呼吸、心跳评估方法

(一)、判断呼吸

在意外现场,看患者胸腹部情况检查伤病员有无呼吸。

看:

看伤病员的胸、腹部有无起伏

通过5-10秒观察,伤病员胸腹部没有起伏,可判定其没有呼吸。

或濒死前的踹息,也是提示可立刻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二)、判断心跳

成人判断心跳以触摸伤病员的颈动脉为主。

颈动脉位于颈部中间气管两旁凹陷处,严禁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以防影响血液循环。

201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出:

非医学专业人员无须判断心跳,尤其是猝死、心脏病发作的伤病员,若出现完全没有反应、胸腹部没有起伏(即没有呼吸)或出现濒死前的踹息,就应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第二节心肺复苏的现场操作过程

一、徒手心肺复苏术的操作步骤

一旦怀疑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实施以下操作。

(一)评估现场换机安全

在救护前,救护员先判断现场急救环境是否安全,确保环境安全后,再进行急救。

(二)、判断意识

发现伤病员倒地,救护员应先判断其有无意识,救护员用双手轻拍伤病员双肩,同时高声呼喊其名字,如“XXX,您怎么啦?

有没有事啊?

”如果伤病员对轻拍和呼喊没有任何反应,就可判断其意识丧失。

(三)、高声呼救

高声呼救的目的是寻求他人来援助,建议指定现场人员拨打急救电话。

如“救命啊!

有人昏倒了,我是救护员,请这位朋友帮忙拨打120呼救,打完请告诉我。

现场谁懂急救的,请过来帮忙。

现场要注意疏散人群,以确保伤病员的空气流通,利于伤病员恢复。

(四)摆好体位

实施心肺复苏时,要求伤病员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1.救护员的体位

位于伤病员一侧,正对伤病员胸部正前方,两腿自然分开约两个拳头宽,以利于救护操作。

2.摆成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见图2-1)

救护员以一手托稳伤病员的颈椎和后枕部,另一手扶住远离救护员一侧的腋窝或者胯

部。

将伤病员缓慢的、同轴地(头颈身同轴)翻转过来。

将伤病员的上肢放回身体两侧,双腿自然伸直。

 

图2-1复苏体位

3.有呼吸心跳的复原体位(侧卧位)

经检查,伤病员有呼吸心跳仅意识丧失。

为防止呼吸道被舌头后坠或粘液及呕吐物阻

塞导致窒息,应该把伤病员摆成复原体位,即侧卧位。

(五)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三大核心步骤之一。

救护员按压前必须找到正确的按压位置。

1.按压部位(见图2-2)

成人的胸外按压位置是胸骨的中下段,即两乳头连线中点。

图2-2按压部位

2.按压姿势(见图2-3)

3.按压姿势要求“三直

图2-3按压姿势

●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六)消除口腔异物

救护员一手轻压伤病员的头额部,另一手拇指轻轻地掰其下巴,以便查看有无异物。

1.若未发现异物,就马上操作心肺复苏术的其他步骤。

2.若口腔有异物,轻轻把头偏向一侧,救护员用手指清除异物。

用于异物在咽部以上的昏迷病人。

注意:

救护员最好带上手套,注意安全。

(七)打开气道(A-Airway)

打开气道的心肺复苏术的三大核心步骤之一,是心肺复苏术中必不可缺的一步。

伤病员的呼吸心跳停止后,全身肌肉松弛,打开气道的目的就是防止松弛的舌肌阻塞气道,使气道通畅。

使用仰头提额法打开气道。

方法是:

救护员一手掌沿压额头,另一手两个手指轻推下巴。

双手共同用力让患者头后仰。

(八)人工呼吸(B-Breathing)

人工呼吸是心肺复苏术的三大核心步骤之一。

在开放气道的前提下进行人工呼吸间隔吹气两口,用力压在伤病员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紧捏伤病员鼻翼,以防鼻孔漏气。

救护员吸一口气,张大嘴巴包绕患者的口唇,吹完一口气,离开患者口唇,并松开两侧鼻翼,换气后进行第二次吹气,吹气时须用眼角余光留意伤病员的胸部有无起伏。

胸廓稍有起伏说明吹气有效。

禁止过度吹气。

(九)五个循环后综合判断

以30:

