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34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忻州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西省忻州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西省忻州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西省忻州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西省忻州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忻州市.docx

《山西省忻州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忻州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忻州市.docx

山西省忻州市

山西省忻州市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漫说姓名文化

当我们热热闹闹地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我以为,其实遗忘了最大的一笔遗产,这就是姓名文化。

姓名文化经数千年积累演变,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文化系统,蕴涵着丰厚的人文信息、民俗资源、历史积淀、社会符号、文明指向、思想意趣、家族身份、修养成果。

这一文化系统不但影响了其他民族,也辐射至周边地区。

人人都有自己的原初之根、文化之根,这个根是民族、国家和省籍、家乡不能替代的。

在我们的5000多个姓氏中,大多源于上古,几乎都存有自己的起源故事和嬗变历史。

从先秦姓与氏的“别婚姻”“别贵贱”,到秦汉的姓氏合一,再到中华民族大家庭内许多民族纷纷采用汉姓,每个姓就是一部历史。

根的意识曾是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根的文字载体就是绵延不断的谱牒,根的终极意义是宗亲归属感。

从前,谱牒和宗亲的广博关怀可以让人千里之外也互为依托;现在,宗亲仍可以令个人与家庭在茫茫人海中,在生疏的大千世界里,寻求到一份精神的慰藉。

这宗亲早已不是血缘之亲,而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横向联系。

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也很悠久,内涵更为丰富。

从商代的干支入名,到后来的“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由春秋战国时期打破禁忌,好以贱丑隐疾为名,再到西汉以后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从新莽禁用双字,到南北朝盛行二字;由唐宋时代形成的以辈次命名,再到清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组成绵延不绝的人名历史,在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

我们的人名文化最讲究避讳,“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家讳、内讳是家庭避讳,国讳、宪讳、圣讳,属于社会避讳。

在避讳中,嫌名,即避字音同或字音近之讳,最为普及。

避讳的方法可以改字、空字、缺笔、换音。

那个时代,家讳这一显示民族伦理精髓的避讳最为顽强。

姓名文化,作为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是一种活的传承,而这传承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

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传承的载体,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对其兴衰负责。

如何传承我们的姓名文化,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每个人思考。

1.下列对“姓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姓名文化是一种经过数千年积累和演变,蕴涵着丰富内容的独特的文化系统。

B.姓名文化是一笔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对其他民族和周边地区都产生了影响。

C.“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姓名文化避讳的基本原则,反映了我国文化传统的道德观念。

D.姓名文化是一种活的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它的传承者,都应对它的兴衰负责。

2.下列对“人名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人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也更为丰富,商代天干地支可以入名。

B.春秋战国时期好以贱丑隐疾为名,西汉以后入名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

C.南北朝就盛行二字人名,说明二字人名历史悠久,一直备受古人推祟。

D.我们现在流行的以辈次命名的传统,在唐宋时代就已经形成了。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今,宗亲仍可以让人们在茫茫人海中和生疏世界里获得一份精神的慰藉,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自己原始之根和文化之根的认同。

B.人名的走向转变中显示了我国历代官风民俗,从乾隆钦定孔子后裔辈次用字30个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清朝是我国古代最尊崇儒家思想的一个朝代。

C.在春秋战国时期前,有“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牲畜,不以器币”入名的禁忌;如今,这种入名禁忌已在人名文化中消失。

D.作者之所以认为姓名文化是我国最大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主要原因是没有任何一种文化遗产像我们的姓名文化那样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

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师还,授郑州刺史。

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

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以所部之兵护之。

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业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巳,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望见无人,即抚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

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宋史•杨业传》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张:

埋伏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事:

拜见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

以侠义自任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大恸:

极度悲伤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B.①②⑤C.②③⑥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青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5分)

(2)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

地名,今四川广元县。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可堪回首,,一片神鸦社鼓。

④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⑤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⑥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三、(25分)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布拉格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

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看看天空,晴空万里,太阳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

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塞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不由自主地走进去,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还想跟他们一起歌唱。

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在往后躲。

他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他默默赞许。

男孩大概跑得太急,在阶梯处绊倒。

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

“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

”与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

教官曾训练他应对类似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他可以把战绩上报。

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他挣扎着站起来,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人默不作声,脸上有种奇怪的表情。

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简直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背景资料:

1968年,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

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只是想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四(25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书坛北派泰斗——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

①季羡林,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字希逋,又字齐奘。

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他精通12国语言。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②季羡林在北大是闻名遐迩的名教授,在全国是誉满天下的学术大师,可是在一般人眼里,他却远远“配不上”这些头衔,他衣着平常,经常穿一身洗得发白的卡其布中山装,圆口布鞋,出门时提着一个50年代生产的人造革旧书包。

③他走在人群中,绝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他像一个工友,说话平常,总是面带笑容;他像一个老农,声音低沉,平易近人。

他的家谁都可以推门而入,同他谈话,如沐春风,决不会感到紧张局促。

总之,他没有一点“大人物”的架子,但是,他却受到人们的普遍敬仰。

④季羡林走在校园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

⑤忽然一辆自行车停在他面前,一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车上下来,问道:

“你是季羨林教授吗?

