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5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docx

西方音乐通史速记较完整版

1西方音乐:

指建立在西方文明基础上的艺术音乐创作体系

2悲剧起源于荷马史诗

3古希腊乐器:

里拉琴是崇拜阿波罗(理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阿夫洛斯管是崇拜狄俄尼索斯(感性)的仪式所用的乐器

4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

5格里高利圣咏:

定义:

中世纪宗教音乐的核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它节奏灵活自由,没有伴奏的单声部歌曲,歌词来自圣经,用拉丁语演唱。

格里高利圣咏最终于8-9世纪时被固定下来,成为欧洲天主教礼拜音乐中统一的圣咏形式。

演唱方式可分为独唱、齐唱、交替歌唱、应答歌唱。

节奏:

无重音、无固定节拍,由文字和自然音调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旋律风格可分为三种:

音节式、纽姆式、花唱式。

谱式:

采用四线谱。

6罗马教会的圣咏可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

常规弥撒:

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附有降幅经)和羔羊经。

继续咏:

是圣咏中阿莱路亚的扩展段落。

旋律冗长,有多节歌词,除去第一节与最后一节,中间的歌词是两两相对的,即两节歌词的音节和重音格局完全相同,而且配以完全相同的旋律,形成abbccdd…n的结构`

7骑士阶层艺术体现了军人道德的人格准则:

荣誉、忠诚和爱情。

骑士文化给予吟游诗人丰富题材。

中心主题:

骑士与贵妇人的爱情。

8游吟诗人发原于法国东南部经济和文化最为繁荣的普罗旺斯地区。

南部成为“特罗巴杜尔”北部成为“特伦威尔”。

南部使用卢瓦河以南方言“奥克语”北部使用方言“奥依语”(后成为现代法语)

9德国的吟游诗人——恋诗歌手,社会背景与法国吟游诗人很相似,多为贵族和骑士,擅长吟诗作曲。

10最早的复调音乐叫做奥尔加农

11华丽奥尔加农:

形式为素歌旋律在下方声部,被拖长值,上方旋律自由、活跃,多个音配以下方的一个音,形成华丽流动的花唱式风格。

其实质已成为衬托上方旋律的“持续低音”,13世纪后被称为“固定声部”或“定旋律”

12圣母院乐派的浮雕代表是莱奥南和佩罗坦

13克劳苏拉:

只有曲调没有歌词的复调短歌,以迪斯康特风格写作。

12世纪末,在原无词的上方声部填上歌词,就成了一种新体裁——经文歌。

14十三世纪后经文歌成为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最经典的经文歌是三声部的经文歌,最低声部是全曲的基础,称为定旋律声部,一般采用素歌旋律,处理成规律性反复的节奏型,另两个声部分别称为第二声部和第三声部,配以宗教性或世俗性的不同歌词。

经文歌的重要特征是:

各声部的旋律线条的独立性以及在不同声部的运用不同歌词。

15五线谱的前身是纽姆四线谱。

四线谱的发明者是法国修道士圭多

16十四世纪在法国处于巅峰的新音乐被称为"新艺术(ArsNova)".它的标志是:

相对于有量音乐的三等分的"完美节拍"将音值分成相等两部分的二等分法(不完美节拍)已经可以接受

17马肖——法国诗人、作曲家、教士和政治家。

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

《圣母弥撒曲》是他唯一的存世的弥撒经文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最早为常规弥撒写作的完整复调配乐之一,也是最早由一位作曲家独立创作的弥撒曲之一。

马肖的《圣母弥撒》将常规弥撒的5个部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构思的,并且通篇都有他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不是有几个作曲家分头创作再集结而成。

18弗兰切斯特.兰迪尼——14世纪意大利“新艺术”代表人物。

他终生侍奉教会,但他留存下来的154首音乐作品却都是世俗音乐,除四首牧歌和一首狩猎歌外,其余全部都是巴拉塔(舞歌,用来伴舞)