2的比例完成5个循环,才重新检查伤病员的呼吸和心跳。

若恢复,则可停止心肺复苏。

若还是没有恢复自主呼吸心跳,继续以30:

2的比例实施心肺复苏,每五个循环后再检查。

心肺复苏成人、儿童、婴儿比较表

成人

儿童

(1-青春期)

婴儿

判断意识

呼喊、轻拍

呼喊、轻拍

拍击足底、捏掐上臂

检查脉搏

颈动脉

颈动脉

肱动脉

胸外按压

部位

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段)

胸部中央,乳线中下方

方式

双手掌根重叠

单手掌根

中指和无名指

深度

5-6cm

前后径下凹约1/3

5cm以内

4cm以内

频率

100-120次/每分钟

开放气道

头部后仰呈90°

头部后仰呈60°

头部后仰呈30°

人工呼吸

方式

口对口、口对鼻

口对口鼻

吹气量

胸部膨起

胸部膨起

胸部起伏

频率

8次~12次/分钟

12次~20次/分钟

挤压与吹气比例

30:

2

单人施救30:

2,双人以上15:

2

 

三、心肺复苏有效的表现

●面色、口唇由苍白转为红润。

●恢复可知的自主呼吸和心跳。

●瞳孔由散大变到正常大小。

●病人眼球能活动,手脚抽动,呻吟。

所以,我们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留意伤病员的反应,如面色有无转红,有无呻吟

等。

而其中恢复可知的呼吸和心跳是最重要的表现。

四、心肺复苏终止的条件

现场的心肺复苏应坚持连续的进行,中途不能随意停止,但若出现以下情况应停止:

●伤病员恢复了呼吸和心跳,必须要停止。

●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到场接替。

●专业医护人员证实伤病员已死亡。

注意:

现场普通群众无权判断伤病员死亡。

现场环境威胁到救护员生命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把伤病员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继续实施心肺复苏。

五、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以100-120次/分钟的速率实施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深度至少达5cm,不能超过6cm。

●尽可能减少按压中的中断,即按压在整体CPR中占的比例至少60%。

●给予患者足够的通气(30次按压后2次人工呼吸,每次呼吸超过一秒,每次须使胸廓隆起)。

第三章现场创伤救护

第一节创伤现场救护的原则

在伤病员较多的意外伤害现场一般会比较混乱,我们必须要掌握现场救护的一些基本原则以知道如何开展现场急救。

一、先救命,后治伤

对同一位伤病员来说,大出血并合骨折的,应先止血在骨折固定。

二、判断伤情,从重到轻

迅速判断伤情,首先是神志、呼吸、心跳和创伤性大出血,随后按顺序检查头、颈、胸、腹和四肢伤情。

若属群体伤,则分辨轻重,以重为先,实施救护。

三、救护操作要迅速、平稳

实施心肺复苏术和大出血止血药争分夺秒,伤口包扎和骨折固定动作要轻柔和平稳。

四、就地取材

意外伤害现场一般没有现场的急救器械,为了达到救护的目的,要就地取材进行急救。

五、救护员要保护自己,防止感染

善于现场评估,以安全防范为重。

第二节创伤止血

由于意外伤害可能会导致伤病员发生出血伤情,出血过多会危及生命。

因此,在现场

及时有效的止血,可以减缓出血,保持血容量,防止失血性休克,挽救生命,减少伤残。

一、出血概述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失血速度和数量是影响伤病员健康和生命的重

要因素。

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可以通过身体的自身调节,很快得到恢复;而突然失血量超过20%(约800毫升)会出现脉搏增快,脸色苍白;当失血量超过40%(约1600毫升)以上,可能会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甚至威胁生命。

(一)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可分为皮下出血、内出血、外出血。

1.皮下出血:

多见于因跌、撞、挤、挫伤,造成皮下软组织内出血,形成血肿、瘀斑。

2.内出血:

是深部组织和内脏损伤,血液流入组织内或体内,形成脏器血肿或积血。

3.外出血:

是人体受到外力后血管破裂,血液从伤口流出体表。

出血类型

出血表现

现场救护

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呈喷射状,出血速度快,危险性大

进行紧急救护,如上止血带

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呈涌泉状,出血速度较缓慢

简单的包扎皆能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由鲜红变为暗红,呈水珠状或片状渗出

多数可自行凝固止血

二、止血材料

最常用的止血材料为医用材料和就地取材的材料,医用材料指无菌纱布、敷料、创可贴、橡胶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等。