”“是我。

”“季先生,我没有什么事,我只想当面向您说一句:

我很敬佩您。

”说完,年轻人向季羨林鞠躬,转身上车,飞驰而去。

甚至正开着车的年轻人,认出了迎面走来的是季羨林,便立刻停下来,打开车门,走出汽车,双手合十,向季羡林深深鞠躬。

人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

⑥没有“大人物”架子的季羨林,却蠃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他靠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人格的魅力。

⑦人格,乃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但高挂于人格之树并常开不败的人格之花,首推不是性格,不是气质,也不是能力,而是品德。

这是人格之本。

金钱买不来品德,权力换不来品德,邪恶压不住品德,历史忘不了品德,而且越是在金钱和权力面前,越是在邪恶猖獗的时候,越是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品德越是闪光,越是具有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⑧一位哲人说过:

“伟大来自平凡。

”这个平凡的真理,在季羡林身上得到了证实。

他平凡,平凡到不需要任何装饰,所以才会令人感到他的伟大。

他这种平凡的伟大,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就是一个“真”字。

“怀真情,讲真情”,这就形成了季羨林人格的独特魅力。

⑨季羨林对一切善良的人,从来都以真情实意相待。

他对世人充满真诚的爱心。

他爱亲属,爱朋友,爱师生,他爱与他童年时一起割草、玩耍,至今仍然目不识丁的农民;他爱一切爱过他、帮助过他的人;他还爱那些虽不知道姓名,但正直、善良的人。

⑩季羡林还以敢讲真话而闻名。

早在1986年,他就写了《为胡适说几句话》一文,震惊文坛。

当时胡适还是个“反面教员”,人人谈胡色变,无人敢涉足这一“禁区”,有朋友劝他不要写这样的文章,风险太大。

季羨林认为,由于胡适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胡适的评价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评价问题,而是一件涉及到许多重大学术问题的大事,自己有必要站出来说话,把真相告诉大家,还胡适以真面目。

他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界的普遍肯定和响应,开启了重新评价百年学术史的先河。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先生是位名教授,是学术大师,但他衣着平常、出门经常提着人造革旧书包,一般人都认为他不配当教授。

B.“人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崇敬心情,在今天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季羡林先生的由衷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崇尚物质忽视精神的拷问。

C.季羡林先生赢得了群众的极大尊敬,靠的是没有大人物架子。

D.季羡林先生勇敢地为胡适说话还胡适以真面目,非常鲜明地昭示出他对艺术、人才的远见卓识和对是非的认识标准。

E.本文通过对季羡林先生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他平易近人、真诚善良、实事求是、顾全大局的高尚品德及独特的人格魅力,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的敬仰之情。

(2)这篇文章是写季羡林先生人格魅力的,可是直到第⑥段才开始涉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

(3)从全文看,季羡林先生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地方?

请简要说明。

(6分)

(4)文章第⑧段说“伟大来自平凡”,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日本确实对中国发生重大误判:

以为中国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不愿也不会为其他事情分心;以为中国为十八大全力保稳,有事也会尽快息事宁人。

B.在那蹉跎岁月,我们忻州也有多少革命先辈挺身而出,投身革命洪流。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她初中是在普通学校上的,虽然师出无名,但今天却成了杰出人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新网11月7日电:

据外媒报道显示,当地时间6日晚,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74张选票,连任总统已成定局。

他在推特上发文感谢选民。

B.据蔡名照介绍,为起草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共中央组织了46家单位就15个重点课题进行调研,形成57份调研报告。

C.日方不顾中方再三的警告,开展所谓钓鱼岛“国有化”进程,不但严重侵害了中国国家主权,破坏了中日关系的基础,还无视中日老一代领导人达成的默契。

D.在各寺院和社会爱心团体、爱心人士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同努力下,着手新建五台山常青中小学校。

总投资约3900余万元。

15.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而这三项论题,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

①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②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③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