19艺复兴时期的音乐织体是复调音乐。

常被称为“无伴奏合唱音乐”的黄金时期。

音乐与语言的结合是这一时期的一股热潮。

“绘词法”是当时作曲家中流行的手法,即用音乐描绘特帝国的歌词形象的表达手法

20世纪上半叶,勃垦第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音乐的中心。

迪费是当时的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融合的法国的“新艺术”的传统,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以及当时在勃垦第的英国人邓斯泰布尔的影响。

他的《圣修弥撒曲》属于“完全弥撒曲”(常规专用弥撒都有)采用定旋律弥撒。

他的贡献:

开创了用世俗旋律作为弥撒曲旋律的先河。

21德乐派是勃垦第乐派的直接继承者。

兴起于15世纪中叶绵延100多年。

佛兰德乐派作曲家的主要创作在宗教领域集中于弥撒曲和经文歌,在这两大体裁中产生的变化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演变的重要标志。

22领域的歌曲体裁种类多种,最具代表性的是意大利的牧歌、法国的尚松、和德国的利德,由三至五个声部组成,有纯人声的,也有包含器乐的,旋律借用或模拟流行歌曲,用严谨的对位方式写作。

23兰德作曲家手中,复调技术获得了高度的发展,使15——16世纪成为复调音乐的鼎盛时期。

24内斯.奥克冈,佛兰德乐派第一代作曲家代表。

弥撒曲14首,经文歌10首和尚松20首奥克冈在作曲上的独具匠心,更多体现在弥撒曲和经文歌中使用的卡农技巧。

卡农,在复调音乐个声部之间进行精确或自由模仿的手法。

25坎.德.普雷是佛兰德乐派和文艺复兴中期最伟大的作曲家,被称为“音乐之父”。

18首弥撒曲,100多首经文歌和70多首尚松他有别于同时代作曲家最突出的一点是,他着力在音乐中表现情感,使词曲关系更为协调。

26迪奥.蒙泰威尔第,16世纪末意大利牧歌最杰出的作曲家。

是文艺复兴晚期伟大的牧歌作曲家,又是巴洛克早期出色的歌剧作曲家。

27路德,宗教改革家(德国),也是音乐家认为“音乐应该具有仅次于神学的地位和最高的荣誉”。

路德教在音乐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开创了“众赞歌”的新教圣歌样式。

路德的众赞歌《我们的主食坚固的堡垒》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28.16世纪末,众赞歌越来越倾向于“康兴纳风格”,即众赞歌配曲为简单的和弦式,节奏方整,旋律在最高声部。

29.16世纪初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整个欧洲,,给罗马教廷以沉重打击。

天主教会内部整顿。

帕莱斯特里纳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他写作的音乐不试图创造新方法,只是将旧有的方法加以提炼,以符合教会对于复调音乐的限制,被后世称为“古风”的代表,他的音乐,是臻于纯熟的文艺复兴复调音乐的典范。

30威尼斯乐派的创始人,佛兰德作曲家阿德里昂.维拉尔特是最早写作16世纪中期典型的复调牧歌和器乐中牧歌和器乐重奏的复调利切卡尔曲集的作曲家。

31乔瓦尼.加布里埃利.(威尼斯乐派)创造了真正的“协奏(唱)曲”,被称为“配器法之父”

32意大利歌剧再整个巴洛克时期占据重要地位。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17世纪的佛罗伦萨。

第一步完整保留的歌剧是由里努契尼作剧,佩里作曲的《优丽狄茜》。

这是一部体现戏剧上“拟古”音乐上实验当代“新音乐”力量的作品。

“新音乐”指“单声音乐”风格。

单声音乐仅用通奏低音伴奏是一种清晰简朴的主调风格。

通奏低音是巴洛克时期常用的一种记谱和演奏方式。

作曲家只写出旋律和低音声部,低音上方或下方标以数字以及升、降记号,表明于旋律的音程关系所以又叫数字低音。

33.1607年在意大利的曼图亚宫廷上演的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菲欧》,剧情与佩里的《优丽狄茜》相似,被评为歌剧史上第一部真正的歌剧。