就地取材的材料有衣服、毛巾、手帕、领带、宽布条(将布条折成三指宽)。

三、常用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法

是指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靠近心脏的一端,压扁血管,起到止血作用。

使用范围:

可在全身体表压迫动脉止血的各部位止血。

常用指压止血部位:

1.颞浅动脉压迫点:

位于耳前,耳屏前上方1.5cm处的凹陷处,可

止头顶部出血。

2.面动脉压迫点:

位于下颌角与咬肌前缘处的凹陷中,用于颜面部的止血。

3.肱动脉压迫点:

位于上臂内侧中部的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适用于前

臂大出血。

(见图3-1)

4.桡、尺动脉压迫点:

分别位于手腕横纹稍上方的内、外侧。

适用于手

部的出血。

5.指动脉压迫点:

走行于手指的左右两侧。

用于手指部位的出血。

(见

图3-2)

图3-1肱动脉压迫点图3-2指动脉压迫点

6.股动脉压迫点:

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韧带中点偏内侧的下方。

用于下肢大出血。

7.腘动脉压迫点:

位于腘窝中部,用于小腿及一些严重出血。

8.足背、胫后动脉压迫点:

足背动脉位于足背皮肤横纹中点;胫后动

脉位于跟骨及内足踝之间。

用于足部的出血。

(二)加压止血法

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干净敷料或衣服、毛巾、手帕、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并施加压力,从而达到止血效果。

(三)加压包扎止血

使用范围:

小伤口。

如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以及小动脉出血。

操作方法:

首先伤口上覆盖干净敷料或衣服、毛巾、手帕、三角巾等,加压包扎到起止血作用。

(四)止血带止血

使用范围:

四肢大血管损伤,或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采用以上止血方法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才选择止血带止血。

1.胶管止血带

操作方法:

用左手的食指、中指夹持止血带头端,胶管绕肢体两圈,然后打个活结固定。

2.布条止血带(见图3-3abc)

只限于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紧急救护临时使用,严禁使用铁丝等

图3-3a图3-3b图3-3c

图3-3a布条止血带1图3-3b布条止血带2图3-3c布条止血带3

3.操作要点:

(1)上止血带位置:

上肢大出血时,止血带位于上臂的上1/3处;下肢位于大腿的

中上部。

(2)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有衬垫(绷带、毛巾、衣袖等),不可直接接触皮肤,防止

压伤皮肤。

(3)上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止住出血为度,不可过紧,以免造成肢体过度缺血

坏死。

(4)最后在止血带明显处标记上止血带时间,每隔40~50分钟要松3~5分钟。

松期间,可采用指压止血法和伤口加压包扎,以减少出血。

第三节伤口包扎

包扎是开放性创伤处理中较简单,但却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

一、包扎动作的要点

对伤口进行包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

快——动作要迅速敏捷;

准——部位准确、严密;

轻——即动作轻柔,不要碰撞伤口;

牢——即包扎牢靠,不可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二、常用的包扎材料

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创口贴、尼龙网套、三角巾、绷带、及就地取材如毛巾、头巾、衣服等。

三、常用的包扎方法

(一)绷带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适用于肢体粗细较均匀处伤口的包扎;

2.螺旋包扎法:

适用于上肢、躯干的包扎;

3.螺旋反者法:

用于粗细不等部位,如小腿、前臂等;

4.8字包扎法:

适用于手掌、踝部和其他关节处;

5.回返式包扎:

用于头部或断肢伤口包扎。

(二)三角巾包扎法

适用于各部位包扎,操作简便,材料简单。

1.头部包扎法

帽式包扎法:

用于头部受伤。

2.眼部包扎法

双眼包扎:

用于双侧眼睛受伤。

3.躯干部包扎

单侧胸(背)部包扎法:

用于单侧胸(背)部受伤。

(见图3-4)

双侧胸(背)部包扎法:

用于双侧胸(背)部受伤。

(见图3-5)

腹部包扎:

用于腹部受伤。

图3-4单胸包扎图3-5双胸包扎

4、四肢包扎

手(足)部位包扎:

用于手足部位受伤。

(见图3-6abc)