④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⑤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⑤②④C.③①④⑤②D.①③⑤④②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信息。

(不超过15个字)(5分)

日本政府“购岛”闹剧一出,中国赴日旅游人数锐减,国内多家航空公司也调减了赴日航线,日本航空公司也因客源不足减少了中国航线班次。

在东京召开的亚洲最大旅游博览会——“2012年日本国际旅游博览会”上,最大的参展团中国旅游展团因为“购岛”闹剧的干扰,而表示不参加此次活动。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东京办事处,本月13号向日本旅游业协会发出了取消参会的通知。

中国国家旅游局驻日本首席代表张西龙称,由于日本政府错误地非法地将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国有化”,使得两个国家旅游交流的基础、立场和氛围遭到了破坏,所以中方拒绝参加这次展览,这一切的责任和后果应该由日方来承担。

17.仿照写“春蚕”的例句,在横线处各写一句话。

(6分)

例句:

春蚕——甲:

吐尽了丝,才悄然离去。

乙:

这是作茧自缚。

月亮——甲:

历尽千山万水,给黑暗世界带来光明。

乙:

圆规——甲:

____

乙:

不管脚跨得多大,到头还是回到起点,成绩始终是零。

六、写作(60分)

18.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动物叫白貂,白貂十分爱惜自己的一身纯白、漂亮的羽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玷污。

于是猎人们抓住白貂的这个弱点,在它的巢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自己纯白、漂亮的羽毛。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忻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1.C(在原文中,此句表述对象是“人名文化”,而非“姓名文化”,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2.C(从原文“新莽禁用双字”可知,“二字人名……一直备受古人推崇”有误)

6.C(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B项“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7.

(1)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

(“盖”“徒”“功不立”3分,句意通畅2分)

(2)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被”“殆”“手刃”3分,句意通畅2分)

8.①首联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②颔联和颈联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③尾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次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写出感情2分,具体分析3分。

9.

(1)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拟人。

(2)①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②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有答“移情”“虚实结合”手法并做分析的也可得分)

11.

(1)选E得3分,选C得2分,选D得1分,选A、B不得分。

(E项切中标题,表现了本文的主旨,C项解释合理正确,D项“默不作声”的原因,不仅有“面对敌人的枪口”,而且因为他们不理解杰夫卡夫斯基的行为,A项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们焦虑的只是想尽早结束这次行动,B项杰夫卡夫斯基去教堂是被琴声吸引,进入教堂不只是想知道歌的名字,还想参加他们唱歌)

(2)①照应题目,以美好的“歌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②渲染宁静而压抑的氛围;③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情绪,以情感人,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①他热爱音乐,如果不是战争,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②他满怀爱心,他喜欢听孩子们在教堂唱歌的感觉,男孩绊倒时他毫不犹豫地去搀扶;③他勇于自我牺牲,甘愿为保护反抗入侵的“孩子”而接受军法处置。

(4)示例一:

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合格的士兵。

①从资历上看,杰夫卡夫斯基是一个“二战”老兵,德军入侵苏联,他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为了祖国利益而战。

②从信仰上看,杰夫卡夫斯基对“伟大的莫斯科”有着无比信任,体现了其军人的坚定信仰。

③从军事素质看,杰夫卡夫斯基训练有素,当男孩拿出手枪的那一刻,他习惯性地下手并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示例二:

我认为杰夫卡夫斯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士兵。

①杰夫卡夫斯基并不热爱自己的职业。

他喜欢音乐,对自己差点成为钢琴师念念不忘,战争期间也因为听到钢琴声而思想上开小差。

②杰夫卡夫斯基意志不坚定,太善良,太具爱心。

军人作为国家的战争机器,应该是冷酷无情的命令执行者。

但杰夫卡夫斯基在枪杀了男孩之后,却“觉得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

③杰夫卡夫斯基自作主张,“保护敌人的同伴”,这并不是一个军人应有的行为。

12.

(1)B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C不给分。

(A.文中只是说“可是在一般人眼里,他却远远“配不上”这些头衔”,并不等于说“一般人都认为他不配当教授”。

C.他赢得尊敬靠的是人格魅力尤其是高尚的品德,并不是没有大人物架子。

E.文中不能表现出他的顾全大局。

(2)①前边所写的内容都是季羡林先生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作者用事实说话,更真实生动、令人信服。

(3分)②能够以小见大,水到渠成地去揭示其本质。

(3分)

(3)这种人格魅力表现在:

①不做任何修饰的平凡中蕴蓄着伟大的“真”字;②他对正直、善良的人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