34巴洛克时期的大型声乐体裁主要有清唱剧、受难曲和17世纪——18世纪上半叶的宗教康塔塔。

形式结构均受到歌剧影响,但各有源头。

35清唱剧是“为宗教歌词”所作的长篇配乐,由独唱、重唱、合唱及管弦乐演出。

音乐形式和风格接近歌剧,有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器乐前奏和间奏,表演方式却是音乐会式的,通常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

36即兴风格体裁:

18世纪才出现这些即兴体裁与逻辑性很强的风格组合成套:

托卡塔与赋格、前奏曲与赋格。

(巴洛克常见)

37赋格:

是一种模仿复调为基础既严谨又灵活的形式;明确的调性布局;灵活生动的节奏。

38巴洛克音乐处于鼎盛时期之际,古典风格已经开始萌发。

前古典(1730——1750)时期三种不同的风格:

源于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风格、源于法国的华丽风格、源于德国的情感风格

39多梅尼科.斯卡拉蒂意大利作曲家,著名歌剧作家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之子。

最重要的是555首键盘奏鸣曲。

40古典主义思想的影响,意大利作曲家开始对正歌剧进行改革,综合了意法两国的成就,是歌剧改革一开始就有了国际性的特点。

格鲁克(德国作曲家)是改革的代表人物。

他的观点:

音乐的功能是为诗歌服务的;避免毫无意义的炫技;音乐应与诗歌恰当配合;任何时候都要朴素自然。

名词解释

(巴洛克时期主要音乐家)

1蒙特威尔第1561——1633意大利作曲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牧歌和《奥菲欧》、《阿里阿德涅》等12部歌剧。

牧歌的创作历时50年,跨越了16——17世纪,体现了音乐风格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巴洛克的转变。

他的歌剧创作强调“激情风格”,强调旋律的作用,大胆使用不协和音响,转调十分自由。

他扩大了乐队的编制,倡导了新的表现手法。

歌唱中出现花腔。

他的创作对后来声乐和器乐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科雷利1605——1713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1666年到博洛尼亚学习,收到该乐派避免夸张技巧,注意结构平衡和表达明晰优美的风格影响。

他从未写过声乐作品,而以5套奏鸣曲和一套协奏曲对巴洛克的室内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他对意大利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影响深远。

3A.斯卡拉蒂1660——1725那不勒斯歌剧的代表性作曲家。

他是重要的正歌剧作曲家,创用“返始咏叹调”、“带伴奏的宣叙调”,改良管弦乐队编制,确立意大利歌剧序曲(交响曲的前身)的格式。

由速度快——慢——快三部分组成。

4维瓦尔迪(1678——1741)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

主要成就在于器乐领域,特别是完善了巴洛克独奏协奏曲的典型形式

5库伯兰1668——1722法国作曲家羽管键琴演奏家。

库伯兰的作品有明显的贵族趣味,又是典型的法国风格,特别是于绘画中的洛可可风格相对应。

6关于协奏(唱)风格:

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末威尼斯乐派;协奏曲是由几个乐章组成的套曲,有坚实的低音和华丽的高声部,强调各乐器组之间的对比竞争,又组成统一的音响体;巴洛克协奏曲有3种不同组合形态:

大协奏曲:

将乐队分成两组,强调小组与大组乐器之间的对比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2、4、6都是大协奏曲

乐队协奏曲:

乐队中的各乐器既起到独奏组作用,又组合成合奏,强调互相之间的对比竞争,具有协奏风格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3、6首。

独奏协奏曲:

突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对比

7独奏协奏曲的结构特征:

速度为快——慢——快的3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利都奈罗”形式,即乐队全奏与独奏段落交替出现,构成全奏——独奏——全奏——独奏……,第二乐章抒情优美,受意大利歌剧咏叹调影响。