图3-6a手部包扎1图3-6b手部包扎b2图3-6c膝盖包扎

四、包扎注意事项

1.包扎之前都要先放敷料,再进行包扎。

2.包扎要松紧适合,不要将绷带缠绕过紧,要经常检查肢体血运,以防肢体末端会因缺血而坏死;

3.不要将绷带缠绕手指、足趾末端,除非有损伤,留出观察血液循环。

4.包扎后打结部位,不应再伤口上要求避开伤口打结固定。

第四节骨折固定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被中断或破坏。

正常情况下,骨头是很坚硬的,但当身体受到外力的猛烈撞击、旋转、弯曲和过分的牵拉可能产生骨折。

一、骨折的现场固定目的

固定是减少患者痛苦、防止再损伤或污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

二、各部位骨折的固定方法

根据现有条件和骨折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

(一)颈椎骨折

固定要点:

颈部绝对不动

固定方法:

颈托固定(自制颈托:

可用报纸、杂志等用布料包扎成与

病患颈长相当的宽度。

固定时,从患者颈后绕过,在颈前侧捆扎固定,放

置固定材料时不可抬动患者头颈部。

图3-8前臂骨折固定

图3-9大腿骨折固定

(六)骨盆骨折

固定方法:

宽布带包绕、捆扎,两腰加垫捆扎,避免两腿分开。

二、骨折的固定原则

1、固定夹板的长度要超过骨折处上下相邻的两个关节。

2、四肢骨折固定时先固定骨折上端,再固定骨折下端,绑带不能直接绑在断处。

3、在骨折空隙部位、摩擦部位加上衬垫,如肌肉与夹板间,骨折断端,关节间。

4、暴露肢体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第五节伤病员搬运

伤病员在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后和随后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搬运这一重要环节。

规范、科学的搬运术对伤病员的抢救、治疗和预后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搬运器材

担架是运送伤病员最常用的工具,尤其适用于危重病人的搬运。

(一)专业担架

1.脊椎固定板:

特别适用于脊椎损伤病人的现场搬运。

2.折叠担架:

适用于一般的伤病员,但对怀疑有脊椎损伤的病人禁用。

员的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具的一种搬运方法。

1.搀扶法:

搀扶法适用于病情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伤病员。

2.背负法:

适用于一般伤病员的搬运,但呼吸困难的伤病员以及胸部创伤者不宜用此法。

3.抱持法:

适用于不能行走体重较轻的伤病员。

4.拖拉法:

常用于紧急情况,救护员很累而伤病员很重的情况。

5.肩背法:

常用于高楼火灾逃生。

(二)多人徒手搬运

1.双人拉车法:

适用于一般伤病员的搬运,但骨折的伤病员慎用;

2.轿杠式搬运:

适用于一般伤病员的搬运,但晕倒、骨折的伤病员慎用;

3.四人平托法:

适用于怀疑脊椎骨折的伤病员(见图3-11ab)

怀疑脊椎骨折的伤病员绝对不能适用一人抬肩,一人抬腿的错误搬运方法。

三、搬运注意事项

1、脊椎骨折的,一定要用硬直担架,决不能用软布担架或布条担架;

2、在搬运伤病员时,动作要轻巧、敏捷、协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3、对于转运路途较远的伤病员,需要寻找合适的轻便且振动较小的交通工具;

4、在运送途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脉搏细弱宜先处理再运送等。

第四章气道梗塞

气道梗塞:

是指异物进入气道,影响正常呼吸,尤其是完全堵塞气道,如不及时处理,可在短时间内发生窒息,危及生命。

一、气道梗塞诱因

1、常见于老人、3岁以内的小孩或吃饭时大笑伴咀嚼过快者。

2、梗塞物常为花生米、瓜子、玉米粒、果冻、豆粒钢珠、鱼肝油、牛肉丸等。

二、梗塞表现

伤病员呈V字形手势,痛苦难耐,脸色口唇绀紫。

三、现场急救

应先询问伤病员“是否有异物梗塞?

”“我能帮你吗?

”如清醒的伤病员可点头示意表示同意施救。

尽快呼叫,寻求帮助,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现场展开救助。

(一)咳嗽法

用于异物卡在喉咙或梗塞较轻者,主要是鼓励患者用力咳嗽。

(二)成人、儿童腹部冲击法(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