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171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docx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节 

1、科学是研究各种  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产生和发展的  原因   和  规律   的学问。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学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  观察   、多  实验    、多  思考  。

 §1.2 

1、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文字描述  、表格记录   和 图形记录   等方法。

 2、 观察   和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使用滴管时要注意:

胶头在  上    ,管口在  下    ,滴管口不能  伸入    受滴容器;滴管用后应立即    冲洗    ,未经洗涤的滴管严禁吸取其他试剂。

 4、常识:

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经常借助各种仪器来   扩大观察的内容和范围   。

 

6、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应及时用正确的方法处理。

若被烧伤或烫伤,应立即 用大量冷水冲洗        受伤处;若被化学试剂灼伤,应立即  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

 7、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_酒精灯__,取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药匙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胶头滴管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试管_,常用来搅拌的是__玻璃棒_。

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 液体的是_量筒_,用于配制溶液、反应容器的是_烧杯__。

用于测量物体温度的是_温度计_。

 

8、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到内分为   外焰、   内焰    、  焰心   三部分,通常用  外焰  进行加热。

   不能 (能或不能)用另一盏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不能  (能或不能)用嘴巴吹灭酒精灯。

   能   (能或不能)用灯帽盖上熄灭酒精灯。

  不能 (能或不能)用鼻子直接闻化学药品。

用试剂瓶倒试剂时,瓶塞要  倒放  ,倒试剂时,标签要向  手心   。

 第二节 

1、测量是一个将  待测的量    与公认的  标准  进行   比较    的过程。

 

2、要测量物体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长度单位     ,其主单位是  米  符号是m  。

 3、 长度单位的换算:

1千米=   105     厘米、1米=   10的6次方微米=   10的9次方纳米    1米=   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1纳米=   10 的-9次方米。

 

学生用尺测得科学课本长   18.30 (填18.3、18.30、或18)厘米 

4、测量长度的工具常用  刻度尺   。

使用前必须看清它的  量程  、 最小刻度   、 零刻度线   。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面 垂直   。

 

5、一个正确的读数必须有  测量  值、  估计    值和   单位 共同组成,缺一不可。

 6、特殊长度的测量 

1)以曲化直法:

用一根质软、易弯曲、没弹性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和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2)组合法(卡尺法):

用两块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3)测多算少法(累积法):

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4)以轮代展—--替代以法。

如:

1.用刻度尺测出自行车车轮的周长L。

2.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

3.算出学校到家的距离:

 S=nL 

7、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为L,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

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L,除以20。

 

第三节 

1、体积是物体  占有空间   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立方米    , 

1立方米=   1000  升      1升=   1000  毫升      1毫升=   1 立方厘米 2、测量液体体积时,我们一般用   量筒    或  量杯  。

 

3、使用时,首先看清它的  测量范围  和  最小刻度 。

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 水平桌面上  。

读数时,视线要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

 

4、使用量筒读数时: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5、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

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

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6、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我们一般用 排水    法测体积。

 7、排水法测不规则的小物体的体积(小石块的体积):

 

1)测出一定的水的体积为V1。

 

2)把待测物放出水中,然后测出物体和水的总体积为V2。

 3)把两者相减的差即为待测物体积V=V2-V1。

 

8、如何测量形状不规则而又放不进量筒的物体(譬如皇冠)的体积呢?

(溢水法) 第四节 

1、温度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     。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2、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水银   、  煤油  等液体的  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刻度的规定是:

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 水沸腾  时的温度定为100℃。

 

4、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  水沸腾  时的温度定为100℃,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等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 ;读数时不能将   温度计  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

 

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 ~42°C    ,使用前必须先 甩一甩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常用温度计

体温计 

最小刻度(分度值)

一般为1°C 

0.1°C 

刻度范围

一般为0 ~100°C

35 ~ 42°C 

结构

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玻璃管内径

粗细均匀

(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

读数时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第五节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   、   建立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方案   、  获取事实与证据       、    检验与评价   、   合作与交流   。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 

1.放大镜的构造: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功能:

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

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

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是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害。

蜗牛有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组成,蜗牛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有听觉。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

有无生命。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应激性 ②.能生长 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 

1、罗伯特。

胡克 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 细胞壁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是:

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4、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及作用 

植物细胞

细胞壁 

由纤维素组成,保护、支持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叶绿体

光合作用场所,内含叶绿素

液泡 

内有细胞液

动物细胞

细胞膜

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 

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所共有的结构: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使用显微镜:

    

(1)安放:

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

把观察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 

(4)调焦:

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X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

(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注意:

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物象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应将装片往左下方移动。

 8、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

(1)在低倍镜下,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物镜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3)调节光线强弱;(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像清晰。

(注意:

此过程不能动粗准焦螺旋) 

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

①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③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 ④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⑤盖上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45o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⑥在盖玻片一侧滴红墨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10、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注意: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水胀破)染色:

滴加亚甲基蓝溶液 

11、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把洋葱表皮展平;有黑色圆圈,可能是因为装片中有气泡,应该重新制作装片,避免产生气泡。

 第三节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1)细胞分裂: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现 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 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中。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

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

 

   

(2)细胞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不断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3)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成子细胞后,有的子细胞长大后继续分裂,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即形成不同的组织。

 

3、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的细胞群形成同一种组织。

 

4、植物组织 

组织名称

功能

分布 

保护组织

保护作用

根、茎、叶的表皮

营养组织

制造、储存营养物质

叶肉

机械组织

支撑、保护 

分生组织 

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茎等的顶端

输导组织 

输送水份、无机盐及营养物质

叶脉(导管、筛管)

 

 

6、皮肤由外到内分为三层: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表皮由上皮组织构成;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由神经组织构成;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

皮下组织主要有脂肪组成,能缓冲撞击,并储藏能量。

 7、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

根、茎、叶

(2)生殖器官:

花、果实、种子 8、由多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9、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10、系统是功能相近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 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如所有的消化器官的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分别是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而协同工作的。

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境作出反应。

 11、 人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第四节 

1、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

 2、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从高到低):

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界是分类的最高等级,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小、最基本单位。

分类等级越高:

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种类越多。

 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

 

3、根据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

 

整个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幼体发育首先摆脱水的环境,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是爬行动物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是动物中成员最多的家族。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体内没有骨骼,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有: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无种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被子植物:

苹果、橘子等自然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

 

裸子植物:

松、杉、柏、银杏、铁树等;蕨类植物:

蕨、胎生狗脊等;苔藓植物:

地钱、葫芦藓等;藻类植物:

紫菜、海带、水绵等。

第六节 

1、单细胞生物:

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如衣藻和草履虫等。

 

2、单细胞植物:

衣藻、蓝藻等。

原因是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单细胞动物:

草履虫、变形虫。

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

 3、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为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为被子植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为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为昆虫。

 4、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

丧失了栖息地造成的。

 

5、为了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的保护区域,称为自然保护区。

 

6、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3. 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

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 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

(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5. 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地球内部结构具有同心圆的特点,从外向内结构层次分别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和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

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 

1.岩石的成因及常见岩石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

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

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6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

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

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

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① 称量:

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

 

注意:

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⑤整理器材:

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

(向左移动) 

思考:

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

 

将上述公式变为    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若砝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

(如:

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ρ=m/v    (公式变形:

m=ρv   v=m/ρ) 

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

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

米3或厘米3)  l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

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 

(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3 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

   1×103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  (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6方克  

1毫升 = 1×10-3方升            1升=10-3立方米 

  4、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ρ=m/v  

(2)测量步骤(固体):

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③计算ρ=m/v 

(3)测量步骤(液体):

①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1②倒掉V体积液体③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1-M2)/V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物质的比热                      

1、比热:

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

焦/(千克×℃)读作: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水的比热:

4.2×10的3次方 焦/(千克×℃)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2、比热表的阅读:

 

⑴水的比热最大。

(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

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3、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

气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原因:

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 

降水:

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

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第五节  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

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

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A熔点 。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B 凝固点 。

 同一晶体的A 熔点 和B 凝固点 是相同的。

  6、 

晶体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特点                  熔化条件:

达到熔点,吸热。

               非晶体: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 

凝固特点                凝固条件:

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

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

(注:

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

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 80℃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 。

水的熔点是 0℃ 

10、晶体举例:

金属、冰、水、海波等    非晶体举例:

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

 第六节  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