第三乐章带歌舞风格。

例如维瓦尔第的12首小提琴协奏曲《和谐与创意的实验》的前4首,著名的《四季》都是这种格式。

8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生于德国,一生从未离开德国,所有创作几乎总有特定的功能目的。

除歌剧外,巴赫的创作几乎涉及巴洛克时期所有的音乐体裁。

巴赫的宗教康塔塔体现他对巴洛克时期各种音乐风格和体裁形式的综合,例如作为序奏乐器音乐常带有意大利歌剧序曲或法国歌剧序曲的特点,宣叙调和咏叹调来自歌剧,吸收源于意大利的声乐和器乐的协奏(唱)风格,以及舞曲节奏,巴赫将他们与路德的众赞歌相结合形成自己特有的语汇。

世俗康塔塔:

巴赫不用众赞歌,由独唱或重唱的宣叙调、咏叹调以及合唱、管弦乐段落构成,就想歌剧的一个场面,是巴赫作品中最生动活跃的部分。

受难曲:

《马太受难曲》(BWV244,1729)它强烈的诗史性和宏伟壮阔的气势,再巴洛克宗教音乐中是无与伦比的。

约翰受难曲(BWV245,1723)巴赫的器乐音乐大多为世俗性,写过3集组曲,每集6首。

第一位写作键盘协奏曲的作曲家,6首《勃兰登堡协奏曲》包含大协奏曲和乐队协奏曲两种类型

9乔治.亨德尔1685——1759写作40余部歌剧,26部清唱剧,近80首康塔塔和大量宗教音乐作品。

他的歌剧延续意大利的正歌剧的传统,清唱剧是为他带来持久声誉的音乐体裁,主要作品有取材自圣经故事《扫罗》、《弥赛亚》、《参孙》、《犹太.马加比》。

他的清唱剧最有创造性的是合唱的运用。

10正歌剧意指严肃歌剧,最显著的特点是喜剧力量减弱,音乐作用加强,表情的重点移动到独唱部分,宣叙调用于展开剧情,咏叹调采用美声唱法和发挥歌手的演唱技巧。

宣叙调:

有“清宣叙调”,用于大段的对白对话和“带伴奏的宣叙调”用于戏剧性强的场面。

咏叹调:

最常用的结构类型是“反始咏叹调”,即ABA得反复三段式结构。

第一段展开主要主题;第二段展开主要主题或者出现新的主题,第三段重复第一段的音乐时并不写出乐谱,常由歌手即兴加花,自由炫技。

大题:

巴洛克时期歌剧声乐创作及意德法音乐语言发展

17世纪末,那不勒斯的歌剧创作和演出活动日益频繁,18世纪达到鼎盛。

18世纪与威尼斯一样,是意大利歌剧的中心之一,再这里形成了一种新的歌剧风格和体裁:

正歌剧(高峰期)。

(意大利歌剧早期在佛罗伦萨,中期罗马威尼斯)。

由吕利确定的法国歌剧序曲格式是:

包含一个慢速而庄严的,以附点节奏为特征的双拍子段落和一个快速的,模仿复调织体的段落。

形成“慢——快——慢”的格局。

(相比对意大利歌剧序曲“快慢快”德国歌剧由意大利歌剧主宰。

1交响曲的诞生(前身是快慢快的意大利歌剧序曲)做出重要贡献的是萨马尔蒂尼,他在交响曲中采用早期的奏鸣曲式,乐句有短小的动机构成,并以调中心勾画出结构的轮廓。

这些都成为古典交响曲发展的基础。

“曼海姆乐派”确立了交响曲包含快板-行板-小步舞曲-终曲四个乐章格局。

,通过强调主题和调性的对比,促进了奏鸣曲式的成熟。

配器上重视管乐器,演奏上仔细安排乐队音响和渐强渐弱,因而在18世纪交响曲的发展和演奏中占有重要位置。

2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交响曲是怎样发展的

海顿的交响曲代表个人风格的发展,四乐章有他自己的特点:

第一乐章通常由速度缓慢的序奏于接下来的奏鸣曲式快板形成对比。

慢速的第二乐章安静抒情,采用奏鸣曲式或主题与变奏。

第三乐章总是小步舞曲,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四乐章结构较为坚实,风格明朗乐观,采用奏鸣曲、回旋曲或奏鸣—回旋曲式,使交响曲有一个完满的结束,这是他对古典交响曲的重要贡献。

莫扎特的交响曲通过改编和模仿,到最后6部才形成个人创作风格。

他并未对交响曲的体裁形式有显著的创新,而是他那一时代风哥哥和成就的综合。

贝多芬他的《第二交响曲》首次用谐谑曲代替小步舞曲作为交响曲的第三乐章,他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体现他晚期风格。

也是他一生思想和生活的总结有边走手法和赋格技术,并使之服从于一个宏伟交响曲的整体。

第四乐章加进人生是交响曲历史上的创举,并直接影响到19世纪的交响和戏剧音乐。

舒伯特的创作风格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

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

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伯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

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

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

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

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

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

“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简述门德尔松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JakobLudwigFelix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

音乐家,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

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首创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作品结合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特点推动音乐启蒙运动创办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代表作品《仲夏夜之梦》《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第三交响曲》等在创作上,首创了高雅纯净、形式短小的钢琴曲《无词歌》(songsWithoutWords),创作了著名的《仲夏夜之梦》、《苏格兰交响曲》和《意大利交响曲》,把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特点交织在一起,音乐既含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性,又带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性;他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华丽的技巧与甜美的旋律,是举世公认的精品。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

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舒曼

舒曼,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有钢琴曲《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诗人之恋》;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舒曼的创作思想和实践始终强调音乐情感表现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十九世纪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

他的创作和音乐评论,对德国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民族乐派的音乐家有着深远影响。

他称自己忱于幻想的“音乐家”,认为音乐即心灵的表现、感情的流露。

艺术歌曲集中体现了舒曼的浪漫情怀和风格,深厚的文学修养使他精心选择诗作并深刻理解其内容,用凝练而准确的手法将不同歌曲的已经塑造出来。

舒曼用音乐写出自己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情感体验。

他1834年创办的《新音乐报》的目的,也是想通过报刊的音乐评论,进一步论证这种感情为艺术之魂的观念个主张,并宣扬和捍卫欧洲的音乐传统。

50年代,舒曼将他发表于《新音乐报》上的文章编辑出版。

这本文集的序言为他的“音乐评论”开宗明义:

“使读者注意某些已被现代潮流所淹没的文化现象。

”具体诠释他对评论音乐高低褒贬的标准,同时表明自己所追求的艺术目标。

舒曼的乐评代表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特征,具有极为精到的专业眼光,而分析观察音乐时的敏锐,是以广博的文化修养为根基。

海顿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

海顿是继巴赫之后的第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

被誉称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

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古典音乐风格的杰出代表。

《惊愕交响曲》,《午别交响曲》,《小夜曲》、《吉普赛回旋曲》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他将奏鸣曲式从钢琴发展到弦乐重奏上,他是器乐主调的创始人,将传统对位法的独立声部完全同化了,将主题发展自行展开。

后期他访问英国,接受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博士头衔,受到了亨德尔的影响,也受莫扎特的影响,产生旋律优美抒情色彩,出现类似巴洛克的风格。

他用弦乐四重奏代替钢琴,用管弦乐代替管风琴,创造了两种新型的和声演奏形式。

海顿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奥地利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绰号为“海顿老爹”。

海顿将奏鸣曲式从原来的简单的“两步式”改进成为一种精巧灵活的风格。

海顿还发明了奏鸣回旋曲式,一种带有两个主题的曲式。

他还是第一个将赋格和对位法引进古典音乐的杰出作曲家。

海顿音乐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细微简单的音乐主题扩展成宏大的结构。

他的音乐通常浓烈饱满,在一个乐章中的关键情节经常迅速展开。

海顿的作曲实践也影响了莫扎特和贝多芬。

贝多芬的初期作品经常是以冗长松散的奏鸣式展开,但紧接着在他所谓的“中期”运用了海顿的方法,这就是在十分简单的基调上逐渐发展出高度有机的音乐结构。

海顿的早期作品写自于晚巴洛克风格(巴赫和亨德尔的音乐就是这种风格)海顿的音乐风格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

他的音乐就象优美的田园诗一样。

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

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

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

莫扎特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

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

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

代表作品《费加罗的婚礼》《唐·乔万尼》《魔笛》等

李斯特

李斯特,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

代表作品《浮士德》和《但丁》主要成就钢琴之王”、首创交响诗体裁李斯特是19世纪最辉煌的钢琴演奏家。

他受意大利小提琴演奏名家帕格尼尼的启发,决心在钢琴上创造出同样的奇迹。

他的演奏风格继承了克列门蒂、贝多芬的动力性钢琴音乐传统,发展了一种19世纪音乐会的炫技性演奏风格。

作曲方面,他主张标题音乐,创造了交响诗体裁,发展了自由转调的手法,为无调性音乐的诞生揭开了序幕,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风气相对立的浪漫主义原则。

李斯特追求的是一种令人眩晕的、具有炫技特技的钢琴演奏风格:

极快的速度、响亮的音量、辉煌的技巧、狂放的气势令当时的人们为之陶醉。

这种辉煌浪漫。

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确立起欧洲钢琴演奏艺术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李斯特将原来背朝听众的演奏位置变为侧面,使演奏家的情感与听众更易沟通,而且形成了辉煌浪漫的极富个性的钢琴演奏风格,他与同在巴黎的肖邦一起将钢琴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晚年的李斯特,开始收敛了他的炫目的技巧,尤其在他的晚年小品中,看似简单的音符,内中却暗藏了深不可测的玄机。

肖邦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18岁时,肖邦已表现出超然的个性和独创风格。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精致的小品。

这些作品能激起无穷的情感体验,大多优美、文雅、富有歌唱性。

与舒曼的作品不同的是,它们没有标题和情节。

其中,玛祖卡和波罗乃兹舞曲这一风格化的舞曲,实际上并没有运用民间的曲调,但却充分体现了波兰的民族精神。

没有一位作曲家能像肖邦那样使钢琴发出如此优美的音响,他创造了钢琴歌唱的幻觉。

他运用优雅而精致的装饰,开创了细腻的踏板效果。

他的色彩性的和声处理得很有独创性,并且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聪明的人绝不等待机会,而是攫取机会,运用机会,征服机会,以机会为仆役。

”肖邦代表作品《钢琴协奏曲》、《叙事曲》

贝里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贝里尼。

1801年生于西西里加拉尼亚的音乐世家。

作有歌剧《海盗》、《凯普莱特永与蒙泰古》、《梦游女》、《诺尔玛》、《清教徒》等十一部。

其中以《诺尔玛》最为著名。

他的歌剧富含浪漫主义特色,尤以旋律的清丽婉畅著称(肖邦、威尔第在旋律写作上都颇受其影响)。

除《诺尔玛》外,《梦游女》、《清教徒》亦长期受到歌剧观众的欢迎。

他歌剧中的许多咏叹调,至今仍被奉为“美声唱法”的经典教材。

唐尼采蒂

唐尼采蒂是意大利作曲家。

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以创作的快速、多产而著称。

他的作品约有歌剧75部,还有弥撒曲、康塔塔、弦乐四重奏、管弦乐等。

他的歌剧体裁多样,如音乐滑稽剧《夜剧》,社会心理传奇剧《夏莫尼的林达》,意大利喜歌剧《爱的甘醇》、《唐帕斯卡莱》,带对白的法国喜歌剧《军中女郎》、《里塔》,浪漫主义历史英雄歌剧《玛丽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